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蒹葭的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1W人 

  蒹葭的讀後感1

這個故事出自《詩經·秦風》一提到秦,一般人的印象都是“粗獷”吧?地處西北,極具侵略性,崇尚武力,士兵男子近乎兇狠,而《蒹葭》怎麼聽都應該是在江南水澤的呢喃而不是西北風沙中的嘆唱……

蒹葭的讀後感

不過,若真若真如此,那可就大不一樣了:一個是白面書生手中相攜的溫香;一個是粗獷武夫心底掩埋最深的惆悵。

恍然大悟——《蒹葭》真的很美,它被那些粗獷嚴峻的男子輕輕的唱出來,如岩石下無人見過的涓涓細流,清涼而溫柔地撫摸過戈壁日曬風吹的破裂。

血紅色的白綢,在你手中,輕拂袖,卻徒留殘淚,水中。箭,穿越千年,射中你傷殘的心。斷劍,額下,無聲的留戀。眼神,讀透內心的愛,劍,無從下手,心,早已成空。你悠然而走,伸手,伸手,爲何觸不及你冰涼的手。遊從之,宛在水中坻,只不見伊人,白袂隨風飄。心已悔斷腸,爲何只留你宛一方。天地蒼茫,千年輪迴,我卻不知,宛在水中央。

你化身,我心隨,不知方向,已迷茫,怎追尋你一世芬芳,讀透你,依然是謎,我願留宛,在水一方……

  蒹葭的讀後感2

秋色茫茫。水波渺渺。天地空曠。人影惚恍。

這是一篇相思的作品。在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境界,詩人徘徊追思着心上的人兒。

所謂伊人,水一方。

似乎看見了,卻又抓不住。多麼的誘人,朦朧而又傷懷。很有過盡千帆皆不是,腸斷白頻洲之感。苦悶,是情人之隔而造成的。這種隔離似遠似近,若隱若現。宛如蘇軾悼念亡妻的痛苦之吟。十年生……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但,蘇軾的隔離卻是永久的,一個地上而一個地下。永遠沒有見面相逢的可能。《蒹葭》的隔離卻是可以期待的。可以遙望的。惟一不知的,是要期待多久,這份情才能安居?

這份相思有些令人難過和傷懷。不禁會想起陸游與表妹的悽美愛情。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傷心之餘,又能體會出其中的美來。畫面的美,意境的美,情景交融的美。意境空靈而幽渺,一派秋的景象。這裏的秋不是滿田的金黃與枯黃的落葉,而是水波渺渺,天地空曠。這種天地的空曠是適合相思的,相思就如天地一樣的曠、遠,而又有水,那是相思的稠、與純淨。一片空曠的天地,一條蜿蜒而流,岸邊蘆荻長有長,露也成了白霜。霧氣濛濛,忽隱忽現的沙洲,若即若離的心上人兒。畫面由遠及近,這是美學上的三遠之一的平遠。這便是美。這讓我想起歌手李健的那首讓我心暖柔又粘稠的歌曲《遠》。“不知你現在的地方,離我有多遙遠。站在最高的山頂上能不能望得見,就算分離的世界天空依然相連。有沒有在風中聽到我的呼喚,也許流浪的雲她能帶去我的思念,有沒有在雨中看到我的淚點。不知你回來的時候還要有多久遠。”這不正是《蒹葭》的思念嗎?在美麗空曠的境界裏,情者在歌唱他的相思之情,在守候他的相逢。

然而,這一定是男人在思念女人嗎?不可以是女人在吟唱在思念嗎?可以!因爲這一詩是出自《詩經》。若是在其他的古詩中,那幾乎是不可以的。也只有《詩經》中的愛情纔會如此的多姿如此的大膽,也只有《詩經》中的女子纔會如此的開放、大膽,如此的爽朗潑辣。《詩經》情愛詩裏女子可以直抒自己的情意,可以羨求男子。它收錄的是西周末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漢以後,獨尊儒術。女子便只能規規矩矩織布了,連讀書都不許,更不要說追求心中的戀愛。宋朝,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那更是令人恐慌,也令女子恐慌。女子談何地位,談何愛情。如果可以談,那怎麼會有焦仲卿劉蘭芝的悲劇,而且這出悲劇的原因僅僅是因爲焦對劉的愛甚於對母親的愛。“子甚益其妻,父母不悅,出。(《禮記·本命》)”。哪裏敢談追求。文人們只好把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寄寓在《柳毅傳》等傳說中。但也不敢像“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野有死鹿》)”中那女子那樣開朗、大膽。女子對愛情的大膽、開放、活潑,便是《詩經》情愛詩的特點。所以《蒹葭》的相思是完全有理由說是女子對男子的思念的。

可歌可嘆,感人至深。令人替等待的人心焦。像《邊城》翠翠一樣的等待,他明天可能會回來,可能不會回來。

  蒹葭的讀後感3

前幾天上語文課學習了《蒹葭》一文,我深深的被詩中那幽遠又淒涼的情緒所吸引,並且產生了一些感觸。《蒹葭》是《詩經》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其傳唱非常的廣泛。詩全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人用極爲簡短的幾句話,向人們描繪了一副意境極美且纏綿悱惻的感情。詩中的寥寥數語將金秋時季,河水之中蒹葭蒼蒼,河岸之上白露成霜,蕭瑟秋風的吹過使茫茫的秋水之上煙波萬狀,空中霧氣迷濛,遠方彎曲的河中小洲旁有位伊人在遠處處佇立。雖一水間隔,河道阻礙,伊人詩中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位癡情的男子,卻不顧艱難險阻與漫漫長路,苦苦追尋那位佳人。他爲佳人的美好所沉醉而徘徊躊躇,但內心中追尋不到的痛苦卻不可言喻。每當他傷心欲絕即將放棄之時,伊人的身影又不斷的在眼前閃現,時遠時近,時隱時現,閃爍不定,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於是滿腔情思溢於文字之間。此詩讀來令人覺着情調淒涼,悲痛哀婉,意蘊無窮。

《蒹葭》的採用了起興的寫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對詩中所抒寫的執着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這種手法使此詩具有了十分突顯的意境美和朦朧美。

意境美在於詩人營造了多重的意境,這幾重意境相互交織,重疊,構成了絢爛無比的世界。第一重,詩人爲追求伊人的如癡如醉,與蒼蒼的蒹葭,煙霧迷離的景色交融爲一體。彷彿這迷茫的煙水晨霧就是此時詩人的夢幻化而成,情景交融,難分難解。第二重,詩人追求伊人的綿綿情意與伊人彷彿還在,但尋覓是卻之無蹤影,這種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境界渾然爲一。如果不是彷彿還在,則詩人不會不斷追求,也正因爲若隱若現,總有一個模糊的影子在眼前閃爍,纔不斷牽引着詩人熱烈的情思,不肯作罷。第三重,詩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與“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渾然爲一。“溯洄”、“溯游”二詞的連續出現,表現了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種焦急之情與可望而不可即,可見而不可求的境況相輔相成。

朦朧美是可意會但難以言傳的朦朧含蓄的美,在此詩中詩人未平鋪直敘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景物中蒼蒼的蒹葭、茫茫的秋水來烘托寂寥、感傷的氣氛,藉此抒發自己失望惆悵的心情。詩中也從未寫自己的信念,卻從“道阻且長”還要“溯游從之”看出了詩人苦苦追求的決心。詩中許多意象都具有朦朧美。首先,“秋水”這一在詩中出現的重要的'意象其本身就是朦朧悽迷的。再者,“伊人”也是一個朦朧不清的意象,其高潔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在詩文中並沒有描寫,是從追求者那熾熱執着的感情、通過清露秋水的烘托出來的。

在詩中詩人對伊人的一廂情深使得詩人不斷追尋伊人,逆流而上,從此處而看詩人具有百折不饒和堅持到底的精神。從《蒹葭》引申到現實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堅持。貴在堅持的道理並不難懂,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同志學習科學文化、鑽研理論,開始時決心很大,訂了計劃,列出了攻讀的書目和研究專題,可一碰到困難、挫折,就灰心動搖起來,往往半途而廢。原因就是缺乏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礙,有時還難免會遭到失敗。關鍵就在於要知難而進,不因失敗而灰心、失望。英國着名哲學家羅素說過:“偉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有了這種“不避艱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獲得真知。如果我們遇到了困難就退縮,那麼,我們始終會敗給自己。就算能力秀有的地方比較的難,可是我們也不要認輸,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只要我們全身心的做一件事,相信這件事就會變得簡單。沒有誰的人生總會是一帆風順的,但要看每個人是如何面對這些困難,有的人選擇接受現實,而有的人卻選擇了逃避,智者會選擇前者,把失敗當成墊腳石踩在腳下,踩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然而,堅持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有太多太多堅持的人,依舊到不了成功的彼岸。就比如,有的人跑100米需要30秒,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可是當別人知道他曾經跑100米需要35秒時我們才發現,雖然他沒有成功,但他並不是一無所獲,至少他取得了進步。這在某種程度上依舊算是“成功”。於是,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中我們都不可以輕言放棄,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們付出了心血,花費了時間,真真正正的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會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堅持過,纔有可能推開成功的大門。成功貴在堅持。

讀完《蒹葭》,心中感觸頗多,不僅爲詩中重重疊疊的美感所陶醉更爲詩人爲追尋美麗的堅持與執着感動。於是將心中所想與所得敘述出來,日後便會時時刻刻將堅持二字銘記在心。

  蒹葭的讀後感4

《蒹葭》是《詩經》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在秦風中與《無衣》《小戎》這樣表現同仇敵愾、英御外辱、鬥志昂揚、情緒樂觀的戰爭詩相對,風格顯得別樹一格。其傳唱的廣泛性幾乎不亞於《詩經》開篇《關雎》。詩全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此詩意境極美。細品詩中文字,金秋時季,天色將明之時,蒹葭蒼蒼,白露成霜,瑟瑟秋風的吹皺茫茫的秋水使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濛,遠方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旁有位佳人在此處佇立。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不顧多阻難又漫長的路途,苦苦追尋那位佳人。但盈盈一水間隔,河道阻礙,“伊人”可望而不可及,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的不可言狀。正當追求者傷心欲絕時,伊人的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所謂相思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滿溢於文字之間。此詩讀來令人覺着情調悽婉,意蘊無窮。

  蒹葭的讀後感5

愛情,是世間最高深莫測的東西。思之如狂的心境,與子偕老的美麗,遂引人顛沛流離,於漫長人世啜飲滿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城傾流年逝,佳人老去,愛情仍在這世間嫋嫋婷婷,若即若離。

——題記

“所謂文學經典,無非是對個體生命情感體驗最爲真實,最爲本質也最爲獨特的一種詩化表達。”因爲經典如《蒹葭》,所以儘管它風塵滿面,卻難掩生命的光芒。“它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活的思想與情感。”這便是身爲現代人的我重新捧讀《蒹葭》的動力和意義。

少年讀《蒹葭》,愛它的婉轉美好,宛若青澀不可實現的情懷與夢境;

青年讀《蒹葭》,愛它的憾而不傷,一如曾經沉溺而不得的感情;

中年讀《蒹葭》,愛它的詩意放曠,寫盡人生無處不在的喪失卻無悔;

老年讀《蒹葭》,愛它的淡然荼蘼,往事如煙,逝去的終不顧,感慨萬千。

人類有一個劣根性,畢生追求擁有,但對那些輕易得到的置之棄履,最耿耿於懷的卻是那在水一方,求之不得的東西。《蒹葭》有這樣的力量,讓每個人從中撿拾自己的眼淚,用詩意麪對感情的失卻,並獲得慰藉。

《蒹葭》描繪了一場浪漫悠久的尋找。這是一場迷失卻又堅定的旅程,尋找心的故鄉。待最後,佳人如夢不可考,尋找成了唯一。誰也不知道,他所尋伊人是何,只道那時秋風細潤,蘆葦搖曳,那個孤獨的追尋者,正一如既往在苦苦地穿梭。

穿梭,向蘆葦深處漫溯,沒有方向的溯游。“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分明似近在咫尺,轉瞬便如流光從眼前不見。他在白茫茫的蘆葦叢中踽踽前行,他在恍惚裏徘徊不定。那伊人似花非花,如霧非霧,有時在水一方,彷彿只跨越一步便可靠近,俟其接近,佳人又遠在水之濱,不可停息,呼喚在耳畔響起……

空靈意境不得不讓人歎服,他在這樣若即若離中尋找,只是尋找,沒有停止,沒有悲哀,仿若時過境遷已千年,一生終了。《人間詞話》中有一言:“《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這種風致,難以言說,只有曾經尋找過的人才能恍然大悟。

世間諸多癡男怨女,卻被人苦口婆心勸導,不要去追逐那些縹緲的得不到的,要緊緊握住手中真實的幸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些尋找是永遠不可能放棄的。真實的不一定是最想要的,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

愛情,於此時的我們過於遙遠,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春花秋月,煙視媚行,我們在霧裏看花,看不清內裏的悲喜交加,但卻從《蒹葭》中明白愛情沒有平淡,只是歲月靜好,那種求而不得的溫暖,會讓人迷失在其魔力,從而進行“不切實際”的追逐。

生活,於物質中昇華的節逐,奏響每日繁忙的勞作。日日行走於世間的我們追逐着的“伊人”是夢想。目標是心中的慾望,方會持之以恆,像詩人那般即便失去正確航向,也選擇心中那股迷戀,堅定走下去,在失望中努力着,用汗水淚水拼命追逐着,縱然時光將我們渡涉萬水千山,終不悔當年節逐。

有些夢想,即使不可求,但我們仍會苦苦尋找,世間太多迷惑,尋找的意義之一也是讓我們固守心房,守護好心中的堅持,勇敢又執着的走下去。因爲那種渴望,會爲無奈的生命增添亮色,那種堅持,會讓我們即便惘然卻不沉溺於失望與麻木的苦海不得解脫。

尋夢,尋找,只要你認爲值得並迷戀的東西,便去追逐,那過程一定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時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