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暑期培訓時,伴隨着優美的音樂,靜靜聆聽了北方工業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姚彩琴教授讀的《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臺灣作家張文亮寫),我當時就被其精煉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寓意,深切的關懷所深深吸引和感動,我彷彿享受到一種自然,輕鬆,平等,尊重,和諧的育人氛圍;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寬容,善良,愛心和支持的美麗世界。

《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作家張文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水土空氣資源系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校園雜誌及佳音雜誌專欄作家,擔任學生輔導工作已二十餘年。科普作品集《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獲臺灣第二十七屆金鼎獎。該書曾獲臺灣校園書房2003年度最佳圖書。這本書有30篇文章,基本都與小動物有關,其中,《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更是受到廣泛讚譽,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深思和啓迪。

文章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着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我卻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責備他。放棄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體會到了這些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上帝叫蝸牛帶着我去散步。

我一遍一遍地去讀這篇文章,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工作。其實在這篇文章裏,最引我注意的是那隻蝸牛,那隻蝸牛真的很可憐,已經盡力了卻還被責備、被訓斥。我覺得孩子就是那隻“小蝸牛”,無論他怎麼努力,怎麼用功,只要沒有達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得到的總是責罵。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讓孩子學這學那的,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教師也嚴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然而我們卻很少去了解過孩子的內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了。

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牽蝸牛散步的人嗎?作爲一名教師,我覺得嚴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不會的時候,我會去責備他,我會心情急躁、焦慮和不耐煩,恨不得抱着、揹着她,替他往前走,在這樣的心情驅使下,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實已經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風景,最後,孩子受傷,自己疲憊,弄得“兩敗俱傷”。

身爲教師,要善於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快樂,分擔孩子的擔心,憂慮,不安和煩惱,他們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耐心和愛心,需要傾訴和傾聽,需要安慰和幫助,需要肯定和激勵,他們單純善良,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滿渴望和憧憬,好奇心很強,思想活躍,求知慾也很強,他們的眼光是率真的,他們的視角是獨特的,我們應該視這些爲珍寶,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機,和孩子做好朋友,走進孩子童話般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傾聽他們的心靈之音,用耐心和愛放飛求知的翅膀;用真誠和鼓勵敲開孩子的智慧之門;用善良,正直打動孩子稚嫩的心靈;用規範和公約來糾正孩子的日常行爲;讓他們感受心與心碰撞產生的溫暖,感受支持,鼓勵和幫助帶來進步的快樂,正如管建剛在《不做教書匠》裏寫道的:“讓孩子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的幸福,這種幸福是雙向的,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將感到幸福,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將是幾十個學生的幸福的總和。”和學生交往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更是一個永遠美麗的童話,當孩子微笑着面對生活,我會更開心;當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我會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會不遺餘力;當孩子將一張發自內心的感謝老師的紙條夾在英文作業本里,傾聽着孩子的肺腑之言,我感動得想流淚;當看到經過幫助和指導而書寫的整齊,認真,規範,美觀的英語作業,我突然感到無比欣慰;當看到現在已經走向工作崗位上的那些大孩子曾經寫給我的問候短信,我感到做教師無比得驕傲和光榮,因爲我曾經陪伴他們走過孩提時代;我知道他們給予我很多很多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快樂,這是教育的歡笑,是教育的快樂!

由上帝讓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到上帝讓一隻蝸牛牽着我去散步,這正是教育的雙向幸福,也是教育的雙向快樂。

有人說:“幸福就像一隻蝴蝶,再被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靜下來,他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現在,我懂得了我應該停下腳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到一邊,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慌不忙,任由孩子的小手牽着我們的大手前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