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

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項羽之死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羽之死讀後感1

項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懷大志,武藝驚人,正所謂“力拔山兮氣蓋世”,一身神力尤爲天人。中國人歷來崇尚統一,認爲分裂不對,項羽也不例外。他建立了西楚霸王基業,卻最終在烏江自刎而死,失去天下。

項羽小時候,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於又教項羽學習兵法。此時的項羽雖然年少,但卻胸懷大志,令人矚目。而後秦始皇到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更是令人敬佩,並非池中之物。

鴻門宴上,項羽手握40萬大軍,而劉邦僅10萬。倘若項羽真的想殺劉邦,又怎麼能讓劉邦逃走?他如果一定要殺劉邦,範曾示意時,就可殺。劉邦逃走後,張良把白壁獻給項羽,項羽還肯“受壁置之坐上”嗎?顯然,項羽並不想殺劉邦,這也並不是“優柔寡斷”。當時有資格成爲項羽的競爭對手還有很多,而劉邦自願放棄關中,前往比較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說句實在話,能打回中原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所以,項羽有什麼理由要殺掉一個當時並沒有多大威脅,未來威脅的可能性也很小的劉邦呢?

垓下被圍,在最後艱難時刻,他面對虞姬,面對寶馬,他做了一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哭了,我們的霸王哭了。男人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項羽來到烏江時,亭長告訴他,現在整個烏江之上,只有我這一隻小船,請大王立刻上船,漢軍無論如何追不過江的。江東雖小,地方千里,數十萬人,完全可以在那裏再成就霸業。但是,項羽拒絕了。我可以輸,但不服輸!天要亡我,我便逆天!項羽寧可站着死,也不願跪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衝向漢軍陣營,硬生生殺了數百人,最後身受重傷,自刎而死。

平心而論,項羽項羽性格急燥,心胸狹諡,個人英雄主義嚴重,不懂得知人善用。他更適合當武將,並不適合當皇帝。但他身上有的,正是我們所缺少的,他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項羽之死讀後感2

在華夏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朝代更迭,人才輩出,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然而在這源遠流長的長河中,有一位真正的英雄,可能他在整個歷史中是曇花一現,如流星般快速劃過了天空,但他所留下的痕跡,卻名垂青史,他就是項羽,一個雖敗猶榮的真英雄。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裏,他把項羽列入了本紀中,而本紀乃是記錄帝王,可見司馬遷對他的'推崇,如果說項羽要是不自矜功伐,剛愎自用,可能坐上帝王寶座的就是他了吧,但是如果項羽要是真的這麼完美,也許也就沒有那麼多史學家對他那麼推崇,正所謂有缺陷的美才值得欣賞,雖然他死的可以說是理所當然,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猛士,只可惜他坐錯了位置,就好像名家所說,可用之人卻居用人之人之位。

在項羽這轟轟烈烈的一生中,可以說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鴻門宴中,那一次可以說是殺掉劉邦的絕好機會,但項羽沒有做,他放他走了,很多人都說是項羽剛愎自用,不知謀略,但我覺得這是王者風範,只有對自己真正自信,對那些陰謀不屑一顧,光明磊落之人,纔會這麼做。不屑用陰損之計殺之,要殺就要在戰場上正面殺他,也許對於項羽來說,名聲真的比姓名都重要,你單槍匹馬來,我不屑殺你,你帶軍隊來,我再於萬軍從中取你首級,這就是項羽,一個勇猛無畏的真英雄,有人說爲人處事,應當圓滑,有剛有柔。但項羽不是,他就像王者之劍,一旦出鞘,就勇往直前,不折斷不歸鞘。

垓下一站,漢軍使用計謀,在四面圍唱楚歌,打消楚軍氣勢,項羽聽聞,不禁悲泣,難道楚地自己的家鄉被人佔領了嗎,爲什麼楚人這麼多呢,他連夜起來,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有人說這裏表現了項羽懦弱的一面,實則不然,這裏更表現了他的兒女情長,鐵血英雄也有柔的一面,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啊,他並不只是在戰場上拼殺的項羽,也是一個愛惜美人與愛馬的柔情之人。

項羽,一個直至現在也頗有爭議的一位歷史人物,也許想想他若是還在,面對這些評價,怕也是不屑一顧吧,也許到了他那一個境地,已經不叫自負了,畢竟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呢,或許我們怎麼推測,都不會真正讀懂項羽,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他那縱使敵衆我寡,吾亦於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的拔山蓋世的英雄氣概與鐵血柔情的兒女情長,項羽,雖敗猶榮!

  項羽之死讀後感3

項羽,楚國下相人,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衆而聞名的武將。他一生好戰,“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天下”。鉅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秦軍,但是在公元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破釜沉舟,盡滅秦軍精銳,用兵如神,是一個武力超羣的壯士,一呼百應的將領。他膽氣過人,勇武過人。他烏江邊自刎,講究名譽與氣節,寧死不屈。他重情重義,非常愛自己親人和戰馬。但是他非常自負自滿,他從不聽取別人意見。他也十分暴烈,有人觸怒他,他遍殺死別人。

對於項王之死,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杜牧在題烏江亭中,一句“包羞忍恥是男兒”,認爲,男兒應該,能屈能伸,包羞忍辱,而項羽卻無法做到。而李清照在《詠項羽》中,認爲做人必須有尊嚴,節氣,生做人傑,死爲鬼雄。而他是非常欣賞項羽的。

我認爲,項羽自刎,是值得的。保住了自己的名氣,名節。並被後人讚揚他的勇氣,膽量。而假如他渡江走了,沒死,就算他東山再去,也沒有了以前的威嚴。也許還會苟且偷生的活着,與其這樣,還不如壯烈的死去。

但是,項羽,不會做個好皇帝,他只能做英雄。他拒絕逃命的快船。拒絕同情與寬容,拒絕擁有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等世俗中的權謀與機變,在死神面,他不屑劉邦的違背信義,面對昔日部下和驚恐的追殺者,他從容淡定。而他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導致他不能做好的君王。

項羽,有優點也有缺點,既讚揚他的勇氣,又批判他的自負。他是歷史中的英雄,當年的敗者贏得了人們心中的敬畏,而當年的贏家卻隨風湮沒在時間的流逝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