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一本書讀後感怎麼寫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一本書讀後感怎麼寫,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本書讀後感怎麼寫

  最近在教自己家九歲的小朋友寫讀後感,總結三點如下:

1、

兒童版說法:聯繫自己的實際,舉例:看遊記可以聯繫自己去過的地方,以及去時發生的事情。

成人版說法:聯繫自己已有的觀點或想法、橫向比較其他類似的書籍、展開某一個觀點的論述。譬如最近看《自私的基因》,印象最深是單配偶制的鳥類中,雌性往往選擇有築巢能力的雄性,於是完全可以展開丈母孃要求準女婿必須買房的聯想。

2、

兒童版說法:帶着問題讀書,只有這樣,纔會邊讀邊思考

成人版說法:帶入作者角色,替作者想象他要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啓示、答案或情感傳遞,既然沒有統一答案,我們不妨大膽一試,譬如可以猜測《自私的基因》:作者試圖在此書中,打破我們對終極意義的幻象,建立一個新的人生觀…

3、

兒童版說法:關鍵詞、關鍵句的摘錄

成人版說法:在讀後感中引用那些對自己有觸動的句子或段落,並說出自己的感想。

我對小朋友的鼓勵是:每看完一本書,最好寫一個讀後感,一是爲了將來可以回顧,二是鍛鍊總結能力,三是促進思考。

普魯斯特說:人生只有在回憶中成型(大意),竊以爲,書籍帶給我們的思考,也往往通過寫作得以固化和梳理。

我相信題主剛開始也會遇到我家小朋友一樣的問題,昨天讓她寫參觀某博物館的'觀後感,她只寫了看到什麼和什麼,我問她有沒有感想,她說沒有,我說那就不寫。

以後題主可能還會陸續遇到遣詞用句,文章架構等挑戰,但我覺得肯寫,就是一個大的進展。

附《自私的基因》書評

《自私的基因》一書,足以讓執着於尋找生命意義的人們得上十次嚴重的抑鬱症:原以爲人生而自由,此書卻宣稱我們不過是造物主的提線木偶;原以爲天生我輩以降大任,卻被告知我們不過是承載萬世傳承基因的生存機器;原以爲文明更迭進化人類已升維遠超先代,卻不想第一隻單細胞的基因仍在指導着我們的現世行爲——譬如書中如此說“兩性戰爭”:在單配偶制的鳥類中,雄性需擁有築巢和獲取食物的能力方能獲得青睞;反之,雌性需忸怩作態長時間搭架子才能保證不輕易被遺棄。以此理論觀當前女性無房不嫁和種種“作”法,實無需慨嘆世風日下,細究不過均是老祖宗基因作怪罷了。

相比《自私的基因》試論物種進化之歷史,呂克貝鬆的《超體》則試圖講述人類進化的未來:基於達爾文進化論關於基因的自我精確複製和不斷繁衍,人類腦細胞的開發成爲基因進化的一個方向。埃及人曾無需顯微鏡發現了細胞存在愛因斯坦單憑腦洞大開推論出了廣義相對論…隨着人類腦細胞開發比例不斷提高,人類可以變成通天眼、順風耳,從自控變成他控,從三維時空可以穿梭回宇宙洪荒之時,直至影片最後,萬宗歸一,來於單細胞,歸於單細胞,終於化爲無所不在的永恆所在。

我們之所以抑鬱,無非是發現人生不過是虛幻和夢境。所以我們追名逐利,我們勾心鬥角,我們爲自己發明小至手機、大至飛船的各種玩具,無非是想證明我們是自己生命的控制者,而非造物主無心捏造的一羣蟻民。我們策馬揚鞭八千里,我們共工頭撞不周山,我們打破時空藩籬,我們追求修真飛天,無非是爲在短得像一聲嗚咽的生命裏,求得片刻的永恆和不朽。

其實想清楚了,我們之所以存在,無非是宇宙洪荒、天地開蒙前,有一隻萌萌噠單細胞在原始湯中自由遊弋,各種機緣製造出生存機器——對鏡自照,就是你我今天的樣子,而那隻無形的上帝之手,名字叫“基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