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光的教學,讓幼兒懂的哪些常見的物體能發光以及光的一些簡單的用途。

2、培養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探究能力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

3、懂得光對我們的重要性。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

知道太陽光的強大以及太陽光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抽象的一種現象“光”,能感受到卻摸不到。簡單瞭解通過太陽光的作用給人類帶來實惠和方便的各種物體。

教學準備:

黑板、筆、手電、蠟燭、火柴、電池--小燈泡、厚紙筒、小鏡子、電腦、有關太陽能設備的各種圖片若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安靜入座,交代本次教育活動名稱,認識—“光”,提出具體要求。

二、基本部分:

1、教師以講故事形式講光的簡單用途,引發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天,教室裏有很多光在一起爭論,大家都說,它們是光,它們的用途可大了,人們誰也離不開他們。其中一個聲音粗聲粗氣地說:“我是光,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光,我把大地照得亮堂堂,我把人們照得暖洋洋。”另一個聲音不緊不慢地說:“我是光,每天晚上工作忙,不要看我身體小,滿屋靠我亮光光。”最後一個聲音細聲細氣地說:“我是光,停電以後我幫忙。”小朋友,你們說說它們是什麼光呢?

小朋友爭着發表自己的見解……抽答、齊聲答(教師很快在黑板上畫出幼兒答案的簡筆畫)

2、分組進行不同的小實驗(教師試驗火柴和蠟燭,幼兒試驗其它物品)。讓幼兒通過實驗發現哪些常見的物體能發光(電燈、手電、火柴、電視機、電腦、小燈泡、蠟燭等等),激發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並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還見過哪些物體(月亮、星星、爐火、螢火蟲等)能發光。老師對應出示圖片介紹,讓幼兒認識瞭解,並小結簡單的光的用途。(月亮光、手電能幫助我們晚上走路,電燈能在晚上照明、我們可以在燈下看書寫字、蠟燭在停電以後可以幫我們照明……)

3、主要了解太陽光(提問:太陽光有什麼用途?能幫我們幹什麼事情?)幼兒暢所欲言,一起和老師討論(教師要引導幼兒表述完整)。略……

4、教師小結:“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要靠太陽,沒有太陽就漆黑一片,我們就不能生存……”

請讓幼兒拿起紙筒看老師,不堵時能看到,堵住另一個口就什麼也看不到了——主要是沒有光線了。師:“沒有光線我們什麼也看不見,太陽光最強,我們不要在強光下看書,也不能在光線太暗的地方看書,要記住,看書時要端正,沒有眼睛什麼也看不見……”

5、總結幼兒說出的太陽光的用途,編成兒歌加深幼兒記憶。(出示對應圖片,便於幼兒記憶)

太陽太陽照四方,它的好處不平常,太陽不照草不綠,太陽不照花不香,太陽不曬果不熟,太陽不照苗不長,身體也要太陽曬,太陽曬了才健康。如今又有新發現:太陽能汽車/發電站,已經走進百姓家,洗澡用的熱水器,也要用到太陽光。

三、結束部分:

1、小遊戲:擊鼓傳花。幼兒很快說出不同的太陽光的用途(每人一句,看誰說的不一樣)。加深對太陽光用途的認識與記憶。

2、活動延伸。到戶外玩小鏡子反光的遊戲,引深對光的認識。

教育理論依據:《幼兒園教育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教育要求:

1.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3.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

4.爲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教學評析:

1、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實驗發現了哪些物體能發光,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這個過程中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同時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一步知道了更多的物體能發光,最主要的是知道了太陽光的強大,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認知活動在這裏得到了昇華。

2、本次科學活動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幼兒始終處於樂學的狀態中。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培養思維力和語言表達力。

3.激發對科學和自然物理現象的探索慾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佈置好的暗室,內有電燈、檯燈、手電筒、蠟燭、火柴、打火機等。人手一面小鏡子。

活動重難點:

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活動,發現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圍世界。初步瞭解光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引導幼兒通過探索光從哪裏來,瞭解太陽、電燈、蠟燭、燃燒物、火柴、打火機等都能發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暗室的環境

說出自己在暗室內的感覺,教師打開門,發現了什麼?(亮光)

二、在觀察、體驗、操作活動中發現光的奧祕,即光的來源、特徵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去室外尋找亮光,認識太陽光。

去室外找一找,亮光是從哪兒來的?

2.想辦法讓屋子亮起來。

將太陽公公關在門外,屋子裏又黑了,請你們想辦法讓屋子裏亮起來。

(1)(開電燈)根據幼兒所說打開電燈。

(2)幼兒發現屋子裏亮起來了,那這個亮光是誰給我們送來的?(電燈)

(3)除了電燈外,還有別的辦法來發出亮光嗎?(幼兒開放性思維,提出各種辦法。)

(4)一起做試驗,讓這些東西發出光來。(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佈置好檯燈、蠟燭、電筒、火柴、打火機,由教師掌握。)

(5)剛纔是讓什麼東西發光的?你是怎樣做的?

(6)小結:檯燈、電筒一按開關就亮了;蠟燭、要點火才能亮。那誰跟誰做朋友最好呢?(a.點火方式;b.光的顏色。)

(7)剛纔我們小朋友發現火柴、打火機、電燈、檯燈、蠟燭、煤油燈都能發光。

遊戲:《踩影子》

3.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如果沒有光又會怎樣?

(1)幼兒想過後同伴間互相交流。

(2)幼兒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

(3)引導幼兒在黑暗中發現夜光錶亮光,進行科技教育。

(4)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了太陽、火柴、蠟燭、電燈、檯燈、電筒它們都會發光。光能幫助我們看清周圍的東西,給我們做事帶來方便。

活動延伸:

1.讓幼兒跟亮光做遊戲。

2.一邊做遊戲,一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邊玩邊回答老師的提問,自由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幼兒觀察和親身體驗,發現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圍世界。能夠了解光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並知道太陽、電燈、蠟燭、燃燒物、火柴、打火機等都能發光。激發了幼兒熱愛科學的積極情感和對自然物理現象的探索慾望。讓幼兒真正在每個活動中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小百科: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爲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反射現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發射光。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2、物質準備: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鏽鋼拉鍊、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錶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並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3、時間安排:陽光燦爛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請配班老師持鏡子從戶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

根據需要可做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兒來的?它是怎麼進來的?

小結:亮光是從外面來的,是鏡子反射的太陽的光。

二、引導幼兒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戶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並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並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着陽光纔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麼發現,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4、請幼兒再次操作,並相互交流經驗。

三、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選擇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3、鼓勵幼兒探索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麼不同?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鏽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四、玩遊戲“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麼。

2、教師介紹遊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牆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牆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後幼兒互換鏡子,遊戲繼續進行,覆蓋次數多的爲勝。

3、師幼一起玩遊戲“捕光捉影”。

活動延伸: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現區,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光的反射現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瞭解生活中或自然界裏光的反射現象。

活動反思: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現隱含的教育價值隨即生成的活動,由於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充分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整個活動,教師爲幼兒創造了寬鬆的環境,提供了豐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勵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支持、鼓勵他們大膽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不斷的拋出問題,如“亮光是從哪裏來的?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爲什麼有些小朋友沒有把光反射到活動室” “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他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幼兒在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習得新的知識經驗,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體驗了探索的快樂。

一節活動暫時結束,但幼兒的探索慾望卻並未就此結束,而是剛剛開始,於是把幼兒的探索活動有效的延伸到發現區和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知道除了太陽光,還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還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小百科: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爲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祕的興趣。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能理解淺顯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硬幣、手電筒

2、活動記錄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兒兩張

3、多媒體課件: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裏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活動過程:

一、瞭解光的種類:

1、設置場景(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裏爲什麼變暗了?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裏變暗了”(打開燈)提問:爲什麼屋裏又亮了?幼兒:因爲有燈光了,所以屋裏變亮了。師:那麼,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2、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火光、激光、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

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自然光: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燈光、激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認識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戶遮住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過去的,比如:太陽光、月光、手電筒的光、應急燈的光等等,因此,這種光的照射過程成直線的現象稱之爲直射現象。

實驗(二)、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裏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發現小鏡子反光,發現水盆裏的水也反光、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彎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這是由於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陽光會照在地上,我們身上,也會穿過清水照進水裏,可是水和空氣不一樣,光鑽進水裏,走得慢了,也發生了一點變化,我們的眼睛看下去,水裏的筷子好像變彎了,其實是光在和我們做遊戲呀!是光的第三個特性:光的折射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並讓幼兒做記錄。

三、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

2)、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在醫院裏,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3)、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畫到記錄紙上。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淡化了以知識傳授爲重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進而順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釋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並內化。並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去驗證,在體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真正樂趣,減少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有新發現。我讓每個學生在小組裏都承擔了任務,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這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共享其中的苦惱和喜悅,給學生一個自主實驗的平臺。

這一堂課我能順利按預定計劃完成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其他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這堂課使我學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今後我會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讓我的科學課更精彩。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知:初步瞭解平面鏡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瞭解鏡子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

2、技能:能熟練進行鏡子的遊戲,按照要求將鏡子擺放成不同的角度;

3、情感:保護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重難點

能熟練進行鏡子的遊戲,按照要求將鏡子擺放成不同的角度;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亞克力鏡片兩塊

2、知識儲備:

光的反射:光在傳播時由一種物質碰到另一種物質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這叫光的反射。光能穿過玻璃,但碰到玻璃後面的水銀後就會發生反射,原來的光線又會“彈”回來,這樣人自己的.光就進入了人自己的眼睛裏,所以人就看到了自己。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喜羊羊和美羊羊旅行來到了糊塗王國。這個糊塗國王不僅特別糊塗而且長得也十分醜陋,但他卻自認爲很帥。有一天,一個工匠想討好國王,造了一面鏡子送給他。不料國王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那麼醜,認爲是工匠捉弄他,故意造了一面把他照得很醜的鏡子,於是生氣地摔碎了鏡子,還命令工匠們必須造出一面能把他照得很帥的鏡子,否則就要懲罰所有的工匠。工匠們十分委屈。

教師引導:鏡子中的那個人是糊塗國王自己嗎?是鏡子裏成像是虛像,所以摸不到,鏡子裏的像與實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傳統鏡子背後有一層含有水銀的混合物,所以照射到我們身上又被我們反射到鏡子裏的光穿過玻璃後會被水銀混合物擋住,就像乒乓球彈到牆上會反彈一樣,反射回來,進入我們的眼睛裏。這樣我們就從鏡子裏看到了我們自己。這就是光的反射。小朋友們照過鏡子嗎?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二、實驗操作:

實驗一:光的反射——一面鏡子玩遊戲

安全提示:傳統的鏡子掉到地上會摔碎,這個鏡片是安全鏡片,摔不碎也不劃手,但還是不要把鏡面弄花,弄花就看不清楚了。

操作材料:亞克力鏡片一塊

操作方法:

1、看看鏡子能照出自己嗎?(能照到自己)

2、把鏡子放到左前方,能不能看到後面的小朋友呢?(能看到)

3、鏡子裏的那個人能用手摸得到嗎?(摸不到)

4、用鏡子照一照漢字。(字左右反過來了)

5、用手指頭去對一對鏡子中的手指頭。(大小一樣)

原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們能從鏡子中看到自己,是因爲:光的反射(請幼兒大聲清楚的說出這四個字);

教師引導:一面鏡子反射光,兩面鏡子就能互相反射,我們來試一試吧。

實驗二:兩面鏡子玩遊戲

安全提示:提醒幼兒不要把鏡面弄花。

操作材料:亞克力鏡片兩塊

操作方法:

1、試着將兩面鏡子一前一後放置,看看能看到後腦勺嗎?(能看到)

2、將兩面鏡子垂直放置,能看到幾面鏡子(四面鏡子);在鏡子中間放一個東西試試。(能看到四個)

3、減小鏡子間的夾角,觀察鏡子數目的變化。(夾角越小,鏡子數目越多)

4、試着將兩面鏡子豎直平行放置,從一面鏡子背後往另一面鏡子裏看去。(能看到無數面鏡子)

三、實驗原理總結:

當兩面鏡子一前一後放置時,後腦勺的光被後面的鏡子反射到前面的鏡子中,再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我們就看到了自己後面的情況,光發生了兩次反射。而當鏡子夾角越來越小時,光在兩面鏡子間則來回不停反射,發生了多次反射。兩面鏡子的夾角越小,鏡中的像越多。

活動延伸

探索遊戲:

1、照鏡子——和同伴玩照鏡子游戲,根據同伴的動作做出相反的鏡面動作,感受相互模仿的樂趣。

2、傳遞光線——幾個小朋友一起,每個人拿一面鏡子,面對面站在3米以外的地方。一個人利用太陽光反射光線,另一個人對準他的反射光線,仔細調整位置。你會看到光會再次反射,光被傳遞出了。多幾面鏡子,光同樣還是會反射,會傳遞到很遠。

人們能從鏡子中看到自己,是因爲: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原理。(請小朋友大聲清楚的說出這四個字。)請小朋友回家找一找還有什麼東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誰找的最多。

幼兒園大班《光》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我們班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喜歡探索,因此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手電筒的光》,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產生對光的興趣,通過遊戲來發現問題,在實踐操作、探索中初步瞭解光的穿透現象,嘗試邊操作邊記錄實驗結果。頭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電筒,告訴了孩子們我們可以和手電筒做好多的遊戲,引起了孩子的興趣。第二天已經有一部分孩子帶來了手電筒,在收集手電筒階段就印證了我的猜想,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催着我,問我:“老師什麼時候和手電筒交朋友呀?”,由於手電筒收集了幾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動開始了。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對光的興趣。

遊戲:踩光、追光,老師變魔術

一會兒老師用書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問:(“光怎麼不見了啊?”“老師你把光關掉了嗎?”)

師:“沒有啊,你們看光不是還亮着嗎?”

(那我們怎麼看不見光了呢?,書把光遮住了,光照不過來了。)書能把光遮住,那這個塑封紙也能把光遮住嗎?

(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興奮、很高興,注意點都集中在老師的手電筒上,所以我創設出遊戲的環節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通過遊戲,引發了他們的思考:咦,真奇怪,怎麼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穿不過去,而有的東西手電筒的光卻能穿過去啊?)

二、讓孩子動手試一試:幼兒探索,分組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1、師:今天老師這裏準備了好多東西,有鏡子、皮球、木盒、積木啊等東西,你們想想看,在這些東西中,你覺得有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是能穿過去的,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是不能穿過去的?(幼兒討論)

師:說說你們的猜想(每一個物體都有孩子說可以和不可以)

2、剛纔小朋友都動腦筋進行了猜想,現在要請你們來動手試一試,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光能穿過的請你用一種符號記錄,不能穿過的用另一種符號記錄。

(孩子開始興致勃勃地實驗,有個別孩子很可愛,將手電筒倒扣在東西上,後來才發現這樣看不到透過去的光。當孩子發現手電筒的光能穿過老師準備的木盒時他們都十分驚訝!)

3、交流實驗結果,有不同意見的小朋友再次驗證。

(交流中發現有的孩子用“√”“x”來記錄,有的用“□”“△”來記錄,有的用“★和○”來記錄,有的用“+”“-”號來記錄,還有的用“J”“L”來記錄等等。在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表述的語言都較準確、完整。)

4、.教師引導,激發幼兒回憶:剛纔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事情。

(“光穿過去變淡了”,“光變顏色了”)

5、在哪裏見到過光?

DD:太陽光、月光

QQ:家裏的燈光,街道上的燈光

AA:蠟燭光

HH:螢火蟲的光、火光

XX:舞臺上的燈光

ZZ:激光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動腦筋,觀察的也很仔細,光還有很多祕密,大家以後還會發現更多更多。剛纔小朋友說在看節目的時候看到過舞臺燈光,我們就來玩一個“演員”和“舞臺燈光師”的遊戲。

手電筒聽命令:

演員的動作跳到哪裏,光就要照到那裏。

(孩子們將手電筒打開,當看到一束束光線在舞臺上交匯時可高興了,興奮地叫道:我的光和你的光碰到一起了,真有趣!)

四、延伸活動

師:現在老師把手電筒放在我們的探索區裏,我們的探索區裏還投放了許多不同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去試一試哪些東西手電筒的光能透過去,哪些不能。

(將這個問題抓住,延伸到區域活動,讓孩子繼續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教師把問題升級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