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1.59W人 

《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1

作爲一名教師,還有我的性格,都決定了我非常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發自內心地喜歡還沒有受到世俗薰染的孩子們。但是很多年過去了,我遺憾地發現:面對一個個成長中的孩子,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愛的能力,而這種愛的能力恰恰是我不具有的。我越來越渴望自己擁有這種點石成金的愛的能力——教育的智慧,能讓自己成爲一名學生需要的真正的老師,有能力捕捉到學習生活中的一次次轉瞬即逝的教育機會。所以,作爲教師,爲了孩子們的成長,我渴望自己快快成長。

帶着這種渴望,我開始了自己的閱讀墾荒之旅。從一開始我就喜歡蘇霍姆林斯基,因爲他是一個爲了愛孩子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一個把自己的身心都獻給了教育的、身體力行的、充滿悲憫情懷的、高尚的人!當我讀他的作品時,我的內心常常充滿感動。正因爲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的教育”充滿了嚮往,所以在衆多的教育論著中,當發現孫雲曉的時候,當我看到他提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的時候,當我感到他的作品不像其他專家的論著那麼深奧,而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實實在在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他。

《教育從尊重開始》這本書幾年前我曾翻閱過。幾年後的今天,我選擇了再次閱讀,完全是由於這本書的書名和主要觀點:教育從尊重開始,愛的前提是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在這本書裏,孫雲曉結合女兒孫冉的成長過程,通過自己敏銳的教育觸角,將自己深切的生活體驗,爲我們總結出很多教育箴言。美國著名教育專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主張少年兒童應該在生活中學習,在做事中學習,簡單地說就是“在做中學”。我通過孫雲曉的教女經歷感覺到,其實不僅兒童,我們所有的人不管是專家還是普通人,要想學好任何事情不都是在“做中學”嗎?起初的孫雲曉面對女兒的膽小怯懦,也曾和我們大家一樣怒氣沖天,口不擇言。他之所以成爲教育專家就在於,他不僅僅事情過後善於深刻反省,而且是說到做到。是通情達理的女兒再加上自己的學習、反思、感悟成就了一個真正的教育專家。孫雲曉的成功不正驗證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成功不都在”做中學“嗎?

《教育從尊重開始》這本書裏的理念與思想也貫穿於孫雲曉的其他著作中。我讀這本書是因爲我對孫雲曉的”教育從尊重開始”有話想說、有話要說。《現代漢語詞典》裏對“尊重”這樣解釋:

1、尊敬、敬重;

2、尊重並嚴肅對待;

3、莊重(指行爲)。

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尊重另一個人,是唯恐“尊而不夠”的,這是和命令、指使、呵斥、責罵風牛馬不相及的。學校裏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被稱之爲教育。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教師在和學生的相處中動輒命令、指使、呵斥、責罵,並不是教育,是與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馳的。

關於“教育從尊重開始”,我想從自己說起。記得小時候上學,沒有像現在的“擇校”現象,都是就近入學。或許因爲這個原因,學生特別多,或許因爲班裏孩子多的原因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班裏總有一些不安分的、玩兒心很重的同學,每天都要做一些被大人稱之爲錯誤的事情,惹班主任老師、包括任課老師在內的所有老師生氣,甚至發火。於是,有時是課下,大部分是在課上,老師們就會對這些同學開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有時候是拿班裏的好孩子作爲參照物來批評他們,如何如何不爭氣,總是大錯常犯小錯不斷;有時候直截了當就是人身攻擊,呵斥怒罵是家常便飯。從小我就是老師、家長眼中聽話的、乖巧的好孩子。所以,常常被老師讚美,時常成爲老師批評壞同學時的參照物。按理說,或者換其他人,會爲此沾沾自喜。但是,老師啊,他怎能知道,他這樣做的結果是,無形之中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同時讓壞同學破罐破摔、更加自卑。所以爲了讓老師高興,爲了不辜負老師對我的讚美,小小的我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儘自己所能全力做到完美。我害怕犯錯誤,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犯了錯誤,老師的失望與責罵,我怎能受得了。事實上,我幾乎很少犯錯誤。所以,童年時的一次“錯誤”至今記憶猶新。一次考試,作爲學習委員的我有幸幫助老師發稿紙,一人兩張,用來抄寫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試題。我小心地掀起兩頁紙要撕下來。但由於用力不對,稿紙從中間被撕破了。我小小的心咯噔了一下,怕被老師看見,趕忙扯了下來,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用。雖然用這兩張殘破的稿紙考了一百分,我並沒感到喜悅。從那時起,隨着年齡的增長,一想起這件事我的心就感到痛。

今天,當看到孫雲曉的“教育從尊重開始”,我怎能不心生感慨!盧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中也曾說,“在某種情況下,教師不尊重學生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更大,因爲在孩子心目中,老師是至高無上的。”作爲教師對成長中的孩子所犯的正常的錯誤,動輒責罵呵斥,這並不是教育!沒有尊重哪來的教育?殊不知呵斥怒罵的結果是三方受害:老師自己、老師眼裏的壞孩子,同時還有老師心裏的好孩子!但是,現在想來,是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啊,而人恰恰就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啊!作爲一名強勢學生我沒有犯過錯誤,談不上老師對我的放縱。但是作爲一名和弱勢學生一樣同樣需要成長的孩子來說,我失去了多少成長的好機會啊!不敢犯錯誤讓我從小就敏感謹慎、膽小怕事,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吹毛求疵,從來不會說一句傷害他人的話。但是另一個大膽的、熱情的我告訴我,這樣多麼委屈自己多麼累啊!在《教育,我有話要說》裏,丘廣欣就說過,“適值生命成長季節的學生,如果真的.不犯任何錯誤,也許會更加讓人感到可怕。”

其實,我自己也是才明白“教育從尊重開始”這個道理。回想過去,成爲老師的自己不也像自己的老師一樣,當學生犯錯誤時,動不動就是一頓責罵,還自認爲是爲學生好。多麼無知啊!幸虧現在我醒悟了。雖然我教育知識貧乏,雖然作爲教師我能力有限,但是我牢記着沒有尊重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不會忘記自己兒時的經歷,還有自己花季雨季的精神掙扎。理解是尊重。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從生活關心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爲真正的教師。”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纔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纔會無處不在,纔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所以,我要對我的孩子們充滿理解與愛憐,寬慰與鼓勵。我要讓我的孩子們永遠記得在自己人生的美好階段,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欣賞自己。

  《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2

假前來到校圖書室借閱圖書時,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本《教育從尊重開始》。利用假期時間深入地研讀了這本書,覺得自己的確沒有選錯,這的確是一本值得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讀的好書。

《教育從尊重開始》共分爲七章,每一章的內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淺。在書中既有孫老師獨到的發現和深刻的觀點,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實用建議,是孫老師作爲一位父親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體作品,將體驗性、欣賞性、可操作性融爲一體,是中國父親教育的忠實記錄。

在本書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權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纔可能獲得自尊,並可能學會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成年人應當保護孩子的權利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隱私權。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這些權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們的權利時常受到侵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爲孩子規劃好一切,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小學、中學、再到考哪所大學,甚至將來從事什麼職業,孩子的一切都在他們的安排之下,絲毫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如果孩子不聽從安排,不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做,父母就會打着愛的旗號,說一切都是爲了孩子着想。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喪失了他們作爲獨立的個體所應享有的尊重,做出過激的行爲。這不能不讓我們思考,我們作爲家長和老師,到底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怎樣尊重孩子?而在這個問題上,孫老師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在女兒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孫老師都讓女兒自己決定,他作爲父親只是給她一點兒建議。他的這種教育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的權利意識,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變得更加獨立。這也正是我們做爲父母和教師應該學習的。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完以後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裏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書中第三章作者還提到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十分認同。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時代,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時間,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沒有危險。孩子的課業負擔本來已經夠重了,雙休日應該是孩子放鬆身心的歡樂時光,在課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之後,剩下的時間就不知道做什麼了。究其原因,是我們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了,他們不知道怎樣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因此,作爲教師,我們應轉變觀念,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幫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時間,發現生活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其能夠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長。

感謝茫茫書海中讓我遇到了你,讓我更加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育從尊重開始!在今後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讓我的學生們和以後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教育從尊重開始》讀後感3

閒暇之際匆匆瀏覽了《教育從尊重開始》一書,書中孫雲曉老師用樸實的語言詮釋着教育的真諦——教育從尊重開始。作者孫雲曉,一位跨世紀新教育的忠實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衛者,出版的個人專著達三十餘部,他總能夠捕捉時代的精神,走進兒童的心靈,是一位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書中以一個獨生女的父親的教育經歷和感悟。在對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教育實例的生動敘述中,娓娓道來教育的真諦——“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愛如鈣”、“無批評教育是僞教育”、“沒有祕密的孩子長不大”等。一個個貼近生活實際的教育案例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親耳聽過,親眼見過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卻能在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諦。

作者在書中提到真正的愛是無私的,的確,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家長,當他得知女兒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沒有抱怨,沒有指責,而是開導女兒,和女兒一起找原因,想辦法。作者還指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說“我白疼你了!”當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便說:“你怎麼這麼不爭氣,養你有啥用?”平時我和父母們打交道,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當時我只帶着同情,並未多想。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是自私的,他在爲孩子提供各種優越物質條件的同時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態,不管孩子達到達不到自己所預定的目標,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語傷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設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還在書中提到:“沒有孝心的孩子很難有愛心”,“被真愛感動的孩子纔會懂得感恩”。我覺得這兩種觀點很有必要讓一些父母知曉。因爲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的孩子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對孩子傾注了滿腔的愛卻得不到孩子絲毫的感恩,反而覺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應該從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養孩子孝心愛心應從點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讓孩子吃獨食;要經常給孩子講講自己工作的艱辛;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爲孩子做榜樣等。”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父母的真愛是一粒粒飽滿的種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裏,以真愛育真情,用真情換真情。

細想孫老師的每一句話,在教學的細節中也都能得到證實。課堂上孩子搞小動作不聽課,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頭,或是不動聲色地把孩子手中的東西拿到一邊放好,孩子就會不由得臉紅或馬上改正自己的行爲;孩子犯了錯誤,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後孩子會露出開心的笑容……是《教育從尊重開始》告訴我,這種“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這種尊重,使每一個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長。

讓“教育從尊重開始”,尊重比熱愛更爲重要。因爲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動力,塑起更強的精神支柱。尊重學生是對“以人爲本”理念的積極迴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教學生學會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質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學生。只有學會了尊重纔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師學校、去尊重單位和集體,去尊重社會和國家,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學生和國民的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的進步。任何一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建樹的教師,在他們的教育生命的詞典裏絕對不會缺損“尊重”二字。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人說話。我雖然沒能和作者面對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進了他感悟教育真諦的征程中。“教育從尊重開始”,讓我們從實踐中來體會它的真諦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