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名著飄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3.5W人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著飄讀後感

名著飄讀後感1

起初接觸到飄這部小說是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學習壓力很大,每天埋在繁重的課業壓力裏。後來偶然間在表姐家看到了這本書,當我讀起來就停不下來了,這本書主要以美國戰爭爲主線,反應了美國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現狀,以及主人公堅韌的品質。

主人公郝思嘉是個矛盾的集合體。她自私、赤裸裸、完全不符合當時上流社會的淑女標準,同時她又對她愛的土地,愛的人們很無私,她很虛僞很任性同時也很踏實和堅韌。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普遍存在女性身上的所有優點和缺點,併發揮到最大化。就是這種性格上的種種矛盾,形成了這樣一種極大的魅力,不得不說這是連女性觀衆都喜歡的一個角色。難怪認識郝思嘉的男人都會被她的魅力所征服,包括白瑞德這樣極品的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特別是書中最後她的經典名言:“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把她的性格表現得很淋漓精緻,這句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無論郝思嘉是靠着父親的名望財產過着衣食無憂的大小姐生活,還是戰爭導致家裏一貧如洗,甚至是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她依然堅強的努力想辦法度過種種的困難。爲了她心愛的人的囑託,郝思嘉選擇留下來面對危險,照顧梅蘭妮,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突發情況她都沒有放棄。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用於承擔的女性形象熠熠光輝,再多的缺點和瑕疵也難以掩蓋她身上的光芒,值得每個女性去學習。

名著飄讀後感2

大學時期看的電影印象已經模糊。花了三個星期看完了這本鉅著,全然是新的旅程新的探索和新的感觸。

說實話,戰爭初期的故事我是不怎麼喜歡的。我和思嘉一樣對戰爭沒有多少敏感性,也不怎麼關心。前面一部分卻恰恰是戰爭貫穿了所有的聊天和所有的場景。

我也不喜歡思嘉,她貌美可是她任性——爲了賭氣嫁給一個自己根本不愛的人,她自私自利——不惜連自己妹妹的情人也搶,她叛逆——她媽媽教給她的東西她從來不作爲她自己的價值判斷,她爸爸的忠告她從不認真考慮;她狂熱——她愛一個已經跟她明明白白說了不愛她的人,甚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爲什麼愛他;她很笨—除了跳舞參加宴會吸引男人,沒有任何別的精神寄託……她並不比任何的別的城裏的女孩子更加具有鮮明的個性。

可是當北方佬佔領亞特蘭大,當她得知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媽媽可能生病的時候,她可以冒着一切生命危險不顧一切要回到她的農場的家去。當她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已經被北方佬蹂躪的農場時,她唯一愛過的女人媽媽已經去世,她的爸爸已經瘋了。就在當晚,她360度轉變,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成熟起來,挑起了全家的重擔。親自去找食物,親自種棉花摘棉花,指揮一整個老弱病殘而且非常不團結的家庭,還要面臨北方佬軍隊的騷擾,面臨源源不斷來投靠的南方潰軍。她嚴厲、嚴謹、粗暴,充分發揮了一個管理者的才能。當她的柔荑玉手起滿老繭、她的纖纖玉足起滿血泡,她再也沒有漂亮衣服可穿的時候,她勇敢、堅強,成爲整個家庭堅強的後盾。甚至當她得知農場將有可能因交不起高額稅金而不得不被拍賣的時候,她使出全身力氣,不惜再次利用卑鄙手段去誘惑瑞德,失敗後又轉而搶走妹妹蘇倫的情人嫁給了弗蘭克。這個轉折以後,思嘉不再是那個上流社會的嬌嬌女了,她的性格豐滿起來,她的形象立體起來,她的行爲雖然一如既往的現實可是她有自己犧牲和奮鬥的更高的目標了。當然也因爲有了她害怕的飢餓,她拼命抓住她能抓住的——賺錢。思嘉是爲了生存可以迅速適應社會讓自己留存下來的人。從此以後,錢是第一位的。

當爸爸去世後,她再次回到塔拉農場,意味着她人生的第二轉折又要來了,艾希禮第一次讓她清楚了他因爲自己的正直和上流社會人所具有的高尚,所以即使再愛思嘉也會保留對妻子的忠誠並因此嚴詞拒絕了思嘉的私奔表白。但是讓思嘉發現他的確對她有愛以後,她的心裏更加熱烈地愛着他。甚至讓媚蘭幫助說服艾希禮去她的木場工作,把艾希禮系在自己的褲腰帶上。艾希禮軟弱無能,只能適應和平年代,時時刻刻逃避現實。但是正因爲如此也給思嘉帶來心裏更多的奢想。

和瑞德結婚後,經歷短暫的快樂後,思嘉開始重新燃起對艾希禮的狂熱,爲他而拒絕和瑞德同房,在媚蘭準備艾希禮的生日宴會前被艾希禮的妹妹在木廠抓住他們摟抱在一起,可是除了媚蘭和瑞德支持她併爲她在公衆面前營造輿論外,艾希禮卻躲在背後。直到媚蘭去世將艾希禮託付給她的時候,她看到了艾希禮的軟弱無能和逃避現實。她說,她人情了自己一直愛的是自己的幻想,而艾希禮是一個洗乾淨用銀盆裝好送給她也不要的不值得愛的人。她終於在一路莽撞和盲目追求中明白了自己的內心需求,可是瑞德卻走了。

全書對思嘉的性格分析得很飽滿,可是看完以後不禁悵然:愛情是什麼?

思嘉對艾希禮的狂熱猶如是人生的初戀吧。總有那麼個人他不一定帥不一定完美甚至已經結了婚了,但是你就是愛他。聽到他的聲音就激動,看到他的眉眼就開心,聞到他的氣息就激動……哪怕他明確說過了他不愛你。這樣的一個人也許是現實中的,也許是虛構的,但是他滿足你所有的期望卻又得不到。我們也許感慨思嘉愛了一個錯誤的人卻又失去了一個正確的人。但是在思嘉兩次嫁人的時候,瑞德對她的感情其實又何嘗不是思嘉對艾希禮的那種感情呢?

再說瑞德,他高大魁梧帥氣成熟又有錢還懂女孩子心理也非常懂得社交技巧,歷經女人無數,可是他愛思嘉。或許是因爲她比思嘉大接近20歲,已經經歷過無數事情纔會顯得如此專情吧。

瑞德是成熟的,他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也懂得分辨什麼是表面的僞善和內心的真實,他明白在一個亂世該怎麼生存是最有利的,而且他一眼就能看清楚人家內心裏想什麼。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他和思嘉是一樣的人。但是他爲了一直處於把控的地位,思嘉永遠都只有被他嘲弄的份兒。他不能對她說愛她,因爲如果一旦說了,思嘉就會利用他的愛來操縱他。他是一個不願意被人控制的人。

他對她的愛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包容。他看着她嫁給查爾斯當了寡婦,他把她從服喪的鬱悶中解救出來。他時常藉着去探望家人的緣故去探望她。他在戰爭物質奇缺的情況下以巧妙的方式援助她們。他冒着生命危險去爲她搶馬送她出城。又看着她嫁了第二次。可是仍然借錢給她,支持她。在她沒有馬車伕的時候每天都以路上偶遇的方式去幫她趕車來保護她。可是在言語上,他仍然極盡嘲弄以讓她能傻傻地接受。

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人也需要被愛。他明確要求借錢給她開木廠卻明確要求不能用這個錢支持艾希禮。他看到她在自己懷裏嘆氣就知道她把他當成了艾希禮,他受不了她處處維護艾希禮,尤其是她爲了艾希禮要和他分房睡以後,他一切明瞭於心卻未曾半點吐露自己的痛苦。

最後媚蘭去世,他知道思嘉可能會提出離婚而投入艾希禮的懷抱,於是搶先提出了要走的理由,並且因爲女兒的死,他已無所寄託。所有的愛都消耗殆盡。即使思嘉翻然醒悟也沒法挽回。

看到這個結局的時候,我唏噓不已。其實思嘉一直沒變,一直都是享受着瑞德的愛,直到後來愛上他。而瑞德開始也一直沒變,一直愛着思嘉,可是最後卻不愛思嘉了。這愛真的是會變是會錯位的。當你愛上的時候,他沒愛上,當你愛上了,他卻走了。故事雖然是開放式的結局,但是人物的關係卻已大大發生了變化。是愛太短暫還是人太嬗變?是愛太琢磨不透還是人太自私?究竟有沒有愛?愛究竟能存在多久能保鮮多久?……

我想這就是本書留給我的無盡的思考。

名著飄讀後感3

時隔十年,再讀《飄》,已經不是陽陽曾經借給我的那本譯文。那本翻譯得很不錯,可他說我在漫長的閱讀中把書給弄髒了,便心痛的把書放家裏給珍藏起來了。 現在再讀,出版社雖然不同,但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我的心境已然是不同了,我已經想不起那個沒日沒夜的高中暑假,我是怎麼把《飄》當枕邊書看完的了。只記得,那年,我喜歡斯佳麗,喜歡瑞德,阿什利,但並沒認真注意梅蘭妮。我想不起來艾倫,想不起來戰爭。但是如果我的腦海裏沒有美國的南北戰爭,我喜歡的那些人物是如何美麗起來的呢?

那天,我是在日光底下,感受着溫煦和風,讀到艾倫即將辭世,在火光如白晝的夜裏只喊出的是曾經那位少年時候的心愛的男人的名字的時候,我眼淚卻突然不止。想起她行爲的端莊和內心的隱祕,便是突然一陣心痛,我從前怎麼就沒有注意過這種救贖自我型的女性生命。

如今讀來,《飄》對女性描寫讓人着迷之處是相當宏偉的,當然這跟時代背景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果沒有戰爭,便不會有這些性格鮮明的女子。這並非說只有特別惹人注目的斯佳麗如此,當然,年輕的時候閱讀,怎麼會不愛這麼一位美麗,聰明,活潑,勇敢,自我,獨立,堅強,尖銳,熱情又自私虛榮的女子呢,她個性鮮明,有血有肉地吸引着觀衆的眼球,而且她是在戰爭中成長進步的新時代女性。我們喜歡斯佳麗,大概是因爲我們在她身上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可是我當年怎麼就沒有注意到偉大光輝的梅蘭妮呢?是不是因爲她的性格太過完美,甚至覺得完美得容易破碎,我才覺得那是夢幻的人物,沒有留意呢?而我們多數人是不敢說自己能像梅蘭妮一樣信任,善良,堅韌,智慧,柔美和可愛的。可是,故事如果沒有梅蘭妮,斯佳麗也不會那麼真實和鮮豔照人的,我如今看來,卻覺得梅蘭妮更是值得被人所愛的,她根本就是被作者本人溺愛的一個形象,恕我大膽揣測作者是由衷佩服和喜愛這樣的一位女子的,所以纔不忍心讓她繼續在故事中生存下去,纔會讓她在實現了自我的愛中去到永恆。書中對兩位女子的描寫雖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南方人骨子裏那種堅強,勇敢,自我是相同的。梅蘭妮的美更在於她一生都在實現了自己,她本來就是擁有美好內心的女子。人們總是不敢去愛一個偉大的女人,因爲她是一個女神,所以不敢用愛,不敢也不能被玷污。甚至在梅蘭妮將要去世的時候,斯嘉麗突然覺得那關着的門裏躺着的好像是她母親,是她第二次在告別這個世界。在瑞德眼裏彷彿不是一個女人的死亡,而是一起偉人傳記的結束。如此一位女子,我在今時重讀,才恍然大悟。

從前斯佳麗讓我羨慕的是,她有一位真實理解愛她的男人,現在看來更讓我着迷的是,她身邊有一位像梅蘭妮一樣堅信和愛她的摯友。 溫暖和柔美的女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美麗的,是經得起歲月打磨的。時代的造就,像斯佳麗這樣個性鮮明的女子現在也越多,但是有着如梅蘭妮般盡顯女性的信任聰慧,善良柔和的本性的女子卻依然太少,這大概是我覺得最可貴的地方,也是在梅蘭妮即將離開人世,她與斯佳麗對話那一段,我看着車窗外,不忍再看,我喉嚨哽咽,內心熱浪翻滾的真實原因。是覺得似乎要喪失美好卻無能爲力的感覺。

有時候,時光會讓你去欣賞一些原來自己並不在乎的事物,你也會因此發現生命和自我的關係,這些都是歲月給予人類珍貴的禮物。時間過去,感悟變遷,而內心更加豐沛,因此由衷欣喜自己能作爲一位女子,許我在歲月裏成長。

名著飄讀後感4

又到升國旗的時候了,大家都肅立在操場上。聽着雄壯的國歌在耳邊奏響,望着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一種莊嚴、聖神的感覺在胸中升騰——我們的祖國多麼強大,我們多麼幸福。繼而,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幅幅悲壯的畫面,將我的思緒拉向65年前。

65年以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進了我們中國,在我國聖神的領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多少無辜的生命慘死在他們的刺刀之下,多少阿姨姐姐被他們殘酷蹂躪,多少房屋在熊熊大火中化爲灰燼……一時間,羣山失色,江河悲鳴。隨着一聲聲“支拉人”、“中國的豬”“東亞病夫”的叫罵,摻和着“大東亞共榮”、“中日親善”的謊言,祖宗留下的珍寶一件件流失,我們的國人一批批被戕害,國土一天天淪喪……一想到這些,我就痛徹心扉,火冒三丈。令我欣慰的是:我們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國難當頭,多少仁人志士奮起反抗。地道戰、地雷戰、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全國人民一起“亮劍”,多少英雄豪傑拋頭顱,灑熱血,可歌可泣,氣壯山河。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勝利,換來了和平美好的生活。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什麼需求都會得到滿足,再也沒有硝煙滾滾,再也沒有屈辱踐踏。然而,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呢?“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我們要牢記一個法則:落後就會捱打。我們要珍藏一個信念:團結奮進,自強不息,披肝瀝膽,永不落後。讓五星紅旗永遠高高飄揚在世界東方。

名著飄讀後感5

慢慢合上書本,腦海裏細細品味書中最後的場景,帶給我的感覺依舊是那麼堅定與執着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讀《飄》了。《飄》這篇小說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短暫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作品,米切爾以南北戰爭中的南方社會爲背景,一號私家的三次婚姻爲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慕糾葛,米切爾以他女性的細膩,精確地把握了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這一複雜的人物形象。小說的構思極富浪漫情調,人物和場景的描寫細膩生動,語言優美生動,對白個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極具魅力。

在《飄》中,我最鍾愛的人物是郝思嘉。郝思嘉是位難得一見的女性,她聰明機智,慎重,有野心,又有遠見,可同時她又太不可思議,爲了農場可以與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可見她有多麼大的勇氣,又或者說戰爭是多麼的殘忍。

倔強的郝思嘉是美國戰後精神的象徵,面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親人的死亡,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她愛土地,並向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再苦難中蛻變,在苦難中成長的過程,讓每一個讀者爲之震撼,爲之感動,但不會爲之流淚,只因爲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堅強。同時,郝思嘉還告訴我們:對於你所愛的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哪怕結果是失敗,也不能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而要更加熱愛生活。我一直在猜測米切爾爲什麼要把書名命名爲《飄》,或許是這部小說中的人物的生活太過動亂,又或許是幾段感情的虛無縹緲吧,總而言之,《飄》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作品。寫到這裏,我又想起了現在的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濟迅速發展,到現在我們這一代,有太多的富二代。父母親過於寵愛,孩子從小泡在蜜罐裏,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都按照父母給鋪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向未來,很難想象,假如有一天那我們的父母都不見了,那我們,那這個社會,將會是什麼樣子。

着名作家劉冬陽在他十四歲那年的暑假,不帶分文,獨自一人從江蘇南京直奔湖南老家。因爲此前他看過一篇報道,中外少年在一次夏令營的較量中,中國孩子垮了。他說:“我想證明中國孩子不全這樣!”爲什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而中國不是?這不僅僅歸咎於兩國的教育方式,更歸咎與人們心中的信念,和所具有的精神。美國精神有自強不信等,也許你會說,自強不息也是中國精神啊,但是,中國人民有百分之幾做到了真正自強不息?美國落實到行動上,中國只是說說而已。

中國不少想者,不少說客,只是做的還需堅強。這就是中國人的弱點所在。如果中國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向郝思嘉那樣,那中國就不應該站在世界第二這個位置。中國要與時俱進的不僅僅是科技,還有思想與精神。這纔是中國所缺乏的,所需要的。

名著飄讀後感6

《飄》的主人公Scarlette(斯佳麗)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物——她給人的印象很好:勤勞、直率、有責任感;而她的風一般的善變性格,正如本書題目“隨風而行”一樣。她之所以有3次坎坷的婚姻,只因她複雜多變的性格。因而,在我讀到這部小說的時候,我不僅沒有因所謂斯佳麗的“叛逆精神,自強不息”所感動,反而爲她漂泊不定的生活,失去所有而仍不知真愛在何方的性格悲劇感到遺憾。畢竟,書的結尾這樣寫道: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即使失敗就擺在眼前。如今就憑這種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翹起。她能夠讓瑞德回來。她知道她能夠。世界上沒有哪個男人她無法得到,只要她下定決心就是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作者的這句話給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洗禮,給人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在我看來,“沒有哪個男人無法得”並不能表明她的成功,反而是揭露了她的不擇手段。爲了金錢,她可以出賣自己的幸福;而爲了自己的幸福,她可以出賣自己妹妹的幸福,出賣他人的幸福,製造出一切她所能製造的假象。可最終,她也不會再獲得什麼真正的愛情。可是斯佳麗,她認爲她控制住了那個男人,她認爲她沒有失敗,仍然期待着明天——不是充滿自信,而是茫然的期待。這種自私、虛僞的性格,決定了斯佳麗到了故事的最後都沒有一個圓滿的歸宿。

我認爲這是一部由於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引發的一個過程坎坷而結局悲悽的故事。然而字裏行間也能體現出斯佳麗是一個善良的人,有着“三大精神”。那時她頂多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本應是個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小姑娘。可是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她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裏的重擔,與命運抗爭。這好像成爲了她讓自己的妹妹終身失去幸福,讓自己可以去欺騙和隱瞞他人,以至於讓自己的幸福之路多次夭折的“藉口”?面對這樣的家庭窘境,事情難道真的就沒有更好的解決的辦法麼?

這樣說來,斯佳麗在莊園裏辛苦勞作和遭受的`一切不幸,只是斯佳麗愛情悲劇的陪襯而已;斯佳麗的人物性格必然成爲這部偉大的愛情故事的核心。

所以,最終,還是這故事自始至終的悲慘引發了人們對主人公的同情和對其性格的深深思考。她的性格多麼真實,彷彿這個人就存在於我們身邊——

其實,善變、自私、虛僞,這些性格的弱點也是人人都有,彷彿一個柵欄,阻擋我們奔向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幸福。《飄》借愛情的題材,寫了每一個人因爲自己的性格弱點而遇到的窘境。“新的一天”固然是好,然而總是期盼“新的一天”,總期待有別的愛情能夠收穫,而不想清楚自己做錯了什麼,抱着所謂的希望和信心就去尋找渺茫的機會,斯佳麗怎能獲得她的幸福?也許她只能活在所謂的莊園的夢中了。

所以,我們不妨站在斯佳麗這位主人公的視角,遍歷整個故事,你會對“一個人如何挑戰自己的人性的弱點而最終成功”的話題有自己的思考。如果站在白瑞得等主要人物的角度上看,你會感覺到: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這本書也激勵着我,也激勵着大家,改變自己的性格,盡力克服性格上的弱點,而不要懷揣着實爲“茫然”和“試一試心理”的“自信”,在老路上重蹈覆轍。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性格缺陷,努力實現新的自我,明天才真正是“新的一天”!

名著飄讀後感7

第一次讀《飄》的時候,還在大學裏,看完後,留下最深的印象,應該是作者的寫作功力和那些精彩的對白。第二次,是在參加工作後,那段時間極其煩悶,於是讀了很多的小說,《飄》是其中的一本,當時感嘆思嘉命運的坎坷、南北戰爭所帶給她的種種磨難以及她最終愛情的失去,從她身上感受一種的堅強,也學會了說:“我現在不想,明天再說吧”。於是,面對所有的挫折,面對所有的不解,用一種自我麻醉的心態,輕輕帶過。

現在,再讀《飄》,卻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心態。

少女時代,思嘉愛上了艾希禮,當艾希禮跟媚蘭結婚以後,她衝動之下把自己嫁給了一個根本不愛的人。丈夫死了,她沒有悲傷,然而,她卻因爲艾希禮不得不跟所有的人一樣去做農活、扎柵欄而痛苦而心疼,又一次出賣了自己,嫁給了一個不愛的人,換來了塔拉農場的安寧和艾希禮等人的生活保障。但到最後,卻發現,她的愛情就象她縫製的一套精美的衣服,艾希禮騎着馬跑來,他顯得那麼漂亮,那麼與衆不同,她便把那套衣服給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適,也不想看清楚他究竟怎麼樣。她只是一直愛着那套美麗的衣服,一種虛構的愛情,一個虛構的愛人,而根本不是艾希禮這個人。因爲虛構,她根本不知道她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一個什麼樣的愛人。

我喜歡思嘉,她是一個率性的人,敢作敢當,從不掩飾,爲了她虛構的愛情,無怨無悔的付出。爲了不傷艾希禮假清高的面子和虛僞的聖潔,她不敢再在艾希禮面前談論感情,生怕一涉及此類話題,艾希禮會跑會躲,從此再也見不到,聽不到了。爲了艾希禮一句話,就跟瑞德分居。因爲她所有的情感與用心都在艾希禮身上,所以,感覺不到瑞德對她的感情。直到最後,當她失去了所有的人之後,才明白她是愛瑞德的,因爲他和她一樣---堅強、無所顧忌、熱情而粗俗。才瞭解瑞德曾經爲她所做的一切:在義賣會上,瑞德看出了她不甘心寂寞的心情,便把她領出來跳蘇格蘭舞;瑞德幫助她擺脫了服喪的束縛,瑞德在亞特蘭大陷落那天晚上護送她逃出了炮火連天的困境,瑞德借給她錢讓她回家,瑞德聽見她從那個惡夢中嚇得哭醒時給她以安慰……

可惜,一切都太遲了,當她醒悟,奔跑回家時,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我的愛已經消磨殆盡了,”瑞德告訴她,“被艾希禮·威爾克斯和你那股瘋狂的固執勁兒消磨殆盡了。你固執得像只牛頭犬,抓住你認爲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我的愛就這樣被消磨殆盡了。”

愛一個人太累,愛使瑞德精疲力盡,對於思嘉,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思嘉不是太固執的抱着自己的幻想;如果瑞德不在他心愛的女人面前掩飾自己的感情,維護自己的自尊;如果他們能夠敞開心扉,坦露情懷,真誠溝通;如果他們在所有的過程能夠不互相傷害;如果……

爲什麼一切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去珍惜?爲什麼要等到無可挽回,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與期待的?生活沒有如果,人,一生都在旅途中,走過了一村,錯過了一站,無法回頭。即使痛定思痛,但失去的永遠是心裏的最痛,那印記是一生也無法抹去的。所以,我不得不欣賞思嘉的那種堅韌不撥。最後,瑞德走了,無法再面對他曾經全身心愛着的女人,思嘉卻想着,“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有期待,就會有生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

但願天下愛着或正準備去愛的人,都能從思嘉的感情中,有所領悟,珍惜現在擁有的,呵護那顆敏感而脆弱的愛人的心,別讓一切隨風而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