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樑家河》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樑家河》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樑家河》讀後感範文

人們常言:故鄉的飯最讓人回味。樑家河的酸菜常常讓習總書記想念,雖說樑家河並非是總書記的故鄉,但他曾在年少時帶着書箱隻身一人來到樑家河,並且在這裏生活了七年,樑家河也已經算是他的第二個故鄉。記得書中提到總書記曾說:"直到今日,我對陝北的鄉村飯菜還很有感情,就拿酸菜來說,多時不吃還真想它。"酸菜雖然不算是美味佳餚,但是對於習總書記來說卻是樸實而又美味的家鄉味道。

時過境遷,樑家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總書記卻說:"作爲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爲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爲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裏,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身處遠方的我也會常常想起家鄉的每一寸土地,想念父母爲我做的菜卷以及家鄉的每一個味道,這些小菜雖然簡單但是卻充滿着濃濃的愛意,讓我無時無刻都在懷念。

在樑家河的七年裏,習總書記在成長,在蛻變,他磨練了意志,昇華了青春,在當時的社會,僅僅是吃飯問題都能鍛鍊一個人的品質。書中說到:直到自己做飯,知青們才知道把食物吃進嘴裏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這不易首先體現在柴火上,因爲柴火不夠,知青們常吃夾生飯。而且打柴本身對知青來說就是大難題,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甚至連灌木都沒有,到哪裏打柴呀!正如馬克思曾說:"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它發出的光越燦爛。"從未乾過苦力的知青們就在這次次的磨難中逐漸成長。通過樑家河這面鏡子中,我看到的卻是當代領袖的樸實無華以及他們堅定的意志。

回想起近些年來去農家樂時,父母常常說到不再是當年的味道了,而我們吃起玉米饃饃卻是津津有味,因爲我們從未感受過父母他們那輩人當年所遭受過的苦痛,在那個缺席少糧的年代,由於沒有白麪,他們只能吃着糙面蒸的饃饃,時常因爲溫飽問題而擔憂。而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在當代社會,衣食問題不再困擾着我們,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腳踏實地的做人,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爭做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爲校爭光,爲國爭光。

在這個優越的年代,我們應該主動承擔我們的責任,要明白青年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希望,也更應該主動扛起建設祖國的大旗,甘於奉獻,埋頭苦幹,爲百姓謀福祉,在爲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我們要像革命者那樣艱苦奮鬥,做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我們應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信念,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腳踏實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