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800字大綱

本文已影響 3.3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800字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1

我們從何處來?將要到哪裏去?

在達爾文之前的人類,都覺得自己是神的子孫,或者是跟神有某種關係,然後達爾文橫空出世,拿着一堆動物的骸骨和化石,對狂妄自大的人類說:別做夢了,咱們不過是猴子的親戚而已,咱們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賤的生物,咱們也終將被更高級的生物所代替。

不過《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給我們提供了另一條思路,當然作者自己也說,這種新思路甚至在達爾文時期就已經初現端倪了,什麼思路呢?那就是,我們只不過是基因製造出來的保護殼而已,世間的生物只不過是各種不同形式的保護殼,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基因繁衍下去。

說得更簡單一點兒,作者認爲,咱們其實就是一輛坦克,而駕駛員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沒關係,如作者所說,這只是一種思路而已,當然他覺得這種思路更加符合事實。

暫且接受這個觀點,看由此出發能推導出什麼結論。

首先,這個理論肯定了人類在生物界的特殊性。因爲人類之前的進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變,這種方式漫長而無效率,而人類產生之後,人類就可以利用雜交等技術使得進化變得有方向性了,而更進一步,人類可以改變基因,創造出任何生物。

這個結論聽上去有倫理問題,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沒關係,後面的結論大多是比較有意思的。

基因的壽命無限長,而它的載體卻沒必要很長。這是對生老病死的一種解釋,因爲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續下去,而我們--基因的載體,只要完成了這個任務,那繼續活下去也就沒啥用了,所以當人完成了撫養未成年人的任務之後,就要面對死亡。

基因不會直接控制我們,而是生產出我們之後聽之任之,就像程序員與電子遊戲,程序員編出來遊戲後就不做什麼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場上就好,成功的遊戲留在市場上賣錢。

一個社會的領導者總是少的,羣衆總是多的,厲害的人總是少的,受欺負的總是多的,因爲基因博弈論證明,少數鷹派和多數鴿派是種羣的最佳搭配方式。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2

今晚終於有空,靜下心來讀這本書。讀這樣的書籍,遠不如讀上一本簡·愛來的從容而輕鬆。彷彿又回到學生時代去再學一遍生物課。什麼是基因,什麼是有絲分裂,什麼是基因重組?等等這些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彷彿很遙遠的詞彙。我們已忘卻了自己正是一個個基因生存機器的存在。

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們高中的生物老師。他身材不高,很瘦,姓氏少見,我們一下就記住了他,而他的課上的也好,課堂上,他不苟言笑,雖然他的年齡並不比我們大多少。他認爲很重要的章節和難懂難理解的內容,會反覆的給我們講,給同學提問若還答不上來,他手裏捏着粉筆,默不作聲,那個情境盡顯老師的威嚴。而有一次在課外勞動中,不知何事竟看到這位老師露出孩子般的笑,讓我一愣:喲!這老師還會笑呢!哈哈!更讓我刮目相看的事情,是一個星期天學校賣桔子,那時候學校都有自己的柑橘園,有自己的經濟收入。原本談好的商販變卦不要了。而學校已讓我們留校的學生把柑桔採摘下來並用車拖來了。可能是商販沒料到桔子有這麼多,一再壓價,幾次交涉未果,幾個五大三粗的商販看到只有這麼一個身材瘦小,說話聲音又不大的人和他們談判,沒放在眼裏。後來根本不理老師的了。我們在一旁也乾着急。老師騎上自行車扭頭就走了,不一會兒,唰啦啦,學校留校的男生全來了!幾十人!還來了幾個老師。老師們對商販說:今天這桔子按我們當初說好的一定得賣!同學們,把桔子稱重,上筐!所有的同學齊心協力,把那幾個商販唬得站在那裏,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哎,裝車吧!賣完桔子,大家有說有笑的回學校去,談論着商販的表情,樂不可支。這瘦小的老師真有兩下子啊!那天晚自習,每個班都分到了幾大筐桔子,每個同學都有份兒。教室裏的空氣中都瀰漫着桔子的味道,以至於漂亮的女地理老師來上課,掩鼻開窗,作難過模樣!被同學們笑了好長時間!

慚愧!那時所學差不多已悉數奉還。而今再次看到這些詞彙,也只是意會而不能詳細明白的講述。翻閱此書,彷彿把那時的時光重新拾起!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3

讀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我陷入了沉思,《自私的基因》中充滿想象力。我開始體會到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我們知道基因不會思想,但由這些基因所創造的我們不僅可以理解我們自身,同時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擺脫它們無聲無息的控制。正如作者所言:“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到人們頭腦中去吧!因爲我們生來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爲這樣我們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未能希望做到的。

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用自達爾文以來所創建的進化的生命觀,揭示出生命世界裏那使人無法認知的祕密,使我們能夠穿越千變萬化的具體生命形式而直指祕密的核心。他顛覆了我們對自然界的看法,也開啓了另一道完全不同於先前認識得自然界之門。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就算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事實上也無法真正延續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只是一羣彼此協同也勾心鬥角的基因暫時構建以延續它們生命的機器。

《自私的基因》描述了大自然中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裏的林林總總。本文語言簡明通俗,妙趣橫生使人一讀就懂,妙趣橫生。結構安排的也非常合理,邏輯性很強,不會那麼繁雜讓人云裏來,霧裏去的。文章中提出的: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人類窺見了社會關係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我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我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必將對我們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這一觀點,對於我們瞭解和認知自然界是相當重要的。

讀完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沉思就如書中所說:我們從哪裏來,又將到哪裏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