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1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

合上書,閉上了眼,爲高老頭的命運嘆息,我內心思緒萬千:我爲小說里人與人之間的虛僞、狡詐、殘忍感到憤怒、痛心……

主人公高里奧老頭出身微寒,年輕時以販賣掛麪爲業,後來當上供應隊伍糧食的承包商而發了大財。他疼愛他的兩個女兒,讓她們打扮得珠光寶氣,花枝招展,最後以價值鉅萬的賠嫁把她們嫁給了貴族子弟,使麪粉商的女兒成了伯爵夫人;然而兩個女兒揮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親的錢財,當老人一貧如洗時,再也不許父親登門,使之窮困地死在一間破爛的小閣樓上,女兒們連葬禮都不參加。

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極端醜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說主人公高老頭向讀者展示了一份濃濃的父愛。他把女兒當作天使,寧願犧牲自己來滿足她們的種種奢望。爲了女兒的體面,他停止了自己的生意,搬進伏蓋公寓;爲了替女兒還債,他當賣了金銀器皿,出讓了養老金,弄得身無分文;最後,爲了給女兒弄錢,他竟想去“偷”、去“搶”去代替人家服兵役。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父親的親情,換來的卻是殘酷無情,兩個女兒先是把父親趕出家門,又爲了得到父親的錢財而討好父親。當高老頭沒錢了,兩個女兒,竟對待重病的父親不管不問,出去參加舞會。最後,直到高老頭去世了,也不來看他一眼。

藉口竟然是“因高老頭去世,自己很傷心,拒絕見客”這是多麼荒唐可笑呀!高老頭的葬禮上,女兒們還是沒露面,只有帶着爵銜的空車……這是多麼地具有諷刺意味!

小說揭露了當時的社會是以“錢”爲情,有了錢,就有了親情,無錢就是無情;有了錢,就有了女兒,沒錢等於沒有了女兒!錢真的這麼重要嗎?

讀完《高老頭》,我的心情沉重極了,爲高老頭的命運感到同情,爲他遭到女兒們的冷漠無情感到憤怒……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2

前幾天剛把《高老頭》這本書看完了,深深感覺到資本主義社會那種人情的淡薄,當時人們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錢和權利,而此書中的主人公高里奧(高老頭)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原本是一個精明的麪條商,賺了不少錢,成了當地的名人。他有兩個女兒,由於妻子的早逝,他對兩個女兒愛戴有加,可以說是溺愛,不,比溺愛還要溺愛!這也是他悲劇的導火索,正是他的畸形的愛使他不但沒得到女兒的愛,還招來了她們的恨,甚至連他駕鶴西去的時候也沒見到他兩個心愛的寶貝女兒。

他那兩個女兒一個選擇了金錢——嫁給了一位銀行家,一個選擇了地位---嫁給了一位男爵,它們所選的路不同,但是同時選擇了上流社會,也同時放棄了父親---深愛着她們的父親!她們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了父親,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後竟然拋他而去,連死的時候都沒見上一面,雖然她們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終,她們失去了父親的庇佑,同時也失去了快樂,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這也許就是她們應得的,而這一切只因爲一個父親的愛,過分的愛,畸形的愛!

文中還有一個人物就是歐仁,他開始是一個想拼命擠進上流社會的大學生,甚至爲了這個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親、姑姑、表妹伸手要錢,明知她們已經沒錢了,還是開口要錢,爲此,母親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賺錢來給他,還把表妹的私房錢全部搜刮。他揣着這來之不易的錢,通過表姐(上流社會的風流人物,後來因爲情夫的背叛而醒悟過來,找了個偏僻的地方重新來過)在上流社會中游走,那時侯的他非常興奮,因爲他進入了這個圈子

高里奧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裏的,當他得知高里奧的兩個女兒的真實情況後對這怪老頭另眼相待,後來通過一系列的事情變故之後,他覺悟了,他被高里奧的父愛所感動,也爲兩個女兒(特別是小女兒,因爲他們是相愛的,他企圖讓她愛她的父親)對父親臨死前的冷漠態度感到吃驚。最後,他安葬了高老頭,同時也安葬了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雖然他曾經污濁過。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3

前幾天剛把《高老頭》這本書看完了,深深感覺到資本主義社會那種人情的淡薄,當時人們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錢和權利,

在此書中的主人公高老頭就是最大的受害者。高老頭是一個愛女如命的沒落商人,他把兩個女兒看做他的心肝寶貝,他給她們還債,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他以爲這樣就栓住了女兒,日後能夠得到她們的尊重與孝敬。但當他們的女婿得知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們開始討厭他,奚落他,遺棄他。

因爲他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只會給他們丟臉,兩個女兒身不由己,不得不順從丈夫的意見。高老頭一輩子過的屈辱、逆來順受,最大心願就是能夠得到女兒的認可與接見,可這些就是因爲錢他一樣都不能夠實現。他痛恨自己不能夠永遠有錢,這樣就能夠拉緊栓住女兒的縛繩。直到高老頭離開人世,兩個女兒也沒有到跟前去看一看他們的爸爸。

高老頭爲了兩個女兒寧願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偉大的情感嗎?在當時那種社會風氣下它顯的多麼偉大、讓人崇敬。彌留之際,他不得不發出“我對她們的愛,她們都以怨報德,像劊子手似的對我施以酷刑”。很可惜,高老頭的過分執着使他在臨死的一天才認識到了社會的本質。

他那兩個女兒一個選擇了金錢---嫁給了一位銀行家,一個選擇了地位---嫁給了一位男爵,它們所選的路不同,但是同時選擇了上流社會,也同時放棄了父親---深愛着她們的父親!她們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了父親,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後竟然拋他而去,連死的時候都沒見上一面,雖然她們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終,她們失去了父親的庇佑,同時也失去了快樂,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這也許就是她們應得的,而這一切只因爲一個父親的愛,過分的愛,畸形的愛!

在這樣社會裏,人們已經成了物質的奴隸,金錢的俘虜,衍生的是一些麻木不仁、冷漠、嘲笑、六親不認的卑鄙情感。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真正的感情,所有的一切情感都是表面上的掩人耳目的,騙人的,浮誇的,自欺欺人的。

時代造就人,在那個金錢至上的時代裏,誰能夠不愛錢?一個個爲了錢,勾心鬥角,你爭我鬥,又向我們道出了人是一代比一代冷酷,一代比一代無情。

淚,痛斥的淚,悲傷的淚,痛恨的淚,淒涼的淚……願高老頭的悲劇不再重演。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4

讀完《高老頭》這篇小說,我彷彿看到了資本主義世界那一切以金錢爲主的醜惡面孔和赤裸裸的社會,讓人不禁爲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爲中心、人情之間的冷漠而悲哀。

故事中的主人公高老頭本是一位富裕的商人,並一心愛着自己的兩個女兒,併爲女兒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傾盡畢生心血,想方設法爲女兒們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將女兒們培養成貴夫人,還幫她們嫁進名聞望族,但是得到的卻是被女兒們趕出家門,就連臨死前,想見一見女兒,這個簡單的願望都無法實現,最終孤獨地死去。

當我讀到兩個女兒雙雙將高老頭趕出家門時,我爲兩個女兒的冷酷無情而感到無比的氣憤;當我讀到高老頭臨死也見不到女兒,明白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最終孤獨去世時,我爲高老頭的去世而感到無限的惋惜與悲哀!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沒有像高老頭的兩個女兒的人。現代社會,也有不少的人唯利是圖,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有爲了錢,兄弟鬩於牆的;有爲了錢,夫妻反目的;甚至有的爲了錢,不惜殘殺親生父母的……而這一切,都是爲了一個“錢”字。

雖說錢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講,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對金錢有個正確的認識,要好好利用錢,主宰錢,而不能夠唯利是圖,反倒成爲金錢的奴隸!不是錢自身有問題,而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出現了重大的錯誤!

錢能夠買到女兒,卻買不到女兒的良知;錢能夠買到一切,卻買不到親情。如果要給良知和親情標個價格,那是無價的,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們感受到了冬日裏的陽光;讓我們瞭解到了烈日中的綠蔭;讓我們理解了秋日裏的清爽;讓我們明白了春日中的花香……可父母從未要求我們彙報什麼!如果無私是親情的代名詞,那麼,孝敬父母便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良知!

這本書讓我對金錢有個正確的認識,擁有金錢獲得利益只能夠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的,只有保護好自己的良知,好好孝敬父母,纔不會遭受良心的譴責。

高老頭的讀後感參考5

一個富有的破產老頭,兩個自私自利的女兒,三個因親情聯繫在一起的靈魂,構成了牽引整個故事發展的主線。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頭將自己一生的愛全部傾注於兩個女兒身上,給她們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並以高昂的嫁妝作爲基礎,將她們捧入上流社會。然而,到頭來,高老頭卻被趕出女兒們的住處,獨自住在小小的舊公寓中,就連臨死前想看一眼女兒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在絕望與孤獨中,高老頭感嘆到“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女兒”。這位可憐的老頭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這種過錯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錢,是愛,是他對女兒們無私的愛。這種愛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不顧一切的滿足他人需求的愛,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

現實生活中,正有很多人與高老頭的經歷相似。很多單親家庭與喪偶家庭的父母們,因爲失去了另一種而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給予他們更多地零花錢,想從金錢上彌補孩子所缺失的父愛或母愛。然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孤僻的,對社會充滿了敵意。他們很難感受到愛,因爲他們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最多的是金錢,他們離開金錢是很難生活的。這樣的人往往與父母之間也是有隔閡的。

除了單親家庭,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也存在相同的情況,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爲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父母將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給孩子買各種名牌衣服,自己不捨得買的只要孩子需要都會盡一切努力辦到,久而久之,子女們自然而然的認爲好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要的都是父母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這種以金錢作基礎和手段,滿足子女們一切慾望的溺愛,養成了他們自私自利的人生觀,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危害。

然而,父母對子女的愛本身並沒有錯,這種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雖然愛的付出方式失當,但是愛是真的,從小的養育是真的,所以,作爲子女,如何正確的去看待和利用這種愛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