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1

一個雪花輕揚的夜晚,我終於讀完當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兒》,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陽東昇,我不禁陷入沉思……

這套書,以《明史》爲藍本,文風嚴謹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時穿插的評論尤爲一針見血、恰到好處。掩卷之餘,除了佩服作者豐富的史學知識,更是讚歎於其無與倫比的社會洞察力。他用那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了自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禎悲涼自縊於景山這長達276年的歷史皓月。

書中衆多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達的將才獨具,用兵如神;于謙、王守仁的力挽狂瀾,高風亮節;戚繼光、俞大遒的奮力拼殺,平定倭寇;徐階、嚴嵩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袁崇煥、孫承宗的老謀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極的背水一戰,最終進攻。

但最讓我敬佩的,卻是楊繼盛。他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卻遭誣陷下獄,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沒有,他的精神活了下來,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爲他的堅忍、頑強、正直。他也堅信:嚴嵩之患終有一日能予以肅清。

是的,正義與公道,或許會遲到,卻絕不會曠課。

回望古今,歷史向我們宣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對於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是祖國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更要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借鑑歷史、感悟歷史。

我國古人都深知“明鏡高懸”,我們新時代中學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修正航向,使正義引領時代,努力奮鬥,爲全國,乃至全人類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貢獻。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2

我們讀明史,一個很顯著的標籤是太監成了官場上重要的角色,而除了三寶太監鄭和外,幾乎歷代所有有名望有大權的太監都是十惡不赦的奸臣形象。再加上恐怖的東廠西廠,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我們還是到歷史上去看看:自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說的產生到壯大,幾乎統治了國人的思想領域,儒家主流思想認爲人性本善,認爲天下是由上天派下兒子——天子來治理,天子應以堯舜禹湯這樣的聖王爲楷模,存天理,滅人慾。

於是讀聖賢書的大臣們就以這個標準去要求皇帝,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標準,但他們忘了,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而且人的資質差距太大,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人。故事就來到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時代,應該說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他與父親朱高熾統治時期被稱爲文宣之治,是對於好大喜功,連年用兵,搞工程的永樂皇帝時期的修正,沒有這個時期的休養生息,就沒有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朱瞻基熱愛工作,體恤民情,經常微服私訪。

個人也沒啥愛好,只是喜歡鬥蛐蛐。可就是這樣一點點愛好就讓言官們抓住小辮子,大書特書的指責皇帝。這下惹惱了朱瞻基,但是怎麼對付這些不通情理的傢伙呢?皇帝直接去和大臣做鬥爭?不好,非常不好,副作用太大。不如扶植一個對手給大臣,讓他們去鬥,自己當個觀衆和裁判。於是太監就走上了歷史舞臺。誕生了掌印太監,柄筆太監,東廠廠長,西廠廠長等,包括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名人。飽讀詩書的文官們做夢也沒想到,愚蠢的行爲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孔夫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也是有很多不能自圓其說的缺憾,這也是中華文化的悲哀。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3

“明朝起起伏伏三百多年,多少不老傳說譜寫成章?”這個由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明朝,在作者‘當年明月’的筆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朝那些事兒》當中,使人讀了不僅感嘆歷史的滄海桑田,亂世之徒的陰險狡猾,更讚歎作者的.妙筆生花。

這是迄今爲止唯一全本白話文講述明朝真實歷史的大型史學讀本,記敘了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並通過不懈努力建立明朝,至崇禎皇帝殉國的三百年精彩傳奇歷史,描述了那時期朝廷裏、軍事上、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故事。

通過這本書,我清晰地瞭解了明朝的歷史,也體會到各個優秀君主、將領、首輔給我所帶來的震撼,更是對所有奸臣深惡痛絕。我感慨明太祖朱元璋對工作的兢兢業業;我也讚美大將常遇春的勇猛精進;我欣賞朱棣對帝王之位的執着,也佩服他治理國家的諸多錦囊妙計;我喜歡明英宗朱祁鎮在經歷“北獵”後仍有重回朝廷奪政權的勇氣,也對其妻子孝莊皇后的不離不棄深受感動;我不解朱翊鈞深居宮中不理朝政的原因,痛恨着官宦魏忠賢被重用卻貪婪奸詐不知悔改的作爲;最後也對崇禎皇帝拼盡全力試圖力挽狂瀾卻也無奈亡國感到惋惜……

都說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卻也是一個複雜、混亂的朝代……其中多少人在歲月的沖刷,時間的飛逝中開始變得見異思遷;多少人從簡簡單單的一片忠心變得虛僞圓滑,唯利是圖;又有多少人爲了金錢與權利而喪失人性,泯滅了基本的良知;當然,在這亂世之中,仍可以看見一羣這樣的身影,他們不畏流言蜚語,也經歷痛苦變得遍體鱗傷,卻堅決與黑暗抗爭到底,有追求,有信念,選擇了正義,堅持了理想……

所以從這本書中,我飽覽明朝的傳奇與精彩,去細品作者想傳達的那句話“學會在亂世中不忘初心,成爲一個正直無私的人”。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4

快樂假期開始,我懷着無比期待的心情,又開始了我的明朝之旅。這幾天讀了由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的第三部,讓我對明朝又有了新的認知。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有三個:土木堡之變、于謙救明朝、奪門之變。

首先是土木堡之變講了我最憎恨的人——太監王振。歷史上有多少太監亂政,而明朝被歷史學家稱爲”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王振就是明朝的第一個專權太監。他奪得了皇帝朱祁鎮的信任,飛揚跋扈,爲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讓自己名垂青史,不顧羣臣反對,帶領皇帝親證,在他的“英明”統帥上,結果可想而知,王振完敗,幾萬大軍全埋在了土木堡,王振也被自己人打死,皇帝也被捉走!奸臣的私利、私慾導致了自己斃命,死有餘辜,但他卻讓數萬大軍爲他陪葬,豈不讓人痛惜!

然後就是我最敬佩的智者——于謙。他在明朝最危難時,用自己冷靜的頭腦,非凡的智慧,與衆大將一起,守衛城門,成功保衛了京城。于謙,改變了明朝的歷史,在明朝滅亡之際,留下了一抹希望,讓後人所敬仰。

最後是奪門之變,也是我最悲痛、憤恨的章節,講述了奸臣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胡造謊言誣陷於謙,朱祁鎮信以爲真,處死大英雄于謙。這三個人欺騙皇上,借刀殺人,換來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我也深深感悟到——自私竟如此可怕。最後李賢通過重重困難,終於還於謙一個清白,將那三個奸臣全部處死。這樣的結局,我也深感欣慰。

我敬佩于謙,多虧了他,在明朝滅亡之時站了出來,救國家於水生火熱之中,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5

封建社會,宮闈鬥爭激烈,朝代演變是歷史的規律。明朝興衰。發生了種種事情。從這本書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這部書是石悅寫的明朝“通史”。這書講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當時的十七帝王王公權貴還有小人物的爭權奪位的鬥爭進行了全方面的展示,充分的體現出了當時政治場面。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命運,他的生活貧窮困苦,沒有任何的依靠,但他一路招兵買馬,領導着一羣起義軍歷盡了千辛萬苦,在戰月當中一次次的從死神的手中掙脫,掩埋戰友的屍體後依然繼續戰鬥,一直堅持着,最後推翻了元朝——蒙古鐵騎的時代。

朱元璋駕崩後孫子朱允繼承皇位。接着朱允的四叔朱棣又起義,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朱允在位僅僅——四年。

第二部它講到鄭和七下西洋,修撰《永樂大典》,南下討平南安等,後來永樂帝朱棣於北伐蒙古歸來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了動盪時期。

作非爲而導致了二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但又幸虧忠臣于謙奮力救回了明朝帝國,但隨即又有兩位皇帝爭奪王位的“奪門之變”後都被害身亡了。

讀了這本書以後,首先我認識到了封建社會。他們爲了爭奪皇位可以六親不認,不擇手段,兄弟父子之間可以自相殘殺,但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忠臣義士。其次我感覺到我們需要很好的熟讀史書瞭解歷史,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知道歷朝祖先爲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6

朱元璋最大的創新有兩件事:第一件,廢除丞相制,朱元璋是個失敗的創新者。丞相制是君主制的衍生品,春秋時期的管仲是齊桓公的國相,李斯是始皇帝嬴政的丞相。

到了漢朝初年,蕭何是劉邦的丞相。後來丞相的權力被一分爲三,被三公制取代,東漢末年,曹操又罷黜三公,獨攬相權。丞相製爲何這樣有生命力呢?因爲皇帝與丞相的關係就好比董事長與總經理。一個是行使所有權,一個是行使管理權。因爲皇帝是世襲制,除了開國皇帝,大部分皇帝很難有那樣大的能力和精力獨自去管理龐大的帝國,所以呢,就要選拔最有才能的人幫助管理。但這個制度朱元璋不喜歡,因爲他這個人權力慾特別強,討厭別人插手,並且窮苦出身的洪武皇帝能力精力超羣,所以呢,他罷黜了丞相制,創立了內閣制,所謂內閣制呢,也就是皇帝的一幫祕書,給皇帝打打下手,內閣首輔也就是祕書長。

當然,還有一個別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特別擔心別人奪了自己的江山,所以內防權臣,類似曹操,楊堅這樣的人。但令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在他身後百年,這個內閣就成了遠大於丞相的機制。第二件事就是防止開國大將造反,辦法就是殺,幾乎殺光了開國名將。那邊疆誰來防守?子子孫——老朱的26個兒子,成了26個藩王。可這個辦法確成了孫子皇帝的噩夢,大將軍雖有實力,但沒有名分,造反困難,可藩王們都是老皇帝的兒子,哪個做皇帝都有資格,結果就出了這樣的大禍。所以,自以爲聰明的朱元璋做了蠢事,更可悲的是他自己永遠也不知道。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範文7

郭子興沒有殺掉朱元璋,朱元璋經歷了這個事情之後,決心除掉這些鼠目寸光的人。這證明了,朱元璋想要獨立造反了,郭子興也同意了這個要命的要求!他向郭子興申請帶兵出征,攻打定遠。定遠是郭子興的老家,朱元璋要向郭子興發出警告了,可沒想到,他之後繼續攻打了懷遠、安奉、含山、虹縣。郭子興也沒想到,這一出征會有這麼大的影響,更不會想到,這一個人會創造出大明帝國。這一大段,不僅說明了朱元璋有很大的軍事才能,還說明了朱元璋的指揮才能。

在重新召集士兵後,見到了那二十四個人:徐達、湯和……就這樣,朱元璋開始了他的霸業第二步。這二十四個人便是朱元璋後來成立大明王朝的骨幹領袖。就在此後朱元璋又忽悠來了“一羣”軍隊(就是一些土匪什麼的),之後創建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長來了。洪武大帝看來“眼睛不好”,一個名人都看不出!

它佔據了滁州,又迎來了三個重要角色:他的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貞和外甥李文忠。這三個人,之後看了什麼,不能說,但是,他們三個之後都幹了那場驚天動地的戰爭主角。

此時朱元璋的手下都人才齊齊,他不在規劃佔領一兩個小縣城的戰鬥了,已經向攻佔天下邁進了。這就說明了,朱元璋的志向遠大,而且,這也說明,他的目標沒有限制,只有越來越遠大!

說到這兒,我就想說說我們班同學——胡雪涵,胡雪涵以前十分好學,作業認真完成,可是,這個學期胡雪涵卻經常忘帶作業,老師點名她都不知說哪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