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錦五篇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錦五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教師引導說:“小木偶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麼啊?”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纔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遊戲:

(1)“鈴... ...”來電話了,

教師示範接電話:“喂,您好,... ...再見。”

(2)“鈴... ....”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幾名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遊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另一名大班教師敲門。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徵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

3.做客遊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乘坐公共汽車的正確方法,瞭解不正確的乘坐方法可能造成的危害。

2、積極參加活動,感受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將活動室的小椅子排成公共汽車的座位,佈置成汽車遊戲場景。

2、教師準備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我是汽車小司機,歡迎小朋友們來乘我的汽車。

——(幼兒依次做在座位上。)

2、教師:我的汽車歡迎文明小乘客,怎樣做一個文明小乘客呢?

3、出示圖1:有個小朋友在汽車上和其他小朋友吵鬧。

教師:這樣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嗎?爲什麼?他該怎麼做?

4、出示圖2:有個小朋友把頭伸到窗戶外看風景。

教師:這樣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嗎?爲什麼?他該怎麼做?

5、出示圖3:有個小朋友在汽車上吃巧克力豆和竹籤羊肉串。

教師:這樣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嗎?爲什麼?他該怎麼做?(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非常顛簸,如果吃東西容易被嗆着或刺傷喉嚨。)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社會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社會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每年新生入園這段時間,是孩子、家長、教師們最難熬的日子。特別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講,更是一種挑戰!如何使這些幼兒儘快消除焦慮和不安,讓幼兒願意並喜歡上幼兒園,使其對家長或親人的依戀順利轉向幼兒園、教師和同伴,是小班教師上學期工作的重頭戲。幼兒初入園時,情緒還不太穩定,對幼兒園的常規生活也不太熟悉,教師預計的遊戲和常規訓練活動,既能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裏的新生活,又能減輕孩子的焦慮情緒,滿足幼兒遊戲的慾望。

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幫助幼兒感受和認識到,幼兒園時可以玩好多遊戲的地方,幼兒園裏有許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它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對上學可能產生的怕生焦慮,還可以引發我們與幼兒豐富的對話,讓幼兒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幼兒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玩玩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觀察圖書中三隻小豬的行爲變化,根據服飾區分豬小弟和豬小妹。

3、聯繫自己的經驗

活動準備:

1、大圖書一本

2、圖書(人手一冊)、指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自己閱讀圖書,瞭解畫面師:“小朋友喜歡看書、聽故事嗎?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本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讓幼兒自己閱讀一遍,教師觀察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與幼兒一起看書,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觀察和討論畫面內容,並設計一些過渡性的問句,讓幼兒串聯前後畫面,從而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1、三隻小豬在幹什麼?

1)、教師講述故事。師:“三隻小豬分別叫什麼名字?他們在家裏乖嗎?”

2)、豬爸爸和豬媽媽商量了什麼事呢?他們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接着往下看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三隻小豬來到了幼兒園怎樣跟老師打招呼的呢?”請幼兒學說對話(幼兒集體與教師分角色)

3)、你們看發生了什麼事情?(三隻小豬站在旁邊哭了,不和大家一起做操)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三隻小豬看見媽媽不在了哭了起來,這時老師想了個什麼辦法的呢?三隻小豬有沒有和其他小豬一起參加比賽呢?

4)、教師邊指導幼兒看圖書邊提問:三隻小豬在比賽中的表現怎樣啊?大家休息的時候三隻小豬還在幹什麼呀?

5)、放學了,媽媽來接小豬了,小豬又對老師說了什麼話?請幼兒學說對話(幼兒集體與教師分角色)

2、組織幼兒自由地翻閱圖書,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隻小豬的穿着打扮、動作表情等外部特徵。

1)、三隻小豬都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啊?

2)、你能找找哪個是豬小妹,哪個是豬小弟呢?爲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呢?(幼兒討論)

3)、點點畫面中各有幾隻豬小弟和豬小妹呢,請來數一數。

三、師生講述故事師:“三隻小豬對老師又有禮貌,又和小朋友能一起開心得遊戲,真棒!我們拍拍手錶揚一下他們,現在我們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好嗎?用指偶分角色表演四、聯繫生活實際

1、小朋友喜歡上幼兒園嗎?

2、你們在幼兒園喜歡做什麼?有什麼快樂的事?

3、如果你是小豬,你會怎樣上幼兒園呢?(幼兒聯繫生活來討論。)

五、結束活動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過的開開心心的,我們也像他們一樣一起和同伴玩遊戲去吧!

活動反思:

小朋友剛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境,第一次過上了集體生活,他們很不適應。本學期我擔任了小班的教育教學工作。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爲重要,也是最爲辛苦的一個階段,更是幼兒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環境的關鍵期。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很少,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兒園。對集體生活不熟悉,在他們入園以前,主要接觸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當他們來到幼兒園,發現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面對陌生的環境,看到父母、家人不再陪伴自己,便會產生一種分離焦慮與陌生人交往的焦慮。再加上不能象在家一樣: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愛去哪就去哪,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總要受到一定的約束,這一切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於是有的孩子哭鬧不止,有的`不肯吃飯,有的不愛睡覺,還有的不喜歡參加活動,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或無拘無束到處亂跑、打人、爭搶玩具等等。爲了儘快縮短孩子們的入園焦慮期,能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從而讓幼兒對幼兒園、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以幼兒爲主體的語言活動“三隻小豬上幼兒園”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三隻小豬上幼兒園”是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的。它以三隻小豬被媽媽帶到幼兒園去產生的情緒變化展開了,它帶領着幼兒逐漸認識集體,走入集體生活,並漸漸地喜歡集體生活,在活動中滲透入了禮貌用語,如:老師早、老師好、老師再見等見面禮,培養幼兒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常用禮貌用語,鍛鍊幼兒的語言能力。爲了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暫時忘卻家庭的親子之情,融入集體的快樂,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運用指偶擺動,創設了一個故事環境,增加幼兒對故事的興趣,也讓幼兒能更好得理解故事內容,在活動中還讓幼兒一起邊講故事邊表演。故事的語言很生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非常符合小班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能夠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

活動結束了,孩子們有了很大變化:孩子們更加喜歡上幼兒園,並逐漸學會在討論中與人交往。也通過自身生活經驗知道了怎樣上幼兒園,在幼兒園裏應該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孩子們從不認識到成爲夥伴、朋友。初步學會了關心、安慰同伴。

能大膽講述,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在活動開始時有的幼兒不太願意表達,不敢在集體面前說話。通過活動,孩子們不僅會簡單講述故事內容,並初步學會傾聽,願意說,喜歡說。班裏的周錢景淵小朋友,上課時總不愛回答問題,在我一次次的提問中,我多叫了周錢景淵幾次,漸漸得她能夠大膽得說出自己的想法。當然小班幼兒吐字、發音還不太清楚口語表達還需要不斷地培養。

但是,在活動中,小班的幼兒生活經驗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較貧乏,家長包辦代替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幼兒還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比較固執、任性,有時喜歡爭搶玩具,社會性發展還很弱,缺少與同齡人分享的經驗。家長很關心幼兒,但是缺乏家庭教育和生活引導的科學方法。教師有必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多與家長交流育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還需加強謙讓、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小螞蟻坐公交》,懂得尊敬老人,待人熱情。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在公共汽車的不同情境中應該怎樣做。

3、感受故事中小動物們之間互相幫助、相親相愛的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小椅子擺成汽車樣,紅綠燈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活動,引出課題:

你們坐過公共汽車嗎?在公交上發生過什麼事情?

(二)出示PPT課件。

1、你們看,誰來了?今天,小螞蟻要坐公共汽車到森林裏去看外婆,請小朋友猜一猜在汽車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教師操作課件講述故事前半段至熊婆婆說:“可我坐到你們的座位上,你們不也要站着了嗎?”

3、提問:

A:最後誰上了公共汽車?小羊是怎麼做的呢?小狗又說了什麼?還有誰說了話?

B:熊婆婆坐了嗎?爲什麼沒有?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4、教師講述故事的後半段:

小螞蟻想出了什麼辦法?你喜歡這個辦法嗎?爲什麼?

(三)創設情境,組織幼兒討論:

1、假如你和媽媽或爸爸兩個人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位置,你會怎麼辦?(引導幼兒遷移小螞蟻的經驗,和媽媽一起坐位置,坐在媽媽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爺爺、奶奶站在一起,你怎麼辦?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有一個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會怎麼辦?

(四)遊戲:紅綠燈。

請幼兒人手一個塑料圈,當小司機。教師當交警,看紅綠燈自由的遊戲。紅燈停,綠燈行。

附故事:

小螞蟻在汽車站爬上了公共汽車,他要到森林裏去看外婆。汽車裏坐着小羊、小狗、小猴、小豬還有許多小朋友。他們有的到森林裏採蘑菇,有的到森林裏捉迷藏,還有的呢,到森林裏的湖邊遊玩。

嘀嘀——汽車開了。大家唱起了歌,真高興。

汽車開到了半路的車站,上來了熊婆婆。她是到森林裏去看她的外孫小熊的。熊婆婆上了車,呀!往哪兒坐呢?座位全坐滿呀。

小羊看見了,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小狗說:“汪汪,熊婆婆,到我這裏來坐!”

小猴說:“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熊婆婆說:“你們都是好孩子,謝謝你們。可我坐到你們的座位上,你們不也要站着了嗎?”

這時候,小螞蟻說“不,不,熊婆婆,請你來我這兒坐!”

熊婆婆說:“那你怎麼坐呢?”

小螞蟻神祕地眨眨眼睛說“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熊婆婆就坐到了小螞蟻的座位上。咦,小螞蟻到哪兒去啦?

“熊婆婆,我在這兒哪!”聲音就在熊婆婆的耳朵邊。原來啊,小螞蟻爬到了熊婆婆的肩膀上坐着呢!

一路上,小螞蟻給熊婆婆唱了好多支歌。那些歌很好聽,你瞧,熊婆婆聽得多開心!

森林到了,大家快快樂樂地下車了。

教學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感知小螞蟻尊敬長輩的行爲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活動的中,我在指導幼兒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內容時,拿着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麼辦呢?”接着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並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麼做的?誰來學一學?” 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麼做呢?活動的最後,我進行一個遊戲“讓座”,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並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外出時不離開父母的道理:

2、具備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和媽媽在一起》。

2、根據故事《和媽媽在一起》的內容準備小魚、小雞、小猴胸飾若干,魚媽媽、雞媽媽、猴媽媽頭飾各1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測故事中的部分內容,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即從開頭到“小魚就游到哪裏”。

教師:小鳥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藍藍的天空中飛行,媽媽飛到哪裏,你們猜猜,小鳥就怎麼樣?

教師:小猴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高高的大樹上跳來蕩去,媽媽跳到哪裏,你們猜猜,小猴就怎麼樣?

教師:小寶寶和媽媽在一起,他們在公園裏快樂地做遊戲,媽媽走到哪裏,你們猜猜,小寶寶就怎麼樣?

教師講完故事。

教師:剛纔的故事你們猜對了嗎?大家一起來看圖書吧。

師幼一起看幼兒用書《和媽媽在一起》的畫面,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2、教師引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爲什麼媽媽到哪裏,寶寶就要跟到哪裏?如果不跟着媽媽會怎樣?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外面一定要跟好爸爸媽媽,如果不跟着爸爸媽媽,就會走丟,發生危險。

3、表演遊戲:和媽媽在一起。

角色分配。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扮演小塢、小魚、小猴.請兩位能力強的幼兒扮演猴媽媽、魚媽媽。一位教師扮演雞媽媽.另一位教師扮演小寶寶的媽媽。

教師:小寶寶們戴好胸飾,跟好自己的媽媽.一起來表演吧。

師幼共同表演。教師在表演的過程中一邊講述故事,一邊鼓勵幼兒跟着講述並表演。

教師:今天大家都是好寶寶,在外面玩不亂跑,都能跟好自己的媽媽。以後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時,也要緊跟爸爸媽媽,這樣就不會有危險了教學材料和媽媽在一起小雞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散步,媽媽走到哪裏,小雞就走到哪裏。小魚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清清的'小河裏游泳,媽媽游到哪裏,小魚就游到哪裏。小鳥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藍藍的天空中飛行,媽媽飛到哪裏,小鳥就飛到哪裏。小猴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高高的大樹上跳來蕩去,媽媽跳到哪裏,小猴就跳到哪裏。小寶寶和媽媽在一起,他們在公園裏快樂地做遊戲,媽媽走到哪裏,小寶寶就跟到哪裏。小寶寶和媽媽回到家裏。媽媽坐在沙發上,小寶寶坐在媽媽懷裏。小寶寶和媽媽一起看圖書,圖畫書呀真有趣,小寶寶樂得拍手笑嘻嘻。

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小班幼兒開展了這次教育活動。首先通過幼兒用書進行導入,圖畫中的“小雞、小鳥、小猴、小魚”都跟着媽媽,和媽媽在一起,教師講故事時,幼兒能夠通過前半句,回答出後半句“小雞也走到哪裏”……然後教師操作玩偶,通過故事講述讓幼兒懂得不隨便跟陌生人走,體驗其帶來的不良後果。活動開展時,教師在一邊講述故事,一邊用操作手偶以及各種任務的對話,來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叔叔扮演的陌生人拿着糖果和餅乾問:“你們覺得小明會跟陌生叔叔走嗎?”“誰願意跟叔叔出去玩滑滑梯?吃糖?看奧特曼”小朋友紛紛地說:“我要去,我要去。”說明我們小班孩子的控制能力真的很差,沒有一點防範意識,也可以看出家長在家也沒有重視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於是,我問了一句:“你們都認識這位陌生人嗎?”這時候,有些小朋友好像有點意識到了,很多小朋友都說不認識。還是有幾個小朋友說這是假的,願意跟陌生人走。跟着陌生人走了。我又着重對幼兒講述“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性:爸爸媽媽接不到寶寶,寶寶也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小朋友一個個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當再一次問他們:“如果在馬路上,要不要跟陌生人走?和誰在一起呀?”小朋友一個勁得說:“和媽媽在一起”。

因此,我覺得從小對孩子進行這樣的安全教育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單憑說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對他們進行情景性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