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500字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活着》讀後感

500字讀後感範文

餘華的這本《活着》是經朋友介紹才知道的,但是我並沒有太上心,也沒有機會看。難得有時間品讀此書,居然吸引我一氣讀完了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福貴地主少爺從大富敗落成一貧如洗生活經歷爲主線,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慘和其樂觀豁達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爲什麼活着。

少爺福貴富有時沒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過着生活放蕩的日子,吃喝嫖賭,嗜賭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勸說均不奏效,到輸光家業,一貧如洗時才猛然醒悟,悔時已晚。

從此福貴成窮人貧民,承受起養家餬口的擔子與責任。父親氣死了,母親不堪勞苦病倒了,貧窮中的福貴在爲給母親求醫的途中被國民黨抓去成壯丁。經歷了戰爭的波折,回到家時福貴的母親已去世,聰明的女兒因病已成了聾啞人。

賢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貴,共同養育着一雙兒女,然而,福貴的兒子在讀五年級時爲救學校校長產後大出血,奮勇獻血,居然因抽血過度而死,......然而,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過一陣子平安的日子,厄運總要降臨到福貴的頭上。給女兒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兒卻在產後不久即離開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兒子、女兒早逝的痛苦後離開人世。

福貴的親人只剩下女婿與外孫,愛婿又被一次劫難奪走了生命,飢餓中長大了幾歲的外孫,一次,發燒時外公買來很多豆子,難得吃飽肚子外孫的開懷痛吃,結果被豆子撐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與福貴生不逢時不無關係。否則,也不至於那麼悲慘,但是也不得不歎服作者在平鋪直抒下敘寫了那麼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來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活着》的評價,他對小說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生活,簡樸優美未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先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艾來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用。”

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民的責任。”書的最後寫道:“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時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餘華用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來娓娓敘說一個家庭的平凡卻不正常的故事。

讀完此書,不禁深思,人爲什麼活着?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爲什麼活着是每個人都應當面對的問題,並且是親歷的現實問題。不少人認爲活着爲了享受幸福、快樂、安康、甜蜜......,爲了愛情、升官、發財,當達不到時就怨天尤人,甚至喪心病狂走損人害己之路......。其實《活着》引發我們爲什麼活着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並不可怕,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太多的親人一次次的離去,承受一次次的打擊,確實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生命觀。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絝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塗做人,後半生卻不糊塗,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

《偉大的友誼》讀後感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今天我就看了一篇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的文章《偉大的友誼》。

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馬克思在1863年時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他準備讓兩個大女兒輟學打工,自己帶着燕妮與小女兒住貧民窟。恩格斯知道後立刻打電報阻止馬克思,並且馬上寄100英鎊給馬克思,讓馬克思一家度過了難關。後來,恩格斯逃亡瑞士,慌亂中沒帶多少錢,馬克思取出了銀行裏的積蓄給了恩格斯。到了1883年,馬克思去世,他的鉅著《資本論》尚未完成,恩格斯就花了11年續寫出了這部鉅著。

這就是偉大的友誼的力量!如果沒有朋友的幫助,一個人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矗立在我的面前!”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就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把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在我的身邊,同樣上演着友誼的故事:昨天體育課時,我,劉金林與好朋友孫睿在一起玩,這時我們的死對頭吳嶽,夏振興,夏振旺和韓傳旭和我們打起來。 “一個籬笆三個樁,三個好漢七個幫。”我們的好朋友施金含,宋瑞,劉帥池,王經濤,周佳齊,孫苒棟,姜子涵一起上陣,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你看,這就是偉大的友誼!

《讀書再讀書》讀後感

今天我學了一篇名爲《讀書再讀書》的課文,作者引用“商人撿石頭”的故事來比喻讀書,使我體會到了讀書是最貴重的珍寶。作者還通過自己讀書經歷,表明了開卷有益。讀完課文,我產生了一個質疑:讀書不是可以讓人多活幾度生命嗎?讀書那麼好,但是,爲什麼有些人不能堅持讀書呢?

我帶着這個問題回到家中,我問爺爺和奶奶,爺爺說:“有些人家中很窮苦,買不起書。”奶奶說:“有些人要工作還要做家務,所以沒有時間讀書。”聽了爺爺奶奶的話,我問自己:一個人有錢有時間,就會堅持讀書嗎?我想到前不久看到的一個小故事 ---- 唐伯虎學畫,唐伯虎畫山水、人物、竹和山石栩栩如生,常受人稱讚。於是一向謙虛的唐伯虎有了自滿的心理,不想繼續拜師學習了。

他的老師察覺後特意請他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老師讓他去開窗,於是唐伯虎去開窗,可是他怎麼也推不開牆上的那兩扇窗,忽然他發現那窗竟然是畫出來的,看起來和真的一樣。唐伯虎臉紅了,於是向老師請求原諒,並要求繼續學習,最終成了著名的大畫家。

一個人要想堅持讀書,就不能有絲毫自滿的心理,因爲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淺嘗輒止或半途而廢,就學不到高深的技藝了。讀書再讀書,需要一個正確的態度,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財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