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永隔一江水》有感

本文已影響 3.38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永隔一江水》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永隔一江水》有感

張旖天,一個普通的名字。再集中注意力瞧上一陣,又有一股淡淡的味道。我揪着好奇心點開她的文章——《永隔一江水》。

她的文筆含蓄簡練、清新流暢。她心頭的一抹淡淡的憂傷透過筆尖,在這一文字裏得到盡致的演繹。這一文字,如一首詩,鏗鏘的韻律吟誦着古典之美;如一幅畫,優雅的筆觸渲染着秀逸之感。

她的父親可以說是很寵她、愛她的,即使離她很遠:最初是海南,後來是重慶,又或是再後來的雲南、貴州;卻事事爲她辦好:買CD、買衣服……又即便衣服不是那麼和身:“我慢慢把它拿起來,塞到衣櫃的底層,彎腰的時候,那時候尚且懵懂的我,第一次想起父親,感到酸楚難當。”

她的父親其實也是很苦的。他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是個聰明、驕傲的.男人,可打拼這麼多年,卻依舊連養家能力也沒有。他不放棄,一站站奔波,絕不因爲鼻子碰灰而停下腳步,也不因爲模糊的未來而害怕。他是一個堅持奮鬥、有責任心的男人,當然也是一個悲傷的男人。他痛苦,怕自己的女兒也會走上他的道路,怕她付出慘烈。余光中,他的菸頭在夏夜的涼風裏一明一滅。他說,她是他活下去的希望。是呀!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靈魂,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的精神支柱。

文章中,有兩句話貫穿全文。開頭,她寫道:“爸爸、爸爸,永隔一江水。”結尾,她寫道:“無論生活與希望如何相違背,而我們卻從未永隔一江水。”

其實,誰又知這江水是深是淺?也許是深的,因爲她與她父親的距離遙遠,有着地理上的距離——這是半個中國的距離。也許是淺的,無論生活與希望如何相違背,但他們的心與心是連在一起的,像藕斷了可絲還連在一起;心在一起,感情不會隨着時間的消逝而變淡、距離不會因爲空間的轉移而變遠。

周雲蓬繼續唱着:“我的生活與希望,總是相違背。你我是和兩岸,永隔一江水。”

——後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