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公司的力量》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1

餘夕志《公司的力量》使我對公司的意義和發展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公司是迄今爲止最爲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核心載體;能使公司充分發揮應有力量的根源,是適應時代前進、社會發展、市場變化、企業實際的管理;而要讓企業所有員工自覺實現管理目標,使公司成爲時代的佼佼者和“百年老店”,要靠不斷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自己的獨特文化。基於這種認識,作爲中國石化的一員、茂名石化的第一責任人,我更加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更加下定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把茂名石化打造成爲煉化企業排頭兵,爲中國石化成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能源化工公司作出應有貢獻的決心,更加增強了實現這個目標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公司的力量》又一次告訴我們:“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只有“硬件”和“軟件”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公司才能持續發展,長盛不衰。茂名石化在55年的發展過程中,建成了國內首座千萬噸級煉油廠和第一個百萬噸乙烯廠,煉油乙烯綜合生產能力一度在中國石化領先,爲連續幾年成爲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效益排頭兵創造了必要條件。可是,隨着近幾年來兄弟企業的做大做強和市場變化,茂名石化不僅失去了規模領先的優勢,裝置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在:煉油裝置規模孝套數多,先進裝置與落後裝置並存,集約化程度不高,制約着經濟技術指標的整體提升;化工裝置結構不科學,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偏低,沒有“拳頭”產品,在低端市場缺乏成本優勢,在高端市場缺乏技術優勢。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儘快解決,茂名石化必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嚴峻的形勢要求茂名石化必須走既上規模又調優裝置結構、產品結構,做大做強兼顧,更加註重做強的發展之路。要打造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排頭兵,把茂名石化建設成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煉化一體化企業和世界先進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我們首先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組織“硬件”建設。今年1月19日,公司煉油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我們必須科學統籌、精心組織、從嚴管理,確保該工程2013年一季度建成投產併成爲安全工程、優質工程、效益工程、綠色工程、陽光工程,力爭成爲中國石化的樣板工程、精品工程。屆時,公司煉油乙烯綜合生產能力將重回業內第一方陣。同時,我們必須根據總部發展規劃,發揚“以我爲主、克難攻堅、超常工作、事爭第一”的精神,持續優化公司發展戰略,全力推進裝置結構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2

剛到宜昌工作不久,單位組織學習《公司的力量》一書。這本書是由中央電視臺十集大型紀錄片《公司的力量》改編而成,是省委書記推薦閱讀書目,網上書評也非常高。粗略了閱讀了一下,該書確實有出彩之處,在採訪了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位商學院院長,逾百位來自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學等領域的各國資深學者的基礎上,回顧了公司在世界範圍內誕生和發展的歷史,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精彩的闡述。書中圖文並茂,讓人自然而然感受到公司對市場經濟制度、思想意識文化、社會公衆生活等多個層面的影響。但是,因是電視改編,書中內容顯得比較鬆散,各種觀點進行撞擊。從文中所述的公司力量來看待公司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影響是值得思考的。

該書對公司的定義頗有意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看法,我有個感覺,他們都有共同的認識:市場經濟需要適當的政府幹預;產權明晰的“公司制”比不明晰的“國有制”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公司也要同時考慮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等等。

思考這些認識,我們再回顧中國公司發展歷程。計劃經濟時代,中國沒有公司組織形式,但有國有企業,履行的是國家“生產車間”的職能,只是國家組織人口、履行職能的一種方式,爲國家利益和公共事業服務。市場改革開放時期,這種狀況得到改變,一些國有企業改制成私有企業,同時民營化公司紛紛成立,共同參與市場競爭,爲追尋自己收益而努力。一些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成爲國家控制經濟命脈和上游產業鏈的新方式,爲公共服務的職能有些削弱。

歐美的公司起源與此不同。學界公認公司是起源於荷蘭,一部分資本家爲通過尋找殖民地,追求自由貿易的商業利益,而又避免失敗帶來的風險,發行上市公司的股票,集中小資本變大資本,並分散貿易風險。後來,英國等多個國家都紛紛推崇這種組織方式,日本光榮公司開發的《大航海時代》系列遊戲讓我們模擬感受了這個時代的特點。與過去公社、工場、莊園、政治、軍事組織相比,公司有長久的生命力和廣闊覆蓋力,很自然被公衆吸收並不斷加以改造。

政府機關幹部多從古典經濟學廠商理論和發展經濟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待公司,通過組織資本、土地、勞動力,配合技術和信息,創造生產力,增加地方稅收,給人民就業帶來機會。但是不可忽視百歲老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的觀點,公司也是市場交易成本和企業組織成本孰低的產物。交易成本低,組織成本高人們會願意選擇公司制度,成立自己的公司參與市場分工,創造利潤。若組織成本低,交易成本高,人們寧願關閉公司,而是在一個大企業謀求高薪崗位,或者選擇依賴國家福利。湖南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500強企業新華聯集團總裁傅軍多次在內部會議上說過,你不能給我創造利潤,給股東帶來利益,你就關門,我是不會在乎什麼臉面的。他這樣認識公司,所以鑄造了“商界湘軍”。

該書用較多的文字來敘述公司治理結構。我覺得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個與民族文化非常有關聯的問題。從組織職能上比較公司和政府,股東會類似羣衆,董事會類似黨委,監事會類似於紀檢機構,經理層類似與政府執行機構,最後還要加上獨立董事,與網絡民意代表有相似的作用。同樣這套體制,前者產生於中國文化,後者誕生於西方國家經濟發展中。因爲公司組織治理與中國體制有些相同之處,市場經濟改革中很容易就被接受並改造了。不過,運行機制的不是很理想,還很不穩定待修補。前段時間發生,國美集團大股東黃光裕和管理層陳曉之間的爭奪公司控制權事件就是一個佐證。公司治理下的內部管理問題也非常重要。一個完整的公司,經理層需要考慮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戰略管理等5個問題。不同行業的公司在這五個方面有不同側重。

政府和公司的關係。公司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通過創造財富,凝聚資本;分配收入,服務就業;獲取利潤,追逐利益。大型跨國公司甚至影響國家關係和國家安全。政府要恰當引導公司支持地區經濟發展,如以稅收來支持地方公益事業,創造就業機會,參與地方社會管理;監督公司經營過程中過度消耗資源,增加社會隱性成本;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公共利益;扶持公司發展,避免公司破產造成的消極影響。公司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但是科技創新有失敗風險,一項應用研究要發展成熟要政府、學校和公司共同努力。

公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未來路在何方還很難說。最後,又想起制度經濟學家諾思的觀點,有效率的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公司是否是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從今天來看,公司這種組織形式不辜負人們對它的選擇,確實是財富創造的關鍵,是生存就業的關鍵,是社會發展的關鍵。但是,它是否永遠那樣適合中國社會的土壤,還需要在不斷創新中自我完善。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3

《公司的力量》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企業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企業發展的規律,讓我感觸良多。在《危機時刻》中談到了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應對之策,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從企業和政府相分離到出現混合式經濟體制,國家還是規範企業的發展,以及美國企業法的建立。同時,也看到羅斯福總統的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候的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大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拉動就業,減少失業的措施。而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中國所採取的計劃中也有類似的措施,讓我們感嘆歷史何其相似。

《創新先鋒》裏面,日本國家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以及美國對日本國家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軟件、互聯網、晶體管等核心技術成爲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該集,讓我們認識到了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美國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源自於美國政府建立的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產學研模式,而中國也在推行這種模式。

《公司的力量》可以給企業、政府、社會起到警示作用,我們國家的發展不能夠偏離企業的發展,要爲企業發展創造理想的環境。同時,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決定着一個國家創新的好壞。這也告訴企業家們,要注重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否則會毀掉企業的創新。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談到的,我們現在之所以缺少創新和核心技術,是因爲我們的管理跟不上創新的步伐,無法爲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發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讓企業成爲創新的主體,讓優秀的管理模式爲中國創造更多的核心技術,這成爲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

雖然現在的我還沒有步入社會,但現實中,社會競爭的激烈、殘酷已經在我們大學生心中定型,我們要面臨的是就業的壓力,尤其是近幾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更是不容樂觀。很多時候,我們會想以後要怎麼做,怎麼才能在這麼多優秀的求職者之間脫穎而出。我們的主要就業方向就是企業,進大企業是我們一般人的目標,關鍵是人家憑什麼僱傭你,你有什麼才能是值得人家欣賞的,你又能給該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效益…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也是爲我們以後求職做準備。看了《公司的力量》之後,我對企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學到了更多的東西,這對我以後的工作應當是很有幫助的。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4

通過《公司的力量》這本書,我不僅瞭解和認識了公司的起源、演進、發展的過程,更深刻理解和思考其在我們每個人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重要性的過程。對於公司的本質力量和社會使命以及在創造空前的物質繁榮的同時,如何設計出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機制,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於自然界和人類的資源與能量的消耗,從而使人類對於利益的追求能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等等諸多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如果沒有“大笨鐘”的出現,就沒有全球統一的時間,也就沒有列車時刻表、交易期限,交易是很難完成的。如此看來,無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個專業,要想提高這個組織的效率,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制度和文化。

“公司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讀到這裏時,我開始思考,一個好的專業應該是一個定位準確、易於傳播的富有特色的專業。作爲市場營銷專業的每一位學生,都應該仔細地想一想我們的技能特色是什麼;而作爲市場營銷專業的每一位教師,也都應該用心地思考一下我們的教學特色是什麼。班級特色和教學團隊的特色加起來才能形成專業特色。

“只有同競爭結合得最好的國家,才能吸引更多的知識、才能、資本、企業,並動員公共資源,從而在世界上發展得最好。”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爲優化資源配置創造了便利的條件,作爲一個營銷人應該從激烈的競爭中找到更多可利用的資源與機會,發展自我,服務他人。

也許一本書不能馬上去改變一個人,但只要在他前進的道路上爲他照亮兩三步,這樣我們堅持下去,那我們的改變何止是一個人,整個行業,整個社會,國家,都會因爲我們的努力而更精彩!

讓我們肩負起我們的使命,實現我們存在的價值!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5

最初瞭解《公司的力量》是在課堂上和宿舍電梯旁的電視廣告上,直到昨天我在“三棵樹”的書市上看到了它了的盜版,摸了摸書皮,也沒多在意。下午去了圖書館,驚喜地在新書書架上發現了它,豪華厚實的封面,圖文並茂的內容,於是毫不猶疑地就把它借來了。

讀完以後,我的第一感覺是,以後還要多讀一些這樣的書籍,因爲這樣的書籍讓你具有全球性的眼觀,培養你成爲一個世界人,站在世界的高度上,俯瞰歷史奔逝的痕跡,或是感嘆或是驚喜,這樣的體驗非讀書不可,非讀這樣的書不可。當我知道,《公司的力量》有同步的電視記錄片,並且是《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的原班人馬,更增添了我閱讀的興致,我打算把紀錄片也看完,並且是認真地看完,當作是對這本書的一次仔細的溫習。

在讀這本書之前,公司對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在日常生活中總能輕易聽到,陌生是因爲我不瞭解公司的演變歷史和內部運作。看着這個題目,我想這應是一本對現代企業家的說教類讀物吧。其實不然,預期與其說這本書是一本經濟讀物還不如說是一本歷史著作。公司的演變軌跡也是人類文明的演變軌跡。正如書在封面極其序言中強調的那樣: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是的,對過去未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如何思考和規劃未來呢?

公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公司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從一開始作爲一種溝通貿易的橋樑和中介,逐漸成爲一個征服者,冒着血盤大口無情地吞噬着世界的資源,成爲臭名昭著的剝削工具,到後來的沉淪、重新崛起、脫胎換骨,尤其是在和平年代煥發出人性人道的關懷,被賦予了神聖的社會使命。公司從一個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剝削魔鬼轉變爲一個溫情脈脈充滿人情味的組織,這是文明的進步,更是人性人權的覺醒。

《公司的力量》給了我體驗、探索公司這個神祕組織的衝動,令我對商業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對在此領域發展蠢蠢欲動。

是一本好書,值得看的好書。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6

全球化日漸加速的今天,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正左右着世界的經濟運行。這個組織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到底是什麼對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公司究竟意味着什麼公司的驚人力量源自哪裏如果你閱讀了《公司的力量》這本書你就會有答案。

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

公司使得除了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爲可能。

《公司的力量》使我對公司的意義和發展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公司是迄今爲止最爲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核心載體;能使公司充分發揮應有力量的根源,是適應時代前進、社會發展、市場變化、企業實際的管理;而要讓企業所有員工自覺實現管理目標,使公司成爲時代的佼佼者,要靠不斷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自己的獨特文化。

基於這種認識,作爲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五勘探隊的一員、領導班子成員,如何讓我們第五勘探隊力量更加強大,我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隊雖然是事業單位,卻是企業化管理,因此《公司的力量》對我隊各項工作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

《公司的力量》告訴我們:“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只有“硬件”和“軟件”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單位才能持續發展,長盛不衰。五隊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由局原綜合工程處、化驗室、測井站和後勤服務中心等實體整合建成了目前一個有鑽探、物探、檢測、基儲商貿5大實體構成的集各種地質專業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的綜合勘探隊。但是,跟我局其他單位比起來,還有一定差距,單位優勢還沒有完全充分地發揮出來,有些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變化,個別專業人才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等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嚴峻的形勢要求我隊必須做大做強兼顧,更加註重做強的發展之路。要把我隊打造成具有一支真正強大的綜合性地質勘探隊伍,我們必須根據省局《十二五發展規劃》,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鑽研、特別能開拓、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持續優化我隊發展戰略,全力推進軟硬件建設,確保幾年後,“硬件”達到全局領先,人才結構更科學,地質專業服務種類更全、質量更高,跟蹤服務更完善,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更強。

《公司的力量》闡明:管理就是效率,就是利潤;精細化管理就是最高效率,就是最大效益。近幾年來,我隊實施精細化管理,幾年內創出了年產值過億的好業績。然而,我們深知,單位仍然處於精細化管理的初級階段,粗放管理,經濟效益還未實現最大化,綜合管理水平與先進企業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只有不斷深化精細化管理,才能使單位力量更加強大。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7

看了《公司的力量》,覺得很受觸動,也讓我對經濟、對企業、對歷史、對世界都有了較深刻的瞭解,增長了知識。

自己最深的體會就是:有財產權和契約纔有企業和市場,有企業和市場纔有經濟增長和國家興起。可見企業在一個國家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其實則是企業企業之間的實力之爭。該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企業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企業發展的規律。

今天,“企業”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企業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企業這個組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下企業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企業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企業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企業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企業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企業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企業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企業。

今天世界企業五百強排名次序無不代表着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實力和表現這個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土雄心》一集。在這一集中講述了中國企業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企業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集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件徐少春等着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己對企業的認識,對企業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責任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啓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爲在和平的年代,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爲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其實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企業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企業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着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企業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中國的企業家們應當如何戰略?是快點增長自己的知識、還是快點賺錢買輛寶馬車來開着,顯富?辦企業掙錢的初衷究竟是什麼?什麼纔是真正的進步?如何尋找通往未來的新路途?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了。

全球化就是由企業組成的一個網絡。企業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着我們。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8

看了《公司的力量》,頗有感觸。從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公司!公司》,第五集《危機時刻》和第八集《創新先鋒》。

在第一集中,我見識了公司力量之巨大。公司是創造財富的主要參與者之一。目前,公司爲全球81%的人口解決工作機會,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製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94%。全球100大經濟體中,51個是公司,49個是國家。世界上有161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比不上沃爾瑪公司,全球最大的10個公司的銷售總額超過了世界上最小的100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從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中,我感受到了公司的力量,併爲之深深震撼。

接着,是《危機時刻》這一集,談到了1929年全球的經濟危機。從這場危機中,人們逐漸意識到市場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資本崛起中,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從此,“監管”一詞出現在各國經濟運行的軌跡中,政府對經濟運行的態度不再是放任自由,取而代之的是混合經濟模式,這是人們對市場經濟制度的一次重要修正。我認識到所有市場都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之下運行,那種認爲存在可以爲所欲爲,完全自由市場的想法是錯誤的。

《創新先鋒》這一集,我看到了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核心技術成爲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這集,我認識到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們的企業應着重加強技術創新方面的探索,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此外,我個人認爲,公司的組織文化十分的重要。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只有公司的每位員工都堅持共同的價值理念,認同公司的文化,積極將自身融入到組織文化當中,共同肩負起公司的使命和責任,並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爲公司創造財富,才能使公司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