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7篇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邊唱邊做動作,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學習初步改編歌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引入,學習歌曲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一首新歌,歌的名字叫‘小手爬’,這首歌,非常好聽,你們要仔細聽哦。”

教師:“這首歌好不好聽啊?你們想不想再聽一遍啊?好,現在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唱這首歌,好不好啊?(跟唱兩到三遍)”

2、幼兒學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做動作,好不好啊?(跟着音樂做動作,幼兒可以邊唱邊做動作)”

3、創編新的歌詞

教師:“好,現在我們知道,小手可以爬到頭頂上,還可以爬到小腳上。那麼,我請小朋友想想。小手還可以爬到什麼地方啊?(幼兒在作爲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一些用到歌中,和幼兒一起唱歌做動作)”

4、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很能幹的',現在請小朋友把我們剛剛學的歌唱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細心進行粘貼活動,鍛鍊小肌肉控制力;

2、喜歡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粘貼的樂趣。

活動準備:

用於粘貼的棉花每組一份;畫有綿羊的美術底紙人手一份;白乳膠每小組一份;刷子人手一隻;教師示範用的半成品、成品各一份;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老師想讓小朋友們來猜一個謎語:身穿大棉襖,野草吃個飽,過了嚴冬天,獻出一身毛,我看那個小朋友小腦筋動得快。

師:謎語問小朋友們什麼動物身上穿了一件大棉襖,喜歡吃野草,過了寒冷的.冬天後,把自己的一身毛貢獻出來呢?(解釋謎面,讓幼兒更容易懂)

小結:綿羊身上長着厚厚的毛,喜歡吃鮮美的野草。

2.體驗觀察,比較異同,初步感知操作材料。

出示教師用於示範的兩隻小綿羊,一隻有貼上羊毛,一隻沒有。

師:看,老師這兒有兩隻小綿羊,我想請小朋友們都上來摸摸看看這兩隻小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師:今天小綿羊想請小朋友們幫自己穿上一件整潔,漂亮的衣服。老師給你們都準備了棉花、白乳膠、擦手布,一會兒小朋友們分組進行。現在先看看老師是怎麼給小綿羊穿上衣服的,你們可要仔細看清楚嘍。

3.教師講解示範,並提出操作要求。

⑴講解示範

①刷乳膠;

②粘棉花;

③修正作品;

⑵提出要求:

①不將乳膠刷到桌子上;

②不把棉花粘到輪廓線之外;

3、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①、對於不小心粘到外面的白乳膠可用擦手布擦乾;

②、操作時專心,不爭吵;

③、能力較強的孩子可稍微提高要求,讓她把羊毛整理得更整齊。

⒌師幼共同評價,引導幼兒欣賞別人的優點和不足。

收集幼兒作品,欣賞作品,並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那隻羊,爲什麼喜歡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藉助各種材料製造聲音。

2.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係。

3.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各種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盒子(大小)、不同類型的紙(掛曆紙、報紙、硬紙殼)、塑料帶(薄、厚)、豆豆、米粒、紙片。

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祕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聽聽瓶子有沒有聲音?再聽聽豆子有沒有聲音?

3.想辦法使他們發出聲音?

二、聲音的產生

第一次嘗試操作驗證:

1.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2.怎樣製造聲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紙片)

三、聲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紙盒子(大小)、不同類型的紙(掛曆紙、報紙、硬紙殼)、塑料帶(薄、厚)讓幼兒聽辨。(這個聲音像什麼?並出示給幼兒看)

辨析探究聲音的特點:

1.撕紙(有的聲音長,有的.聲音短)

2.塑料帶、瓶、豆、盒子、米粒、紙片(有的聲音是“砰砰的”“撲撲的”;有的說這聲音“沙沙沙”“叮噹叮噹”象下雨,象打雷)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動腦想、動手做、用眼看、用耳聽”瞭解到不同的材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興趣和慾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同時也教會了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整節活動孩子的興趣很濃,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與快樂。

不足之處:

活動中沒能關注每個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屢遭破壞,爲了讓我們生活幸福、美好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入。要讓幼兒瞭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小溪由清到渾,又由渾到清的過程。

2. 知道植樹造林對河流的影響,萌發愛護樹木和河流的情感。

活動準備:

相關課件、電腦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引起興趣。

師:寶寶們,看,圖片上有什麼?(小兔、房子、小鳥、小河……)師:小兔的家門前是一條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突然有一天小溪水變得怎麼樣了? "咦,這是怎麼回事呢? "

二、感知故事,理解內容。

師:"剛纔小朋友講了這麼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小溪的水變髒了。"1.講述故事第一部分(結合圖片講述故事"1~3自然段"),(出示圖2 小兔看見大象和野豬在拔樹)師提問:小兔上前一看,看到了誰呀?(野豬和大象)"野豬和大象在幹什麼呀?"(幼兒個別回答:在拔樹)"野豬和大象竟然在拔樹。"(出示圖3 小兔跑去勸阻)

師:看到這個場景的.小兔很生氣,她跑過去大叫:"別拔了,你們毀掉了小溪水!"

師提問:"小兔很生氣的說了什麼呀?誰來學一學小兔的樣子。"(幼兒個別和集體模仿小兔的樣子。)

師:聽到這句話的野豬和大象覺得很奇怪,"這和小溪水有什麼關係呀?"寶寶們,你們來說一說爲什麼拔掉了樹木,小溪水就會變髒的呢?(幼兒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觀察圖片中大象和野豬的表情。

師小結:老師告訴你們,樹木的作用可大啦,樹根可以吸水和抓泥土,防止洪水,可以減少下大雨時泥土被衝到小溪裏。拔掉樹會造成水土流失,還會有很多垃圾都吹到了小溪裏。破壞了小溪水,破壞了我們的環境。所以小兔纔會那麼生氣的對着他們大叫,那麼寶寶們如果你們看到有人在拔樹你會怎麼做呢?(告訴他不要拔樹,要種樹等等)那我們來看看野豬和大象是怎麼做的。

2.講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出示圖4 野豬和大象比賽栽樹),提問:

師:"野豬和大象在幹什麼呀?"(栽樹)"原來野豬和大象知道自己做錯了,因爲拔樹是破壞環境的行爲,所以他們決定比賽栽樹,樹長大後,小溪水變得怎麼樣了?(變得很乾淨,又能保護我們的環境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師。

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香甜的小溪》,你們願意跟着老師一起看着圖片,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講述故事,配上動作表情。)

四、交流討論師。

故事講完了,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砍樹、拔樹會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怎麼樣?(幼兒自由回答)

五、延伸活動。

討論:我們幼兒園裏也有許多小樹,我們可以怎樣關心幫助它們呢?

師總結:寶寶們說了這麼多的好辦法,那麼讓我們一起去行動吧!跟着老師一起去給小樹澆水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鑽過70釐米高的障礙物。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敏性。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2—3倍的蘑菇卡片,小籃子4只。

2、在場地中間懸掛一條高約70釐米的長繩,佈置成“樹林”,場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幼兒聽音樂做“小兔”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的遊戲內容。

導語:今天兔媽媽要帶小兔去採蘑菇,可是有一片樹林擋住了我們的去路,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過去呢?

(二)幼兒想出多種辦法後,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哪種方法最好,最後得出結論:鑽過樹林採蘑菇最好。

導語:現在就請小兔試着鑽過樹林採蘑菇,如果你鑽過去了,採到了蘑菇,請你告訴我你是怎麼鑽過去的。

(三)教師請嘗試成功且動作正確的'幼兒告訴大家是怎麼鑽過去的並示範給大家看,教師小結鑽的動作要領:雙膝彎彎,腰彎彎,低着頭兒鑽鑽鑽。

(四)教師請全體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指導語:現在小兔們就可以用剛纔學過的方法鑽過樹林採蘑菇了,小兔們出發!

(五)幼兒遊戲,當幼兒把蘑菇全部採完遊戲結束。

三、結束部分

兔媽媽表揚認真學本領的小兔,小兔們把蘑菇送給兔奶奶吃。

活動反思

體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與身心發展的經驗。教師的情緒態度與能否帶出高質量的體育活動有着密切的聯繫。對於幼兒來講,吸引他們的是豐富多彩的有趣的體育活動的過程,而要使整個過程充滿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整個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個活動中我始終是以積極、活潑、充滿朝氣,而且能調動活動氣氛的情緒來感染幼兒,動作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帶動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這種歡樂、寬鬆的活動氛圍中,老師和孩子們的關係更密切了,孩子們的玩遊戲的興趣也更濃了。由此看到,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幼兒中間,對幼兒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幼兒產生更大的興趣參與,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以兔媽媽的角色,幼兒以兔寶寶的角色,並讓幼兒帶上兔寶寶的頭飾進行角色的扮演,在場地中間懸掛一條高約70釐米的長繩,佈置成“樹林”,場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形成情境,這樣幼兒遊戲的興趣高、注意力集中、對活動過程和形式感興趣,有助於幼兒形成大膽自信的品質和敢於嘗試的精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大膽交流自己想法。

2、願意幫助他人、感受關切之心的重要,體驗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ppt)

2、彩虹傘

3、禮物人手各一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小朋友見過彩虹嗎?彩虹什麼樣子呢?(談以往經驗)

出示彩虹照片,引導幼兒觀察

:彩虹彎彎的、五顏六色、掛在高高的天上

2、欣賞故事,理解故事

----出示封面,引導觀察

帶來一個美麗的故事,一個關於彩虹的.故事,叫《兩條彩虹》

熊奶奶爲什麼躺在牀上?他怎麼了?

談話:熊奶奶病了那些被她幫助過的小動物是怎麼想的?

(通過談話使幼兒懂得感恩,樂於助人)

第一天來看望熊奶奶的是誰?他給熊奶奶帶來了什麼?說些什麼?

小朋友也要去看望熊奶奶(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讓熊奶奶看到彩虹?(幼兒自由討論、想象)

欣賞故事,體驗故事語言之美、人物心靈之美、助人行爲之美。

引導幼兒聯繫生活,講述和表達和各種顏色相對應的物品發展幼兒思維

繼續聯繫生活,找出和彩虹相似的我品。

結束部分

彩虹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並邊唱歌邊表演歌曲。

2.願意唱歌和表演,體驗與同伴打電話的樂趣。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播放機、音樂光碟、玩具電話一部。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用自然聲音唱歌。

活動難點:能根據音樂的節拍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過程

1.練聲曲(C——D調)

2.完整的欣賞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幼兒傾聽,感受歌曲中的情趣。 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曲裏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說了什麼? (2)教師跟隨音樂再次演唱歌曲,並伴隨開心,快樂的表情及動作進行表現。

3.理解歌詞

(1)教師有表情的朗讀歌詞,邊朗誦邊用肢體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節拍朗讀歌詞。

(3)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相應動作。

4.學唱歌曲。

5.歌表演。

(1)集體完整。(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旋律、節奏,大膽用動作表現歌曲)

(2)玩遊戲:打電話。 師幼同玩或幼兒結伴玩。 (參考幼兒園教育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老師通過肢體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並能在大家面前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活動部分,我就通過出示玩具電話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接下來我邊放音樂,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幫助幼兒熟悉旋律理解歌詞,也很好的爲下一個表演的環節做鋪墊。由於是以肢體動作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加上這首歌曲歌詞簡單,旋律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內容,整個活動一氣呵成,環節銜接順暢,活動氣氛非常活躍,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雖然孩子接受的程度超出我的預想狀態,但是在活動過程中還是避免不了的出現的一些不足:

1、應該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利用手偶來幫助孩子們理解歌詞,孩子們應該會更加感興趣的。

2、在請個別孩子上來進行演唱的時候,雖然請上來的孩子表現都不錯,但是這也是比較有侷限性,不能夠讓每位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因此課後覺得或許可以讓孩子自由結伴進行邊表演邊演唱,這樣纔不會造成上面的孩子在表演,下面的孩子無事可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