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祕密花園》讀後感集錦10篇

本文已影響 1.6W人 

《祕密花園》讀後感集錦10篇

《祕密花園》讀後感集錦10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祕密花園》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祕密花園》讀後感1

自信,看起來是一個簡單易懂的詞,其實它蘊藏着深刻的含義,要真正理解它不是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得要有自信。瑪麗就是這樣一個典範。

瑪麗,是個外貌平庸,脾氣倔強,人見人厭的姑娘,她對什麼也沒興趣,對身邊的一切都看不順眼。有一次,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落在她身上——一場瘟疫奪去了她父母寶貴的生命,從此,她就變成了一個失去雙親,可憐孤獨,對生活沒有了一絲希望的姑娘,因爲她知道,她那對她有養育之恩的,和藹可親的父母再也回不到她身邊了。哎,這個可憐沒人愛的孩子,本沒什麼優點的她,現在徹底被毀滅了。之後,災難繼續降臨,她就像被黑暗之神牢牢抓住,已無法逃脫。

書翻到這,我的手像是被定住一般,再也翻不下去了。爲什麼這個女孩的命運如此曲折爲什麼命運對她如此不公難道她的出世就是一個錯誤她還會堅強起來嗎……帶着一連串的“”,我繼續把書慢慢地翻下去。

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就在瑪麗快對生活絕望時,她的“救命稻草”出現了,那就是一個和她性格相反,開朗自信,有本事的男孩——狄肯。因爲狄肯的出現,使瑪麗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開始對室外活動感興趣了,狄肯讓她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生命的可愛,這時候的她已擺脫了孤單,不僅脾氣隨和,性格開朗,連外貌也變漂亮了。我不禁爲瑪麗的巨大改變而感到慶幸,也不禁佩服狄肯,能徹徹底底改變瑪麗。看到這一結果,我爲瑪麗而感到高興。合上書,我漸漸陷入了沉思……

是什麼讓瑪麗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狄肯的幫助,還是爲了掩飾自己心中的痛苦,所製造出的假象不,都不是,是因爲她受到了狄肯樂觀的人生態度的感染,這使她明白了,人生難免會有曲曲折折,但只要像狄肯那樣自信豁達、樂觀向上、不屈不撓,不管什麼困難,都會被克服。“只要‘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這一“笑”,笑出了自己的豁達,笑出了自己的信心。所以,你真正懂得了自信,就是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自信是如此重要,讓我們找回自己的信心,用這些信心搭起一座“成功的橋樑”!

《祕密花園》讀後感2

前天,我讀完了美國作家伯奈特寫的《祕密花園》。這是一個長篇小說,我被裏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這是一個有趣的童話小說,故事從一個叫瑪麗的小女孩兒說起。

小主人公瑪麗從小就有媽媽和保姆伺候着長大,因此養成了暴躁、霸道的脾氣。後來瑪麗的父母雙亡,她被送到了姑父家裏生活。在那裏她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祕密花園”,並結識了積極樂觀的朋友——狄肯和“土霸王”柯林,瑪麗逐漸變得健康起來。她們讓祕密花園中的玫瑰重新盛開,也讓柯林重新的找回了對生活的信心,從輪椅上站了起來……

這真像一個魔法故事,故事中的“祕密花園”好像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能改變人的脾氣,改變人的心態,讓人充滿健康,讓人充滿活力,並且在奼紫嫣紅的大自然中享受健康和快樂。我想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能給予我們無限的生機勃勃。

讀完故事,我就有了一個願望,我也想擁有一個“祕密花園”。那裏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地方,但一定要有許多花花草草,一定要充滿鳥語花香,如果再有一條一年四季流着涓涓細流的小溪就更好了。

我合上書本,衝着《祕密花園》發呆。突然,我的眼前變得模糊起來……朦朧中,我看見瑪麗在祕密花園裏衝我招手。我們一起在花園裏播種、施肥,一起看着玫瑰花在春天裏抽出新枝,一起看花兒們和我們一起長大……

忽的一陣風吹來,一下子把我從夢中驚醒,媽媽站在我的旁邊,原來我在書桌前睡着了。

我把夢告訴了媽媽,媽媽笑着說:“其實,你已經擁有一個‘祕密花園’。你的小房間、你的日記、你的書櫃、你的博客都可以是你的‘祕密花園’。記住——凡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地方就你的‘祕密花園’。

哦,原來我已經擁有了一個神奇的“祕密花園”。它就是校訊通,我喜歡的一片綠色淨土。這裏有名叫博文的“花花草草”,這裏有朋友們的陪伴,可以把心裏話告訴好朋友們。這裏就是一個令人嚮往的“祕密花園”。

我喜歡《祕密花園》這本書,因爲我也想擁有有一個“祕密花園”。難道你們不想嗎?

《祕密花園》讀後感3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初,瑪麗·論諾克斯的父母在一場瘟疫中喪生,從小性情古怪的瑪麗被人們從印度送往了英國,與姑父克蘭文先生一起生活。頓時,從小一直放任、倔強、霸道的小瑪麗被無助包圍了。後來她在知更鳥的指引下找到了塵封以久的花園,在花園裏結識了農家小夥迪肯,並治好了科林,大家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快樂。

在作者生動的描寫下,面對悲慘的遭遇,瑪麗沒有選擇哭泣,而是選擇微笑面對,並且以自己的樂觀感染着身邊的人,甚至讓一個整天疑神疑鬼臥牀不起的科林神奇般地站起來了。如果她選擇了哭泣,祕密花園也許就不會開啓,科林也許就不會戰勝“心魔”。固然,微笑面對人生,走出心理陰影,就會自信樂觀地戰勝磨難。

然而,讀了此文我才發覺,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視快樂,甚至漠視快樂。文中克蘭文老爺在愛妻過世之後,埋了花園的鑰匙,想借此阻斷對愛妻的思念,但這卻使他感到深深的悲傷與痛苦。隔絕快樂並不能換來寧靜,它只能使你鬱悶不堪,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遠的黑暗。

快樂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沒有了快樂,就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了快樂,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喜悅;沒有了失敗的淚水;沒有了失去後的珍惜;沒有了一切的情感。花園是在快樂中誕生,在悲劇中塵封,又是在快樂中開啓,這是一個多麼戲劇性的轉變,關鍵在於快樂。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友誼的價值。活潑的迪肯,用自己真誠的心打動了對什麼事都厭惡的瑪麗,打動了身患重病對生命不報有任何希望的科林,使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如果我是瑪麗,我會更加的厭惡所有的人或事,因爲在這個家庭裏,我的父親是一個終日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親也只會每天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舞會,並不在乎我的存在,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我只會感到孤單寂寞,漸漸的性格孤僻,有誰不會變成這樣呢?

因爲它,這本書的出現,使我相信友情可以改變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生。

我喜歡祕密花園這本書,更希望擁有迪肯那樣寶貴的友情,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歡樂。

《祕密花園》讀後感4

我在老約翰繪本館借了一本書,名叫《小恩的祕密花園》。

這本書和你們看過的任何書都不一樣,因爲這本書裏面所有文字都是用信來表示的,(而且這些信都是小恩寫的哦。)小恩寫的第一封信是這樣寫的:小恩的奶奶讓小恩跟吉姆舅舅一起住。她的爸爸已經很久沒有工作了,她媽媽也很久沒人請她做衣服了。肖恩的媽媽還說了一個笑話,讓他們都笑了。第一封信就這樣結束了。第二封信是這樣寫的:她對吉姆舅舅說了三個條件:“1.小恩很會種花,但是她不會做麪包。2.小恩很想學做麪包,但是她不知道那裏有沒有地方種花。3.小恩希望吉姆舅舅叫她自己的小名,小恩。”第三封信就這樣子結束了。然後小恩很想念爸爸媽媽和奶奶了就給他們每人寫了一封信。第四封信寫的是:小恩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種花。第五封信寫的是:小恩的奶奶給小恩寄了一些種子,小恩也給奶奶也給了一些禮物。第六封信寫的是:小恩給很喜歡吉姆舅舅的朋友,她也會揉麪了。第七封信寫的是:小恩發現了一個祕密的地方,那裏就是她的祕密花園!第七封信寫的是:小恩種的花都發芽了,小恩的祕密花園,吉姆舅舅還沒有發現,她和艾瑪把麪包店弄了一次大掃除。第八封信寫的是:小恩不小心把小恩的奶奶送給小恩的小樹苗給弄灑了,艾米也在她的祕密花園裏工作呢。第九封信寫的是:小恩種的花全開了,商店裏的人也越累越多了,她很快就會讓吉姆舅舅笑了。第十封信寫的是:小恩的祕密花園已經完成了,她今天就準備給吉姆舅舅看。第十一封信寫的是:吉姆舅舅既然給小恩了一個更大的驚喜,那個驚喜是吉姆舅舅給小恩了一個巨大的大蛋糕!然後,小恩要回家了。當然,吉姆舅舅也會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努力的,不努力,就一定不會做好。

《祕密花園》讀後感5

決定寫下這些文字,是爲了我新品味的一部小說,它是《祕密花園》。

《祕密花園》不是一部奇妙的神話故事,也不是深奧的寓言故事;它是一部關於大自然的魔法和美好心靈的故事。一部伴隨着我們90後成長的小說;讓我們跟隨主人公瑪麗走進祕密花園,去感受它的魅力,它的神奇……

這個故事發生在英國,不過要從印度講起,因爲主人公瑪麗就誕生於此,不以爲然,情性乖戾的瑪麗在一場可怕的霍亂病中喪失雙親,結果,她被人送到在英國舅舅克蘭文先生家,克蘭文先生的脾性很孤僻,也很怪異,他的家充滿了神奇;原本很討厭這裏的瑪麗知道了一個被鎖十年的祕密花園,她也找到了那把在地裏沉睡了十年的鑰匙,當她打開這扇門的那一刻,三個孩子的命運的輪軸就開始改變了;參與其中的另外兩個孩子是克蘭文的兒子克林和瑪麗的表哥迪肯,藉助着這股大自然的力量,喚醒了瑪麗沉睡的童真心靈,喚醒了克林求生的意識,也喚醒了克蘭文的樂觀,他不再孤僻,不再反感這個世界。

就是這樣,快樂,改變了大家的命運,命運是掌握在我們手上的,而快樂,是轉動,命運輪軸的潤滑劑;只要我們擁有快樂,就一定能夠藉助這股力量撥開烏雲再見彩虹。

同樣,這部書還讓我想起了偉人海倫·凱勒,這個感動世界傳奇女性作家,她傳承了自信,樂觀的海倫精神。海倫·凱勒不但失去了聽力,還失去了視力。我也曾感同身受,因爲我曾今也因爲手術需要,失明過一個星期,我能夠感受失去光明的痛苦,那個黑暗而又孤獨的痛苦,那種彷彿失去一切的痛苦,這不是常人所能體會的。而且海倫·凱勒連聽力都失去了,這樣的世界,她都挺了過來。我們這麼健康,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詮釋生命的美麗;我們也要好像主人公瑪麗一樣,瑪麗以前很反感這個世界,結果這個世界給予她同樣的迴應,而當她用快樂去面對生活,用微笑去感化生活的時候,世界同樣給她帶來歡樂。

《祕密花園》教會了我“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世界很美好,只是我們沒有感受到,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祕密花園》讀後感6

寒假裏,我讀了《祕密花園》這本好書。這本書一共寫了三個活靈活現的孩子:一位是孤僻的嬌小姐——瑪麗;一位是人見人愛的小男孩——迪肯;一位是極端古怪的小少爺——柯林。作者重點突出了這三個孩子各自的性格特點。 瑪麗小姐是一個孤僻、霸道但是又堅強的女孩。瑪麗小姐雖然從小不被父母寵愛,但由於奶媽和僕人對她都百依百順,所以養成了瑪麗她自私的性格。後來,一場霍亂奪走了瑪麗的親人和僕人,但瑪麗小姐並未感到悲傷,想到的只是會不會有新的奶媽給自己講新的故事。帶着不討人喜歡的臭脾氣,從印度來到了她姑父的莊園。雖然她有些地方不好,但是她那堅強的性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着與堅持卻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迪肯是一個人見人愛、活潑健康還擁有一顆愛心的小男孩。迪肯從小成長在生活貧苦的農家,他從小就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玩耍,把荒原上的一切都是作爲朋友,他的愛心不僅得到了小動物的信任,也教會了瑪麗小姐和柯林小少爺如何擁有一顆愛心。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好孩子,用我們的正能量去幫助別人、影響別人。

柯林是一位因爲身體上的不健康而導致性格極端古怪的小少爺,在他與瑪麗、迪肯的交流中使柯林認識到了自己性格的缺陷,祕密花園裏的活動不僅讓他身體恢復,還使他樹立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讀完整本書,我豁然開朗:我們一直把自己關在性格缺陷的豪宅裏,從未出來過。這本書通過三位小孩子,讓我們明白:每個人的性格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缺陷,只有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們就可以擺脫性格上的缺陷,開開心心地生活。

是啊,我們要熱愛生活,打開自己心中的祕密花園,認識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並且要以十二分的堅強意志,努力去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也要和身邊的小夥伴們相互幫助,相互影響,從而消除大家各自身上的性格缺陷。那時,你會發現,世界與生活,多麼美好。

《祕密花園》讀後感7

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翻開這本書,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把我緊緊吸引住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了不小的收穫。

故事的主人公米蘭是一個生長在德國的中國女孩。一次意外中,認識了一位白髮綠衣,慈祥又充滿智慧的德國老奶奶愛麗絲。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就是愛麗絲了,她不像一個老太太,她像是一位友人,一位老師,溫柔地解答一切難題,她在我的心中像永遠都不會衰敗的夾竹桃,一直指引米蘭走向正確的道路。用文中的話說就是“原來一個人老了以後,也是可以很美麗的。”米蘭每個週末都會與愛麗絲聊天,是愛麗絲教會了她禮儀,教會她尊重別人,讓她成爲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小女生。

這些簡單易懂的對話,教會了我很多禮儀:怎麼和人交談,在和別人說話時不能漫不經心,因爲那樣是不尊重別人的,應該面帶微笑,雙眼注視着對方說話,這樣纔會顯得很有教養。怎麼在人羣中吸引別人的注意;怎麼去別人家做客;怎麼對待客人;怎麼給別人送禮物,送什麼禮物;怎麼在名品店裏買東西,甚至包括敲門的方式、坐的姿勢、說話的語氣和餐具的使用等等。總之,一句話,怎麼才能做一個受歡迎的人?要注重細節,即使微不足道,也要使這個世界變得美好,變得溫馨。

以前,我都不懂這些禮貌禮儀。比如說,有客人到我家來,我都沒有熱情地招待,讓客人快樂起來,而是來了一個大反轉,躲在爸爸媽媽的身後,對待客人不理不睬的……想到這裏,我就覺得很慚愧。看完這本書,我明白要想成爲一個受別人尊重的人,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每個細節都無不在展示着自己的個性。人在生活中作爲就像你自己的一個影子,做一個有愛的人,高尚的人,彰顯出人性的光輝。

禮儀是自身文化修養的一種體現。我想誰都希望在交際場合別人向你投來讚賞的目光,而不是厭惡的目光。那麼就請你注重禮儀,不要讓禮儀消失。

《祕密花園》讀後感8

最近一段時間,奶奶在每晚的.親子閱讀時間給我讀完了美國女作家弗朗西斯的作品《祕密花園》。

這本書異常好,書中三個小主人瑪麗小姐、柯林少爺、迪肯,還有那個神祕的祕密花園以及他們三個在祕密花園裏的活動深深吸引了我,感動了我。

瑪麗小姐的父母不大管她,從小就由奶媽和僕人照看她,由於缺乏親情和教養,所以她自私不合羣,還有一副不討人喜歡的臭脾氣。

柯林少爺就更古怪了,他媽媽生她時難產去世了,他爸爸很悲痛,還老是懷疑柯林背上會長包,會變成個殘疾人。於是他的爸爸不敢接近他,光讓管家和僕人以及醫生、護士照顧他,讓他整天躺在牀上,吃藥打針。柯林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十分痛苦,十歲還沒有下地走過路,更沒有到屋外和小朋友玩耍過,所以他對自我的身體狀況也很擔心,對生活也沒有信心。雖然他吃得穿得都很好,玩具也很多,大家也都順着他,但他很不開心,脾氣也越來越大,常常歇斯底里地大鬧,身體也越來越差。

迪肯是柯林家女僕瑪麗的弟弟,他們兄弟姐妹十二人,家裏很窮。迪肯家沒有豪華的住宅,沒有供他使喚的僕人,家裏因爲人口多、收入少還常吃不飽飯,但他有一位愛他的媽媽和親密的兄弟姐妹。迪肯從小在大自然中奔跑玩耍,和小動物交朋友,他的博愛讓小動物都信任他。

瑪麗和柯林在迪肯的幫忙和感染下,經過在祕密花園中的遊戲和勞動,都認識到自我性格上的缺陷,並且讓柯林恢復了健康,有了生活的信心。

書中三個小主人公在祕密花園中的故事,讓我羨慕和嚮往。我真期望我家或者親戚家也有一個祕密花園,讓我和我的朋友也在那裏種花、遊戲、曬太陽。

奶奶告訴我: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祕密花園。做爲你,這個祕密花園就是有一顆愛心,多到大自然中玩耍,多結交朋友,在生活學習中尋找樂趣,和朋友取長補短,這樣你就會象迪肯一樣成爲人見人愛、活潑健康的孩子。

我明白了,我的祕密花園需要自我去創造。

《祕密花園》讀後感9

寒假裏我去圖書館裏借了一本書,名字叫《祕密花園》,一看到這名字我就被吸引到了:祕密?那應該是個很神祕的花園吧!裏面會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於是我帶着好奇心借了這本書。

“她從不是個快樂的小女孩,模樣也不招人喜愛。她長得很瘦弱,頭髮又細又黃,小臉也黃黃的,因爲她從出生以來就一直這個病那個病沒有停過。”、“所以當她長到六歲時,已經是全世界最自私最蠻橫的小東西了”這就是一開始對瑪麗的形容,但後來瑪麗有了巨大的變化。

這本書講了瑪麗是一個生活在印度的英國小女孩,她的父母整天忙於工作或應酬而將她完全交給了保姆,缺少父母關愛的瑪麗自幼個性倔犟,脾氣古怪,待人專橫霸道。

一場霍亂之災奪取了她父母的生命,她只得隻身投奔姑父,前往英國的一座古老莊園,但莊園裏充滿了神祕的氣氛:一百年一直上鎖的房間、一座十年來從不讓人進去的花園、深夜裏不時傳來的號哭聲……瑪麗決定偷偷去弄明白這神祕的一切。

後來瑪麗見到了姑父的獨生子科林——一個身體虛弱、對生活失去信心,而且刁蠻蠻橫的小男孩。他倆幾乎成了整座莊園的噩夢,但當另一個鄉村男孩迪肯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並把它們領向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後,一切都在改變,所有的祕密都揭開了……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原來大自然這麼美,這麼神奇。我還在這幾個主人公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可憐的小瑪麗雖然朋友不多,性格古怪,而正因爲她的執着才使這麼多的人重新獲得了快樂健康。從她身上,我就學到了執着。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定一個目標,不管失敗了多少次,只要努力、耐心地朝着那個目標去做,就會成功!小男孩兒迪肯幫助瑪麗,教她做園藝活兒,他們兩個一起幫花園重現了當年的美麗。

同學們,要是你們感興趣,也可以看看這本書。它會使你更健康、更快樂。

《祕密花園》讀後感10

做每一件事都要有耐心,有恆心,不能半途而廢——這是我讀了《祕密花園》這篇文章後的感受。

《祕密花園》這篇文章的題目帶給我的第一感受是地方十分隱祕,那裏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呢?帶着少有的好奇心,我一口氣讀完了這篇文章。

文章的資料是:一位朋友對作者說,山頂上有人種了水仙,作者很好奇,與朋友一齊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去看個究竟。一到山頂他們倆就驚呆了:各色花草在山頂上爭奇鬥豔,搖曳生姿,剎那間的風采比彩虹還要美上三分。由此,作者產生了許多疑問:是誰建了這麼美麗的花園,這花園又是如何建成的呢?爲什麼要在這兒建花園?花了多少時間?不久,一切疑問都有了答案——在花園中間的大理石板上刻着這樣的字:一位婦女,雙手雙腳,一點想法與一點時間,始於1958年。

我不由震驚於建造這美麗花園的婦女。她不知建造了多少年,這些年來,她每一天抽出一點時間,每一天做一點點,一年兩年,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日積月累地建造了這麼一座花園。這就如同我們的學習:如果每一天背4個單詞,一年就能背1460個單詞,小學6年就能背8760個單詞,這是多麼龐大的數量啊!可是這一切,只可是源於每一天那小小的4個單詞,但彙集成總量比學生詞典裏的詞還要多上三分,只要我們從小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每一天向目標前進一小步,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以往有這麼一個孩子,他從小立志要噹噹上總統他從當電影演員開始一點一滴努力,最終成爲了美國一代總統,他就是——里根

媽媽曾送給我一本描畫,鼓勵我把裏面的人物全部描完。我一開始還是很有興致地把它掛在牀頭,可沒過幾天就棄之不顧,看了這本書我要再把它找尋出來,繼續畫完未完成的畫。

我想以後我要向那位婦人學習,幹什麼都有耐心,有恆心,不半途而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