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3.04W人 

讀《昆蟲記》有感(精選10篇)

讀《昆蟲記》有感(精選10篇)
讀《昆蟲記》有感1

《昆蟲記》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記述各種昆蟲習性的傳世大作。

法布爾從小就熱愛蟲子,常常爲了觀察蟲子的一舉一動趴在地上大半天。法布爾的觀察對象不僅僅是一個蟲子,他還觀察了很多同種、不同種的蟲子,才能總結出一種蟲子的生活習性。

在《昆蟲記》裏,法布爾把蟲兒捕食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描寫得淋漓盡致。如此細緻的描寫、令人信服的結論要多少時間的連續觀察才能得出啊!凝結了法布爾三十年心血的《昆蟲記》,不僅總結了各類昆蟲的習性,甚至通過昆蟲世界的爭鬥,揭示了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比如: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無論是昆蟲還是人類,都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每當我想到這些,就心潮澎湃。嬌生慣養的我們,別說趴在地上連續觀察幾個小時,就是讓我們趴在泥地上,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的。遇到困難,我們很少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而是退縮、迴避、繞道,或者就是去求助他人。但是我們總要長大,不能永遠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總要自己獨立去面對困難。與其在那時候手足無措,不如現在就要鍛鍊自己。要象法布爾那樣,沉下心來,仔細觀察,潛心研究,總結規律,舉一反三。

我決心要向法布爾學習,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直到克服困難爲止。也許這樣的進步是漸進的,甚至在表面上還不如那些依賴他人快速解決困難的同齡人,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能堅持獨立克服困難,一定會成長爲優秀的自己。

讀《昆蟲記》有感2

點評:欲揚先抑,說明《昆蟲記》對自己的影響之大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法布爾的傳世之作。作者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到了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下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的記錄下昆蟲的本能和習性。螢火蟲、蟬、蟋蟀、蝗蟲、胡蜂……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它們的出生、進食、勞作、捕獵及繁殖後代等等所有細節都可以在《昆蟲記》中找到。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不像一般的科學著作那樣乏味枯燥,而是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語言輕鬆詼諧,平實的記敘卻又是詳細、具體、清新自然,而又不失幽默。

點評:簡介《昆蟲記》 的內容

“昆蟲是不是一定要以這種響亮的傾訴和喋喋不休的表白來吐露它們的愛情呢?通過大量的考察可以知道,兩性之間的靠近會讓彼此沉默。所以,我認爲蟈蟈的小提琴,雨蛙的風笛管,山蟬的音鈸,都只是表明生命樂趣的手段,這種樂趣任何動物都有,任何動物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瞧,多麼細緻的觀察,多麼生動的語言。法布爾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美術家一樣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爲我們開啓了一扇通往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

點評:品評書中內容

記得小時候,我只觀察過一種昆蟲,就是蝸牛,也許是它軟軟的身體總躲在殼中,所以我纔不那麼害怕吧。我最感興趣的是蝸牛爬行爲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可這個“膽小鬼”沒等我的手碰到它,就把頭縮進殼中,幾次嘗試都沒成功。最後,用一塊尖石頭小心地敲破蝸牛殼,才掏出他的身體,黏黏的,讓我噁心,也就失去了繼續觀察的耐心。還是後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那是足腺分泌的粘液,有助於蝸牛的爬行。

點評:聯繫自己的生活

看過《昆蟲記》,再想到我的那次觀察,真讓人羞愧。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探索生命世界的本來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昆蟲記》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

點評:得到啓發

我們愛科學,我們學科學。只有像法布爾那樣有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態度,才能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

讀《昆蟲記》有感3

不久前,我讀了《昆蟲記》這本著作,僅開篇的幾頁,就讓我感觸很深,也激發了我極大的閱讀興趣。

法國近代文壇上,有多位擅長以自然界動植物生活爲題材的散文作家,影響最廣的就是《昆蟲記》的作者亨利·法布爾。他的十大卷《昆蟲記》,不僅奠基了他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確立了他在法國自然科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的確,《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昆蟲記》法文直譯爲《昆蟲學回憶錄》,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鬆幽默詼諧。法布爾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爲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全書都透露出法布爾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的開篇就讓我收穫了驚喜——荒石園。

荒石園,在別人眼裏是一塊“偏僻荒蕪的不毛之地,無人問津,又遭日頭的暴曬”,可在法布爾眼裏,它卻是法布爾的“鍾情寶地”,因爲它是“刺莖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蟲們所喜愛的地方”。

可爲什麼這麼一塊“鍾情寶地”卻無人問津?

因爲如今人們都忙於自己工作,爲生計操勞,即便有時間去休息,他們也選擇了打遊戲、刷微博,或是去某個娛樂場所玩一番。他們把這些消遣活動稱之爲享受生活,可這是享受生活嗎?不,這並不是,這些消遣活動反而會讓那些工作勞累的人更加疲憊。我曾經在公園裏看到過這樣的一幕:一對夫婦坐在長椅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坐在旁邊打遊戲,還不時激動地叫着。看到這樣的場面讓我倍感心酸,公園本是人們享受自然生活、散心的場所,可人們卻只一味地沉迷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

可他們快樂嗎?曾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手機時代的我們比現在更快樂。的確,沒有手機時候的我們是在小溪邊抓魚,濺起一滴滴的水花;我們是在樹底下捉蟲子,歡快地叫喊;我們是在一起聊天,談心。如今的孩子們是可憐的,也是不幸的!他們沒有感受過無手機的時候的快樂、自由、無慮,他們沉浸在那個虛擬世界裏,卻忘了擡頭看看現實世界!

他們快樂嗎?他們以爲的快樂是虛無的!是空的!他們幻想着現實生活中能上演虛擬世界裏劇情,可他們錯了,他們或許能在虛擬世界裏稱霸,能在虛擬世界裏暢聊。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呢?有的人甚至不願與別人交談,其實他們是活在那個虛擬世界裏了,他們不願在現實生活中交談,不願爲現實生活努力奮鬥。

如今的許多大人也都只是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他們認爲現實生活枯燥、煩人,他們在虛擬世界裏尋求快樂。可他們忘了,那個世界是虛擬的!他們忘了做家務,忘了照顧孩子,忘了服侍老人……醒醒吧!那不是真的!放下手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快樂,享受生活。我想,那一定更快樂。

放下手機,走出虛擬的世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快樂。

讀《昆蟲記》有感4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代表作。在書中,法布爾在對一種種昆蟲生活的描述中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在觀察和思考方面極爲突出。

對於昆蟲,我第一感覺就是厭惡,特別是蟑螂、蒼蠅、蚊子,更是令人噁心。法布爾則不一樣,在很小的時候他就是熱愛昆蟲,把昆蟲當成自己的朋友,他認真研究昆蟲,仔細觀察昆蟲,所以才把昆蟲寫得那麼好那麼迷人,使我這個很討厭昆蟲的人讀了這本書,也願意用喜愛的目光去觀察昆蟲了。在書中,蜘蛛成了一名“幾何大師”光憑“電報線”就可以知道獵物的具體位置;蟋蟀則成了一名“建築大師”,他建的住宅簡直能與人類相媲美。

雖然我只看了《昆蟲記》的一小部分,卻從書中感受到了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情感的,他們和人類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那美麗的大自然裏,他們不該被人憎恨、厭惡。在這本書中,昆蟲們之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兒,扮演着故事的主角。作爲動物,他們和人類卻有幾分相似之處,難道你不會興奮和喜悅嗎?今天,叫讓我們和法布爾一起,享受科學,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你只要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更深一層的去理解這本書的含義,發現更多以前曾未發現的東西。

讀《昆蟲記》有感5

《昆蟲記》——這部由法布爾撰寫的史詩級昆蟲著作,它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多年來觀察昆蟲的成果,他和其他科學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實驗室裏用手術刀爲蟲子開膛破肚來實驗,而法布爾是在蟲子自然生活的情況下觀察,他們探究死去的蟲子,而法布爾研究活着的生命。

走進《昆蟲記》,它告訴我:我們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等昆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受到保護,得到尊重。

法布爾總是珍惜每一個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從不殺死它們。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會有自己可愛的小寶寶,它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領,只不過它們不會說話。

法布爾的一生過得十分艱辛,56歲時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荒石園,用來觀察他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他用了整整二十年,才滿足了自己兒時觀察昆蟲的夢想。

在這之前,他靠着刻苦自學,學懂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文學並寫出了許多爲後世廣爲流傳的科普讀物;他靠着刻苦自學,用生平只上過一節化學課的履歷成功當上了一名化學老師,併發明瞭一種化學染料;他靠着刻苦自學,雖然從未上過大學,但他卻成爲了一名大學教授。

直至56歲,他才用他的積蓄買下這片荒地,搬到那裏去住。他整日裏與昆蟲打交道,他說:“我收穫的不是穀物,而是大自然的祕密。”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昆蟲記,不僅僅是對昆蟲生活習性的記錄,更是一位執着的追夢人用畢其一生的熱情來對自己的夢想進行描繪的結果。

那也是法布爾在用他的方式向我們展現出,他眼中的最真實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6

我從小就很怕昆蟲,每次有金龜子或者蝴蝶飛進我家的閣樓,我總會莫名的緊張,甚至起一身雞皮疙瘩。我曾經很喜歡養蠶,但真到了蠶寶寶變成蛾子的時候,我又變得不喜歡了。

媽媽說我不喜歡昆蟲,是因爲我不瞭解它們。寒假裏,我有幸讀到了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它讓我走進了昆蟲的世界,這本書寫得很好,我常常沉浸在書中,看到了那麼多的昆蟲世界的悲喜劇、、它改變了我對昆蟲的看法。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法布爾在觀察自己養的金步甲時,發現一隻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他很驚訝,盒子裏不少啥呀,可它們怎麼會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給掏空了呢?過了幾天,又有一隻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就這樣每隔不久,都會有一隻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法布爾親眼看到一隻雌蟲在擺弄一隻雄蟲,最後那隻雄蟲終於掙脫,逃之夭天。法布爾又在自己的玻璃盒裏不斷髮現遺骸,總是雄性步甲蟲的,這些雄性步甲蟲大概都是這樣喪命的。從六月初到八月一日,從最初的二十五隻雄性減少到只剩下五位,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蟲掏空肚子。有些昆蟲的新婚之夜也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驚訝,昆蟲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爲,,同時,昆蟲的世界,有着如許的祕密,又讓我感到無比好奇,昆蟲的繁衍.是一個多麼悲壯的事啊,看來,真應該愛惜每一隻昆蟲的生命,它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多麼不容易啊,它們的爸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讀完後,我把自己的QQ簽名改成了“天下蟲蟲都可憐”,來表達我對這些小蟲的敬意!

這是一篇讀後感。從現今小學生寫的讀後感來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總是先介紹一下讀該書的背景,接着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最後談幾句讀書之後的感想。這樣的讀後感充其量不過是“主要內容簡介”而已,從中,看不到閱讀者如何在閱讀中引發共鳴,如何在閱讀中生髮感情,一句話,沒有引發對話。

首先,文化認同是兒童作文的對話立場。兒童生活在社會生活之中,經歷着文化的薰陶與習染,兒童也在作文的過程中,與世界發生;中突、融合,因此,兒童是在與世界對話也就是作文的過程中建構自我的文化身份,認同自我的這種文化身份,是兒童在習作對話中成長應當持有的立場。

在這篇讀後感中,一開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對於昆蟲並不怎麼喜歡,但是通過閱讀《昆蟲記》之後,她卻能發自內心地對昆蟲充滿敬意。這種態度轉變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對昆蟲世界的一種感悟,那就是”天下蟲蟲都可憐”,具有獨特的打動人的力量。由此可見,作者是把昆蟲作爲一種“生命”來看待,把昆蟲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放置於一個同等的文化地位上。這種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認同正是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持有的立場,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作者是真正進入了《昆蟲記》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起點。寫作作爲一種對話,是需要寫作者敞開自我,與世界建立起“我一你”關係的。所以從本質上講,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實都是在講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講出了自己的故事,對話纔有可能產生。因此,兒童作文應當學會從講述自我故事出發。

作者一開始就講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現自己與昆蟲的故事。作者從小害怕昆蟲,“莫名的緊張”和“起一身雞皮疙瘩”點明瞭自己的害怕,同時,作者又說自己喜歡蠶,卻不喜歡蛾子,這又使得故事的講述很有戲劇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蟲記》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轉述了一遍,這就突破一般讀書筆記的寫法。一般的讀書筆記會用“概述”的方式把全書的基本面貌展現給讀者,這樣的寫法有利於展現全書,但是可讀性不強,其原因就在於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則以書中一個故事作爲講述的重點,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使筆墨集中於一個故事,使文章的可讀性與感染力大爲增強。

因此,好的故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起點。

再次,心路歷程是兒童作文的對話呈現。作文需要袒露心跡,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給讀者,但文章貴在含蓄,表達感情貴在曲折,所以在許多時候,這種心路歷程的表達需要蘊含於故事之中,並不是直接表白。而這種心路歷程,又恰恰是兒童作文與世界對話“成果”的一種呈現。

文章從一開始表達的對昆蟲的“厭惡”到讀到《昆蟲記》時感受到的“震撼與驚訝”以及最後作者的“敬佩”,均是對話成果的一種呈現。先說“厭惡”,兒童對於昆蟲的“厭惡”感,很有可能來自於生活體驗,例如蚊子會吸食人血,蜜蜂會蜇人,有的昆蟲有很怪的氣味等,這些生活體驗導致了作者對昆蟲的“厭惡“;當然也有可能來自於成人世界的影響,成人對昆蟲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兒童的態度,這兩種情況恰恰是兒童與生活世界對話的結果;然而兒童與生活世界的對話畢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內部,直至作者讀到《昆蟲記》,這部基於研究的作品展現的昆蟲世界突破了兒童的已有經驗,細緻深入的描繪令兒童看到了超越經驗的世界,因此,“震撼與驚訝”就產生了。而“敬佩”感的產生,則與兒童對昆蟲產生了新的理解有關。作者寫道:“它們來到這個世界多麼不容易啊,它們的爸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這句話中可以窺見,作者是以人類的親情的視角來看待昆蟲世界的現象,可以說,此時,對話已然形成,視界得以融合。

最後,建構理想是兒童作文的對話指向。對話爲何展開,何以需要有對話?實際上,對話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構,都基於對未來的理解與暢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撐的對話是無法想象的。對於兒童尤其如此,他們對未知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渴求,他們天然地具有“理想氣質”。因此,真正的兒童作文會表現出兒童對理想的嚮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讓文章具有“理想氣質”的是作者從金步甲蟲的故事引發出對昆蟲的憐愛之情,從一個故事引申出對昆蟲的愛,對於小動物的憐憫,這是一種由此及彼式的人文關懷的萌芽,這使得文章獲得更爲廣大的境界。

讀《昆蟲記》有感7

著名作家巴金說:“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其中的“它”就是指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昆蟲記》。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向了現代文明。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衆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難怪被人稱爲“昆蟲的史詩”。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有感8

《昆蟲記》是一部昆蟲學的傳世佳作,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昆蟲習性。作者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婚戀、繁衍、死亡。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不爲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裏經常閃爍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螢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以爲螢火蟲只吃樹葉、草,讀了《昆蟲記》後,我大吃一驚——螢火蟲竟然是肉食性動物,主要獵物是蝸牛,300字作文大全《關於讀昆蟲記有感》。螢火蟲先用嘴裏的兩顆獠牙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消化液把肉湯液化,蝸牛就這樣成了螢火蟲的美食。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爲發光帶上面有層白色塗層,是有一種非常細膩的顆粒構成的。然後由白色塗層供了可氧化物質,導管則輸進了氣流,當可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變產生了光。

讀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蟲界裏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小朋友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探究昆蟲界的事情吧!完成法布爾還沒完成的事!

讀《昆蟲記》有感9

在這個極爲特別寒假時,我又看了一本名家名著《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花了三十一年寫成的,他直到最後連字都看不清了,還要堅持寫第十一章。

這本名家名篇內容多姿多彩令人心曠神怡。

整本書主要寫了,亨利·法布爾在昆蟲世界裏發現了一些有趣又奇怪的現象,比如:橫着走的蟹蛛、會裝死的甲蟲、不會迷路的蜜蜂······

朗格多克蠍子最爲奇妙,意象自然深:蠍子的毒液對一些幼蟲沒有傷害、一些有。但對每一隻成蟲都有致命的危機。金匠花金龜、天牛、豹蠹蛾、蠶、大孔雀蛾的等等等等的幼蟲和成蟲做了實驗,但是結果相同:都是成蟲死了,幼蟲還是原來一樣活蹦亂跳、精神飽滿!後來,作者又做了一個實驗:把幼蟲的血轉到成蟲中,看看成蟲有能不能抵抗朗格多克蠍子的毒素。

結局和沒有轉換一模一樣······最後,作者得出了一個道理:昆蟲不是用調製化學劑的方法配出來的。

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一個道理:結果不是光想出來的,要經過實驗做出來的!

讀《昆蟲記》有感10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的著名作家法布爾寫的。這本書描述了大自然中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比如:蟬、螞蟻、蟑螂、黃蜂、蜘蛛、熒火蟲、松毛蟲等等各式各樣的昆蟲,作者法布爾還仔細的介紹了昆蟲的本能、婚戀、繁殖、死亡等情況。

書中說一隻剛長出羽毛可以出窩的小麻雀,被有劇毒的黑肚狼蛛刺傷腿後流出了血,傷口慢慢的變成了紫色,這條腿已經不能動了。但是它胃口還是很好,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前期它仍然能好好的吃東西,喂得遲,它還要發脾氣!但是過了兩天,他什麼也不吃,身體縮成一團,羽毛凌亂,有的時候動也不動,有時身子不住地發抖,不久小麻雀就死了。

在一望無際的田野裏有很多飛舞的光點,大家應該知道這是熒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以爲熒火蟲是吃樹葉、草、花之類的食物,現在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我大吃一驚一一熒火蟲竟然是食肉動物,他們的主要食物居然是蝸牛。還有,紅螞蟻既不會撫育兒女,又不會出門找食物,他們爲了生存,只好用卑鄙的手段掠奪黑螞蟻的兒女,使他們淪爲自己的奴隸爲自己服務。

感謝法布爾,讓我知道了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奇妙的事等着我們去發現。好好學習吧,我們一起去探索神祕的昆蟲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