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教育的細節》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細節》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的細節》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
  《教育的細節》讀後感1

這些天讀了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這本書從五個部分敘述——“活在觀念裏” “守住教育 的重心” “一釐米之變” “教育中的習以爲常” “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 ,文字樸實、真摯,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 ,是一本關於教 育的有價值值得閱讀的好書。 其中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事例給這本教育學專著贏來了很多的吸引力, 讓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我產生種種共鳴,作者對我們教育一線中看似平常的現象的深度解讀讓人敬佩,更受其感染願做那個1釐米的改變者。

在看到《一釐米之變》這一章節時,前引中的這幾句話覺得說得特別好:堅持一釐米之變,即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釐米一釐米地努力去改變。小如一釐米的改變,如果它挑戰了習以爲常的教育行爲中反教育的“習慣無意識”,積少成多,就能引發更多更大的改變。

教育改革悠悠萬難,細思量,並非“頂層設計”不夠美妙亦非推廣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鏗鏘的改革步伐,幾無例外要止步於觀念性的“習慣無意識”。常聽人說,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就改變自己。事實上,改變自己,也就間接改變了這個世界,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但改變自己,談何容易!每個人都活在觀念性的“習慣無意識”裏,對太多太快的改變,有平天生的恐懼感,抵制是出於自我保護的必然反應。所以,古人概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好在是“難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嘆之“難”,一則難在看見自已需要改變的地方,這需要自覺和反思;二則難在找到改變自已的恰當方式,這需要智慧和堅持。作爲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能在一地雞毛式的工作中,覺察到一個個看似很小的教育行爲,可點滴積累並逐步成爲難解的大問題,對於我個人只是努力去改變自己,期待今天邁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穫一片藍天。

《潤澤的座位》,讓我知道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在我們的目光之外成爲“邊緣人”“局外人”,應成爲每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一,個老師最難做到的事情,並非獲得多高的職稱、多大的榮譽,而是如何做到對人性充分的關注、理解和呵護,並幾十年如一日在“瑣細”的工作中爲每一個孩子的未來累積美好的態度。有時候,評價一個教師是否是好教師,從他對待教室裏那個“特殊座位”的態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來,因爲作爲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後學生微妙的心靈世界,則其與教育相隔的距離,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這或許就是細節的力量。

  《教育的細節》讀後感2

當我用心讀完《教育的細節》這本書後,不禁心潮澎湃,作者的樸實、真摯深深的打動了我。之前也讀過一些談教育的書,大多重複的框架理論讓人犯困,鮮有像作者這樣結合案例,讓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我產生了種種共鳴,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享:

  一、細節蘊藏卓見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想,細節不僅僅來源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中,細節也無處不在,小到和學生的每一個微笑,大到指引學生的理想,作爲老師,每天都和學生打交道,這其中會有多少細節啊!最近和辦公室知心大姐朱老師在交流這本書,起初,我對細節一詞概念模糊。我問朱老師細節是什麼?於是,朱老師聲情並茂的爲我講述她的故事。她說:“細節就是生活中的點滴”比如,每次開完會後,有的老師起身後將椅子推進桌內,有的老師則不管不顧;比如,學校一樓大廳的門如何打開方便大家行走?爲此,她做了很多實驗,最終選擇向內的門朝外開,向外的門朝裏開,這樣走路就不會多繞半圈。”聽完她的舉例後,慚愧不已,因爲這些細節我從來都沒有關注,我也開門,只想着門朝裏開後,前院奔跑的孩子就不會撞傷,但我沒有關注到繞半圈的細節,還竊喜自己的貼心。我想,朱老師此舉,一定是因爲有關懷之心,所以纔會注意到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而細節的發現來源於內心是否有着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生活中是如此,在教育上更是如此。

  二、觀念凸顯力量

在看到《活在觀念裏》這一整章時,前引中的這幾句話我覺得特別好:在我們肉體的軀殼裏,住着一個名叫“觀念”的幽靈,我們日常的教育行爲中,時刻撲閃着她的身影,糟糕的是,我們往往要等到把教育搞砸了,才意識到觀念這個幽靈的存在。在最近的課堂中,有一課題爲“一‘mu’不一樣”,週一在6班上課時,我引出課題,本意識地將“mu”的發音讀成“mo”,沒有一個學生指出我的錯誤,而我也堅信自己的正確讀音,可當我走向四班時,照例讀出課題,這時孩子們立刻指出錯誤,說讀音爲“mu”,因爲自己的觀念問題,我還加以反駁,堅信自己讀得正確,在我們的再三爭論下,我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回家查字典。下課後,我又將此事說給辦公室大姐一朱老師,她也告訴我讀“mu”,這是多音字,組詞分別爲:一“mu”一樣、“mo”型。然後,我又查了度娘,原來在這裏真的讀“mu”,並且原型拼音爲一聲,朱老師爲我講解完拼音和字音後,這才慌然大悟。隨後,又問我:“那你下節課怎麼辦?這件事就過去了嗎?”我點點頭,堅定不移的說,我選擇不再過問此事,於是朱老師又開始苦口婆心。最終,我選擇給全班學生道歉並承認錯誤。用朱老師的話說,老師向學生道歉並不丟人,反而能讓學生更加信任。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如果我不承認錯誤,可能給好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甚至討厭我、討厭我的課程,最後的結果將一發不可收拾。

  三、平等對待學生

感觸最深的還有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對學生的問候漠然處之,這讓我想起有次開會,王校長在會上要求老師們積極迴應學生的問候。起初,我匪夷所思,這麼小的事還值得大動干戈的在全教會上提醒麼?讀了此文後,我才明白,王老師不是在小題大做,因爲問候是雙向的,是情感上的尊重,漠然處之,則是對情感的破壞,我們對學生情感習以爲常的忽略行爲,日積月累,會導致他們的人格上佈滿冷淡與冷漠的陰影。

其次,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總會偏愛好學生,對差生則會恨鐵不成剛,其實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優缺點。記得四五班的何翰林,什麼作業都不按時交,我的美術作業也不例外。起初,我用了恐嚇、懲罰等辦法都不盡人意,後來,我讓他每節課都來我的講臺,跟我做同桌並告訴她我們是好朋友,這個座位是誰表現好纔可以來跟我當同桌,外加每節課3分鐘的循循教誨。最終,這名學生有了好轉,我的作業按時交了也聽話了,我不知道是因爲我的嘮叨讓他折服還是因爲習慣,但孩子的進步讓我明白: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在我們的目光之外成爲“局外人”,每個學生都想讓老師關注、鼓勵。老師的態度和方式,將會改變學生的人生。我想,這或許就是平等的力量吧!

  四、溫和對話孩子

在這一章節中,給我啓發很大,那鮮活的例子使我頓悟:自己的言行決定着學生的一切,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當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切記使用語言暴力,用書中所說:當我們情緒激動時,固然做不到口吐蓮花,但至少可以選擇閉口藏舌。在審視自己的教學中,發現自己對學生缺乏耐心,語言粗爆生硬,時而用強制命令式的語氣:如:“完不成作業就罰三張”“隨便”等,這種粗暴語言,只會使孩子不聽教誨,心懷怨恨,在今後的日常教學中,避免粗暴,要通過關心、愛心跟孩子溝通,多表揚學生,時刻謹記;舌頭的搖動,關係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改變,往往是先從教育的細節的改變開始的。品讀《教育的細節》,樸實的文字滲透着細節的力量,我將沿着作者的路,把他的思想融進我的教學實踐中。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時刻審視自己,從生活、學習等方面,全面教育和關心學生的成長。最後,想用文章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分享:教育,就在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之中;每一個細節,都又蘊含着獨特的教育內涵。讓我們一起走進“教育的細節,去細細體味教育的獨特韻味吧!

  《教育的細節》讀後感3

書本中的這麼一段文字:“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隻手,一百種思考、遊戲、說話的方式,還有一百種聆聽問題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一百種歡樂,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學校和文明,將孩子和身心分離。他們告訴孩子,不需用手操作,無須用腦行事,只要聽,不必說,理想世界不必伴隨快樂,他們要求孩子,去發現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他們偷去了九十九。”說的真好,作爲一名教師,我應該去尋找孩子喜歡的語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翻閱了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爲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卻可能給問好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爲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則首先是體現在課堂上。我們面對的小學生,對於他們講大道理不能說沒有作用,只是要從根本上觸動孩子思想的神經,還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小細節抓起。在課堂教學中也注意細節,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來實現的。教學細節推動師生課堂有效互動。當我把問題呈現給學生時,我的語調、眼神都很重要,面對我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判……這些細節的注重,都會使我的課堂變的有生命力。

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師。通過看《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我看到“一釐米之變”,對這些事例真的很震驚,句句說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難道我們不是這樣做得嗎?這讓我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們沒有注意細節。最大的收穫也許並不是我要去注意細節什麼的,而是讓我知道換位思考是多麼的重要,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贏得信任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換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個教育上的細節了。

  《教育的細節》讀後感4

利用寒假時間拜讀了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細節》,感觸尤深。這部書是深入教育現場多年觀察和思考的結集,“散發着親切的`泥土氣息”。這部作品是一個獨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識的框架內的平實述說,說出了教育的本質,是以敏銳的眼光,透視了教育行爲中的真善美和虛假醜。讀完之後能明晰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什麼是好的教師,感受一種“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的平靜和力量。整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拋卻新潮的術語,矚目於教育的小事、細節,帶你抵達教育現場,爲教育做最真實、深刻的“側寫”——這些書評都極爲中肯。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小到不可能影響學校在區裏、市裏的排名,卻可能給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爲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某數學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很不幸,剛好是個富豪家庭的孩子)也是小事,卻讓其他學生都討厭她的課,班裏數學成績年級最差——這位老師可能絞盡腦汁也不會想到是這麼個原因。《潤澤的座位》一文中,班級學生數爲奇數時,怎麼安排那一個單獨的座位,永通問過許多校長,竟問不出答案——校長哪有心思考慮這麼小的事……作者不動聲色地真實記錄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見所聞,他在那冷冷地說着,尤其是那篇《三個詞彙裏的學校文化》,那個轉自崔永元的關於貧困地區孩子沒見過足球、清洗足球的故事,讓我笑出了眼淚,笑過之後,眼淚卻還止不住地往下流——在當下充滿“荒誕”的中國教育場,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這樣的事情我也常常看到、聽到,許多來諮詢的家長向我訴苦時,我發現他們說的也都是小事,而對這些小事我卻無能爲力。例如,孩子班裏新來了一位老師,來了十天還叫不出孩子們的名字;教師節那天,不諳世事的孩子毫不遮掩地向班主任說,要去送禮物給新老師,班主任聽了臉一沉,居然不同意孩子去送禮物。晚上孩子把事情告訴媽媽,媽媽一夜未眠,倒不是爲禮物沒送出去,只爲孩子以後如何在這位老師“手下”學習、生活而擔憂。

在書中作者指出;當前教育存在一些誤區。比如,無視過程,無視原理,無視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隨心所欲”。於一些隨意的教育細節中滅失了學生的天知,我與此有着很深的共鳴。現在讀讀朱老師的作品,我發現,這個問題其實也體現了很多老師,平時對一些教育細節的忽視,其中包括對學生內心的仔細觀察,漸漸的導致自己累積了一些教育的“惡習”,生出許多“反教育”的行爲,滅失學生的天性,這其實是極爲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很多時候取決於對細節的觀察與領悟!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爲常”“過有思考的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確實是一本教育界的好書。

  《教育的細節》讀後感5

最近,閱讀了《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該書主要從教育教學的一些細節入手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從而培養一批批有禮、有序、有理的學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師們在仔細研讀該書的基礎上,寫下的感受。它們抓住一個方面來重點剖析的真切生動的教學隨感。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是一種敬業,一份執着。下面我也談談讀了該書後的一些感受

古人說於細微處見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積月累、點滴成型的,細節在所有領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對人的活動,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樂的、幸福的,因爲他獨到的運用了他的55個細節教育學生,並取得了成功。 讀罷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個細節”,回味多多,其中體現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一、 愛心——教育的根本

因爲有愛,克拉克先生這樣解決了學生的麻煩,“當她對我撇嘴、翻白眼時,我用手把我所有的頭髮弄到頭頂,像魚一樣嘬着嘴脣,然後馬上對她翻白眼。安託肯娜當時像石頭一樣地定住了,我也確實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鐘,然後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們一起大笑起來。” 輕輕鬆鬆,沒有批評,沒有懲罰。

因爲愛之真切,克拉克先生認爲,“和孩子們一起度過的教學時光是快樂的,而且我現在也很難想象還有什麼比教書更有意思的事了。”“我感到很幸運,因爲我能爲孩子們工作。”

  二、 責任心——教育的保障

克拉克先生在教書7年後的日記中寫到,“我無法入睡,明天是開學的第一天。現在是凌晨3:30,我心情緊張,難以入眠。即便睡着了,我也許還會繼續做夢。我夢見我不知把我們班丟到學校的什麼地方,找不着了……”

克拉克先生認爲,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盡精力的工作,無論多麼訓練有素、經驗豐富,也總會擔心,甚至害怕出現失誤,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爲世間責任最重的事情莫過於教育孩子。正好應證了中國的一句話,責任重於泰山啊。

  三、 耐心——教育的策略

爲了訓練學生在書面回答問題是句子要寫完整,克拉克先生制定瞭如下計劃,“第一步,重複問題,並給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給出你爲什麼這麼認爲的理由。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第四步,複述問題並下結論。”並根據上述要領,在做了大量的練習之後,不久學生們就可以寫出答案了,學生們學會了複述問題、得出結論、寫出支持答案的論據、最後重複問題結尾。他甚至讓一年級的孩子都通過這樣的考試。

  四、 細心——教育的技巧

從“回答大人的問話要有禮貌”到“盡你所能成爲最出色的人”的55個細節,細到學習的方方面面,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細到行爲的方方面面……

克拉克先生用55個細節成功地教育了學生,儘管它們都是一些細節,不僅適用於孩子們,其中絕大部分都適合每一個人,從年輕人到老年人,從家庭主婦到醫生,從政治家到伺者,以及其他所有的人。

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素質直接關係到民族的強盛,如果我們教師都具有愛心、責任心、耐心、進取心、細心……我們不僅僅會收穫快樂幸福,我們的國家還會收穫嶄新的未來。

  《教育的細節》讀後感6

今天孫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本書,名叫《教育的五十五個細節》。這是由一位美國教師克拉克寫的。聽孫老師說,這本書裏的許多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對我們有幫助。我們很好奇。

孫老師選擇了五個內容給我們看:《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餐後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文章主要寫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男孩幫作者撿起掉落的東西;第二件事是寫作者教育他的學生要及時撿起別人掉下的東西,第三件事是寫他的學生爲一位女士撿起了丟棄的煙盒,便撿起它後還給了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羞愧的走了。看,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卻包含着許多做人的道理。記得有一次,馮灝的作文紙被風吹到了地上了,那些經過的同學卻視若無睹,只有我撿起它交給了馮灝。真想向夥伴們大聲呼籲:讓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那麼世界纔會更美好。

但願有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這些小事,讓我們從小事做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