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實用】

本文已影響 3.93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實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選擇喜歡的人物圖案進行剪貼、添畫。

2.幼兒能發揮想象力,大膽添畫、充實畫面。

3.幼兒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感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時裝雜誌書(或人物較多的廢舊圖書)、剪刀、膠水、彩筆、繪畫紙、紙簍、範畫。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範畫,瞭解繪畫步驟

1.畫面上都有什麼呀?畫面上的人物和我們平常畫的有什麼不一樣?(人物是粘貼上去的.。)

2.猜一猜是怎麼做出來的?

教師小結剪貼添畫的步驟:選擇人物,想好這個人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然後把人物剪下來,粘貼在想好的位置,最後添畫背景。

(幼兒在欣賞範畫的過程中,看一看,說一說,在輕鬆的氛圍中自主探究作品的製作方法,瞭解剪貼、添畫的步驟。)

二、出示人物形象,引導幼兒想象講述

1.出示一個有動作的人物形象,引導幼兒觀察。

①這個人做了什麼動作、什麼表情?他爲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和表情? (比賽、鍛鍊身體……)根據孩子的回答延伸提問:他在哪?他的周圍可能有什麼? (觀衆、體育器械……)

②讓你添畫你打算畫什麼?

2.出示一個人物上身形象,引導幼兒觀察。

①這個人缺了什麼? (下身。)有可能被什麼擋住了? (櫃檯、書桌……)他有可能在哪?(車裏,飛機裏……)

②如果讓你添畫你打算畫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大膽展開想象,發表自己的想法,爲下一步的添畫做好鋪墊。)

三、幼兒剪貼添畫,教師巡迴指導

1.仔細觀察,想好要畫什麼,再在想好的位置進行粘貼。

2.注意桌面的衛生,安全使用剪刀。

教師提醒幼兒根據剪出的人物動作、表情、服飾等進行想象添畫。鼓勵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別人添畫的不一樣。

四、幼兒作品欣賞

1.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作品的名稱是什麼,畫面裏的人物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

2.教師挑選幾幅作品講評。可從創意、畫面飽滿程度、塗色均勻、比例等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

2、萌發長大的自豪感和責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瞭解自己成長的故事,學會對養育的人感恩。

【活動難點重點】

重點:

讓幼兒感受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難點: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學會對養育的人感恩。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蒐集幼兒不同年齡時期的照片、錄像、物品(衣服、鞋子等)。並向幼兒講述成長期間發生的故事。

2、將幼兒小時的照片分類貼在牆上,將小衣服、鞋子擺在活動室恰當位置。

3、準備歌曲《感恩的心》伴奏音樂,提前學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室環境的變化,激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課前老師對教學環境的佈置,給幼兒創造一種情境,通過讓幼兒觀察活動室內環境的變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討論爲什麼猜不着?試穿小時候衣服,討論爲什麼穿不上?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變化。通過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確實長大了,從而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

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讓幼兒在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積累經驗:

播放幼兒小時候的錄像,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父母是怎樣照顧自己的,感受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對父母的.感情。

通過觀看幼兒小時候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中感受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增進親子情感。另外,在觀看照片和影像資料過程中,不斷引導和啓發幼兒想起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與小時候有什麼不同,從而打開他們記憶的大門。

4、交流體驗:

讓幼兒講述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讓幼兒在分享快樂的同時,感受自己的變化,對自己“已經長大了”這件事能夠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除此外,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情感薰陶:

利用多媒體音響播放歌曲《感恩的心》,集體演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讓幼兒在傾聽和演唱過程中,學會對養育自己的人要感恩。《綱要》中指出:“要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所以本環節採用情感薰陶法對孩子的情感進行昇華,從而突破本活動的難點。

本環節運用了操作法,通過組織“穿衣、穿鞋、疊被子”比賽,讓幼兒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充分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帶來的樂趣。

【活動延伸】

分享快樂: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情感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活動反思】

活動的設計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具的準備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渴望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體驗到了長大的快樂和自豪,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要有愛心

活動準備

課件、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請幼兒說一說平時爸爸媽媽是怎樣愛小朋友的?

二、出示圖片,講故事。

師:在城外的一座動物園裏有一隻小獅子,他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爸爸媽媽,冷的時候沒地方住,餓的時候沒東西吃,生病的時候也沒人照顧他,他整天渾身發抖,哆哆嗦嗦,人們都叫他“哆哆”。動物園裏的.人看他可憐,就給他找了一個狗媽媽

師:讓幼兒觀察狗媽媽的樣子?

幼兒:耳朵又大又長,鼻子,眼睛,舌頭大大的尾巴長長的,身體胖胖的,像個胖墩,大家都叫他“胖墩”

1.狗媽媽看到可憐的哆哆,就決定照顧他,請幼兒說一說狗媽媽怎樣照顧哆哆呢?

幼兒:給他買東西——給他買衣服——帶他出去玩——生病的時候照顧他

2.出示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狗媽媽是怎樣照顧小哆哆的?

3.幼兒:再喂哆哆吃飯——在和哆哆做遊戲——再親哆哆——在握手,狗媽媽給了哆哆好多好多的愛,睡覺時狗媽媽會唱搖籃曲。

4.聽音樂,講故事,讓幼兒欣賞。(請幼兒哆哆睡覺的樣子)

5.師:哆哆一天天長大了,長高了,現在得哆哆長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很威猛 長出了長長的鬃毛鋒利的爪子兇猛的眼睛

師:讓幼兒觀察狗媽媽的變化?——狗媽媽變老了(耳朵上有皺紋 身體變得瘦瘦的)

三、分別情境,在情景音樂中聽老師講故事。

師:哆哆會想念狗媽媽什麼呢?

幼兒:會想念狗媽媽的搖籃曲、會想念狗媽媽的愛、會想念和狗媽媽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四、幼兒欣賞,在音樂的情境中老師繼續講故事。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什麼事奄奄一息嗎?

幼兒:眼睛睜不開了——快要死了

師:孩子們,如果你們是哆哆,你們會對媽媽說什麼呢?

幼兒:我喜歡你 我愛你......

讓幼兒聽一聽哆哆是怎樣對媽媽說的?(媽媽我們永遠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

師:老師現在是狗媽媽,孩子們,你們會對我說什你呢?

幼兒:媽媽我愛你......

五、欣賞故事。

師:聽完故事,孩子們,你們心裏有什麼感觸嗎?

幼兒:感動

師:故事的名字就叫《溫情的獅子》

六、結束。

在音樂情境中完整的欣賞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大班數學教案《1—10的相鄰數》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學《1—10的相鄰數》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背景

根據大一班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以講故事、帶孩子們參觀動物園等環節,讓孩子們輕鬆地進入課題。

活動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重點難點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一套。

2、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3、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誰挨着你坐呢?

幼兒: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1:師講故事《找問題。

(1)熊貓說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他的鄰居又是誰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9號的鄰居,9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8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幫數字寶寶找鄰居。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是幾?比2少1又是幾、、、、”。

(2)、接着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10

3、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爲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利用玩具擺一擺,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能擺出比2多1的數嗎,是多少?你能擺出比2少1的數嗎,是多少?”依次找擺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

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發給每個小朋友1-10的數字卡,讓 他們在桌子上找出相應的鄰居數,同桌之間相互交換討論,看看誰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鄰居。

教學反思

1、活動<10以內的相鄰數>是授課的第一課時。我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爲小朋友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爲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

2、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遊戲貫穿到教學當中。並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3、在活動的過程中,請小朋友爲數寶寶找鄰居的這一過程,我是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轉換,從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讓幼兒在主動探究中掌握“相鄰”的關係。

4、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寶寶操作,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探究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係,學習列出算式。

能分別用三句話講述出一幅圖的圖意,注意用詞正確。

活動準備:

教具若干。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出示圖一。

“這是什麼地方?有誰?”“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將圖上的事說清楚。”(山坡上有兩隻烏龜)教師移動磁性烏龜:“這件事還有誰也能用一句簡單的話說清楚。”(又爬來了一隻烏龜)請小朋友把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教師指圖:“最後一句話應該怎麼說呢?誰會用三句話把圖上的.事說清楚:幼兒個別、集體講述三句話。

列算式理解其含義。

“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表情?”

“這道算式什麼意思?我們一起說說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小組活動第一組:玩玩講講水果列算式。

第二組:玩玩講講動物列算式。

教後感:這節課上下來,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內的加法。他們通過自己的操作得出結果,嘗試到了成功了,所以記得很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瞭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習性,能根據他們所吃的食物將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萌發對動物的興趣,初步瞭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鏈。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師幼事先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幼兒關於動物食性的資料。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將動物圖片按照是肉食草分類貼在黑板上。

2、 經驗,按照動物的食性對動物進行比較。

引導幼兒對比發現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身體構造的共同點:如:食草動物的腳多有蹄,食肉動物的腳多有爪;食草動物的門牙發達,食肉動物的犬牙發達;在習性上食草動物多羣居,食肉動物多單獨行動。

根據新獲得的經驗再次對動物進行分類。

3、 辨析討論,瞭解雜食動物動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動物的`相關知識。

舉例提問:熊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

幼兒闡述

活動評析

一、物質準備與經驗準備

活動的預設部分除了目標、過程,準備也是相當重要的,準備的內容需要考慮周全,要密切地爲幼兒活動服務,爲教師教學服務。這個活動中教師做了較爲充分以及貼近活動目標及實施需要的物質準備,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們的經驗準備,這個主題都是關於動物的很多知識,可以在主題開展前讓孩子瞭解一些的有關科學知識,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做經驗的準備,這個活動前也可以有針對性的一些經驗準備。

二、教師的傳授與幼兒的學習

活動中教師更多的給予的是直接的知識傳授,和個別幼兒的操作參與,而缺少幼兒的自主探索,對於科學活動來說這是活動的關鍵,讓孩子自主探索、發現,這樣獲得的知識才紮實、有效,年輕教師在這方面的考慮比較不夠,可能對操作活動的把控能力不夠,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來,影響接下來的環節,這需要更完善的預設和逐漸的鍛鍊,才能較好地把握整個教學。

三、學習重點與難點的把握

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學的重點、難點都只有一個,教學的內容不能過多,也不能主次顛倒。這裏的動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難點是生物鏈的初步瞭解,教師在活動中過多的把重心放在難點上,而重點的內容學習的比較膚淺,其實兩者可以結合進行,在重點學習的基礎上逐漸突破難點,而不是將兩個內容孤立開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以有經驗,嘗試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運用統計的方法進行比較。

3、感受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毛巾、大塊積木若干,海綿、衛生紙、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膠管、石子若干,虹吸現象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回答解決的辦法。(圖上有一個小桶,內裝滿水,另有一個空盆。)

老師提問:不用倒的方法,怎樣將小桶裏的水運到空盆裏去?

二、操作活動:

1、進入操作場地,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設想,找出合適的操作材料。

2、幼兒交換自己的'設想和想法

3、進行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老師巡迴指導。

三、幼兒分享操作感受。

1、你選擇的是什麼材料,是怎樣操作的?

2、通過操作覺得哪些材料能夠幫助將水轉移到另一個空盆裏。

四、比較三種方法的實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種方法,(用杯子舀、用體積大的材料壓、用吸水的材料轉移)通過比賽的方式感受每個方法的實用效果。

幼兒自由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比較。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統計表格,請幼兒用或表達自己的意見。

3、老師和幼兒一起通過統計表格比較三種方法。

五、老師引導幼兒小結出今天實驗的收穫。

六、老師演示虹吸現象,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培養幼兒的分工合作能力。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插接棒、粘貼板

活動過程:

遊戲拼插“美麗的家園”

1、出示老師拼插的範例圖,請幼兒觀察。

2、老師提出要求:看那組幼兒用最快的時間裏拼插的圖形與老師的圖形一樣。(教師規定時間)

3、幼兒動手操作。

4、請幼兒與老師的圖對照驗證。

幼兒討論:

發現的`問題:與老師的圖有什麼不一樣;

找出問題的原因:爲什麼小朋友的圖與老師的不一樣?

解決問題:怎樣不出現這些問題?小朋友們應怎樣做?

結束環節:幼兒重新拼插圖形“美麗的家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