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3.83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精選10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蒙氏活動中嘗試用銀行遊戲進行退位和不退位減法比高低

2、活動中知道自己的長大離不開同伴、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愛護,激發對周圍人的感恩之情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銀行遊戲材料若干,投影儀、電腦、音響

活動過程:

情感導入

1、聽音樂走線剛纔你聽到的是什麼曲子?(可愛的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家好麼?(我的家裏有。他。;我喜歡。因爲。)小結:在家裏有那麼多關心我們的人,這些親人呢彼此關心、愛護,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可愛、溫馨、幸福、溫暖、好的不得了的)

2、歌曲:可愛的家

3、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家,這個家好大,有很多孩子天天和我一起工作、遊戲、生活,你們知道我說的是那個家麼?(蒙一班)

4、我記得剛認識你們的時候你們有些孩子小小的、矮矮的,可是現在你們都長那麼高了,感嘆:哎呀真是長高了不少。

觀察版面理解版面內容

1、看得懂這些上面的東西麼?是什麼意思,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這是記錄小朋友身高的

2、怎麼會有兩種身高呢?(現在、過去)

比較

1、你發現你的兩個身高數字一樣麼?發生了什麼變化?(逐一問)(幼:我以前的是兩位數的、現在是三位數的;以前各位數是x現在是x)(教師:數字變怎麼了,(大)說明你長高了)

2、現在所有的數字都比以前大了,說明我們小朋友都怎樣了?(長高了)那麼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現在比以前長高多少呢?(引導幼兒說出減法)今天我們就用銀行遊戲來計算一下我們到底長高了多少。

在孩子不能說出減法的情況下:我們請銀行遊戲幫忙。在總結中小結我們用的是減法)

操作要求

1、我爲你們準備了大的托盤,先取什麼數字?接着就可以操作銀行遊戲

2、今天的工作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在減的時候可能會不夠;或者一個是百位數、一個是十位數,當你們還需要一個托盤的時候我還準備了一個小的托盤)

3、取物的時候可能會有兩個人和你一起,所以我們要稍微等待一下幼兒操作大托盤――取大數字――去銀行取相應的量――取小數字――減法――交換、取小托盤銀行交換――取相應的數字卡交流

1、請把你的`答案放上來

2、告訴大家你長高了多少?(逐一)

3、請xxx介紹一下自己的操作,我這裏也有一家銀行,你可以在這裏操作。

注意:幼兒操作時照顧後面孩子的觀看上下的互動

4、將算錯的幼兒數字卡三張取上來,xxx現在多少高,過去多少高,得出的答案是長高了xxx高,這個答案對麼?請大家以後在工作中幫他一起計算一下小結:剛纔在銀行遊戲中用借位的方法瞭解了自己到底長高了多少。這種方法在生活中除了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長高多少以外還能瞭解一些什麼呢?

分享:

1、今天我們知道了我們長高了很多、長聰明瞭很多、有的長漂亮了許多。這一切我們要感謝誰啊?(父母、老師、同伴),有那麼多的感謝,就用一首感恩的歌來表達吧

活動反思:

主題活動是一種開放、多樣的活動形式,以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爲着眼點,從孩子的所關注的問題出發,由淺入深地展開活動的。“長高了”這節活動源於幼兒的體檢,在測定量身高中他們所引發的興趣性,嘗試將蒙氏教學的“退位減法”與這一生活經驗進行有機聯結,挑戰性輕輕地撥動着幼兒的思維之弦,爲幼兒思維的任意弛聘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使這種學習爲生活所用,同時通過身高的比較感知自己的長大,來感謝父母、老師的養育和夥伴的朝夕相處,這些感恩之情在活動中孩子們也獲得了表達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語直接影響着幼兒的思維,在細微之處的提問如能再加斟酌將會有更好的效果。此外最後一環節與開始部分有些類同,可以考慮省去。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2

活動目的:

能按指令踮腳、下蹲行走。

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魔術棒。

活動過程:

1、引題:我們一起來玩變魔術的遊戲。教師手持魔術棒,發出"變小鳥""變小兔""變小魚"等指令,幼兒做"飛""跳""爬""遊"等動作。

2、介紹玩法:幼兒一個跟着一個走,走成一個大圓圈,按指令"長高了""變矮了"做相應動作:長高了--雙手上舉、踮腳走;變矮了--蹲下走。

3、交代規則:聽到指令後才能變換動作。

活動推進:

教師可逐漸加快變化口令的速度。

放鬆活動:

幼兒扮小鳥,做高飛、低飛動作。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3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瞭解自己身高的變化。

2、能用響亮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長高的快樂。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4、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

蒐集幼兒出生時的身高、記錄幼兒現在身高的小卡片、各種用品(a3大小的紙、較大型的積木、樹枝、小棒、牙膏盒、瓶子、繩子)皮尺、調查表(師生共同完成)、牆面上用顏色較深的繩子拉出一條離地面50釐米的長線條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自己現在的身高和出生時的身高。

1、師:前段時間我們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誰願意來說一說自己有多高?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身高。

3、師:你們都想來介紹,那可以和同伴說一說自己的身高,然後把記錄身高的'小卡片貼在自己的名字旁邊。

4、師幼一起觀看身高記錄表。

5、找一找班級裏誰最高?你是怎麼知道的?(提升一些比較高矮及高矮排序的方法)

6、師:這是你們現在的身高,可是你們知道自己剛出生時的身高是多少釐米嗎?

二、比一比:分別選擇幼兒熟悉的物品、自己和出生時的高度相比,體驗自己在長高。

1、(出示皮尺)展示幼兒出生時的高度。

2、請幼兒選一樣物品,和50cm比一比,是高還是矮?

3、交流幼兒比較的結果。

4、幼兒和出生時高度進行比較。

5、交流結果。

(1)你是怎麼比的?

(2)50cm到你身體哪裏?

6、小結:多吃飯、喝水,還要有充足的睡眠,多做運動,都能讓我們長高。

三、想一想

1、你們還想長高嗎?想長得像誰一樣高?長那麼高有什麼用?

2、小結:只要我們注意營養,多運動,我們每個幼兒都可能長得比我們的爸爸媽媽還要高。我們長高了,我們也長大了,多好啊!

教學反思:

在開始小組合作動手的時候,經常鬧矛盾,所以在讓學生小組合作時,要特別關注,正確的去進行引導,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堂課總的來說還是上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4

活動背景:

進入中班以後,孩子們爲自己是一名哥哥姐姐而感到高興,同時他們也從比較自己以前穿的衣服、鞋子等方面感覺到自己在一天天的長高長大,成長的喜悅油然而生。選取滿足幼兒快快成長的願望爲題材,結合中班主題《我們的身體》,借鑑散文詩"長高"內容和藝術欣賞,大膽想象和表現自己對長高長大的願望。同時藉助幻燈的使用,旨在提升生活經驗,更好的讓幼兒感知"健健康康的成長"的重要性。另外活動中引起幼兒對畫面人物大小高矮的關注,瞭解幼兒畫人的現有造型水平,鼓勵幼兒嘗試按紙的大小表現圖像,這是對空間知覺水平較低的幼兒一個不小的挑戰。中班是發展孩子語言的最好時期,用完整語言表達表述,也是此活動中一個隱性目標。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和表現自己想快快長高的願望。

2、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體驗自己健康成長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散文詩《長高》

2、幾米的"長高"幻燈,疊紙小人一個

3、記號筆、紙、蠟筆

活動提示:

一、情景導入——散文詩《長高》

(價值分析:以散文形式再現成長曆程,感受自己的身體成長變化。)

1、師生一起回憶朗誦散文《長高》。

2、(邊放幻燈邊理解)提問:

(1)當我剛生下來的時候,我和誰一樣高?

(2)和小兔子一樣高是在什麼時候?

(3)當我大班的時候,能和誰一樣高?結合語言的完整性表達表述。

小結:我們一天天的長大,身體也在發生變化,一天天的長高。

3、交流:你希望以後能和什麼一樣高呢?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二、遊戲牽引——長高辦法多(價值分析:在想象和情景遊戲中積累生活中有助於長高的衆多辦法。)

1、我們都希望自己快快長高,做小記者採訪小組裏最高的朋友:"你怎麼會這麼高?說說自己長高的祕密。

2、出示摺疊小妹妹,觀察小妹妹長得怎麼樣?能想些好辦法讓她快快長高?

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長高的方法。每說出一個,摺疊的妹妹就往上長一格。

小結:多吃飯、不挑食、補充營養、多運動......原來長高有這麼多好辦法。

三、探索尋找——長的又高又健康(價值分析:觀察幻燈圖片上的缺失部位,體驗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欣賞3組幻燈——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身體缺少了什麼?爲什麼不能少?說出自己的理由。

第一組:五官部位的部分缺失

第二組:四肢部位的部分缺失第三組:身體部位的部分缺失小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很重要,誰也不能少,我們不僅要長得高而且要長得健康,所以平時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身體,不讓它受傷。

四、表達表現——健康寫真照(價值分析:採用摺疊小人的新穎形式激發孩子想快快長高的願望,加強人物繪畫中技能技巧的指導。)

1、幼兒自由表現,教師巡迴觀察。相互欣賞,不斷添加身體各部位的特徵。

2、提示:打開筆,把筆舉高、高、高,長成象山一樣高。

活動建議:

1、在小組裏繼續採用各種形式比高,例如:牙膏盒測量等。

2、將孩子的長高願望收集起來,配上插圖彙編成心願故事"快樂的成長旅程"。

教學反思:

在開始小組合作動手的時候,經常鬧矛盾,所以在讓學生小組合作時,要特別關注,正確的去進行引導,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堂課總的來說還是上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5

【設計意圖】

綠豆芽在我們家常菜餚中並不陌生,孩子們幾乎都吃過,但對綠豆變成豆芽的生長過程卻知之甚少,我決定讓大班的孩子們來做一次綠豆發芽的小實驗,讓他們多一次新奇的生活體驗。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綠豆發芽的生長過程。

2、培養孩子們探索科學自然現象的濃厚興趣。

3、初步體驗勞動的樂趣和不易,教育幼兒要學會愛惜我們的食物。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綠豆種子,綠豆芽,自帶的可口可樂或雪碧空瓶子,紙杯,乾淨吸水的小毛巾、溫水、小剪刀、雙面膠、中性筆。

【活動流程】

浸泡綠豆—觀察生長過程—實驗總結

一、浸泡綠豆

活動過程

1、認識綠豆種子和綠豆芽。

(1)教師出示綠豆種子和綠豆芽,讓幼兒識別並說出名稱、形狀、顏色。

(2)教師引導幼兒,說說綠豆芽是怎麼長出來的?教師提問:你們吃過綠豆芽嗎?好吃嗎?你知道一顆小小的綠豆是怎樣變成綠豆芽的?教師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發好多脆脆的綠豆芽讓媽媽炒着給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現欲)

2、讓幼兒把綠豆種子裝入紙杯(綠豆約佔三分之二),倒入溫水淹沒綠豆。

3、在教師輔導下把飲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鑽4個比綠豆小的眼(以保證每天澆的水不積在瓶子裏,積水會讓綠豆爛掉),把瓶口錐形部分剪掉(便於通風和生長)。

4、在雙面膠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貼在瓶子上。

5、把紙杯裏泡好的綠豆放入飲料瓶內,並在綠豆上面蓋上乾淨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溼),開始第一次澆清水,多餘的水會通過瓶底小眼排出。

二、觀察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1、幼兒每天觀察綠豆發芽的情況,並由老師帶領進行兩次澆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澆水,綠豆芽一個星期即可長成食用)。

2、引導幼兒觀察生長情況。教師提問舉例:今天你看到了什麼?和昨天比有什麼變化?回答:綠豆皮裂開了,有個白色小芽鑽出來了!………白白的身子上還有兩片小葉子………

三、實驗總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曉綠豆種子發芽也像小朋友一樣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實驗總結:空氣和水是綠豆種子發芽不可缺少的條件。

3、讓幼兒體驗收穫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勞動的。

4、實驗總結:我們所吃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要學會珍惜。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將發好的綠豆芽帶回家,讓媽媽給全家炒一盤香噴噴的綠豆芽菜,

2、當一回小老師,把發綠豆芽全過程教給爸爸媽媽,讓他們也學會在家裏發不同種類的豆芽菜。

3、讓幼兒家長給教師手寫一封短信,介紹一下綠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課”的全過程,發表一下感想,然後教師在全班一一念出。

【活動反思】

一、注重學生參與探究教材的準備,通過課前蒐集相關資料,即可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爲探究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基礎。科學教材爲學生創造了許多課前蒐集材料的機會,如讓學生採集各種樹葉,捕捉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以及蒐集各種液體、家中的材料,米飯等實物。通過學生參與探究材料的準備,既充實了探究材料的`不足,爲探究活動打下了基礎,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採用自主探究的模式,從創設探究情境入手,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最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發展。

二、關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我認爲整個教學過程已基本落實了。教學目標的設計具體表現在傳授領悟科學概念,培養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養成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辯證地認識客觀事物。在教學效果上,我認爲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穫是很大的。明確了生物的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更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尤其是學生種植綠豆、做綠豆生長的試驗、親自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讓他們從中獲得了樂趣,也獲得了知識。

三、本節課的教學“亮點”,我認爲事先準備好的綠豆芽生長的對比實驗效果明顯突出,使學生耳目一新,認知鮮明,印象深刻。“亮點”產生的原因,我認爲還是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

四、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不少。例如“讓學生舉出植物努力適應環境的例子”,這一環節中我希望通過出示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圖片,然後討論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形態與生活環境的關係。爲了這個討論,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有什麼不同?(2)香蕉、松樹、仙人掌生長在什麼地方?(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然而,討論的效果沒有達到。學生的回答與預設結果出入較大。後面設計的鼓勵學生說說他們還知道哪些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這一環節也忽略了。今後在處理時間與預設問題上要多下苦功。

五、本張圖片中學生在觀察植物適應環境的試驗中,學生觀察後的回答很多,有的回答與本節課無關,老師必須在此方面加以引導才能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

六、縱觀這節課,我收穫很大,學生積極活潑,表現出色,樂於參與,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我很好地組織學生語言,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一定會收到效益。當然,科學課也應培養學生質疑、發問的習慣,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6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繩子、毛線等測量人的身高和胖瘦。

2、學習簡單的比較和記錄的方法。

3、感受相互測量的樂趣,感知相互之間的差異。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吸管、筷子、各種繩子若干,紙筆若干

2、一張大的身高體重測量統計表,寫上全班幼兒的名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感覺測量的作用

排隊遊戲導入:將全班幼兒按照做操的隊形由矮到高排成五隊。各組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小朋友。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現在有多高呢?有什麼辦法知道我們自己有多高?

追問:你們在哪裏看見過,他們是怎麼測量的?

關注:幼兒能夠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變化。

小結:是呀,我們小朋友都在慢慢長大,長高了,長胖了。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測量身高——初步感覺測量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筷子,你們可以找你的好朋友,爲他們量一量身高。

關鍵把握點:(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尋找錯誤的量法

尋找正確的量法

尋找不同的量方法

關注:幼兒能夠用完整,清晰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測量方法。

小結:這種測量的方法就叫做首尾相連,在我們沒有尺的的情況下用這個方法就可以知道大概的身高了。

二)第二次測量身高——進一步進行測量

1、幼兒兩人一組再次操作,教師觀察

預設提問:用剛纔知道的方法再去試試,也可以想想有沒有新的方法。

2、再次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

預設提問:你有什麼新發現,好辦法?

在測量的時候指出小女孩的盤的頭髮怎麼辦(算還是不算,說出理由)

用能測量的方法進行測量,並用自己的方式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身高體重測量統計表中。

3、請個別幼兒上來測量,教師進行小結。(用規範、簡單的語言介紹清楚測量方法。)

三)測量胖瘦——感受測量的樂趣

1、請小朋友討論用什麼樣的工具測量腰腹部的胖瘦合適?

2、請小朋友兩人一組選擇合適的工具相互爲對方測量腰腹部的長度並在身高體重測量統計表中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三、結束部分——引發思考

提問:除了前面用到的材料,我們還可以用那些材料進行測量呢?

小結:只要我們每個人動腦筋,想辦法,就會找到許多好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了!

佈置:回家以後小朋友可以繼續用各種好辦法爲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好朋友測量一下他們的身高,腰圍。並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四、活動延伸——日常嘗試

在發現區投放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共有而繼續學習測量,比如測量手的大小,測量活動室櫥櫃、玩具、書籍等物品的大小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整個教案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問題,無法同時兼顧“胖胖”和“瘦瘦”兩個方面,活動比較混亂,沒有很好地將環節和環節之間緊扣起來。在第二環節中,只播放了“胖胖的煩惱”並且視頻過於搞笑沒有突出“胖胖”不方便的地方,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在第三環節中,對於一些垃圾食品、碳酸飲料等容易使人發胖的食物沒有強調量的問題,在幼兒動手分類時很多食物是兩者都喜歡的,所以做不到明顯的分類,材料的準備還有很多不足,導致幼兒沒能很好地理解。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7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萌發瞭解自己身高的願望。

2.在簡單的量一量、比一比中發現自己長高了,體驗長大的快樂。

3.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課件《小熊想長高》,故事《小熊想長高》。

2.測量幼兒身高的標尺。

3.課件創設好活動室環境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關鍵提問:

1.爲什麼小熊的鞋子和衣服都變小了?

2.你們有沒有長高?

二、探索體驗

1.第一次體驗:瞭解自己去年的身高。

問:(1)請你們分別找找自己的照片,看一看自己去年有多高?

(2)老師這裏有一把大尺,尺上面的.彩色線條表示什麼?

2.第二次體驗:量量自己現在的身高。

問:大家是不是比去年高了?我們再來量一量,看看自己現在有多高?

(1)師幼個別示範測量方法,並用兒歌小結測量方法。

(2)幼兒示範測量方法。

(3)自由結伴,測量身高。

3.分享交流。

問:(1)現在你有多高?比原先長高了嗎?

(2)找找現在班裏誰最高。

三、故事延伸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熊和他的媽媽想了什麼辦法?

2.爲什麼小熊用小樹來量身高會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矮?這是怎麼回事啊?

反思

一、本次活動設計體現層層遞進

活動的三大環節(故事導入——探索體驗——故事延伸)設計巧妙,層層遞進。首先通過故事中的問題,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產生對身高“量一量、比一比”的願望;在探索體驗環節中,幼兒通過兩次遞進方式的體驗,既獲得了長高的快樂體驗,又積累了正確的測量方法,活動目標達成度較好;在故事延伸的第三環節,用“問題”的形式,留下後續探索的引子,體現了探究活動由淺入深的特點。

二、細節處理體現逐步推進

第二環節“探索體驗”部分的細節處理較爲適宜。先後兩次讓幼兒體驗自己長高了,無論是內容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體現了“遞進”。讓幼兒運用他們喜歡的水果標尺進行測量,既讓他們學習了測量的方法,又體驗到自已長高了,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實現了活動目標。從活動現場我們也可以看出,幼兒的測量經驗積累有序、逐步遞進中,凸顯了科學活動的價值。

三、需要調整的策略

第三個環節“故事延伸”部分,教師不易過多地擔心因幼兒情緒高漲而影響班級常規,要善於抓住幼兒的探索興趣,及時提問,如繼續尋找測量參照物測量自己的身高等,引起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不可在平時的區角活動中,爲幼兒提供和“長高”有關的書籍、故事錄音,讓幼兒能圍繞主題繼續探索;也可保留“比比誰長高了”的環境佈置,以供幼兒再次體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8

一、教材分析:

這個活動選自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我長大了》,從前面的活動中孩子們基本上已經感受到了自己升入大班以後身體上、行爲習慣上的發展。爲了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自己的成長變化,我將此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探索不同材料進行測量的科學探索活動。其主要目標是學習用繩子、毛線等測量工具進行正確測量,學會簡單的比較和記錄方式,從而感受測量的樂趣。

二、幼兒經驗方面:

在開展此活動之前,幼兒對測量的基本方法已經有了瞭解,並不是教授測量的方法,而是將重點放在提供多種材料、多種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方面。

三、活動思路:

活動的開始從激發幼兒“長大了”的自豪感出發,從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直接導入課題。活動中,我注重通過創設自由的探索空間、努力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同伴交流等方式,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發散思維和經驗水平,從而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每個活動環節後的教師小結是幫助幼兒總結經驗、提升思維的重要內容。

四、活動準備:

1、同等長度的軟材料:尼龍繩、毛線、絲帶、綵帶等。

2、輕音樂、書、毛線、記錄身高測量高度的大板紙

3、各種記錄表、彩筆、鉛筆、各種尺子(捲尺、布尺、皮尺、直尺等)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走直線,引導幼兒安靜的進入活動。

“來小朋友們,讓我們的腳跟對腳尖,慢慢地走,走到自己位子的小朋友可以輕輕的坐下……”

(意圖:這節活動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測量,其中測量的一個要求就是首尾相接,所以活動的開始採用腳跟對腳尖走直線的方式,讓幼兒安靜的進入活動。)

(二)交流成長變化,拋出問題,導入活動。

“現在小朋友升入大班,成了幼兒園裏的大哥哥、大姐姐,那你覺得現在的你和中班、小班的你在身體方面有了什麼變化?”

“剛纔有小朋友說他長高了,那你知道今天參加活動的小朋友誰最高嗎?”(幼兒意見不統一,請三位大家認爲“最高”的小朋友到前面,大家通過簡單的比較指出“最高”)

“現在,我們找到了最高的小朋友,那你知道最高的小朋友到底有多高嗎?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他到底有多高?”

“有小朋友說用尺子量一量,這是個好方法,但是現在我們沒有尺子怎麼辦?能不能用我們身邊的東西來當工具進行測量呢?”

(三)學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正確測量。

1、方法一:用書做測量工具。(用直的、硬的材料進行測量)

教師示範一:將書放到幼兒身體上進行測量,設問:這樣測量方便準確嗎?那我們可以怎樣做?

教師示範二:將幼兒的身高在牆面上做好標記,讓幼兒明白:從地面起點到標記處代表最高小朋友的身高。

教師示範三:邊提問邊示範“應該從哪開始測量呢?”明確:用書的長邊和起點要對齊,側面要對齊,要沿直線向上測量。“測量了一次以後怎麼做?”明確:在第一次測量結束的地方做好標記。“第二次再從哪裏開始量呢?”明確:第二次測量要從上一次結束的地方開始。

幼兒示範四:請兩位幼兒一組接着向上測量。教師帶領全體小朋友給予他們語言上的指導。比如:從上一次結束的地方開始沿直線向上測量。

示範記錄五:引導幼兒將測量後的結果記錄到《記錄表》中,明確每一欄中都應該記錄什麼內容。

幼兒示範六:使用書的短邊進行測量。“剛纔我發現小朋友是用書的長邊進行的測量,那可不可以用書的短邊進行測量呢?誰想來試一試?”請兩位幼兒上前示範測量。(教師提醒幼兒更換另一種顏色的標記筆,讓幼兒明白更換的用處:爲了與上一次的進行區分。

幼兒記錄七:教師引導幼兒在記錄表中記錄測量的結果。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中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測量的是同一個小朋友的身高,爲什麼得出的結果不同呢?”明確:測量同一個物體,選擇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結果也不相同。

2、方法二:用毛線、尼龍繩做測量工具。(用軟的材料進行測量)

“剛纔我們一起用了像書一樣直直、硬硬的材料進行了測量,今天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種更特別的測量工具,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尼龍繩)

“那你用過這樣的繩子進行測量了嗎?那用這樣的繩子進行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下面小朋友分組可以去試一試”

(四)分組合作,嘗試用繩子進行測量。

1、分組合作,嘗試測量:“好的,每組老師夠給大家準備了同等長度的繩子,那你想測量什麼?”“那我們就來測量一下我們的小桌子的長邊有多長,好嗎?”“在測量之前,大家要商量好你們小組的分工,誰來測量?誰來記錄?誰來做標記?等等”幼兒合作測量並做好記錄。對照記錄表介紹相關的記錄方法(播放音樂)

2、總結記錄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觀察記錄表有沒有什麼問題?爲什麼用同等長度的繩子給同等長度的桌子邊測量,爲什麼大家量的數不一樣呢?”請出現不同結果的幼兒上前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從而發現測量的問題。

3、教師小結利用繩子等軟材料進行測量的正確方法:使用軟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時一定要將工具拉直,每次測量都要在結束的地方做好標記,接下來每一次都要從上一次結束的地方開始,否則結果就會不準確。

4、再次小組合作使用繩子測量桌子的長邊,教師巡迴指導。(播放音樂)

5、總結幼兒的記錄表,鼓勵幼兒的做法。

(五)自選軟材料進行測量並記錄。(同等長度)

“剛纔我們只測量了小桌子的長邊,小桌子腿有點不高興了,他也想讓小朋友幫忙測量一下,小朋友願意嗎?老師給大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軟的測量工具,大家看都有什麼?小朋友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材料來測量一下小桌子的腿,測量以後大家要在記錄表中記錄一下你測量的結果,需要鉛筆做標記的小朋友可以從小筐子中取”(播放音樂)

總結幼兒的記錄表明確:使用相同長度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最後的結果相同。

(六)活動延伸:探索用尺子進行測量。

“其實,我們可以利用身邊的很多材料都可以進行測量,比如我們的小手、小腳都可以用來測量。但是,使用最準確地還是尺子。那你見過什麼樣的尺子?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捲尺、直尺,可能你家裏還有更多不同的尺子,那小朋友可以回家用你家裏的尺子測量一下你家的桌子、椅子,你的爸爸媽媽都是多高?然後帶到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今天我們操作的材料,老師也會放到區角活動中,小朋友可以繼續去探索測量的樂趣。”

六、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基礎是幼兒已經進行了用硬物體進行的測量的經驗,因此活動開始部分用書的長邊和短邊測量身高只是對自然測量方法的鞏固,但考慮到活動當天孩子的情況,所以當時講的比較細,從後期幼兒的分組測量和幼兒的獨立測量情況來看,可能正是因爲有了前期細緻的講解,所以後期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測量的正確方法。面對像數學這麼嚴謹的活動內容,我的課堂語言還應該更加嚴謹,每個活動環節後的小結也應該及時而準確,要能讓幼兒通過老師的小結得到經驗上的提升。

對於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我也進行了重新的設計,比如在活動的第二環節,調整了用書的長邊和短邊進行兩次的測量過程,目的是讓幼兒明白:測量同一物體,使用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不相同。

另外,我也有疑問:像本次活動的目標中就涉及了讓幼兒學會簡單的比較和記錄的方式,然後我們都設計了記錄表的形式,那麼記錄表只爲了讓幼兒學習記錄的方式,對於記錄的結果用不用引導孩子去驗證,也就是測量的最後用不用驗證每個人的測量結果。如果需要驗證,那麼老師提供了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那要怎麼驗證?

其實,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從來沒有開展過數學活動,所以此次組織數學觀摩活動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嘗試和挑戰。從備課到上課再到評課的過程中,我也收穫了很多以前不曾涉及到的教學經驗,相信這些經驗對我以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引航燈的作用,帶領我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9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繩子、毛線等測量人的身高和胖瘦。

2.學習簡單的比較和記錄的方法。

3.感受相互測量的樂趣,感知相互之間的差異。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運用繩子、毛線等測量人的身高和胖瘦。

難點:學會測量人的身高和體重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筷子、各種繩子若干,紙筆若干。

2.一張大的身高體重測量統計表,寫上全班幼兒的名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感覺測量的作用

排隊遊戲導入:將全班幼兒按照做操的隊形由矮到高排成五隊。各組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小朋友。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現在有多高呢?有什麼辦法知道我們自己有多高?

追問:你們在哪裏看見過,他們是怎麼測量的?

關注:幼兒能夠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變化。

小結:組織幼兒聽音樂做律動,到座位上坐好,我們小朋友都在慢慢長大,長高了,長胖了。

基本部分:

第一次測量身高——初步感覺測量

預設提問:談話導入新課。

1、前幾天我們和爸爸媽媽做了關於我們小時候的調查,我們一起來說說你和小時候比較起來,你有哪些變化?(長高了,長胖了)兒童網

2、你們知道自己現在有多高、多胖嗎?有什麼辦法知道我們自己有多高多胖?幼兒教育網

追問:補充:你們在哪裏看見過,他們是怎麼測量的'?

關注:幼兒能夠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變化。

小結:是呀,我們小朋友都在慢慢長大長高了,長胖了。下面,我們就用毛線來測量自己的身高。

二、測測我們的身高

1.將全班幼兒分成4.-5組,請各組幼兒相互比較,並按高矮排隊。

2.幼兒兩人一組,一人靠牆站立,另一人在牆上劃下其頭頂的位置。(爲避免把牆弄髒,在幼兒頭頂高度貼上白紙),然後兩人比較高矮。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尋找錯誤的量法

尋找正確的量法

尋找不同的量法

關注:幼兒能夠用完整,清晰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測量方法。

小結:在我們沒有尺的的情況下用這個方法就可以知道大概的身高了,這種測量的方法就叫做首尾相連。

第二次測量身高——進一步進行測量

1、幼兒兩人一組再次操作,教師觀察

預設提問:用剛纔知道的方法再去試試,也可以想想有沒有新的方法。

2、再次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

預設提問:你有什麼新發現,好辦法?

在測量的時候指出小女孩的盤的頭髮怎麼辦(算還是不算,說出理由)

用能測量的方法進行測量,並用自己的方式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身高體重測量統計表中。

3、請個別幼兒上來測量。

小結:用規範、簡單的語言介紹清楚測量方法。

三、測量我們的胖瘦

1.將全班幼兒分成4.-5組,請幼兒相互比較,找一找小組裏誰最胖、誰最瘦。

2.請小朋友討論用什麼樣的工具測量腰腹部的胖瘦合適?

3.請小朋友兩人一組選擇合適的工具相互爲對方測量腰腹部的長度並在身高體重測量統計表中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小結:在我們沒有磅秤的的情況下用這個方法就可以比較誰胖誰瘦了。只要我們每個人動腦筋,想辦法,就會找到許多好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了!

佈置:回家以後小朋友可以繼續用各種好辦法爲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好朋友測量一下他們的身高,腰圍。並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四、還有一些好辦法幼兒教育網

提問:除了用繩子和毛線來測量身高和胖瘦外,我們還可以用那些方法進行測量呢?

小結:只要我們每個人動腦筋,想辦法,就會找到許多好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了!

五、活動延伸

日常嘗試

在發現區投放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測量長度的工具,供幼兒繼續學習測量,比如測量手的大小,測量活動室櫥櫃、玩具、書籍等物品的大小等。

結束部分:

幼兒看身高胖瘦統計表,比較一下誰最高,誰最胖。

評價與反思:

對於測量自己的身高和胖瘦,幼兒非常感興趣,他們利用繩子和毛線這些簡單的工具,和其他幼兒合作,測量出了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身高和胖瘦,內心充滿了一種自豪感。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孩子來說,明白測量概念很困難,我們必須給他具體形象的東西,讓孩子進行比較,加深認識,我們在讓孩子反覆操作這些玩教具當中,認識長短,加深印象,慢慢地孩子對這些具體形象的東西在頭腦中有了印象,我們就可以過渡成抽象的東西。幼兒在測量過程中,積累的不僅僅是空間認知經驗,還有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各種解決問題的經驗並激發了其探索精神與願望。幼兒在反覆測量的過程中不斷髮現問題並予以解決,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被激發,幼兒的測量活動才能繼續進行下去,逐漸對測量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測量的基本方法。另外讓孩子不要過分注重長相、胖瘦、高矮,最後幼兒在歡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長高了》含反思 10

活動目標

1、感知圖畫書的內容,激發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興趣。

2、能根據畫面想象、猜測故事內容。

3、瞭解故事內容,理解“不要只想讓個子長高,要內心長大才對。”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圖畫書《你很快就會長高》、輕音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根據畫面想象猜測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瞭解故事內容,理解“不要只想讓個子長高,要內心長大才對”。

活動過程

一、利用談話活動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小班的衣服到中班以後還能穿上嗎?”

幼:“穿不上了。”

師:“哦!爲什麼小班的衣服到中班穿不上了呢?”

幼:“長高了。”

師:“那誰想告訴我有什麼辦法長高呢?”

幼兒舉手回答。

師:“英國安琪雅?薛維克也製作了一本圖畫書,他介紹了一位小男孩阿力是怎樣長高的,你們想不想知道阿力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自由閱讀繪本,猜想故事內容

1、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圖片。

師:“誰想和我們來分享一下你剛纔看到的圖片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圖片?(幼兒分享後,教師引導其他幼兒把書翻到相對應的那一頁,再一起看圖畫。)

2、猜想故事內容。

師:“誰想用完整的話去猜想圖畫書中的內容。”

幼兒舉手回答。

三、完整欣賞故事內容,理解“不要只想讓個子長高,要內心長大才對”

(一)完整欣賞、感知故事情節。

師:“小朋友剛剛猜想的故事情節都很棒,我們再一起完整的欣賞一下圖畫書吧!”(教師邊讀圖書,幼兒邊翻閱圖書充分感知。)

(二)根據圖畫、找出長高的方法。

師:“阿力在故事中,分別問了誰長高的辦法,他們分別告訴阿力哪些長高的辦法,但是這一些方法有用嗎?最後又問了誰,他告訴了阿力什麼方法。”

小結:媽媽說多吃含有蛋白質的事物、爸爸說多運動、姐姐說多睡覺、老師說多讀書,這些辦法阿力都嘗試過,但是都沒有用,但是阿力不放棄,最後問叔叔,叔叔告訴阿力要擁抱家人、講笑話、泡澡還邊吃冰棒、對自己微笑,使自己的內心長大。

四、猜測叔叔與阿力的祕密,尋找內心長大的方法

師:“在故事中,叔叔彎下腰在阿力的`耳邊小聲說話,他們都會說什麼呢?”

幼兒舉手回答。

師:“小朋友想一下,你覺得做什麼事情可以使自己的內心快樂。”

幼兒舉手回答。

小結:叔叔告訴阿力“不要只想讓個子長高,要內心長大才對。”我們每天都要快快樂樂的,做自己想幹的事情,這樣慢慢的就會長大啦!

活動延伸

回家尋找更多能夠使“內心長大”的事情,並與家長一起完成。

活動反思

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對自己的的身體,對自己與別人產生許多的好奇和興趣。在這個主題背景中,讓幼兒進一步的瞭解人體每一部分的用處和每一部分之間的聯繫,也讓幼兒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認識自己,是中班幼兒在集體中能夠獨立學習生活的心理基礎,活動從認識自己的身體着手,到認識自己的能力,爲幼兒確立了“我已經長大了”的概念,樹立了“我能行”的信心,產生了我還會長大的期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