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池莉《立》有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第一次認識池莉,還得從上世紀在武漢上大學期間讀她的書開始算起,當時的我真心崇拜得加入了她的粉絲大軍。當然,她不認識我。 光陰荏苒,轉眼過去了十幾年。曾經的崇拜,早已被忙碌的工作和時光的塵土覆蓋。生活似乎就像停不下來的陀螺,讀書的時間彷彿少了很多。於是,池莉的文字從我的世界裏漸行漸遠、慢慢消失。直到不久前,我看到了她新出的一本書——《立》。

讀池莉《立》有感作文

這時我才得知,如今的池莉已從當時的一位青年作家成長爲武漢市的文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不過這並不是吸引我的地方,這本新書最開始吸引我的,在於封面的簡潔大氣,尤其是書名只有一個字,勾起了我濃厚的閱讀興致。隨着書頁的翻動,我更是被這本紀實體裁的“育子經”中無處不在的母愛深深觸動。吸引我一直讀下去的,也就不再只是書名了,更包括了書中沉甸甸的人生成長日記,或者說是愛的教育手記。正如該書封底評價的那樣:池莉和她的女兒呂亦池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長,既抵抗了沉重的應試教育,又贏得了大衆意義上的成功。通過池莉的娓娓講述,我們看到:愛本身就是教育。

從呂亦池的艱難出世到折騰入園,從擠進重點小學到考上英國高中,幾乎每次都是險過。應該說她的成長軌跡曲折離奇而又充滿傳奇,一般人是難以複製的。然而,池莉在撫養女兒長大的過程中,始終信奉的科學理念卻很值得學習借鑑。因爲愛,池莉給予了女兒最多的呵護、最大的信任和最堅定的支持。那份愛,有時甚至是縱容、溺愛,但只要能夠幫助女兒克服千難萬險,她就不懼千辛萬苦,陪着女兒在社會傳統教育的潮流中逆襲。最終,她的女兒像一朵出水的芙蓉,盛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二○一二年度的畢業典禮上,這種破殼而出的成長,讓原本簡單的“立”字變得活靈活現、生動形象。

豐滿的立,讓我們聯想到很多問題。愛本身就是教育,這句話真的是發人深思的。現如今,多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不惜拼了老命爲孩子上這個課、補那個習,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其實,人生本沒有真正的起跑線,更不可能有整齊劃一的起跑線。外環道的起跑位置靠前,最後不一定跑在內環道的前面;開始跑得快的,最後也不一定領先到終點;即使第一個衝過終點,誰又能保證下一次還會奪魁?就算在方方面面是常勝冠軍,又是否真的成功和幸福呢?

曾聽過一則故事,講的是兩家鄰居。一家把孩子培養成才,定居國外,每年基本上只有春節才能見面;另一家把孩子撫養成人,就地打工,每週基本上沒有啥事都能團聚。結果,兩家老人總是互相羨慕。這家羨慕那家的孩子有出息,光宗耀祖;那家羨慕這樣的孩子有孝心,噓寒問暖。我們作爲旁觀者,無法爲別人定義孩子是否成功、老人是否幸福,更無法論證奮鬥之樂與天倫之樂的平衡點在哪裏,但僅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把孩子培養出健康的品格和獨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金錢是蒼白無力的,唯有愛才最有力量。愛沒有貴賤之分,只有深淺之別,父母的愛越深,孩子吸收的能量就越多。當然,愛的教育需要有正確的方向,錯誤的愛只會產生負能量。

愛的教育絕不是一個小問題。無論是已經成爲父母或是將要成爲父母的人們,都有責任把怎樣愛孩子的問題想清楚。教育孩子的書有很多,比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爸爸給孩子好未來》等,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看看學學,畢竟,愛給得太少或太多都不對。教會做人、發現興趣、塑造性格……這些都是父母的必修課。事可以少代勞,前提是要給予足夠多的引導,想讓孩子笑,父母首先得把自己這面“鏡子”當好。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終身老師、最重要的老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學好,又怎能把孩子教好?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良好的教育不僅關乎着一個家庭的幸福,更維繫着一個社會的發展後勁。在教育問題上,盲目自信與過度迷信都是不可取的。我們不可能都像池莉那樣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決斷魄力的人,盲目自信可能會讓孩子在與衆不同中格格不入、四處碰壁,甚至因爲偏執固執荒廢了孩子的前程。但我們更需警惕隨波逐流的盲目跟風,過於迷信種種專家的說法和教育機構的慫恿,則有可能在“全能化”的“填鴨式”的教育中扼殺掉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

就拿最常見的識漢字、說英語方面,很多父母花了很多心血、時間和金錢,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爲什麼?語言的輸出問題,很多根子在輸入不足。只有找對了方法,才能讓孩子在興趣中閱讀,而不是在強迫中牴觸,而語言的基礎應用能力無疑將會影響孩子其他方面的學習,甚至影響一生。近年來,衆多家長對安妮鮮花趨之若騖的火爆,正是因爲它跳出了中國式英語的怪圈,找到了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的路線圖。同樣,“一個孩子,一個藥方”地進行興趣培養,才能更有助於孩子快樂閱讀,成爲還沒上小學就能讀報紙的“神童”。

在帶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永遠不會有現成的標準答案供我們選擇,因爲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能做的,就是運用好的平臺和理念,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找出正確的方式方法,這雖然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卻也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只有用心愛孩子,學會發現、挖掘、放大、鞏固孩子的興趣和才能,才能真正理解和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得到最爲珍貴的人生體驗。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到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有時並不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撫養子女,而是孩子在以另一種形式教育大人、回饋我們。

說真的,我很欽佩池莉以這種紀實性的文字來記錄女兒二十三年人生歷程的勇氣。曾經難以啓齒的家庭變故、一路走來的艱辛坎坷、求學路上被教育潮流和身邊輿論所裹挾的焦慮和操心,都這麼坦誠地抖了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啓迪。而她也就因爲這麼一抖,放下了心中擱置已久的一塊石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很多曾經看似困難的事情也因此舉重若輕了。我也很羨慕呂亦池有這麼一位善良而堅強的作家母親,她的母親用心良苦地通過“一疊紙,許多字”堆砌出《立》,作爲送給剛剛正式走上社會的女兒的特殊大禮,無疑給了女兒正在展開的美麗人生以最好的階段性概括與詮釋。

品讀全書,我的腦海裏一直被一種濃濃的情愫洶涌着,也爲教育理念的糾結掙扎着。而當我合上書籍的一剎那,不經意間便忽然頓悟了封面上那一行行起初不以爲然的詩句:“我對你的愛,是我生命裏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微笑,每一滴淚水。如果上帝允許,我只會更加愛你!”池莉窮盡母親的所有責任才終於想通: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對待你;你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的確如此,每個孩子都像一張白紙,父母的愛就像塗色的筆,父母想要寫成什麼樣子,孩子往往就會畫成什麼樣子。

一本池莉的《立》再一次讓我們相信:天下父母心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美好的情感,它的無私與偉大值得每一個人去尊重,去致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