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浮士德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浮士德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浮士德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浮士德讀後感1

《浮士德》是德國大文毫歌德的著名小說,《浮士德》現已形成文學領域裏的獨立學科,被稱爲“浮學”。《浮士德》的主要內容是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打賭,由靡非斯托去誘引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自己所追求的,棄善從惡,成爲靡非斯托的俘虜。靡非斯托到人間,對知識感到厭倦和永遠不安於現狀的老博士打賭,說他可以讓浮士德永不安寧的心得到滿足,條件是浮士德用鮮血作抵押,一旦一天浮士德說出“真美啊,請停下來”,就讓靡非斯托帶走他的靈魂。

浮士德同意了,他在魔鬼的幫助下,恢復了青春,遨遊了人間和神界,經歷了宮廷中的權勢財富,以及對藝術爲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果都沒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後,在圍海造田這一替大衆着想謀福利的事業中,浮士德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那句話,然後倒地而死,然而他的靈魂升上了天堂。

故事含有強烈的悲劇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舊時代更迭期的各種衝突:宗教與科學,理智與情感,因循與追求。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鑽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爲了學,他放棄了自己:"爲此,我纔想魔發屈服,藉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祕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祕訣就在這幾行詩裏。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爲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纔是向上的人。針對我學的不良現象,面對浮士德,我們應當感到慚愧,他是那麼地熱愛學習!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讀後感2

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這就是《浮土德》觸動了我的一句話,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惡”的發展歷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稱爲歐洲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詩劇,分上下兩部,共一萬二千餘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紀德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在傳說中,浮士德是一個追求世俗享受而把靈魂賣給魔鬼的術士。歌德借用這一題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個德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形象。作品寫浮士德一生從書齋、市民社會小世界走向政治、歷史大舞臺的過程,其中經歷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藝術生活、改造大自然這五個階段,從而總結了詩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經驗,也概括了文藝復興以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精神探索的歷史。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徵性形象。但是他有鮮明的個性,那就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他的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滿足現狀,享受現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過迷惘,有過錯誤,但是由於他的自強不息,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後能夠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個“每天爭取上進和生存的人”,並被天使接到天堂,見到了聖母。魔鬼在詩劇中作惡造孽,引誘浮士德墮落,但實際上卻促進了浮士德的前進與成長。套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麼魔鬼被派遣到這個世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正是他幫助浮士德走出書齋,投身於實際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錯誤的同時摸索前進,魔鬼其實成爲了浮士德在前進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歌德的創作過程長達六十年。他從青年時代起即構思此詩,直到臨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說,這本身即是一種追求,對文學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斷地學習新事物,探索新問題。而《浮士德》正是這種追求所帶來結果的最好驗證,可以說,是這種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幾百年來的經久不衰。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必須選擇,而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於實踐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將使其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頑強向上、熱愛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的品質

  浮士德讀後感3

《浮士德》,著名作家歌德的作品。整篇文章充滿着悲劇色彩。以浮士德的思想爲線索,圍繞浮士德引發了一件又一件的悲劇。這篇詩劇中,魔鬼魔菲斯特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浮士德確實爲核心,但其影響力遠遠不如魔鬼菲斯特。因爲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魔菲斯特,書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浮士德雖然爲本文主人公,具有其獨特的個性,但是性格上的特點卻不如魔菲斯特如此的鮮明。

因爲是魔鬼。所以他有着一切人所有的壞品質。我認爲,他是人,亦是魔鬼,他將人們內心的邪惡表現在了臉上。而人們只是將其掩藏在心中罷了。

魔菲斯特亦是人的代表,只有他,也只能是他纔可以真正的體現一個人的本質。因爲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他的言行舉止,處處符合他——一個魔鬼應有的損人利己行爲。

他喜歡突然邪邪地笑,揚起嘴角,造出一個“魔菲斯特式的笑容”這個專有名詞;他喜歡一本正經地整人,不留一絲痕跡;他能見死不救,無論你是官大或權重;他能殺人不眨眼,居高臨下的瞥你一眼,讓你尊嚴盡喪。一切的一切,都因爲他是魔菲斯特,是魔鬼。

可即使他是個魔鬼,又能說明什麼呢?他邪惡?他壞?

他可以在夜深人靜時,靜靜地思考別人的事,他能爲了自己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輕蔑地對人類說:“造孽的不是人類自己嗎?”他能在別人急得團團轉的時候跑出來逗他開心。

真是個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讓你禁不住要愛他一下,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愛、無私,高尚的人類和上帝卻原形畢露。

野心、政權、陣風麥芒。貪婪財寶,惡狗撲食。表面稱兄道弟,暗地互相猜忌。表面謙和禮讓,暗地私打算盤。遇到苦活累活,推給別人,嘴裏還嚷着要給別人鍛鍊。遇到困難雜事推給別人,嘴裏還嚷着要給別人邀功請賞。

所以,我認爲浮士德雖未主人公。但這篇詩劇成功之處在於魔鬼,在於魔鬼個性的鮮明。在於魔鬼邪惡,在於魔鬼躍然紙上,直觸心底黑暗的嘴角一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