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易中天《品三國》的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易中天是廈門大學的教授,這本《品三國》是他在百家講壇講三國的講義基礎上修改而成。

易中天《品三國》的讀後感

《品三國》語句幽默,雅語、俗語並用,且一語中的,可見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非常之強,另外,本書旁徵博引,可見作者的確知識淵博,對三國之歷史、文學爛熟於心。這本書讓我對《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的興趣更加濃厚,特別是《三國志》,作者多處引用其中的語句來證明史實,我很想讀一讀。

讀完一本書,總想歸納一下它所給我的啓示。這本書有幾點給我印象比較深:

一、三國曆史從何說起: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差不多都會從董卓之亂或更早一點說起。作者認爲,因爲曹、劉、孫三大勢力獲三大集團,是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發展壯大起來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們建國之前就已基本形成。因此,三國,通常是指從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的這段歷史。

二、讀三國應該讀哪些書:作者認爲,任何歷史事件或人物都有三種形象,即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首先要弄清楚歷史形象,須讀正史,比較靠得住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四川人,西晉統一後五年就完成了《三國志》,時間隔得短,治學態度嚴謹。另外,可參考距之一百三十年生活在南朝劉宋時代的裴松之爲其所作的注。裴是山西聞喜縣人。瞭解文學形象自然讀《三國演義》,而民間形象,便須考察民俗了。比如屠宰業奉張飛爲祖師爺,編織業奉劉備爲祖師爺,剃頭匠奉關羽爲祖師爺,諸葛亮則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曹操乃白臉奸臣一個。與《三國演義》有相似之處。

三、《品三國》對歷史人物的評論:作者雖講的是自己眼中的三國,屬一家之言,然而儘量尊重史實,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儘量客觀。對曹操,作者同意“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一觀點,認爲曹操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此外,又是一個兒女情長之人,臨終前安排後事,“留連妾婦,分香賣屨”,,還寬宏大量,能夠寬恕背叛過他的魏種、畢諶以及寫檄文辱罵他的陳琳,但同時又是一個斤斤計較、有仇必報之人,如殺大名士邊讓,謀士荀彧、婁圭等。他是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有心胸狹隘。“維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對諸葛亮,作者並沒有否認他是一代名相,足智多謀,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否定將其神話的做法。劉備並非只會逃跑和哭泣,誠英雄也,有英雄志、英雄氣、英雄魂,英雄義,只是長久以來,英雄無用武之地。魯肅更不是那種忠厚老實到迂腐無用之人,而是豪爽俠義、深得人心,且相當有政治頭腦,爲孫權制定戰略規劃,並且在締結孫劉聯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周瑜也決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而是“氣量頗大”、“雅量高致”,才貌雙全,氣質高貴、氣度恢宏,瀟灑儒雅、風流倜儻,人品好、修養高,會打仗,懂藝術,尤其精通音樂。

四、《品三國》對歷史事件的考證:《三國演義》作爲歷史文學,虛構成分頗多,但這並不影響它的藝術價值,相反,這會增加藝術作品的感染力。但是,歷史畢竟是歷史,作者對《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舌戰羣儒”、“智激周瑜”、“龐統獻計”、“借東風”以及後來的“空城計”、“三氣周瑜”等做了一定的考證和分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