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月亮和六便士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1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和六便士的讀後感範文

月亮和六便士的讀後感範文1

前些日子讀完了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是我這些年來讀過的最能引人深思的作品。

在讀這本小說前面部分的時候,覺得故事很稀鬆平常,可是閱讀到後面就越是覺得這部作品所講述的真是一個極好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並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角色,以“正常人”的眼光來看,他是一個十分古怪、不通人情而又自私的傢伙。

可是當你讀完他一生的故事之後,你會由衷地欽佩這個人,甚至會羨慕他。因爲他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完全追隨自己的內心,堅守這種信念,最終過上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當然,代價是很高的,他也運用自己的天才爲社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但是我想這些反倒是主人公最不在乎的。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各種選擇,而不論什麼樣的選擇都必然是有得又有失。同樣的一種選擇,對有些人是得大於失,而對另些人是失大於得。怎樣選擇,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服從自己的內心。儘管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你如果得到了你真正想要的東西,那些失去的又算得了什麼呢?怕就怕自己不瞭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沒有一種堅守能讓你走到最後。

所以說,人還是得先了解自己,去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並堅定一種信仰願爲之付出。反思自己,這些我現在都還差得很遠,怎麼辦呢?畢竟現在還年輕,允許我去不斷嘗試。《月》中的主人公一直人到中年才做出這樣的選擇,我也不要心急,慢慢了解、慢慢尋找、爲了一點一滴的事情開始堅守。

月亮和六便士的讀後感範文2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幾天了,當時很想寫點什麼,但又總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過去學生的電話,言談中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充滿了期待。於是我有了寫的衝動。記得看完時已經好晚了,老公問:“這麼好看嗎?”“嗯。可以吧。”“講什麼的?”“以高更的生平爲模板,寫了一個有天賦的畫家的故事。聽從內心的召喚,尋找精神的家園。”內心的召喚,這是我看完書之後強烈的印象。

畫家心中有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他被炙烤,受煎熬,只爲找到準確表達的方式,找到讓他內心平靜的地方。所幸,最後他找到了,臨終前,他的心平靜了,他在他嚮往的地方畫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靜、滿足地離開了人世,帶着對世人的不屑。畫家深知自己畫作的價值,但他從不售賣,也不讓人看,因爲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報答某人時才把自己的一幅畫送給他,在對方推辭不受時說:“你還是拿着吧,幾十年後它會有點用的。”呵呵,多麼自傲!後來在豆瓣上看別人的評論,點擊率最高的的一個小女人寫的感悟:“親愛的,我是鯨魚,可是你只能給我一臺飲水機”,是看了毛姆關於男女區別的評論之後的頓悟,意思是女人對於愛情的渴求就像鯨魚對於大海,可是男人卻只能提供一臺飲水機那麼多的水。因爲毛爺爺說,“女人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慾,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爲女人是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東西非常反感。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裏。”於是小女人深深地剖析自己多年的學習生活都是在愛情的幻影中,不關心時事,不知道科學,書裏書外只有愛情和娛樂八卦。

書評引來回帖無數,雖然很多人對於她關於女人的描述很感冒,好像自己並不是這樣視線狹窄,但是也有很多貼是深深的共鳴。我當然不是那種以愛情爲唯一人,也許這和我從小的生活環境男孩多有關,也與自己的理科出身有關,毛姆關於男女區別的那兩段評論雖然在我的心裏有了那麼點漣漪,但還不至於那麼大的觸動,我最大的觸動是來自他另一段話:“‘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他的語音裏流露着一片熱誠,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動了。我好像感覺到一種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體裏面奮力掙扎,我覺得這種力量非常強大,壓倒一切彷彿違拗着他自己的意志,並把他緊緊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讓魔鬼附體了,我覺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東西撕得粉碎。”我震撼於畫家內心強烈的個性表達慾望以及他對自己內心渴求的響應。我很羨慕他。

他的內心是極度自由的。沒有什麼社會準則能束縛他的心靈。他對於他的工作擁有極度的熱情,對於任何物質的享受毫不在意,絲毫不認爲忍飢挨餓是受苦受難,完全過着一種精神生活。還有另一段:“我認爲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臺,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裏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着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

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裏,從不相識的人羣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裏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裏終於找到了寧靜。”佛教中所謂前世有點類似這樣。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價值除了毛姆準確地描寫了一個天才畫家的生命歷程,更多的還是他在記敘的過程中加的那些議論。很精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