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優)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我們是所農村幼兒園,由於條件的限制,沒有一套完整的統合的訓練的運動器械,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幼兒的運動能力,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呢、“指南”強調,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進行鍛鍊,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活動,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我們經常就地取材,挖掘孩子們生活中感興趣的材料開展了許多富有野趣的、富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如玩椅子、玩桌子、玩輪胎等,使孩子們的運動有了很大的提高,積累了運動經驗,個性品質得到了培養。在一年來的混齡體育活動中,中大班幼兒都表現出了對運動的極大興趣及較強的運動能力,大班幼兒敢於探索、願意接受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自信心得到了培養,中班幼兒也在榜樣的作用下,膽子變大了,各種運動能力如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平衡能力提高了。針對他們的發展特點,本次活動,我們從孩子們生活的環境中選擇了幼兒十分熟悉的長凳來作爲活動器械,讓孩子們通過合作、探索、嘗試,從而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體驗到運動的興趣,增強體質,培養幼兒大膽、自信、勇敢、互相幫助的品質。

本次活動的開展,我充分體現了“指南”的精神,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並在活動中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都有不同的指導和要求。

活動開始,我提供了許多長凳,讓兩個好朋友在互相商量後自主地去探索長凳的多種玩法,並互相交流學習,從而使孩子們在學會多種玩法的基礎上,體驗到互相合作和成功的樂趣。

接着,我有目的選擇需要兩人合作完成的玩法,鑽“雙層地道”和走“軌道”,並組織大家一起嘗試,在這兩個遊戲過程中,我對大中班孩子都提出了要求,通過兩次體驗,幼兒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大膽、互相幫助的個性心理品質得到了培養。

最後一個遊戲“過橋”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部分,在這個活動中,我分別三次設置了高度不同的橋,低橋(一張凳)、高橋(兩張凳)、更高的橋(三張凳疊起來),過低橋時,我設置了難易不同的三座低橋(獨林橋、雙木橋、分開的雙木橋),讓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去嘗試、支體驗,並在此過程中輕鬆地學會了從高處往下跳的技能,而且通過大中班幼兒互相合作過橋,使大班幼兒的責任感得到了培養,同時,在榜樣的影響作用下,中班孩子大膽、勇敢的個性品質也得到了培養,各種能力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內有了最大的'提高。

目標

⒈通過玩長凳,發展幼兒的運動技能及靈敏性、平衡性。

⒉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鍛鍊,大、小幼兒之間相互合作、幫助。

⒊培養幼兒勇敢大膽的良好品質及對運動的興趣。

準備:木製長凳若干,海綿墊二塊,小方凳若干,錄音機、磁帶

重點:學習從高處往下跳的技能

難點:大膽、平穩地走過雙層獨木橋,然後往下跳

流程:熱身運動——自由探索——交流玩法——過橋遊戲——放鬆運動

過程:

一、熱身運動

師:小朋友,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運動運運動吧!

二、自由探索

⒈師: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長凳)平時長凳是用來坐的,今天,我們要用長凳玩各種有趣的活動,你們想不想玩?

⒉請大幼兒帶領小幼兒一起玩長凳。先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怎麼玩?(倆倆結伴,商量討論)

(幼兒第一探索)

⒊交流玩法:剛纔,我看到小朋友們都很動腦筋,想出了很多玩法,請你把你的玩法介紹給大家。(學習各種玩法:鑽地道、鑽雙層地道、過軌道)

過渡:老師剛纔看到小朋友的本領都很大,所以還想大家學一個過橋的本領。

三、過橋遊戲

(師生共同搭起三座橋:獨木橋、雙木橋、分開的雙木橋

⒈老師介紹三座橋並請小朋友說出哪座橋最難走,然後進行示範。

⒉請一名

幼兒示範。

⒊師:請小朋友想一想,你能走哪一座橋?你願意走哪座橋?

⒋大班幼兒先嚐試走過高橋,給中班的弟弟妹妹做個榜樣。

⒌中班的小朋友嘗試走過高橋,請哥哥姐姐照顧好他們。

⒍請能力強的幼兒嘗試過更高的橋,激起幼兒下次活動的願望。

四、放鬆運動

跟着音樂做放鬆動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舞獅,廣州俗稱“舞醒獅”每逢佳節喜慶,迎春賽會,開張慶典,必定敲鑼打鼓,舞獅助興。這種民間迎祥納吉的習俗,由來已久,歷久不衰。爲了弘揚這種傳統文化活動,我們籍着元旦、春節將至,在我班開展了“醒獅迎新春”的活動。

本次活動,爲了讓孩子對“醒獅”文化有一個更深的瞭解,我們充分利用社區人士資源,邀請了我鎮大田村的“醒獅團”來我園給孩子進行一次精彩表演和介紹“醒獅”文化。通過“醒獅團”的表演與介紹,孩子的親身參與,讓孩子感受這種文化的精髓所在,體現中華民族興盛不衰,中華人民積極、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認識關於我國“醒獅”表演的文化,以及它所表達的象徵意義。

2、通過孩子參與表演,發展孩子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音樂感受力,培養孩子勇敢、大膽、勇於表現自我的情感。

3、借“醒獅”所表達的精神,激勵孩子積極、進取、向上的人生態度及學習態度,繼承“醒獅”這種優良傳統文化,萌發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

活動準備

1、事前與“醒獅團”聯繫,做好相應的溝通與配合工作。

2、孩子對“醒獅”表演這種文化活動有初步的認識。

3、對幼兒園進行全面的環境佈置,營造一定的節日氣氛。

4、活動當天,請幼兒打扮成過節的着裝。

5、綵帶若干,小獅頭四頭,鑼鼓鑔若干。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導入正題。

老師:“元旦”、“春節”即將來臨了,爲了迎接這喜慶的日子,我們幼兒園到處都打扮很漂亮。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一羣神祕的嘉賓,聽!什麼聲音?(“醒獅團”的鑼鼓聲由遠而近地傳來)

老師:“醒獅團”來了!我們用熱烈地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小朋友,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關於“醒獅”的知識呢?(想!)

2、歡迎“醒獅團”來到幼兒園與孩子一同遊戲。

3、認識、瞭解關於“醒獅”的`文化背景以及有關的常識。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醒獅”是起源於什麼地方嗎?爲什麼會有“醒獅”這種活動呢?它象徵着什麼意義呢?…現在,我們請叔叔爲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好嗎?(孩子鼓掌歡迎)

4、邀請“醒獅團”的其中一位代表給幼兒講述關於“醒獅”的文化。

(1)講述“醒獅”的由來以及發源地。

(2)中國的舞獅,分爲哪兩大類型。

(3)廣州的“醒獅”屬於哪種類型,它有什麼特點。

(4)廣州傳統的武獅技藝有哪些,其中“採青”是什麼。

(5)廣州的醒獅有些什麼造型和套路以及有哪些基本步法。

(6)“醒獅”這種活動,表現一種怎樣的精神。

老師:我們很感謝叔叔給我們講了這麼多關於“醒獅”的文化(鼓掌致謝)現在,你們有些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請我們的叔叔爲我們解答。(提出問題)

老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醒獅”表演?(想!)

5、請“醒獅團”帶着孩子學習幾種“醒獅”的基本動作,以及要表現一種怎樣的氣勢與精神。

6、邀請“醒獅團”爲孩子進行“採青”表演。

7、在“醒獅團”的帶領下,隨着鑼鼓聲,孩子舞動着自己的小獅及手中的綵帶,一起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幼兒對周圍食物的探索和發現的慾望更加強烈,對問題的探究也越來越主動。隨着"綠色菜籃子"小主題的開展,幼兒對蔬菜的關注、好奇也越來越多,如在就餐時他們就想知道"今天吃的是什麼蔬菜?""它是什麼樣子的?"等。於是結合主題的開展和幼兒的關注點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區分不同蔬菜的特點,瞭解它們生長在不同的地方。

2、學用對歌的方式念兒歌。

活動準備:

1、標記:"泥土上"、"泥土裏"、"水裏""藤蔓上"

2、蔬菜圖片及其文字。

3、兒歌

活動重難點:區分不同蔬菜的特點,用對歌的方式念兒歌。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

價值取向:說說各種蔬菜的名稱及其特點。

1、看,老師帶來了菜地裏的很多蔬菜,一起看看有些什麼蔬菜?(出示蔬菜圖片)

重點提問:它們是什麼?是長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蔬菜的形狀、顏色等方面進行表達。

--將幼兒說到的蔬菜名稱用漢字標識。

2、這些蔬菜都是長在哪裏的呢?(泥土上、泥土裏、水裏、掛在藤蔓上)

小結:雖然不同的蔬菜長在不同的地方,但是這些蔬菜都很有營養,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幫助。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愛吃蔬菜,身體纔會長的更健康。

二、猜猜說說學兒歌

價值取向:初步感知兒歌內容,瞭解對個的表達方式。

1、欣賞兒歌《菜地裏的歌》前半部分。

2、聯繫蔬菜圖片特徵猜一猜,兒歌裏分別說的是哪些蔬菜。

3、繼續傾聽兒歌,用圖片排列與兒歌中對應的蔬菜。

4、完整欣賞兒歌,整體感受理解兒歌的內容。

小結:在這首兒歌裏,有問,有答,我們叫做"對歌"。

三、對歌

價值取向:能用一問一答的對歌方式說兒歌。

1、試試用兒歌中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2、引導幼兒用說上句接下句的方法念兒歌。

活動反思:

從幼兒對蔬菜的交流來看,幼兒對常見蔬菜的認知比較熟悉,對蔬菜的基本特徵、生長環境、它對我們人體保健的作用都比較熟悉。所以在認知兒歌內容方面,大部分幼兒能一一對應的找到問題的答案。

本次活動中,幼兒學習的態度是比較積極的,能積極的舉手發言,但是在語言的表達方面,幼兒的差異比較明顯,可以看出還是有一部分幼兒對於完整的表達還存在一些欠缺,習慣用簡單的幾個字來回答問題。

對歌的方式我們初次嘗試,從今天的活動來看,幼兒對對歌的形式是能理解的,並願意積極的嘗試。在今天的活動中,有兩位幼兒認字,於是對於兒歌提問的部分,他們很快就說出了答案,這也看出我們幼兒在認知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在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時,要嚴格要求"請到後再回答"的規則。對於一些簡單的提問,還要多關注一些能力比較弱的幼兒。

說課:

一、說教材

在大班主題《有用的'植物》中有這樣一個小點"綠色菜籃子"。此點的主要內容與要求爲: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積累有關蔬菜品種的經驗。蔬菜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幼兒對此也比較關注,他們或許瞭解某樣蔬菜的特徵,但有可能說不出它的名字,但這些並不影響幼兒對蔬菜的好奇和探究的慾望。借組"綠色菜籃子:這樣一個點,對蔬菜進行一番探究,運用蔬菜的明顯特徵,兒歌有趣的對答方式,帶領幼兒們認識蔬菜,積累對蔬菜的相關經驗。

教材的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貼近,爲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通過說蔬菜--瞭解兒歌內容--對歌,三個環節,讓幼兒將已有的經驗回顧、彙總、分享、並學習新的認知,這都與主題目標相匹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已經學過的兒歌《樹葉真美麗》,這首兒歌爲我們講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於葉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二、 閱讀圖畫

1、封面(遮擋封面)這本書叫做《植物的葉子》,作者會在封面上花什麼呢?(揭開驗證)

2、第1頁:這裏有什麼葉子?它們是什麼顏色?說說它們的形狀。樹的葉子和草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3、第2頁:(遮擋下半頁)這是什麼形狀的葉子?它們看起來像什麼?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他們的樣子嗎?

4、第3頁:出示完整畫面,葉子是什麼樣子的?並用句式“有……形的葉子”,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5、第4、5、6、7、8頁:指導方法同上。

三、 總結分享,進一步梳理

第1―8頁問題:1、植物葉子的形狀:圓形、心形、扇形、針形、像手掌等。

教學活動反思:今天的分享閱讀課《植物的葉子》知識性比較強,孩子們對於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缺乏。爲了豐富孩子這方面的感性經驗,我從網上搜集了很多葉子圖片,供幼兒觀察,通過本節課,孩子們瞭解了葉子是多種多樣的,有圓形的葉子、有橢圓形的葉子、有的葉子像針,有的葉子像羽毛等,並瞭解奇特的葉子,如:會害羞的含羞草、能捉蟲的豬籠草等。

孩子們看到這些形態各異的葉子都很興奮,有的說像魚刺,有的.說像小花,有的說像大山,有的說像扇子......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無窮無盡。

分享閱讀:《上牀睡覺〉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 熟悉文字,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

2、 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 ,能根據圖畫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發展。

活動準備 :

大書、故事光碟、書中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書中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的主要特徵,並進行模仿表演。

師:今天。我們班裏來了幾位動物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逐一出示書中動物圖片,觀察他們的主要特徵,模仿每種動物的動作或者聲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觀察分析大書畫面。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師:今天,這幾個動物朋友結伴到海南旅遊,他們玩得很累了,想上牀休息一下。看,這就是動物睡得牀。

(出示第一頁,遮住小蛇和枕頭)

提問:這個牀跟小朋友睡得牀有什麼不一樣呢?

總結:這個是用兩根繩子吊在樹上的牀叫吊牀。

出示枕頭部分。

提問:

(1)猜猜誰會第一個上牀睡覺?

師:獅子也來睡覺了,它也要到牀上找自己的位置。

提問:(1)小朋友你們先想一想你們上牀睡覺的時候是怎麼找自己的位置的?

(2)你們覺得獅子會睡在哪裏?爲什麼?

(3)小蛇看到獅子上牀睡覺表情是什麼樣?我們一起學學。

3、出示第三頁(遮住斑馬)

提問(1)猜猜誰又會上牀睡覺呢?

(2)你們覺得斑馬會睡在哪裏?爲什麼?

(3)小蛇和獅子看到斑馬上牀來睡覺表情是什麼樣?我們一起學學。

4、出示第四頁(遮住河馬)

提問(1)猜猜誰又來睡覺了?

(2)你們覺得河馬會睡在哪裏?爲什麼?

(3)小蛇、獅子和斑馬看到河馬上來了表情是什麼樣。

(4)河馬這麼重,上牀睡覺後吊牀會有什麼變化?

總結:動物越來越多,樹越來越彎,牀也越來越重,被壓彎了)

5、出示第五頁(遮住大象)

提問(1)最後誰又上牀來睡覺?(大象)大象長得怎麼樣?

(2)你覺得動物們歡迎它嗎?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動物們的表情怎麼樣?我們一起學一學。

(3)如果大象也睡在這張牀上,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

6、出示第六頁。

師 :我們一起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呢?砰,吊牀。。。。。。動物們都好害怕、好緊張,我們一起學一學動物們摔下來害怕的樣子。動物們摔下來會怎麼樣呢?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們呢?

7、出示第七頁。

提問:動物們都怎麼了?他們哪裏受傷了?

三、猜測書名,師生共同閱讀大書文字。

四、播放光碟,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跟讀。。

五、小朋友,我們想個什麼辦法能讓動物們睡覺不受傷呢?

結束: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小動物們說謝謝小朋友,動物們受傷需要休息,我們也該休息一下了,跟動物朋友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這節課是在本班進行,由於上次兩節課各位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所以這節課上的還算順利,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在上次出現的的難點問題上,由於我讓孩子回憶以往自己找牀的經驗,所以很快解決了這個難題,只是在語言的節奏、語速問題上富有變化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閱讀畫面理解繞口令的內容。

2.感受繞口令的文學語彙與形式特點。

3.感受畫面簡潔生動的美。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知道繞口令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重點難點:

感受繞口令的文學語彙與形式特點。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蒸籠》。 :《蒸籠》。 3.教學電子資源:《蒸籠》。 4.兒歌示意圖【附】

活動過程:

一、展示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出兒歌。

1.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你們在哪裏見過它?

2.這三個物品有什麼共同點(都已“籠”字結尾)

3.如果把“蒸籠燈籠雞籠”放在一起快速地念三遍,誰願意來試一試?

二、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引導他們從畫面理解兒歌內容,感受畫面的簡潔生動。

1.這幅畫;裏有幾個人物?他們的穿衣打扮像哪裏的人?

2.上面的兩個人在幹嘛?下面的那一位呢?

3.這幅畫是用什麼方法畫的?你們畫人的時候用過這種方法嗎?

三、教師念兒歌2—3遍,請幼兒欣賞,然後出示示意圖請他們跟學。

1.這首兒歌裏有幾個稱謂(你、我、他)

2.我是做什麼的?你是做什麼的?他是做什麼的.?

3.做蒸籠的不做什麼?做燈籠的不做什麼?做雞籠的不做什麼?

4.這個示意圖上的箭頭是什麼意思?我們唸的時候按照什麼順序來念?

四、組織幼兒通過遊戲聯繫兒歌,感受繞口令的詼諧幽默。

遊戲規則:請一位幼兒扮演做蒸籠的,他開始念前兩句“我做蒸籠、你做燈籠、他做的雞籠,做蒸籠的不做雞籠和燈籠”,一邊念一邊隨機指派另外兩位幼兒扮演做燈籠和雞籠的,被指派到的幼兒接着按各自角色念出“做燈籠的不做雞籠和蒸籠”“做雞籠的也不做蒸籠和燈籠”。每位小朋友都要集中注意力,說不定你就被指派了,如果你是“做蒸籠”的應該怎麼說?如果你是“雞籠”的應該怎麼說?

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覺得這首兒歌有點繞口,一直擔心孩子們學不會。因此在教授之前,我請孩子們觀察圖片,認識蒸籠、燈籠和雞籠,並讓孩子們認識做蒸籠的人、做燈籠的人和做雞籠的人,和孩子們明確賣包子的人是不會去賣燈籠和小雞的(也就是“做蒸籠的不做燈籠和雞籠”),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做燈籠的不做雞籠和蒸籠”“做雞籠的也不做蒸籠和燈籠”,孩子們一下子就理解並學會看圖念兒歌了。爲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我還將圖片撤掉,讓孩子憑記憶念兒歌;還和他們一起玩遊戲,給孩子們單獨念兒歌的機會;最後將音樂帶入遊戲中,隨着兒歌的拍子、節奏,孩子們歡快地做起遊戲來,活動最後除了個別孩子不會做以外,其他的孩子都能把這首繞口的兒歌念出來。

小百科:蒸籠起源於漢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籠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飲譽全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