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59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後感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後感1

吳放老師在《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第36封信《做個“民主型”的幼兒教師》中指出:和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教學風格,而是一個應該如何來把握它們之間的“度”的問題。我也覺得這並不是兩個對立面,從辯證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面,爲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職責,因爲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是幼兒有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是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態度必需和藹可親,只有親切的老師才能給孩子一個輕鬆的樂園,孩子們才能信任我們。

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在它的上面描繪出一幅燦爛的圖畫是我們的職責,我們要給他們什麼呢?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嚴格的要求是針對教師的,同時也針對幼兒。吳放老師說:“任何個性品質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反覆的強化,而教育中的一個大忌就是教師反覆無常,幼兒無所適從。當幼兒明確了目標,又經過教師前後一致的強化以後,外部行爲標準才能夠逐漸內化,成爲幼兒自己的行爲習慣”。是的,在日復一日的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要求要持之以恆,才能形成良好的常規,“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爲,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是我們的一個追求。

“態度和藹,要求嚴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爲孩子們調皮的.行爲犯難:該如何堅持呢?今天中午,凡午睡時又在講話了,和他講道理似乎已無效果,怎麼辦呢?我就用溫柔的目光盯着他,他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夠好了,馬上做了一個閉嘴的動作,把嘴巴抿得緊緊的,但他的目光追隨着我,我知道他心裏的小算盤:只要我的視線一離開,他的聲音定會響起。於是,我仍用溫柔的目光看着他,他不時用眼睛看我一眼,我就目不轉睛地看着他,堅持了不一會兒,他無奈地放棄了:悄悄地閉上眼。很快,我就聽見了他的呼嚕聲。由此,我覺得做到這一點,根本是要有一顆愛心,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態度和藹,要求嚴格的老師,也會讓我們工作時心情是那麼的陽光!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後感2

“理論就像我們的左手,實踐就像我們的右手,當我們用兩隻手協調工作時,效率就會高得多。理論和實踐又像我們的左右腳,當我們用兩隻腳來行走時,步伐就穩當得多。”作爲一名新教師,自知在實踐方面經驗尚淺,吳放老師的這句話促使我更加認真地去品讀這本書。

“我們與人相處時,經常會被一些先入爲主的成見所左右,一不小心就會以偏概全,強調別人的缺點,忽略別人的優點。和同齡人如此,與孩子就更容易如此。”這是吳放老師從對烏鴉的態度轉變中獲得的收穫——教師需要重新認識孩子。

我們需要關注孩子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的發展,關注每個幼兒的個性潛能的發揮,如果一個孩子原來不會跳繩現在會跳兩下了,這就是進步了,發展了,儘管可能其他孩子都已經會跳10下了。每個孩子的遺傳素質、生活環境、個性潛能及先天稟賦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同的;對於所謂讓老師頭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仔細觀察,換一個積極的角度、近距離來觀察,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不少優點值得大家來欣賞和慶賀。

讀完全書,回過頭細細回味,就會發現我們需要重新認識的何止孩子,還有很多。

一.我們要重新認識孩子的學習方式——從學會到會學,注重自主性。

在課程的組織與實施中,同樣達到學會的目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方式,而不同的學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千差萬別的。就如吳放老師在“這是我的配方……”中提到的,同樣是自制橡皮泥,他沒有選擇一步一步地教,或是請孩子對照圖示製作。而是讓孩子自己嘗試,配製,記錄。可以想象,這次製作出來的結果肯定是大不一樣的。但在這一過程中,成功的孩子通過這一過程總結出了成功的原因,失敗的孩子在與同伴之間分享經驗和相互學習中,也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不僅如此,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孩子掌握了製作橡皮泥的方法,在製作的過程中也使孩子感悟到了粉末和液體混合後的粘稠度與粉末和液體的數量有關,當他掌握了這一方法後,他就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如泡咖啡,泡茶……再比如我們的孩子學摺紙,摒棄了以前那種人手一張紙,一步一步地跟教師學的方式,先讓孩子們看明白虛線、實線、箭號等符號表示什麼意思,然後看着示意圖練習,有看不懂的再求助於老師或同伴,通過這種學習,孩子就能舉一反三了。而且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不僅孩子的自主性慢慢得到了發揮,還提高了閱讀能力(觀察符號閱讀符號的能力)。我想這種自主、主動、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學會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怎樣去獲得知識,這也就是可持續增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理念。

二.我們要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定位——從傳授到引導,注重啓發性。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在這種觀念中,孩子的學習是被動的,無論是否樂意,教師教什麼,孩子就接受什麼。然而現在,教師的這種角色專變了,教師既是孩子學習的引導者,同時還是觀察者、參與者和支持者。孩子在學習時,教師要觀察並解讀孩子的學習行爲,在必要時參與孩子的學習並給予他們材料上、經驗上的支持,以促使孩子的學習得以層層推進。在書中,吳放老師提到了“利用教室環境創設輔助教學”,從他舉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好的操作型壁報需要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認知水平來進行調整,讓幼兒在動手中發現新東西,需要教師發揮引導者,支持者的作用。

當然,教師不是萬能的,在一個活動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教師要能細心地聆聽孩子的聲音,能敏銳地捕捉孩子思維中的每一個細節,同時給予他們適時適度地引導,使孩子在充滿興趣的同時進行探索學習,從而主動獲得發展。

我想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的工作不是機械死板始終如一的,我們的工作中充滿了創造的機會,充滿了不確定的可能,充滿了值得重新認識和思考的價值。我想這就是吳放老師用這樣一個書名的用意吧。她確定了一個基調,對於我們的工作,首先在我們的意識裏注入了美好的定義,我們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一起跳舞。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後感3

在一次午餐後的自由談話中,我無意間聽到孩子說:“我喜歡xx老師!” 真是童言無際,xxx老師在帶他們活動,而他們不是說喜歡xxx,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顯然,孩子們心理不是很喜歡自己班的老師。我感到奇怪:那位老師對孩子們真象對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可謂盡心盡力,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教育機會,她組織的活動都是有條不紊。而孩子們心理卻不是很喜歡她呢?於是,我在辦公室與同行商討,有的說:“孩子們喜歡年輕的老師,我班孩子也是這樣”。也有的說:因爲她嚴肅,經常在糾正不良習慣,我也是這樣,我班孩子也不喜歡我……對同行的解釋我疑惑。學習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我豁然開朗。

吳放老師在第36封信《做個“民主型”的幼兒教師》中指出:和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教學風格,而是一個應該如何來把握它們之間的“度”的問題。爲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職責,因爲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是幼兒有效學習、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

是啊!藹可親和嚴肅並不是兩個對立面,從辯證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面,應該要把握它們之間的“度”。 吳放老師在信中說:“更重要的是,‘和藹可親’和‘嚴肅’應該同是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追求的境界。”

“‘和藹可親’和‘嚴肅’的教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與‘民主型’教師的特點是不謀而合的。也許,做一個民主型的教師正是你所希望與追求的目標?”看來,只有‘民主型’的老師才能給孩子一個輕鬆的樂園,孩子們才能喜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