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張家和先生散文有感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張家和先生是湖南省懷化市頗有成就的散文作家,兩年來先後出版了《流水年華》和《遠去的回聲》兩部五十多萬字的散文集。在這兩部文集中有一些如《沉甸甸的西子湖》、《剡溪日夜流》、《黔城古鎮》、《沉澱的奢華》等篇幅恢宏的作品,這類散文兼具歷史散文和地理散文兩種特徵。在這些散文中,他的敘事、議論和情感都是通過自由的結構、藝術的語言來表達的。他把讀者作爲朋友,用平實而情感洋溢的語調,娓娓動聽地向你講述一個個有關名勝古蹟的歷史故事、美麗風景,抒發個人的情懷、見解,令你在不知不覺中跟着他的思路前行,最終達到他設定的目的地。此類作品雖篇幅較大卻無冗長之嫌,讀來引人入勝,愛不釋手。因此這類散文堪稱爲“大散文”。

讀張家和先生散文有感

張家和先生的大散文之大,首先表現在作品所承載的思想雄厚深邃,寬廣舒捲。在講述歷史故事時,他不乏努力追求深入的思索,充分地把握住將深沉的思索交融於情感形象之中,以提高文章的精神文化品位。如他在寫西施的不幸青春和受到的不公待遇時,告訴讀者越王勾踐是第一個有意識地把女人引入戰爭機制的人,並向讀者揭示出在封建社會裏女人既是男人娛樂、生育的工具,也是戰爭的工具,因此西施的悲劇性結局是必然的。同時批判了一些文人們所憧憬和沉湎的只是西施與范蠡的所謂純美學意義的生死之戀,而漠視吳越之戰給人民帶來的離亂和生靈塗炭,以至於把一場血與火的廝殺迷幻成一場浪漫的愛情遊戲。這些既是他嚴肅的理性剖析,也是理性情感的詠歎。

其次,張先生的大散文還表現出敘事宏闊和高屋建瓴的特徵。在這些散文中作者敘事的時間標度和地域寬度都很高、很大,文勢連綿推涌,滔滔不絕。這種特徵不僅表現在《沉甸甸的西子湖》一文中,還表現在《黔城古鎮》、《沉澱的奢華》等文中。而在這些宏大的敘事抒情中,先生常不失時機犀利地表白自己的批判以啓迪讀者。

在《黔城古鎮》中描寫古城腳下的那條大江時,他不把眼光滯留於古城邊那一灣河水的平坦舒緩,而是把讀者的視線引導至雲貴高原上的清水江,然後才濃墨重彩地寫出沅江在崇山峻嶺中呼嘯而出,日夜兼程,一路江聲下洞庭、入長江,最後一頭撞進汪洋大海懷抱的壯觀景象。正是因爲沅江與山外的這種水域聯繫,“才使得遠在上古時期,就把緊挨着西邊夜郎古國的湘西同遠在東南的荊楚吳越連接起來”,纔有了春秋戰國時期屈原悲憤的逆江而上,走近雄溪,纔有了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謫居黔城,也正是這種描述,把讀者引落在一片對這兩位詩人文化苦旅的沉思冥想中,感受到我們腳下的這條江水曾經怎樣艱辛地承載、哺育過本土的楚巫文化。而在詮釋黔城的古牆時,由於他對歷史諳熟於胸,把歷史大跨度地擴張至“五溪蠻子”時代的土圍子,然後歷數唐、宋、元、明以至民國對城牆的重築整修、城區的拓寬,而最終只能是演變爲一個功能單一的軍事要塞的沿革,這種歷史的解構,不是皮面上的,而是水到渠成地讓讀者認同這樣一個結論:圍城所釀就的圍城文化,成就出只能是固步自封的思維方式,4.62平方公里的彈丸城區,和它對這方經濟的負面影響力。這個結論使文章睿智而深刻,並很好地照應了結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座現代化的新城正依傍着古城迅速崛起。

最後,張家和先生的散文之大還表現在其抒情的大氣上。張先生是學歷史的,在這方面有頗爲深厚的修養,加上他散文中的詩化語言,獨有的情懷視角,使得他在評述歷史事件時,給人以站在歷史平臺上放歌的審美情趣;更由於張先生本是湘西大山中人,大山的峯巒疊嶂,溪溪水水構成了他最初的感情和認知,因此他無論是寫山、寫水、寫山城以及它們的過去和現在,那些詩化的文塊、段落無不閃耀着情感靈動的光點。在《黔城古鎮》中,他說:“走進這千年古城時,我只想尋覓珍藏在寂靜小巷子裏的'一縷唐風,幾絲宋雨。因爲那風、那雨,鑄就了古城的氣節風骨,寫就了小城的古往今來。”這感情深婉細膩。在《沉甸的奢華》中,他又深沉的緬懷先民,“是他們採集狩獵於密林,捕魚撈蝦於溪河,在繁衍生息的同時,艱難而緩慢地推動着沉重的歷史車輪,吱吱呀呀地滾過一個又一個的春秋,”這情感厚重。而在寫到發源於黃河流域的儒漢文化經諸葛大軍西進而開始在五溪這塊土地上正式傳播時,他說“從那時起,在這塊神祕的土地上,於深山密林中,摻進了戰馬的昂首嘶鳴,和軍中的刁斗鼙鼓;於風和日麗的一方山水藍天之間,閃爍出一片大刀的輝光和長劍的陰影。包括雄溪在內的五溪文明史,由此一章接一章地書寫開去。”這種情懷文勢又何等大氣與酣暢淋漓!

散文創作是一種主觀色彩異常強烈的藝術實踐,它的長處正在於發揮自己濃郁的感情去打動讀者的心靈,張家和先生在他的大散文創作中十分自覺地做到了這一點。抒情的大氣鑄就了大散文的個性。

讀大散文可以說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大散文的寫作其專業化的要求便更是可想而知了。由於大散文的素材含量和思想分量之大之重,它一方面需要作者戒除浮躁不得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它還要求作者有深廣的文化學養和散文功底。大散文的寫作似有隨意的性質,似乎很自由,但這自由卻不是隨意揮灑,它需要將邏輯隱於背後,而達到邏輯與自由的統一,藝術與理性的統一,因此是散文的更高境界。我曾讀過別人的一些大散文,有的作者對一些重大的歷史材料善於述舊而疏於編新,或輕描淡寫不能開掘其歷史和思想文化底蘊,因而失去了大散文應有的文化重量,而有的對歷史背景的陳述過於鋪陳,顯得旁逸斜出造成文塊的贅餘。大散文作者當以此爲鑑。

讀張先生的諸多詩文,尤其是他的大散文,使我瞭解了張先生的心路歷程和思想軌跡及其文化品位。張先生是一位雙棲於歷史和文學的作家,時代要求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品質,大散文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失,期盼張先生有更多更好的大散文面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