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精選10篇)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精選1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線教師》的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1

看完了《一線教師》這本書,細細回味管老師的所作所爲,我想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教學生學語文,幹一行愛一行,更是快樂人生的必要智慧。我們需要的是用真誠待人,用事實說話,爲學生的語文學習奉獻我們的智慧與愛心。“爲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應該做學習型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開拓創新,才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更能使自己在教海中搏擊暢遊。因爲一個頭腦空空的人想要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作爲教師,我們要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有了廣闊的知識、思維和表達就有了穿透力,備課上課就會輕鬆自如。你才明白成功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把簡單的事做好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管老師帶着夢想上路,煥發了我對成功的渴望,從一樁樁小事做起,創造了從小學教師到特級教師的神話。的確,只有在失敗中成長,在記錄中總結教育,你纔會有所感悟,有所啓迪。一個人的內涵,不在於他有多成功,而在於他承受了多少打擊。只有在深刻中才能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學習管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孜孜不倦的教學態度,爭取教育教學中有個新發展和突破。

當然,除了要勤奮的學習,更要善用智慧工作。有方法,才能不斷創新;有恆心,自會越挫越勇;有鑽勁,便會自我提升。“心態決定事態,用心改變事實。”我們的努力不是一定要成爲名師,但可以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最起碼做一個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教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再次回味此書,我覺得它爲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會像管老師那樣以持之以恆的態度把事情做好、做實。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2

一直喜歡讀書的我拿到管老師的這本書,忽然就有一種親切感。這和自己也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教師有關吧!真如管老師在序言中所說“不只是我,每個一線教師,無日不做着大量的瑣碎事,它吞噬着一線教師的鮮活的生命,它最不該被視而不見。”

書如其名,這本書記錄了他作爲一名教師每天付出的不爲人知的部分,看到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就是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個過程中他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快樂,這應該是我們每們一線教師每天所必須經歷的吧。但是他的方法更好的引領着我們去管理。

書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就抓班級紀委,從排隊的重視,我就看到了我在平日工作中的不足,所以我也利用到了僅是二年級學生的身上,學生明顯比此前整齊多了,說話的也少了,真可謂不同策略,不同效果。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爲人好、愛讀書、求上進,但是教學質量上不去,管不住紀律這不僅是班主任的事。我認爲應該是我們每位任課教師所必須抓好的一件事,兩者密切配合學生才能紀律好,認真聽課,成績纔會上得去。

在書中,講到有一位計算機教師,她的課上學生紀律不錯,爲什麼呢?那是因爲她每次去班級帶學生,都要求學生將隊整齊,保持安靜到機房門口。由於平時抓得好,所以上起課來教得順手,學生學的也認真。我也平時讓學生安靜上課,卻總也沒有向她一樣自己去親自做,所以在今後我還得不斷改進新方法。

其實,我覺得抓紀律,也不完全是抓課堂。我反而喜歡活躍的課堂氛圍。我認爲平時點滴不抓,就算喊破了嗓子,也起不到效果,教學效果自然就上不去。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回味了許久,體會到了我們平凡工作中所包含的大學問。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得向老教師請教、學習,同時發揮自己的智慧,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實,讓學生受益,老師輕鬆。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3

正值濮陽市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如火如荼之際,我校結合優化幹部作風大競賽活動,向老師們發出了《讀點教育隨筆吧》的倡議,我有幸從賈校長手中得到一本《一線教師》,隨手翻閱了幾頁,便愛不釋手,或在課間小讀,或在燈下細品,感動於管建剛老師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複習學、一線反思學”,鮮活生動的個案描述,讓我受益匪淺。

教學是一種教和學,需要一些智慧和手段。教學中,管老師有滿腦子的奇思妙想,金點子一個接一個。小到作業的收繳,大到班風的建設,管老師都是用心在琢磨。雖然他不是班主任,但他一直秉承着一個理念:一個好的學科教師,表面上不是班主任,實際上他是看不見的班主任,他沒有班主任的名分,卻有班主任的使命。面對管老師我不禁汗顏,同樣是教書育人,同樣是站在一線,我缺少的是對教育的熱愛,對教育的反思,我只重視是否能夠利用新課程理念進行課堂改革,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有效率,卻忽略了一個好的學科教師應有的,沒有班主任名分的班主任使命。比如說學生的常規管理,我認爲科任老師只要備好課上好課就萬事大吉了,至於學生爬高上低,站隊快慢,遲到早退等等都是班主任老師的事兒。讀了“一線紀律學”,讓我明白了,每一個老師都得介入學生的常規管理,不介入,就很難樹立起威信。“信”是靠老師的學識與人格,“威”則要靠老師的嚴格管理。

感謝管老師,給了我工作中的指南:“讓我再多一份真心、細心、信心、雄心,在樸實平淡的教育工作中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有心人。”感謝賈校長,給我推薦了這本優秀的書——《一線教師》。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4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爲這又是一本枯燥無味的教育理論書籍。但當我看完序言和目錄的時候,我一陣驚喜。書中竟是管建剛老師的教育隨筆,裏面沒有高深的理論,有的僅僅是娓娓道來的親切與自然,讓我手不釋卷。於是利用晚上時間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

書中一個個貼近平日教學的鮮活案例透漏着管老師對學生的愛,透漏着管老師面對學生時的耐心,透漏着管老師工作和教學中的智慧和藝術。這本書讓我在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上都有所收穫。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管老師的“一線激勵學。”

在書中管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激勵是管理藝術的核心藝術。一線教師離不了激勵學的運用。一線教師要努力成爲一名激勵學生的高手。善於激勵的老師,能夠煥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於乾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夠點燃起學生內在的精神火種,與困境中獲得超越的勇氣和力量;能夠給學生心中鐫刻入奔騰的藍圖,與失敗中想見成功的喜悅和美好。”由此可見激勵在教學中還是很重要的。兒童都是喜歡錶揚、鼓勵而厭惡批評、指責的。“管老師的專項獎”如:“最佳語文小助手、”“最大進步獎”、“作文新星獎”、“作文成就獎”、“課堂表現獎”、“學生細緻獎”管老師的這些獎項的設計其實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長爲每一個學生設計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讓我明白:教學中激勵應該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自覺地能動的根據自己的特長和發展優勢去努力,使自己能夠全面發展。

除此之外,書中的“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等等都能讓人從中找到一把開啓智慧大門的金鑰匙。細細的讀書中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故事,其實管老師在這些細節中體現出來的智慧來自於他對學生無私的愛;來自於他的善於觀察分析;來自於他的堅持不懈,細緻踏實!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5

作爲班主任,第一要緊的本領就是得管得住班級紀律,因此,帶着想從管建剛老師的“一線紀律學”中得到“靈丹妙藥”的我,把“一線紀律學”反反覆覆看了許多遍。

看“一線紀律學”中,“吵鬧的早上安靜下來了”,“慢亂差”變成了“快靜齊”,可見問題隱藏於平常小事中,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不能光看到事情的表面現象 ,更要透過現象發現其本質的問題所在,並對症下藥,採取對應的解決措施。

回想自己的班級,早讀,起初是老師不到班,班上亂哄哄的,後來,我指定五個同學每天早上輪流領讀、領背,慢慢的,早讀的氣氛出來了,後來這段早讀的時間,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再比如中午書法課之前這段時間,我是讓學生看課外書的,雖然由組長監督,但還是隻要老師往教室門口一站,學生才立馬拿起書,做出認真看書的姿態,究竟是不是腦眼合一呢?老師不得而知,後來我就在班上宣佈:只要中午書法課之前在班上認真看書的學生,組長要記下名字,在月養成教育評比中,綠色讀書卡就是這些一個月中每天堅持認真讀書的學生。別說還真有效果,以後每天這個時候認真看書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還有班上的“量化積分”制度,我也是最近看到班上有部分學生習慣差,常常扣班分才定制的。班上有十二個小組,每個小組發一個本子,組長管理。組長記下本組名單,每個學生沒有基礎分,不論哪位老師上課,只要課上表揚一次加五分,批評一次扣五分,如果大隊委檢查扣班分一次,被扣分的學生組長要扣其十分,如果做好事給班上加分的學生,組長要給其加十分。每週五班會之前各組長要算出本組總分、個人得分,如果哪一組得分最高,組長和得分最高的學生老師要警醒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本組成員全班進行表揚。哪一組分最低,這一組中分最低的學生將離開本組,一週坐在最後角查看,表現好方可歸隊。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極高,每天都有人給我彙報:老師,今天我班誰誰扣分了,老師,今天誰誰做好事爲我班掙分了。從中我看出了:學生給我彙報的何止是分數,更是他們對班級榮譽的極大關注。

我想:對於這一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孩子來說,老師要想“拿住”他們,真的要想辦法,動腦筋,重視細節。因爲決定成敗的關鍵就隱藏在這些細節當中。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6

或消磨時光,或學習取經,或書名有親近感,寒假前夕我選它作爲假期的精神食糧。

自己也是一名奮鬥在一線的普通教師,捧着它,細細品茗,時而發個小呆,回想自己與班裏孩子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苦與樂,憂和樂,倍感溫馨、親切。有時會腦洞大開,把“管大”班的“調皮鬼”,和自己班裏的的孩子對號入座。同時,對管建剛老師教育細節處理的藝術佩服之極。

在這本書裏,管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詳細論述了“細節決定一切”的特點。第一,首先在“小”,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好高騖遠,不求實際,要從細小的事做起。第二個特點,在於“微”,是指看問題的精細角度,並且能從中找出自己突破難題的方法。第三個特點是“做”,也就是敢想敢做,把自己的目標變成行動。

我很佩服管老師在繁瑣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的好的心態,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一線教師的工作紛繁複雜,碰到問題也不是隻靠空講幾句“愛心”“耐心”“細心”的道理就能解決的,更需要用教育智慧去化解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教育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勵。老師欣賞的目光,肯定的。語氣,鼓勵的言辭就是學生心中的火花,成長路上的明燈。今後,與學生相處的日子裏,我需要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學生平等相處,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我的真誠。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7

讀着《一線教師》,他所寫的不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是嗎不就是自己經常也在嘗試的一些類似的事嗎?這樣的事再普通但是了。讀着讀着我就有一股衝動,也想把發生的、嘗試的事情寫一寫,但是在還未動筆之前就打住了念頭。一想起經常寫,我就自問能堅持嗎?不能。能把自己想的用鍵盤一個一個敲出來嗎不能。寫得普普通通,有用嗎?沒用。做得事情能把它整理成一篇完整的稿子嗎?作爲論文、案例的資料能夠嗎?不行、不行……

想起自己也以前嘗試着寫數學日記,但是回頭翻翻,寫論文案例時,總感覺這些例子都用不着。或者有些想把它用起來,都是手寫的,不想再打字了,打字太麻煩了。看看自己所做的,總是後一件推翻前一件,嘗試的事情總是達不到自認爲最好的。無法寫出讓自己滿意的,更別說與別人比了,看看小學數學教師上的文章,那是有條有理,字斟句酌,頭頭是道,總有它的道理,有前因有後果,這樣寫得文章才能獲獎發表。而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但是我有嗎能行嗎?一切都是否定的。也許是懶,也許是本領就不高,看書少,寫得少,想得少,就更不知如何寫得更好。因此在還未動筆之前就停筆了。

爲什麼那麼多得否定?真的就不行嗎?

經常回頭去想這些事:如果我要堅持下來,堅持看書,堅持寫一寫,努力把一件事做好,不就是自己最大的收穫嗎。但是此刻回頭一想自己所走過的,什麼都沒留下,確實是一種遺憾。爲了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少留遺憾,我該做什麼呢?

讀了《一線教師》讓我更相信自己,首先寫文章不要想太多的修飾,普通就是美,平淡就是真;另外就是學會堅持,堅持看書,不要求多看多想多寫,只要求堅持看,堅持想堅持寫。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8

前不久經朋友介紹我在網上拜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複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爲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爲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彷彿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課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複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着。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爲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爲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脫,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爲孩子們提供最切合的教育,爲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學生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什麼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9

初識《一線教師》,是在上學期的一次會議上毛校長給我們推薦的。趁着這次暑假閒暇時光,仔細品讀了一番。

書中提到的問題都是我們青年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比如說“紀律問題”、“複習問題”、“作業問題”、“班級衛生問題”等等,細小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作者通過例舉自己親歷親爲之事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處理方法和藝術,也爲我們今後處理相關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方法。

書中提到的案例大多都用到了激勵的手段,而且運用得比較成功。正如管老師所說的:“善於激勵的老師,能夠煥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於乾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夠點燃起學生內在的精神火種,於困境中獲得超越的勇氣和力量;能夠給學生心中鐫刻入奔騰的藍圖,於失敗中想見成功的喜悅和美好。”可見,激勵在教學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運用得好的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結合小學生們的認知規律,興趣愛好進行備課、授課;根據他們樂於鼓勵、表揚,厭惡批評、指責的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激勵學生,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自覺地、能動地根據個人特長、優勢去努力,全面充分的發展。

管老師之所以能將激勵手段運用得這麼成功,我想與他的專業素養、良好的工作態度是分不開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要求我們具備足夠的恆心和毅力,通過不斷進行學習獲得足夠的教育智慧。曾有名人講過:態度決定一切。而良好的態度也是需要培養的,學生階段是建立良好閱讀習慣,培養良好人生態度的時期,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多些耐心,除此之外,更應該像管老師那樣善於抓住一切教育的契機,多用智慧,多多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把工作做實,做細。

一線教師的工作是紛繁複雜的,比如說遇到屢教不改、違反班級紀律的調皮學生,又或者是用功學習但成績止步不前的差生。當我們處理這些問題時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打擊,我們大多數人往往會放棄,但書中的管建剛卻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樹立了良好的工作態度,不管是什麼樣的複雜問題,他都堅持用教育智慧去化解。他的行動經歷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一線教師需要在教書的同時做個思想者,做個有心人。

一口氣看完這本書,我發自內心地佩服管老師,他的心思竟是如此的細膩。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原來我們一線教師平凡而繁瑣的工作中隱藏着大智慧、大學問。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我也將會學着管老師那樣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以一顆平和智慧的心去處理教學當中的種種問題。相信不久的將來我也能深深享受到教學工作所帶給自己的幸福和滿足。

  《一線教師》的讀後感10

一般來說,讀教育教學書籍,多多少少有些枯燥,因爲其中理論性的語言難以馬上消化理解。但當我捧起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時,卻愛不釋手。因爲讀這本書,讓我感到非常親切——它用樸實、真實的語言記錄了管建剛老師的平凡教學生活,在這些教學生活中,經常會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爲讀這本書,讓我學到了教育智慧——它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記錄了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給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可以說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是教育教學的細節處理的藝術和智慧寶庫。

整本書分爲十個手記,包括:作業學、紀律學、協助學、情感學、育人學、自立學、個案學、激勵學、複習學、反思學。掩卷深思:每一章每一節都有很多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一、讀“一線協助學”的感悟。

管建剛老師的教育教學和我們所有的一線老師一樣繁雜而瑣碎,但他的教育教學工作主題明確,落到實處,並巧妙地運用一條非常清晰的線——“每日簡評”拴着。“每日簡評”將教書與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教育工作系統、細緻、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爲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愛心,管老師在“一線協助學”中講述了一個教育主題“我爲班級做點事”給我很大啓發。首先,管老師做了一番演講:“每天,爲班級做點‘額外’事,你爲班級做事,也是爲自己做事,你爲同學做事的同時,也正在爲自己打造一顆寬廣、善良、正直、受人歡迎的心靈。”演講之後,管老師宣佈本週“每日簡評”的主題爲“我爲班級做點事。”接下來,管老師就觀察同學們的表現,一旦發現同學中的愛心行動,就不失時機地給予讚美。並讓同學們根據這一主題,進行每日簡評,寫出自己在這次主題活動中的感受。通過這次主題活動,班級起了極大的變化:同學們學會了不計報酬地爲班級做事,知道了爲班級做事是開心的,更感受到了什麼叫集體榮譽感。像這樣的教育主題還有很多很多:“從預備鈴到上課鈴,我在做什麼?”“每天讓媽媽笑一笑”“ 每天收穫一點點”等等。

反思自己的主題教育活動,每個學期都根據學校工作重點、班級學生特點有計劃地開展着,但總覺得不夠系統,不夠深入,教育效果也不是十分顯著。向管老師學習,每週抓住一個教育細節,緊緊圍繞一個教育主題,有計劃、有實施,有反饋,有總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讀“一線激勵學”的感悟。

有人說,教育的第一名字叫“影響”,第二名字叫“激勵”。一線教師要努力成爲激勵學生的高手。善於激勵的老師,能夠煥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於乾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夠點燃學生內在的精神火種,於困境中獲得超越的勇氣和力量;能夠給學生心中鐫刻入奔騰的藍圖,於失敗中想見成功的喜悅和美好。管老師的激勵方法很多,也很妙!書中細緻地描寫了“我的每日表揚”、“管老師專項獎”、“邀請學生幫老師做事”、“與離自己最近的學生相比”、“化批評爲獎勵”等激勵方法操作的具體過程和神奇效果。

就“我的每日表揚”與大家分享。管老師深知:一個小優點,一表揚,可能催化成一個大優點。他要求自己儘可能做到,每天找到一位同學的一個優點,真誠地表揚一位學生,而且是儘可能地找出時間當衆表揚。管老師不是班主任,所以能夠利用的零碎時間不多,有時擠不出時間當全班的面表揚,管老師就將一週來記下的“每日表揚”發表於《班級作文週報》上。他又發現《班級作文週報》上表揚,能留下文字的痕跡,缺點是不及時,不能“每日表揚”。於是,又將“每日表揚”搬到了博客上。管老師說:“促使學生向身邊的榜樣看齊、學習、追趕,是班級授課制下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優勢。榜樣需要教師去發現。教師每天發現一個表揚的對象,就是每天給班上注入一道榜樣的清泉,就是每天給學生注入一道心靈的力量。”說實話,我也經常表揚學生,但沒有做到像管老師那樣用心去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優點,沒有做到像管老師那樣每一次表揚都把學生當作榜樣,鄭重其事地當衆表揚,沒有做到像管老師那樣長年堅持做着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每日表揚”。

向管老師學習,重視“每日表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實際的幫助,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展示自我、受到表揚、成爲榜樣的機會。

教育需要智慧,管老師是一位智者。他深知兒童心理,一切從學生出發,尊重他們、關愛他們、賞識他們,遇到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總能想出一個個教育教學的妙招。看完這本書,願我們能把讀書中點點滴滴的感悟和收穫運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