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兒歌的基礎,嘗試認識其中簡單的字。

2、嘗試着用動作表現樹葉飄落的情景,進一步瞭解秋天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兒歌並認識兒歌中的一些字

教學準備:

1、大的主題牆面環境創設《秋天到了》2、fiash製作樹葉飄落的場景

3、幼兒已經會唱《秋天》的歌曲;幼兒已經熟悉了詩歌《樹葉》

4、根據詩歌內容創設的情景卡(教師大的一份,幼兒人手一份小的字卡、如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梅花鹿和渡船、雨傘、扇子、餅乾等

教學課時:

教育理論依據(設計思路):

現階段我們正在開展主題活動《在秋天裏》,來園時好多小朋友都紛紛告訴我,有的說“我發現了馬路上有許多的樹葉,飄來飄去的”有的小朋友說“我家門前我也有許多樹葉,我爺爺每天早上都要掃樹葉的。我們的孩子將家裏的或來園時撿的樹葉都帶到了幼兒園裏,樹葉引起了幼兒關注的興趣,在一次的運動活動中,我班小朋友都在玩大型器械,一位小朋友大聲叫起來“看呀,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象只蝴蝶”她的叫聲引來了全班小朋友的關注,都圍上來看個究竟,他們有的用自己的身體在表現着樹葉飛下來飛上去的情景。教師應關注偶發事件中有教育價值的現象,於是,預設了一次樹葉的活動,《綱要》指出“接觸、瞭解周圍生活環境人、物、事,感受身邊熟悉的科技成果對生活的影響,理解並遵守社會生活中基本的行爲規範”。樹葉是幼兒身邊熟悉的材料,前期已有樹葉飄落的經驗。所以我選擇了樹葉的一次活動。本次活動圍繞小樹葉飄落的的主線,提升幼兒前期一些零碎的經驗,同時將個體經驗轉變成全班小朋友的經驗,從本班幼兒的實際出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滲透的一些字興趣教高,而且對字都很敏感,五到六歲的年齡又是認字的敏感期,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滲透一些文字的認識。所以想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感知秋天樹葉飄落的情景,加深幼兒對秋季樹的季節特徵,同時提高幼兒的表達表現能力,讓幼兒在說說、做做、找找的過程中,培養幼兒記憶能力及認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發幼兒感受秋天樹葉飄落的興趣

1、情景導入放映fiash製作樹葉飄落,帶幼兒進入場景

2、提問:樹葉都怎麼了?爲什麼會掉下來呢?

3、唱唱樹葉:秋天的樹葉飄落的樣子是怎麼樣的?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把它唱出來

4、動作表現樹葉:我們用好看的動作把樹葉飄落的樣子表現出來。

5、捕捉個別幼兒的動作:“我發現這片樹葉飄下來的時候她的動作真美,我們一起看看”是

怎樣的?”我們也來學一學

6、幼兒集體表現《樹葉》鼓勵幼兒的不同動作的創作表現

二、引發幼兒聯想到小動物撿樹葉的情景

1、師:樹葉飄下來了,小動物們都去撿樹葉,我們上次還把他們撿樹葉的事情編成了一首詩歌《樹葉》我們一起來念念

2、幼兒回憶詩歌《樹葉》的內容

3、針對幼兒不熟悉的部分重點引導

三、引發幼兒學習詩歌中配對的遊戲

1、師:剛剛這首詩歌你們念得真好,他們第一個來撿樹葉的是誰呢?說了什麼話呢?

師:現在我們把這些撿小樹葉的小動物請出來再給我們表演一遍

2、師生共同操作,先出示文字,讓幼兒猜猜,猜對後再出示相應的圖片

3、師:小螞蟻、小老鼠、小刺蝟、梅花鹿他們說了什麼話?

4、幼兒說出以後文字逐一放在旁邊(渡船、雨傘、花帽、餅乾)

5、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尋找相應的文字

四、遊戲體驗

1、幼兒人手一份小字卡,邊念兒歌邊操作,師巡視指導

2、教師出示圖片,幼兒尋找出相匹配的字卡,遊戲可反覆進行幾次

3、可在區角活動中投放,進行延伸活動

教學評析:

1、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是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認字興趣。不是讓孩子純碎的`去認字,而是培養他們認字的興趣,從孩子們已經熟悉的兒歌入手,兒歌中的小動物又是孩子們關注的焦點,一部分孩子已經認識了部分的字,所以,激發他們想學樂學的願望,本次活動很適合大班的孩子,符合孩子的當前興趣和孩子的興趣需要,對孩子來說也有一定的挑戰。

2、通過本次活動給孩子搭建充分操作的平臺,在操作過程中每個幼兒都有一套操作材料,示範演示有集體操作的,給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平時認字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過程中興趣也激發了,都大膽的邊念兒歌邊操作,並對照前面的調整着自己的材料,講孩子們被動的局面變成了幼兒積極主動的操作。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主角剋制自己、抵禦美味誘惑的內心體驗。

2、理解故事主題,萌生成長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故事

活動過程:

一、麥麥的午餐盒。

1、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小豬麥麥上學第一天發生的故事。教師講述故事第一節。

2、午餐盒裏有哪些好吃的東西?

3、媽媽說午餐盒裏的東西什麼時候才能吃?

二、美味的誘惑。

1、那麼好吃的東西,小豬麥麥想不想馬上吃掉?我們繼續聽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二節至第六節。

3、上學的路上,麥麥想吃午餐盒裏的東西,他吃了嗎?他是怎麼做的?

4、上課的時候,麥麥想吃東西了嗎?它心裏對自己說了什麼話呢?

5、麥麥吃了午餐以後,還想吃桃子嗎?有沒有吃掉?

6、下午,麥麥肚子很餓很餓,他想吃桃子了嗎?有沒有吃掉?

7、麥麥幾次想吃掉五彩和桃子,他忍住了嗎?你覺得麥麥做得對嗎?爲什麼?(麥麥很想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忍住了。麥麥知道要聽媽媽的話,到該詞的.時候才能吃)。

三、不平常的桃核。

1、麥麥回家,把午餐盒交給媽媽,他問媽媽要了那個桃核,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2、教師講述故事最後一節。

3、麥麥把桃核放在紙船裏,望着它,想着這一天發生的事,我們再來完整地聽故事。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5、麥麥以前嘴很讒,上小學的第一天,他還是很讒嗎?爲什麼他覺得這一天非常高興?

6、引導幼兒討論後得出:麥麥雖然幾次讒得想早早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都忍住了。他上小學了,知道自己長大了,應該忍住嘴讒的念頭。

7、幼兒閱讀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29――31頁,結合畫面複述故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談話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在即在旅遊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

2、學會注意傾聽同伴的談話,能迅速理解別人講述的內容,想同伴學習講述經驗。

3、在談話中萌發愛護環境、愛祖國的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旅遊的照片、紀念品或土特產。

2、教師準備一些著名景點的圖片和視頻。

3、佈置一個旅遊品展覽區,展示幼兒帶來的旅遊紀念品。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談話,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在旅遊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

2、難點:幼兒獨立講述自己在旅遊時的所見所聞,能有調理的講述。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談話興趣師:今天,我們一起動手佈置了一個展覽會,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展覽品吧!(照片、紀念品、土特產、幼兒的旅遊繪畫、《11只貓做苦工》的地圖插頁等)師:在假期裏。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去了很多地方旅遊,我們一起來講講關於旅遊的故事吧!

2、鼓勵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1)讓幼兒在小組內自由結伴交談,注意傾聽同伴的講述。

(2)教師要求幼兒圍繞話題講述自己在旅遊中的感想。

注意:給每個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讓幼兒豐富在集體和小組的不同情境中的談話經驗。

3、教師引導幼兒逐步拓展談話範圍(在集體中交流旅遊時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提問:

(1)旅遊時有看到了什麼?你都經歷哪些有趣的事情?

(2)哪些事情是第一次經歷的?

(3)哪些事讓你印象深刻?

(4)你今天帶來了什麼紀念品和土特產?

注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步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感想。不僅幫組幼兒圍繞話題談話,而且能夠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更好的傾聽、對話等,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4、讓幼兒回家給父母或其他家人講述在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5、思考旅遊時需要帶哪些東西。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猜想、講述紅帽子的多種用途。

2、樂意幫助朋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紅色的.鳥窩》、故事。

2、蜂、蝴蝶、鼴鼠、貓、兔、山雀頭飾、紅帽子

活動實施:

1、提問引出話題。

教師:如果你有一件心愛的玩具,大家都喜歡,想借來玩一玩,你會怎麼辦?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有一個叫丹丹的小朋友她有一頂漂亮的紅帽子,但別人向她借的時候,她會怎麼不能做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

(1)傾聽故事。

教師:哪些動物向丹丹借了紅帽子?他們用紅帽子來幹什麼?

(2)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教師:蜜蜂和蝴蝶用紅帽子幹什麼?

鼴鼠用紅帽子幹什麼?

貓用紅帽子幹什麼?

兔子用紅帽子幹什麼?

山雀用紅帽子幹什麼?

丹丹將帽子借給別人,心情怎樣?爲什麼?

3、表演故事。

(1)自願結伴,分配角色,選擇頭飾。

(2)合作表演故事。

4、創編故事。

教師:還有誰會向丹丹借紅帽子?他們用紅帽子來幹什麼?

(1)四人一組想一想、編一編,講一講。

(2)每組選一個代表將編好的故事講聽。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房子變化的趣味,喜歡並嘗試續編故事結尾。

2、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去試着面對。

【活動準備】

圖片、無色的畫有小房子的卡、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聽故事的興趣。

1、談話活動:說說有趣的房子。

師拿出“小房子”三個字,問:這是什麼字?你們認識嗎?(幼兒基本都認識,會說:小房子。)

你平時見過什麼有趣的房子嗎?(見過別墅、電視裏的灰太狼的房子……)

2、觀察熊哥哥,猜測講述。

今天,我帶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呢?(出示一個手裏提着桶的小熊)

這是一隻怎樣的熊呢?(可愛的熊、漂亮的熊、它的手裏拿着一隻桶。)(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它手裏的桶)

對,熊哥哥手裏提着一隻桶,裏面裝了它最愛吃的東西,會是什麼呢?(蜂蜜。)我們跟熊哥哥打個招呼吧。(熊哥哥好!)

熊哥哥經過小樹林的時候,也發現了一棟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聽聽、猜猜理解故事情節。

1、出示圖片背景,邊插問邊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講述故事,從熊哥哥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過樹林的時候到好聞的香味。

(1)小房子裏的.香味可能是什麼?(麪包、水果)

講故事,從熊哥哥用鼻子一聞到感到不安起來。(講到把果醬舔完的時候抽掉紅色的房子。)

(2)熊哥哥的手上是什麼東西粘糊糊的?(膠水、糖……))

(3)熊哥哥吃到了這麼好吃的果醬爲什麼還要不安呢?它會怎麼辦?(如果幼兒說不出來可以引導幼兒:這是誰的房子呢?)

2、提問,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內容。

主人不在,熊哥哥把別人塗在牆上的果醬給吃了,心裏很不安。它會怎麼辦呢?(可能會逃跑。)那它要是逃跑了心裏就會安心了嗎?

小朋友想的這麼多辦法,哪個辦法是又方便又好的呢?(把蜂蜜刷在牆上。)

講故事,(熊哥哥想)從我把人家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吃了到準備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

熊哥哥自己很喜歡吃蜂蜜,它捨得把蜂蜜塗在牆上嗎?那它爲什麼還要把蜂蜜塗在牆上呢?

講故事,熊哥哥就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小房子塗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蜂蜜的香味。(抽掉無色的房子)

3、小結。

這個有趣的房子與我們平時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這座房子還有一個地方也很有趣,原來這座房子是什麼顏色的,現在呢?它怎麼會變的?(平時的房子是刷的油漆。這個房子是刷的果醬;會變顏色。)

熊哥哥因爲主人不在家,它把主人房子上的果醬全吃光了,心裏感到很不安,爲了彌補它把自己最愛吃的蜂蜜塗在了牆上,於是,這座房子就變顏色了。

4、完整傾聽故事前半部分,教師講述、演示圖片。

三、幼兒嘗試遷移續編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熊弟弟聽見哥哥說房子變成了黃色會怎麼做呢?

熊弟弟一聽房子的顏色變成黃色了,它覺得很奇怪,於是就走進了小樹林,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黃黃的小房子。聞一聞,哇,是蜂蜜,這可是熊弟弟最愛吃的。於是它舔啊舔啊,不一會兒,它就把牆上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讓我也給房子變一變吧。

房子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會把誰引來,它又會把房子變成什麼顏色呢?問題有點長,能記住嗎?我剛纔說了什麼?”(有意讓孩子回憶問題)

2、講解續編故事的要求:

好,我在後面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小房子的圖片,請小朋友想一想,畫一畫,再說一說,當聽到老師開始搖鈴鼓的時候,不管你畫沒畫好都要回來,聽明白沒?(在幼兒畫完以後,提醒幼兒回到座位上跟同伴交流自己續編的故事,老師也可以適當介入,帶着幼兒講講。)

3、幼兒嘗試續編故事,教師巡迴指導。

4、集體交流。

附故事:

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過樹林的時候,看到一座紅色的小房子,小房子散發出一陣陣好聞的香味。熊哥哥用鼻子一聞,“嗯,好像是果醬哎!”熊哥哥邊走邊想:“多讒人啊,要是讓我進去好好聞一聞該多好啊。”於是,熊哥哥就走近小房子,發現門開着,房子裏空空的:既沒有果醬桶,也沒有罐子。果醬在哪裏呢?他剛想把頭伸進門,忽然發現一隻手掌粘在牆上了。熊哥哥拔呀拔呀,好不容易把手掌從牆上掙脫下來,一看,呀,粘糊糊的,用舌頭一舔,咦,甜甜的,原來牆上塗着的都是香甜的果醬。這下熊哥哥忍不住了,它不停地舔呀舔呀,把牆上的果醬舔得乾乾淨淨。舔完了果醬,熊哥哥突然感到不安起來:“我把人家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吃了,這可怎麼辦呢?”熊哥哥低下頭,它看到自己帶來的那桶蜂蜜,他笑了:“我可以把這桶蜂蜜塗在牆上。”於是,熊哥哥就準備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第二遍:小房子塗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蜂蜜的香味)

第二天,熊弟弟來看熊哥哥。熊弟弟說:“樹林裏有座塗着紅色果醬的房子!”熊哥哥笑了:“哼,我早就知道啦,不過現在這座房子是黃色的了。”

弟弟一聽房子的顏色變成黃色了,它覺得很奇怪,於是就走進了小樹林,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黃黃的小房子。聞一聞,哇,是蜂蜜,這可是熊弟弟最愛吃的。於是它舔啊舔啊,不一會兒,它就把牆上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讓我也給房子變一變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想象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2、通過拓印和身體動作再現樹葉舞蹈的場景,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

設計思路:

本園的區級課題爲《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綠色教育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樹葉隨處可見、隨地可取,本次活動我選擇樹葉作爲素材,不僅是因爲它夠綠色,而是此素材中寓含着一定的教育價值,樹葉碰到困難了,怎麼辦?我們的幼兒會想到去關心、去幫助,儘自己的努力讓平凡甚至有點醜陋的樹葉去完成他們的心願。同時這也與我們幼兒園所提倡的教育綠色寶寶——學會關愛、友好不謀而合。

初冬,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是在不斷掙脫大樹媽媽的懷抱,飄飄揚揚的飛落下來!作爲綠色花園單位的我們,在孩子們來園與離園或者在幼兒園裏最長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樹葉,那麼,滿地飄落的樹葉會想什麼,會幹什麼呢?這些問題似乎常在孩子們的腦海裏迴旋。《樹葉的舞蹈》正是以孩子的視角與想象出發,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一天,樹葉們要去參加一場歡樂的舞會,可是,就當樹葉們要出發的時候,它們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準備好……怎麼辦?有一個本領強大的魔術師幫助了小樹葉,讓它們如願以償地參加了這場盛會。樹葉們有什麼困難,魔術師又是怎樣幫助它們的?這些懸念會一個個從孩子們的腦海裏跳出來,從而吸引他們一直仔細的聆聽下去,最終找到想要的答案。而當聽到舞會的音樂響起、當看到樹葉翩翩起舞的時候,大家一定會露出欣喜的微笑,並情不自禁地和小樹葉們一起舞動。而這,便是《樹葉的舞蹈》的魅力所在。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樹葉。

2、PPT課件。

3、炫彩棒、小毛巾、背景圖等。

活動流程:

PPT導入,引出主題——欣賞故事,分段理解——樹葉的舞蹈——延伸活動流程:

一、 PPT導入,引出主題(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孩子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遷移經驗,大膽想象,結合自己對落葉的認識來進行描述。)畫面一:

1、看一看樹上還有葉子嗎?其他的樹葉去哪兒了?

2、猜一猜這些掉落在地上的樹葉會去幹什麼呢?

畫面一:

樹葉們聚在一起,在說些什麼呢?

二、 欣賞故事,分段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分段欣賞,引發孩子對畫面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能關心樹葉的變化,同時通過大膽想象樂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畫面一:

1、這裏有幾片樹葉?

2、這4片樹葉是一家人,你能分得出它們是誰嗎?(打招呼)3、猜一猜,這一家人聚在一起會說些什麼呀?

總結:哦,原來,樹葉爸爸和媽媽在一起說:寶寶,讓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過渡提問:剛纔大樹葉和小樹葉們去參加舞會了,樹葉寶寶一家也去了,還有誰也會去參加舞會呢?

畫面二:

這些樹葉也準備去參加舞會呢,可是你覺得它們準備好了嗎?能去參加舞會嗎?小樹葉沒有漂亮的衣服,心裏越想越難過,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樹葉嗎?

畫面三:

1、魔術師來了,"樹葉魔術師,變出新衣服,本領真正大"。

2、他是誰?他來幹什麼?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我們也來學學他的樣子(邊說邊做動作"變、變、變")3、變了嗎?你喜歡哪件新衣服,爲什麼?

三、 樹葉的舞蹈1、老師好像聽到有誰在哭,哎,是誰呢?它們爲什麼哭呀?

2、它們也想參加舞會,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魔術師又忙,這可怎麼辦?

3、示範:小樹葉,請你躺在桌子上,我和我的夥伴——炫彩棒一起來變衣服,變呀變,變呀變。(塗了一半)變好了,你們看,行不行?(爲什麼不行呢?)那老師就把剩下的一起完成吧,大家一起來說:變呀變,變呀變(塗好),好了好了,都好了!

4、小樹葉急急忙忙地趕到舞會,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你們想請其他小樹葉去嗎,那就快去請你們的小樹葉吧。

5、幼兒操作。

四、 延伸我們一起和樹葉寶寶跳歡快的舞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我想優美的FLASH是一個原因,同時,對於樹葉孩子們也都不陌生,所以孩子們有話可說。本次活動的價值取向是想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從孩子們的熱情參與中,我感受到他們樂於幫助的.情感。

當然活動總是有很多不足的:

1、難度不夠。原先我想對於我們新中班的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是較弱的,所以只是讓他們簡單的打扮樹葉,但是對於我們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所以領導反饋也感覺是否可以增加一點難度,幫助樹葉添上動態的手和腳等,這樣就更能體現出活動的"主題"——樹葉的舞蹈。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2、樹葉提供比較單一。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時間緊迫以及環境的侷限,我沒能找到多樣的樹葉,比如梧桐樹葉、杏樹葉等,下次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3、 某些環節欠佳。活動中整理欣賞放最後有些不妥當,應該調整到第二環節最後,這樣比較更清晰順暢些。

4、 舞蹈動作美中不足。由於我自身的欠缺,對於舞蹈動作的優美性還需多加強。

5、提問的指向性。某些問題可以更具體更具有指向性,如當魔術師變出了很多漂亮衣服後,老師可以問幼兒"你比較喜歡魔術師變出的哪件衣服?"而不是"你最喜歡哪片樹葉?"應與前面相呼應。

這些不足我將在今後的活動中引以爲戒,不斷提升,不斷進取。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

詩歌

的主要內容,體驗作品的語言美和樂趣。

2、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

遊戲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肥皂水、吹泡工具、錄製配樂詩歌磁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吹泡泡,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幼兒自由吹泡,觀察發現,

互動

交流。

師:我們大家一起吹一吹、看一看,你吹出的泡泡是怎樣的?你可以用各種各樣好聽的話來形容一下。

3、欣賞、感受、理解詩歌,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樂趣。

(1) 完整欣賞、瞭解詩歌主要內容。

師:“詩歌裏說:小朋友吹出了怎樣的泡泡?”

(2)分段欣賞,體驗、理解詩歌的.優美語言和遊戲樂趣。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提問、討論、情景再現、互動遊戲等方式進行理解和體驗。

(3) 完整欣賞,有表情地朗誦、表演。

師:“你們聽了這首詩歌,感覺怎樣?”

師生共同朗誦、表演。

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到操場上再次吹泡,拓展想象,創編詩歌。

師:“小朋友還能吹出更有趣、更美麗的泡泡嗎?”

引導幼兒吹一吹、想一想、說一說,創編詩歌。

附:

散文

詩《吹泡泡》

清晨,小朋友迎者金色的陽光,

玩起了吹泡泡的遊戲。

瞧,小朋友玩得多有趣――

一會兒吹出雙泡泡,

一會兒吹出連環泡;

有的連成一串,

有的疊成一堆;

有的晃晃悠悠,

有的飄飄揚揚……小朋友對着太陽吹啊吹,

哈,滿天的泡泡圓溜溜,亮晶晶,

五顏六色……美極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