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育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1

《幼兒教育》是我們幼兒園專門爲我們教師訂閱的一冊書。自從我開始幼兒教育的生涯,這書已經伴隨我有好幾個年頭了,我很喜歡。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像一盞指路燈,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瞭教育教學的方向。書中有好幾個版塊,每當我一拿到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讓我體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啓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今天,我又一次翻開了幾冊《幼兒教育》,一冊上,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那個故事家喻戶曉,我都能一下子講出來,我也曾給我們的孩子講過,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直被成人作爲教導孩子要有恆心的道德範例,他們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樣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恆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不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氣餒、逃避。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在書中它又有了“鐵杵磨成針”新釋,難道在這裏還有什麼我們還沒有參透的道理呢?帶着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後,我又進入了思考,書中有老師的震驚,也有我的震驚:現在的孩子,是新時代的人,同樣的故事,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他們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出讚歎聲,而是直言她太笨了,用那麼多時間,何不去買一根針呢?我們也都知道,這個故事對孩子而言,有另一層寓意,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看準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但是,又有誰能肯定這條道就不是死衚衕?堅持是要的,沒有堅持就沒有勝利,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爲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實例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信息,纔會煥發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啓迪。由此感發:無論什麼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對我們又會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穫更多,體驗更多。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2

作爲一名非專業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學理論類的書籍是我最需要研讀的,在20xx年的這個寒假,我再次學習了這本《幼兒教育學》,通過學習讓我進一步從書本出發鞏固了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正確認識,這本書也從理論角度爲我今後的工作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書的緒論中就明確提到幼兒教育學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學,我們可以從周圍的很多具體現象入手去認識和理解幼兒教育理論的內涵和意義。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在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就能夠不斷髮現各種教學現象,積累經驗,在教育學理論知識的引導下理論結合實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書中正文的每一章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讓讀者深入瞭解幼兒教育學,書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兒教育的一般原則是要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其實,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理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和教師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要求和願望等。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導他們各方面獲得進步的方法。比如引導孩子們學唱歌曲的時候,我在範唱時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樂感悟力演繹好歌曲,感染孩子們,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唱歌曲的慾望。孩子們的聲音表現力是參差不齊的,在集體跟唱了兩遍之後我就尊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請每個孩子站起來說出自己不太會唱的樂句,然後再個別、集體交叉重點練習。這樣,他們對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書中的一篇小資料《蒙臺梭利論兒童》中有這樣一段話:兒童具有自己的個性,並謀求發展自己的個性。他們充滿了創造力;他們選擇自己的工作並堅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變它;兒童鍥而不捨、不懈地探索,並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礙。兒童友善地希望與每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發現以及小小的喜悅。因此,教師沒有必要介入,“全神貫注地觀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銘。在我們的自主性遊戲中,孩子們能夠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自己的個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學期,我們大班組進行了角色扮演課題的研究,孩子們在深入研究了繪本之後便經常在自主性遊戲的小舞臺中選擇繪本中喜歡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他們用語言、動作、表情投入地演繹出繪本角色和故事情境,從中也體現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作爲教師的我們則在一旁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表現,從一個觀衆的角度對他們的表演進行了及時鼓勵和適當引導,充分尊重他們在表演中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力,分享着他們的快樂。在這樣的一種輕鬆的師幼互動中孩子們語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鍛鍊,同時也增進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識,豐富了情感認知。

“德、智、體、美、勞”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到幼兒德育方面的內容,也讓我有所感悟。書中提到:幼兒只有在被愛,體驗到愛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指向外部世界的愛。因此,教師應爲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與氣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發幼兒良好的社會性情感。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幼兒園內外的一切條件和資源,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作爲幼兒教師,我們和孩子在一日活動中近距離接觸,是他們最信賴的人。所以,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並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感受到這樣的愛,如平時多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多和他們一起玩各類遊戲等。在和他們之間有了這樣一種情感基礎後,我們便能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認識並瞭解各種正確的道德行爲規範,如禮貌用語掛嘴邊,同伴間主動謙讓等,並注意抓住一日活動中出現的良好契機及時進行教育。

深入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收穫了很多,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繼續以書爲指引不斷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崗位上默默貢獻。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3

爲了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充分發展,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幼兒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幼兒的知識和素質,還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

教師要把理論轉爲實踐,這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理論並運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提高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除了學習、培訓外,主要依賴於教育實踐及其實踐的反思和他人評價來調整、改進教育技藝。

《幼兒教育技藝》以幼兒發展爲本,以幼兒教育技藝爲主題,和讀者們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較強又富有啓示的示例及評析,是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師益友。幼兒時期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響,教育不當反而會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扼殺他們的潛能,教育方法得當很重要,而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妹妹年齡較小,開學初情緒不穩定,總是哭鬧着不肯來園,我從“貝貝來園不哭了”中到啓發,用拍照的小遊戲成功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從“爭吵轉化爲交往”明白了教師不必急於解決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是充當審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思考、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親親香寶寶”轉化爲“讓我聞聞你香香的手”來激勵我班幼兒自己洗手……

我從書中受的啓示還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思考教育對策,在帶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何不借鑑他人的方法策略呢?畢竟衆人拾柴火焰高嘛。親愛的朋友,有空不妨來看看《幼兒教育技藝》這本書,說不定你也能從中得到實用的幫助哦。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4

讀了《幼兒環境教育》這本書,加深了我對校本環境教育課程的認識。初步學會了如何開展幼兒環境教育,瞭解了香港、澳門及內地幼兒環境教育的一些狀況。特別是聖貞德小學暨幼兒園、天平天主教幼兒園、聖伯多祿小學暨幼兒園、天主教聖多默幼兒園,它們分別以“動物”、“植物”、“食物”、“綠色小天使”爲主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以及教師在實際推行得層面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實施過程中掌握環境教育的一些經驗,讓我受益匪淺。

爲了讓下一代認識到文明對環境的依賴和環境對文明的制約,明白環境的衰落可能會導致文明的衰落的道理,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因此,環境教育的培養顯得什麼重要。

其意義有三:

一是面向未來,在解決當代環境問題的同時避免下一代出現新的環境問題;

《幼兒環境教育》 協助了幼兒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通過認識人和動物、生物和非生物等相互關係,使幼兒理解爲何要和如何愛護和珍惜環境,初步培養他們對環境的相關價值觀,如對生命的關心和愛心、平等對待生物的態度等,並嘗試進一步誘導孩子對環境友善的價值觀轉化爲個人及社會活動。最終目的是促使孩子畢業都關注環境,而且具有遠見,併爲他們做好準備,使能就環境保護做出有識見、合理和實際可行的決定,同時身體力行,致力締造一個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二是通過兒童的教育,去影響和教育家長以至於全社會;

隨着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環境教育的推行亦逐漸由大學向中小學及幼兒園延伸。環境教育已成爲當今全球教育界倍加關注的問題。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把環保教育的着眼點放在幼兒身上是有現實的和深遠的意義的。通過幼兒向社會、向家長進行宣傳教育,促使大家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懂得“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保護好它”的道理。所以環境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而在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更是勢在必行。

三是環境教育可作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的主要內容,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大自然的良好品德。

充分挖掘一切能讓幼兒感化與內化的德育資源,讓環境不再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東西,而成爲一種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發揮着它特殊的、潛在的教育作用,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是受教育者通過個體不斷內隱的漫長的過程,積極地爲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併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環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讓幼兒積極地與環境交互作用,萌發愛國主義的情感,培養造就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個性。

閱讀了《幼兒環境教育》之後,我覺得環境教育的課程模式大致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單獨授課模式。

選取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組合在一起,發展成爲一門獨立的課程。採用獨立設課模式進行環境教育,可以較爲集中地探索環境問題,涉及廣泛,討論深入,比較容易、有效地達到環境教育的目標。

一類是多學科滲透模式。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幼兒園環境教育一方面可以採用綜合主題活動的教學形式,圍繞不同的環境教育主題,有計劃地組織系列活動。另一方面必須在各領域、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充分挖掘與環境教育目標相關的因素,並且及時剝離有背於環境教育目標的教學內容,努力實現環境教育在幼兒園各領域、各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使綜合性的環境教育主題活動與各領域、各學科的滲透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總之, 幼兒園環境教育必須以幼兒的生活實踐爲基礎,以幼兒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的水、空氣、土壤、樹木花草、鳥獸蟲魚等環境要素以及幼兒周圍現實存在、正在發生着的環境問題作爲基本內容。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爲了避免使幼兒對環境問題產生恐懼感和悲觀情緒,幼兒園環境教育內容的組織必須以正面引導爲主,強調環境中美的事物與現象,使幼兒在自然之美的薰陶下和愉快的參與中,充分體驗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是生態系統的一員。在介紹周邊的環境問題時,必須側重介紹有效的解決辦法,特別是人們的良好行爲習慣在改善環境中的重要作用,讓幼兒懂得自己的行爲對環境的影響。 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幫助他們初步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爲方式,並以自己的情感和行爲去關心他人、關心生命、關心自然,最終使兒童的個性得到發展,人格得以完善,成爲真正的人。

在以後的工作當中,我會將環境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除了採取“主題”方式外,多采用一些多元化的課程,如:“環保周”、“環保日”、“美好的學校環境”、“理想的生活環境”推行“綠色消費”(使用低污染產品,經量少用污染產品)等。充分利用在教學過程和校園生活裏,蘊含着環境教育的契機。將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服務於社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5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讀書人,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並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從《中外幼兒教育名着解讀》這部書中,我瞭解了幼兒教育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書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則不因爲時代變遷而失去價值。所選的都是古今中外流傳的教育經典,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對人類教育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當代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的代表作和國際組織的教育報告。這充實了我們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爲我今後的幼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書中,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國創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驅——陶行知。他指出“兒童是有創造力的”。他通過“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培養兒童創造力的“三個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營養,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礎的良好習慣,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詳細的閱讀後我知道了,創造力雖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創造的,但教育能啓發、培養、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一定要有民主的關係。由此我也明確,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誘、耐心啓發、因材施教。如果對受教育者施以強制,那樣只能培養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的庸人,培養不出富有創造力的天才。

皮亞傑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兒童去動手、動腦探索外部世界,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系統。教師應該佈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兒童自由操作、實驗、觀察、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現物體、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

書中還闡述了蒙臺梭利教幼兒自由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兒童的發展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光輝形象;杜威的“學校即社會”。外國幼兒教育家的傑出理論,照亮了我幼兒教育的前進道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內心獲得了充實,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遠的目標。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6

《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爲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誌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非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啓示。

“教養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現有書的破壞,爲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可是沒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爲了摺紙飛機玩,於是,老師爲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紙好方便孩子們摺紙飛 機。可過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

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後,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願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瞭解和更細緻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纔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班是早期閱讀實驗班,孩子們在看圖書的環節中有很多點跟這裏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於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後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獻祝福,祝福網

《幼兒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

幼兒教育的讀後感7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着,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意大利着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裏,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爲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

己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這是因爲成人不理解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運動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爲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爲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爲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內心作好準備。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爲。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