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6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就是數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1

今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敲下幾個字,提醒自己:你讀書了嗎?

最近一直在讀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我就是數學》是華老師寫的一本教育隨筆,裏面記載着的是他近十年來對教學課堂一些總結及感悟。翻開書頁,猶如捧着一盞飄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那來自他對教育教學的理想與信念的叩問與追尋,陣陣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

華應龍老師的課爲什麼總有點與衆不同?他的課爲什麼學生聽了不願下課?一個數學老師的文章爲什麼如此生動、親切、富有詩意?這本隨筆裏盡是答案。這本書分爲“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生活感悟”六個部分。書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細細品讀,書中隨處可見華老師是個充滿智慧的學者,透過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對教育那份熱情洋溢的執着,他站在講臺的那份歡喜...這一些,這一切,都是我,我們老師學習的楷模。

華應龍老師出身農民家庭,從12歲起幹了許多農活,他對農民有着天然的情結。他像農民種地那樣去教書。他說,教育像農業那樣需要信任、寬容、耐心、期待和守望。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更不是商業。他在每篇隨筆中都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教育故事,是那樣的巧妙,那樣的廣泛。

《腦袋磕破後的笑聲》一文中,華老師竟然能把磕破的腦袋與一頂帽子合成一件難得的“教具”,與所教內容《中括號》結合得天衣無縫。華老師在闡述如何去發現事物之間存在着微妙聯繫的時候,引用了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的一句話“在意識中思索的東西應該讓他在潛意識中醞釀一些時候纔會成熟。功夫沒有錯用的,你自己以爲勞而不獲,但是你在潛意識中實在仍然於無形中收效果。”

“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識地去尋,就不會有那份“驀然回首”的驚喜與回味!從書中能見出,華老師是讀了很多很多書的,而博覽羣書,應該是每位大師成長的共性!華老師在書中也講到:一個教師不讀自己專業以外的書,是不會把這個學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經常閱讀自己專業的書,那麼更是教不好這個學科的。

我,寫下:“寫於讀書日一一曾經,滿心歡喜,流連於書本間,徜徉在文字中,花香,在指尖靈動;漸漸,懶散、浮躁、匆忙中,書落塵埃,心靈空白,葉綠,不再青翠。唯願,在一段流年似水的沉靜裏,暖暖地捧你在手,讓恬淡伴隨着身邊的日子,聽時光的腳步悄然走過,在生命中留下一行行煦暖又明媚的足跡,或深,或淺……”

在此刻,也記住,再次問自己:今天,我讀書了嗎?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2

《我就是數學》全書共有六個部分,分別是“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這裏麪包括了華老師的教以及他對別人執教的課的評價。

既有他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孩子那深深的愛以及對人生的感悟。引用華老師的話:我們老師要盡力使自己具備“兒童心靈”,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用“兒童的興趣”去愛好……是的,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華老師說過我們要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不怪孩子爲什麼上課不專心?作業爲何總是出錯?我們應該反問我們自己爲什麼我們的課學生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的,要當一流劍客,就必須永遠留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

華老師在書中也講到:一個教師不讀自己專業以外的書,是不會把這個學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經常閱讀自己專業的書,那麼更是教不好這個學科的。看到這段話,我不由心虛。爲何我們總是抱怨自己沒時間讀書,把時間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學上。卻不知,我們沒有理論作指導,得出的教學東西也必然是膚淺的。想給學生半桶水,老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流水。所以我們要不時的飽讀詩書來充實自己的大腦。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3

剛剛聽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在想:很霸氣的書名!但是,華應龍老師的名字早就如雷貫耳,他早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數學教育大師了。帶着疑惑,我開始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語言靈動幽默,整本書以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感悟的方式呈現,沒有枯燥的教學理念,而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實例,貼合教學實際,可操作性強,而且讓我們感受到數學教學的樂趣。這本書生動藝術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途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猜測、思考、操作、驗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主動探索感知,特別重要的是,華老師的每一節課、每一篇文章都體現出他對學生的人性的尊重、對數學教學的尊重。

華應龍老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精益求精,他在教學《角的度量》一課前,反覆思考:能否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用處,他和同時反覆研究探討,連睡在牀上都在思考,想出新方案後還不滿足,思考是否有更合情理的設計,最終,創設了三個滑梯的設計,既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重要性,又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實踐精神,華老師的對教學的這種近乎吹毛求疵的治學精神,不僅使他的每節課成爲一種藝術品,而且使他成爲名符其實的教育家。

華應龍老師說他很喜歡當堂評價學生,他舉例說:“我們班42名同學,聽完這節課,我欣賞39位同學的表現,會用眼睛聽課,我最欣賞某甲同學,她的發言最有數學味道。她說得好是由於她肯動腦筋,能有條理地去想。”華老師說他這樣評價學生的目的是想給學生樹立一個數學學習的榜樣。我看到這裏,靈機一動,對呀,我們評價學生時能不能更具體一些,更準確一些,這樣能讓學生有更明確的目標。以前,我評價學生只是:“你說得真完整!”“你的回答很準確!”“某某同學請你認真聽講!”等等,現在,我在課堂上開始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到位、與教學內容的緊密貼合,如: “某某同學坐姿端正,專注地看着老師,最先進入學習狀態,所以,今天這節課由他喊起立!”“某某同學想出了兩種解題方法,學習數學就要這樣,不滿足於一種方法,不滿足於一次成功,只有不停下探索、追求的腳步,纔會不停地進步。”“某某同學,請你專心地看着屏幕,思考這道題目!”這些有明確指向性的評價,對於稍顯懵懂的小學生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使我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不少。

從華老師的書中,我感受到數學的美和魅力,我們的教學不能再滿足於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會某種知識或某種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引領學生投入到數學的世界裏,要讓學生一步步地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無窮的魅力,學生也用數學的思想去思考、去探索各種數學問題,不斷地追求,這纔是我們作爲數學老師的終極目標。

讀完全書,我爲華老師對教育的深深熱愛所感動,爲他靈動的智慧、淵博的學識所歎服,爲他對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的尊重所敬佩,他已經把自己看作了數學的代言人、教學的生命體,所以纔會有“我就是數學”的宣言吧!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4

我就是數學》。翻閱《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動了。這本書是華應龍老師教育隨筆的總彙。這本書裏彙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靈魂。當我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大吃了一驚。華老師那堅定地話語“我就是數學”,重重的撞擊了我。我教學十幾年來,從未這樣想過。而華老師敢於說出這樣的話語,到底他的底氣在哪?我迫不及待的打開書,開始了品讀。從而更深入的瞭解華老師的教育思想。

從張梅玲老師寫給這本書的序言中,我知道了華老師出身於農民家庭。因此他對農民有着一種天然的情結。當了老師,他仍然保持着農民的心態和氣質,他用農民對田裏莊稼的那份濃厚、深沉的感受來愛他所選擇的教師這個職業。愛他的學生,像農民精心選種那樣鑽研文本,選擇教學內容;像農民深耕細翻土地那樣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像農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地細心呵護每一棵莊稼那樣,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像農民確定播種時機那樣,尋找課堂上大膽的退,適宜的進的時機;像農民對長的不好的莊稼從不責怪莊稼,而是責怪自己那樣,反思課堂中的遺憾與自己的關係。像這樣的農民對莊稼的精心呵護,在華老師的引領下,演變成了課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這也就成了他能引領教育前沿,說出這樣豪邁的語言的堅強砥柱。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細細品味葉老的話,“農業”與“工業”最根本的`區別在哪裏?或許是農業的工作對象是有生命的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業所需要的是一名技術熟練的操作工,而農業所需要的卻是能真正關注生命的農民!

是啊!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們更要像對待農業一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莊稼)。特別是在新課改後,我們的課堂上,有了我們對教材、對教學的理解,有了我們自己的思考,有了我們自己的聲音。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一起營造了寬容的氛圍,學生不僅可以暢所欲言,而且可以不必擔心被“證僞”,可以毫無思想負擔的,樂此不疲地感受着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讀了華老師的寥寥幾篇教育隨筆,我深深的感到我的課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讓孩子真正的成爲課堂的主體。這已經成了我當前迫在眉睫的使命。我要不斷嘗試,努力爲學生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思考纔可以任意奔馳,不必有太多的顧慮。課堂上,我要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一些思考,使其尋找數學知識背後的東西,遇到問題習慣於問個爲什麼。

雖然,這樣的嘗試過程是漫長的。但我堅信靠着不放棄、不拋棄的毅力,構築理想的課堂的願望將不再遙遠。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5

《我就是數學》這本書,第二次拜讀了,但我還是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越讀越有味。華老師的睿智、博學多才、樂學善思、風趣幽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他也告訴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出現的問題,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要冷靜地分析、恰當地評價、靈活地糾正。華老師對於差錯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把“陽光心態”傳染給了我們,相信“課堂因融錯而精彩!”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

從書中可以看出,它不僅僅只是一部講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書,而更重要的是體現創新性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

了以學生爲主體、人性至上的教學理念。通過“案例呈現”使困惑、迷惘、問題、難點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學中的謎團漸漸釋然。這本書與以往枯燥的教學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爲主,從中我們能夠感受數學教學的樂趣

華老師的數學教學不僅生動而深刻地體現了華應龍數學教學思想和特點的突破與創新,而且生動藝術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猜測、思考、操作、驗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構建了“問題情境——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新型教學方式,使枯燥呆板的數學教學變得既有趣又有用。

從華老師的書中,我明白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儘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着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華老師作爲數學教師,他藉助數學這個通道,引導學生去感悟世界的奧祕,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本身。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好玩和學數學有趣。華應龍老師沒有停留在講解數學知識上,而是展現了數學文化。展現了對數學的理解。

《我就是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從書中更讓我感受到了華老師那種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精品

課堂的執着追求,對教材的深入鑽研,他的種種精神深深的感動着我,敦促着我去不斷的學習。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6

我拜讀了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我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華老師的睿智、博學多才、樂學善思、風趣幽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動着我。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講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書,而更重要的是體現創新性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人性至上的教學理念。通過“案例呈現” 使困惑、迷惘、問題、難點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學中的謎團漸漸釋然。這本書與以往枯燥的教學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爲主,從中我們能夠感受一些東西。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談幾點體會:

1。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熱愛數學。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並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而從字裏行間更能看出華老師對每一個孩子的尊重,從而他也換回了同學對他的愛和信任。

2。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成爲課堂的主人。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並積極實踐。就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1)採取活動的形式。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2)採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爲了一個簡單的導入,苦思幾個星期,最終找到小猴滑滑梯這一情景。儘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爲學生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3)採取好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持續發展。教師的評價要根據差異原則因人而異,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的評價用語應該有針對性、導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題方法新穎,就能批上:“你的想法很獨特,看來你是個愛動腦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學習進步了,可寫道:“看到你的進步,我非常高興,這說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會有所收穫。”對個別同學還能寫上:“最近怎麼了,爲什麼錯題比較多?應該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師。”這樣,把作業作爲媒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通過評價鼓勵與衆不同的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總之,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體驗,以利於增強自信心。

3。 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把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是《我就是數學》貫徹的精神,同時也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終生追求的教育目標。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課堂上,師生纔是全身心投入,因爲這不只在教和學,而是感受課堂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纔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我就是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一種教學方法。因爲它讓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斷轉變和進步,這種向上的感覺真好。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7

《我就是數學》讀書體會林海燕今年開學初,我購買了華應龍老師的《我是數學》這本書,這是他的教育隨筆總彙,記錄了他平時教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因此對農民有一種天然的情結,他把教師對學生,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等同於農民對莊稼和農田的熱情,那是一種出於生命本能的一種熱愛。他愛學生,像農民精心選種那樣鑽研文本,選擇教學內容;像農民翻耕農田那樣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像農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呵護每一株莊稼那樣,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地發展。莊稼長不好,農民會反思自己的播種施肥環節哪裏出了問題,及時改正,補救;教學中也是樣,每節課後都要進行反思,二次備課,三次備課,用最適宜的方法傳授知識。葉聖陶說過,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細細品味這句話,是不是也是表達出了上面所講的意思呢?在書中我也瞭解到華老師十分注重課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這樣的小事,他也能從中受益,他的這一舉動,既顯示了對學生的尊重,又對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既顯示了教師的一種精神,也顯示了教師的一種氣勢。所以,年輕的我更應該學習這種無聲的教育爲自己修煉一堂人生之課,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知識,才能更好的教學生如何做人。後來又讀到“蹲下來與孩子對話”時,我真的是感受頗多,對於學生而言,老師們總是那麼高高在上,總是那麼有威嚴感,所以他們不容易與老師親近,那我們的老師又該如何呢?

我們真的是要蹲下來與他們對話才行,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交流情感,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纔會越來越近,我們的教學也會一躍而進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