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農曆》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農曆》讀後感範文

《農曆》讀後感範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農曆》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曆》讀後感1

《農曆》是郭文斌的作品集,他常常寫一些短篇小說,如:《收穫》、《生產》、《大年》、《芒種》等。他的小說常與節氣、節日有關,而且篇篇都有無處不在的暖意。現在,知道中秋、大年、芒種、小滿這些節日傳統過法的人已經不多了。他便藉此機會讓我們在欣賞、品味文學時,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農曆》是專門講節日的。這本書的主角是五月和六月。他們的名字是以出生月份來取的。五月和六月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天真無邪。五月是個心靈手巧,卻總愛和弟弟六月爭吵的姐姐。六月是個聰明伶俐又動不動就提一些莫名其妙卻富有哲理的問題的弟弟。每當六月提出一些奇特的問題時,我總會着急地看下去,看五月或爹會如何回答。我還能學到不少東西呢。因爲六月總提問,所以五月常親暱地稱六月爲瓜蛋。五月的家裏還有不少成員:知識淵博的爹,笑口長開的娘還有常年在外的三月姐、四月哥。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叫《中秋》。中秋節,梨成熟了,五月、六月和爹下梨,六月下到最後一隻時,心軟了一軟,覺得梨是樹的孩子,雖然長大了要離開,但還是應該爲樹留一個孩子,所以六月住了手,從樹上溜了下來,擡頭望樹,他彷彿看到老梨樹十分開心,便鬆了口氣,“心裏也是一個巨大的輕鬆”。

爸讓五月六月給鄰居家送些梨,六月有些捨不得,不想把這“能甜化了人心”的梨送走一大半。但是當五月六月揹着包挨家挨戶送過梨後,六月卻十分欣慰:鄰居們很好地招待了他們,送給他們不少東西,“往出走時挎包是滿的,往回走更滿”,數不清的香瓜、茭瓜、蘋果、花紅、玉米……六月恍然大悟,“自己”和“別人”所擁有的是可以互換的,而且,好像交換以後快樂更多了。特別是鄰居大娘稱他爲“小掌櫃”時,他彷彿覺得自己長大了。我想,六月還沒吃到那些瓜果,就一定品嚐到了那甜蜜的滋味和濃濃的親情。

讀完這本書,只覺心裏一片明淨,他們的生活也有不足,也有煩惱,不過留在五月六月心中的只有溫暖。《農曆》不僅僅教給我過節的方法,還教會我怎麼做一個心地善良、正直誠實、樂於助人的人。

  《農曆》讀後感2

郭文斌先生在書的後序裏說:“傍晚,我打開電腦,開始寫這些文字,以一種書寫的形式溫習大年,我沒有想到,它會把我的傷心打翻,把我的淚水帶來。”心血來潮給女兒讀這幾段的時間,戳中心臟,居然有些哽咽。在物質不豐盈的小時候,農村過年也是很有年味的,臘八開始就進入了過年的.狀態,年對小孩來說,有好吃的、好玩的和父母的陪伴。不可逆的時間,推着我們只能向前走,看着這些文字,心裏不光是懷念,更多的是“逝者如斯夫”的感嘆,很多事物、時光都是一去不復返了。

《農曆》描述的是農村的生活,每一個農曆節氣都有固定的儀式、程序和說辭,所涉及的是無外乎對上天的祝禱、對大地的期盼、對祖先的追思、對生人的祈願,頭頂藍天,腳踩實地,人們心裏是踏實的,有皈依的。中國自古是農業社會,與自然緊密相連,文化也是關乎天地人的文化,傳統、習俗都在平衡這三者的關係。但是,現代文明、人爲肆意地割裂着這種關係,讓我們失去與過去、與傳統的聯繫。人一旦離開土地,離開了與之的親密接觸,就喪失了一種寄託、喪失了精神家園。“慾望都市”這個詞不知是誰首創,何其恰當。在城市中的人們,人羣中無邊無際涌動着慾望。燈紅酒綠,霓虹閃爍,扭曲着人們的心理、行爲;或者如同浮萍,隨波逐流,不知去之何往。

《農曆》不僅是風情小說,也是一部傳統習俗的教科書。農曆纔是屬於中國人的,它讓我們記住曾經的我們曾經對着歲月舉行的那些儀式,記住曾經的我們生活的狀態,那種喜悅、希冀和綿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