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1

還沒看完,但感受已有,反正我也不在乎結局~作爲村上迷,回想以前都是小20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最迷他的各種小確幸,因爲當時的中國什麼都大,大藍圖,大幹,大胸,大房子,大汽車~都是還沒大到位的生猛海鮮迷戀狀態,於是小心思,小咖啡是那麼細膩又有異域的嬉皮世俗,溫暖我心和我身。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

現在看村上,小確幸不見了,卻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我指的是尤其作爲中年人,心中有太多心思無法準確描述,太多的狀態沒個定數,村上就像一棵樹,從我們心裏確定的長出來,怎樣的臉譜,怎樣的人生一律可以,告訴你的是確定,但描繪的卻是不確定。此起彼伏的心境以靜默的孤獨呈現,剛好與讀者印證。

我們生活環境是“”比較人類學,他以前的作品也是有這樣的痕跡的,比如綠子和其他的女性~現在的作品這些蹤跡全無,每個人都是以靈魂的狀態出現和存在,也是與其他的都是不同。

其實,談音樂,繪畫,故事和環境,都是人的種種幻境。

我已經從村上迷,轉爲樹迷,靜觀其開枝散葉~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2

本書分爲上下兩大本,又厚又長。上本叫顯露的意意念,下本名爲改變的隱喻,副標題涉及劇透。

村上春樹名聲在外,但他的作品我讀的很少,印象中只有高中讀過挪威森林,而當時不一定全看懂。本書由於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被右翼打壓,但根據斑馬跟日本友人的瞭解,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日本年輕人對當年的歷史興趣也沒那麼大。而書裏涉及這方面內容的也就寥寥幾筆,這多少是國內媒體宣傳的時候帶有一些商業或者政治的傾向,畢竟這書是要出中文版的。

作者的文字運用水平還是相當高的,文章文筆優美,雖然對我來說非母語,但也能看得出一些,但翻譯過來能不能維持着水準也不好說。故事本身並不複雜,說是本格推理十分牽強,不如輕小說更合適一點,對納粹的批判也沒有深入,作爲一個長篇來說這個結構稍顯單調了。

最想吐槽的就是作者實在太囉嗦。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一些動畫片,比如高達。每一集的開頭,就會把之前的劇情做一個簡短的介紹,然後過個幾集,會有一整集來對劇情做一個總的描述。沒錯,這書就是這樣,每過一章,就會把前面的故事做一個簡單的重複介紹,真是讓人煩不勝煩。還有對美術方面的描寫又太過專業,由於主人公是個畫家,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畫畫的專業知識,對我這種不懂畫畫的人簡直是如同嚼蠟。

這部又臭又長的小說算是看完了,優缺點都一樣明顯的一本書,若非宣傳的春秋筆法應該不會有那麼多關注度的。現在上冊有民翻的中文版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3

儘管有着無可辯駁的衰退跡象,儘管行文越來越囉嗦,我還是幾乎一口氣讀完了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

熟悉的意象都在,作家用慣了的各種具有現實指代性的非現實元素幾乎都在,只是這次的故事更加簡單,故事水面下的冰山露出的部分更少,而非現實世界的構建幾乎沒有,作者只在情節最關鍵的部分設置了幾條通向非現實的小路,小到幾乎難以自圓其說,讀者越來越難以捕捉作家到底想表達的意思。而且,村上春樹應該是學習了繪畫。

文中對於繪畫知識和創作過程的描繪,如果不經過系統學習,是很難寫出來的。而且,村上用了文學創作的眼光來看待繪畫藝術,比如無論是白色斯巴魯男子的肖像畫還是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畫,比起已經畫完的部分,作者對未畫出的內容更加耿耿於懷。是藝術之間的相通性也好,是作者別具一格的理解也罷,文中的繪畫都有了優秀文學作品一般的美感。

我不妨猜測一下,作者在對繪畫藝術的探索過程中,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種“非現實因素”,而這種非現實因素作者無法很清晰地把握住(畢竟是一個新的領域),所以無法在上面構建一個類似《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那樣的非現實世界,有其自己運行規律的世界。

在書中,“我”在畫家雨田具彥家裏的閣樓上發現了一幅名爲《刺殺騎士團長》的畫,是畫家沒有公之於衆的作品。無論是畫家將畫隱藏的原因,還是畫家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畫中人物的具體含義,都具有向內探索的意義。而自從發現畫以後,各種奇怪的人物和事情就屢屢出現:住在對面山上豪華別墅中的免色先生,13歲的少女秋川真理惠及其姑媽秋川景子,樹林中的鈴聲,石頭下面的地洞及古鈴,以及只以意念狀態存在的騎士團長。這些因素同時出現,但這次沒有對“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只是目睹了一名少女的成長,以及與早前出軌的妻子複合了。

可以聯想情節有些相似的《奇鳥行狀錄》,其中的“我”需要下到井底,需要與不具現實狀態的“惡”搏鬥而奪回妻子。而《刺殺騎士團長》要溫和許多,少女的成長有驚無險,“我”與妻子的複合也順理成章。至於孩子,一定是“我”的,那個色情的夢,妻子一定也感受到了,而且明白,“我”通過意念中的交合使妻子懷了孕。這種隔空sex的寫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1Q84》裏面天吾和青豆就是在不同的空間完成的交合而使青豆懷孕。作者對於意念中發生的事情似乎樂此不疲。

而本書的最後,“我”重新走上了肖像畫家的道路,而放棄了非現實主義繪畫的探索工作。其間,“我”畫了四幅畫:免色先生的肖像畫、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畫(未完成)、林間地洞的畫以及白色斯巴魯男子的肖像畫(未完成)。這四幅畫表面上是寫實的風格,但作者表示,那都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畫中人,又不是簡單地看出來,而是作爲一個整體把握,其中有類似“精神”的東西存在的。

其中,地洞是一切非現實的起點,而斯巴魯男子和真理惠的肖像畫都有其不能完成的原因。畫的未畫部分到底是什麼,作者沒有說明。但是可以肯定,斯巴魯男子的肖像沒有畫完的原因,和雨田具彥沒有公佈《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的原因應該是一致的,應該是防止一些“惡”被釋放出來。而真理惠的畫沒有完成,應該是爲少女人生的留白,未完成的內容代表了人生捉摸不定的可能性吧。

公平地講,本書無法與村上巔峯時期的幾部長篇小說相比。期待着村上構建一個迷人的非現實世界的讀者可能會很失望,畢竟這是村上小說的殺手鐗,我們早就習慣於在那種世界裏徜徉,然後明確感受到作者藏在每一個意象裏要說的話。

而這部作品中,我可以明確感受到作者隱藏了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就像書中的雨田具彥,對自己在奧地利驚心動魄的經歷絕口不提,只畫了一幅與自己以往作品風格迥異的畫,藏在閣樓裏。作者恐怕也是有更多直白的表達,卻把它們藏在長篇累牘的描寫裏。至於文中提到的讓中國人激動不已的幾句作者的戰爭觀,可以理解爲作者爲了吸引讀者而故意放上了自己的看法(想想如果整本書都是指代不明的情節,那該有多枯燥)。本書的重點並不在那裏,因爲村上並不是那種喜歡到處宣揚自己政治立場的歷史觀的作家,他感興趣的是非現實,非現實!

因此我不願意承認這部作品是作者的衰退,而願意把它看成作者在全新的藝術領域的探索,走到了非現實的門口,敲了敲門就離開了。就像“我”重回肖像畫的創作——畢竟無論怎麼解讀,肖像畫都應屬於不能再現實的藝術形式——作者沒有在繪畫能夠提供的解讀空間裏走太遠,而選擇了留白。可惜固然可惜,但是繪畫這個作者從未涉足過的領域,我們得以領略作者對它的解讀和嘗試,對於我等腦殘粉讀者來說,也是幸事一件了。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4

“我”偶然間(也許是命中註定亦未可知)住進著名日本畫畫家雨田具彥的山間房屋,從發現藏在閣樓裏的名爲《刺殺騎士團長》的畫作開始,繼而經歷午夜鈴聲、林間圓洞、騎士團長現身等一系列離奇事件,從而對生死、時間、有無等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

三月到四月間,每天午睡前或睡前讀上一兩章,如此共用19個小時在世界讀書日將此書讀完。整體來講,比較有吸引力,諸多細節和人物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對於書中所要表達的東西,似有所悟卻又恍惚不可琢磨。

主人公“我”是一個36歲的肖像畫畫家,是一個有所特長的普通人,生活自在隨性又非常自律,每日作畫、做家務、散步,掙錢不多,但善於觀察,有時甚至是躲在窗簾後面偷偷窺視他人,具有很強的視覺記憶力和抓住外表之下類似於個人特質或者說本質的東西,並能將其生動地再現於二維畫布之中,因而在肖像畫領域獲得了一定的認可。

男二號免色澀,50出頭,一頭豐厚的白髮,富有的“成功人士”,其周遭的一切盡在其近乎絕對的掌握之中。獨居山間別墅的神祕男子,即使在互聯網上也難覓其蛛絲馬跡。讀書筆記.米蘭·昆德拉曾在其小說中塑造出兩位統一而對立的角色,一個要在世間熱烈地展現與昭示自我,一個卻願意悄無聲息的隱匿自我。免色無疑屬於後者,免除色彩,即白、即無、即空。

人物描寫方面,對於主要人物的衣着和座駕,作者進行了不厭其煩反覆多次的細緻描寫。人物出場時,彷彿一架帶有感情和思考能力的隱藏攝影機隨即自動出現,鮮活的細節與人物性格特點渾然一體。引擎聲粗重狂野的銀色捷豹——神祕而富有魅力的銀髮男子免色;安靜的藍色豐田普銳斯——知性優雅的美麗姑母秋川笙子;紅色迷你庫柏——熱情洋溢的.人妻女友;白色斯巴魯森林人——清冷兇狠而又似幻似真的白色斯巴魯男子;質樸強悍的舊版黑色沃爾沃——著名日本畫畫家之子雨田政彥;頗有年代的紅色標緻205(先)、風塵僕僕低眉垂眼的淺灰藍色二手卡羅拉旅行車(後)——妻提出離婚後經歷各種離奇事件且思考不休的“我”。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5

從預售的第一天起預定,到三月初拿到《刺殺騎士團長》,再到五一假期讀完,因中間穿插着工作和考試的緣故,陸陸續續花了近兩個月纔讀完。該書共兩冊,洋洋灑灑五十幾萬字,但讀起來並不曾感覺無聊。當然,我個人不認爲這是村上的集大成之作,正如譯者林少華教授在講座時所說的那樣,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於巔峯。以下爲我個人對該書的讀後感,誠然每個人認知都存在着侷限性,加上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敢說本文有多專業多學術,僅是個人茶餘飯後的閒聊罷了。簡單的歸納了下,就說說該書兩個優點和兩個不足吧。

優點一:文體的獨特性。讀過幾本以上村上的讀者都能感覺到,村上小說有着獨特的文體結構,用譯者林教授的話說就是文體的節奏感,即“用節奏好的文體創作抵達人的心靈的作品”。不同於《奇鳥形狀錄》中部分章節的“掉線”,該書情節進展得不緊不慢且環環相扣,這也是爲什麼該書雖篇幅較長但不會讓人讀起來感覺無聊的原因之一。

優點二:寓意的縱深性。不得不說村上有着獨特的世界觀,通過“理念”、“隱喻”等展現出深藏於社會內部及人性中的“惡”,由主人公經歷“迷失自我”再到“重塑自我”,戰勝或殺死本源“惡”,進而拯救自己,並改變現狀。此外,作者還倡導了“寬容”與“愛”,即接受並深愛非自己生物學上的女兒,這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眼見”,而是在於“心見”,即相信室(女孩姓名)是自己夢中與妻交合而誕生。然而該書寓意的縱深性之深,說實話我並未能全部領會,畢竟每個人認知不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侷限性,加之閱歷不同,上述可能說得不夠全面。

缺點一:過多相似的原素。該書與《奇鳥形狀錄》中存在着太多相似的原素,故而總覺得缺了幾分創意。如兩書故事開頭時主人公落魄的生活、老婆“跑了”、真理惠與笠原May、洞與井、本源惡、二戰中屠殺等。

缺點二:女性角色缺乏性格。換而言之,該書女性角色缺乏魅力。村上曾成功塑造過很多女性角色,即便有些並非女主角且篇幅寥寥,但各自都有着鮮明的女性魅力,如《國境以南》之島本、《多崎作》之沙原、《挪》之直子、綠子和初美等。但在《刺殺騎士團長》中,無論是柚、秋川笙子、人妻女友都缺乏女性魅力,並沒有留下較深的印象,而真理惠又太小。

以上爲個人的拙見。《刺殺騎士團長》雖然有不足之處,但仍不失爲一本值得讀的好書,相信可以衝刺諾貝爾。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6

儘管有着無可辯駁的衰退跡象,儘管行越越囉嗦,我還是幾乎一口氣讀完了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

熟悉的意象都在,作家用慣了的各種具有現實指代性的非現實元素幾乎都在,只是這次的故事更加簡單,故事水面下的冰露出的部分更少,而非現實世界的構建幾乎沒有,作者只在情節最關鍵的部分設置了幾條通向非現實的小路,小到幾乎難以自圓其說,讀者越越難以捕捉作家到底想表達的意思。

而且,村上春樹應該是學習了繪畫。

中對於繪畫知識和創作過程的描繪,如果不經過系統學習,是很難寫出的。而且,村上用了學創作的眼光看待繪畫藝術,比如無論是白色斯巴魯男子的肖像畫還是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畫,比起已經畫完的部分,作者對未畫出的內容更加耿耿於懷。是藝術之間的相通性也好,是作者別具一格的理解也罷,中的繪畫都有了優秀學作品一般的美感。

我不妨猜測一下,作者在對繪畫藝術的探索過程中,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種“非現實因素”,而這種非現實因素作者無法很清晰地把握住(畢竟是一個新的領域),所以無法在上面構建一個類似《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那樣的非現實世界,有其自己運行規律的世界。

在書中,“我”在畫家雨田具彥家裏的閣樓上發現了一幅名爲《刺殺騎士團長》的畫,是畫家沒有公之於衆的作品。無論是畫家將畫隱藏的原因,還是畫家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畫中人物的具體含義,都具有向內探索的意義。而自從發現畫以後,各種奇怪的人物和事情就屢屢出現:住在對面上豪華別墅中的免色先生,1歲的少女秋川真理惠及其姑媽秋川景子,樹林中的鈴聲,石頭下面的地洞及古鈴,以及只以意念狀態存在的騎士團長。這些因素同時出現,但這次沒有對“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只是目睹了一名少女的成長,以及與早前出軌的妻子複合了。

可以聯想情節有些相似的《奇鳥行狀錄》,其中的“我”需要下到井底,需要與不具現實狀態的“惡”搏鬥而奪回妻子。而《刺殺騎士團長》要溫和許多,少女的成長有驚無險,“我”與妻子的複合也順理成。至於孩子,一定是“我”的,那個色情的夢,妻子一定也感受到了,而且明白,“我”通過意念中的交合使妻子懷了孕。這種隔空sex的寫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1Q84》裏面天吾和青豆就是在不同的空間完成的交合而使青豆懷孕。作者對於意念中發生的事情似乎樂此不疲。

而本書的最後,“我”重新走上了肖像畫家的道路,而放棄了非現實主義繪畫的探索工作。其間,“我”畫了四幅畫:免色先生的肖像畫、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畫(未完成)、林間地洞的畫以及白色斯巴魯男子的肖像畫(未完成)。這四幅畫表面上是寫實的風格,但作者表示,那都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畫中人,又不是簡單地看出,而是作爲一個整體把握,其中有類似“精神”的東西存在的。

其中,地洞是一切非現實的起點,而斯巴魯男子和真理惠的肖像畫都有其不能完成的原因。畫的未畫部分到底是什麼,作者沒有說明。但是可以肯定,斯巴魯男子的肖像沒有畫完的原因,和雨田具彥沒有公佈《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的原因應該是一致的,應該是防止一些“惡”被釋放出。而真理惠的畫沒有完成,應該是爲少女人生的留白,未完成的內容代表了人生捉摸不定的可能性吧。

公平地講,本書無法與村上巔峯時期的幾部長篇小說相比。期待着村上構建一個迷人的非現實世界的讀者可能會很失望,畢竟這是村上小說的殺手鐗,我們早就習慣於在那種世界裏徜徉,然後明確感受到作者藏在每一個意象裏要說的話。

而這部作品中,我可以明確感受到作者隱藏了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就像書中的雨田具彥,對自己在奧地利驚心動魄的經歷絕口不提,只畫了一幅與自己以往作品風格迥異的畫,藏在閣樓裏。作者恐怕也是有更多直白的表達,卻把它們藏在長篇累牘的描寫裏。至於中提到的讓中國人激動不已的幾句作者的戰爭觀,可以理解爲作者爲了吸引讀者而故意放上了自己的看法(想想如果整本書都是指代不明的情節,那該有多枯燥)。本書的重點並不在那裏,因爲村上並不是那種喜歡到處宣揚自己政治立場的歷史觀的作家,他感興趣的是非現實,非現實!

因此我不願意承認這部作品是作者的衰退,而願意把它看成作者在全新的藝術領域的探索,走到了非現實的門口,敲了敲門就離開了。就像“我”重回肖像畫的創作——畢竟無論怎麼解讀,肖像畫都應屬於不能再現實的藝術形式——作者沒有在繪畫能夠提供的解讀空間裏走太遠,而選擇了留白。可惜固然可惜,但是繪畫這個作者從未涉足過的領域,我們得以領略作者對它的解讀和嘗試,對於我等腦殘粉讀者說,也是幸事一了。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7

有些事情真的很難說不是……

前幾天剛看完《刺殺騎士團長》,中間一度欲罷不能,看第一本的時候,感覺還比較平淡,第二本的時候,每次拿起來看,就想一直看到最後結尾!

不符合常理的“比喻”,總讓人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覺,有些段落,甚至不敢看太快,以至於在第二本還剩五分之一的時候,用了整整一週纔看完。

記名字,好像不是我的長項!以至於沒過幾天,我已經忘記了被免色認爲是他女兒的那個小孩的名字!

說起免色!總覺得作者可能在結尾會着重提出了寫很多,沒想到最後簡單帶過去了……這樣是不是有點爛尾,個人覺得,或許我才草草讀了一遍,沒有領悟更深層次的意境……

作者在前期勾畫免色這個人物的時候,是唯一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人物,(甚至於超過了裏面一些香豔的畫面,之前看新聞說,香港把這本小說列爲h書,看怎麼去定義了)也是比較喜歡的一個角色,一頭另類的髮色,永遠表現的很紳士,當然事業也很成功,做事手法也是別具一格,讓人想去模仿。

有好幾個疑問,看完書我一直沒有領悟!當然,在看的過程中,一度讓我急不可耐的想看完全書,也是想知道這些答案的原因!

第一:真理惠到底是不是免色的女兒?

第二:雨田具彥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什麼,以至於畫出了驚世駭俗的《刺殺騎士團長》?

第三:真理惠躲在衣帽間的時候,站在外邊的是誰?難道是免色的第二人格?

第四:長臉人爲什麼會知道他妹妹?

……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8

最近一段時間,沉浸在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的故事裏。

有時候長時間閱讀,由於眼睛老化的緣故,擡起頭來再看東西就是模糊的,特別是看電視,平時比較清晰的影像,特別感覺渾濁。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一箇中年的畫家,六年的婚姻生活平淡而幸福。可是在突然之間,妻子說有了外遇,希望分手。於是“我”在短暫驚訝之後,帶着僅有的隨身物品,開着一輛破車,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中,踏上了漫無目的的旅途。儘管自己很大度,可是,在在內心依然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

經過百無聊賴的漫遊,最後住進了好友父親而且是知名畫家的山頂之家,從而引發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奇怪事件。

“我”在畫家的家裏開始莫名的活着,後來莫名其妙的有人出非常離譜的價格要求畫肖像畫,從而認識了滿頭白髮、風度翩翩、生活一絲不苟、充滿懸念的紳士——免色涉。不久在閣樓裏發現一幅奇怪的畫——《刺殺騎士團長》,再後來由聽到屋後的樹林裏半夜傳來奇怪的鈴聲,並有免色涉協助,打開一個放着古鈴的樹洞,從此帶來了幽靈一樣的人物——騎士團長,並引發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

《刺殺騎士團長》取材於莫扎特的兩幕歌劇《唐璜》。在這部歌劇中,浪蕩公子唐璜欲對美貌女子非禮,女子的父親騎士團長趕來相救而被唐璜當場刺殺。這也是騎士團長的原型。而在這部小說中,騎士團長成了畫中的人物,成了那個帶領主人公走出地下迷宮的引路人。讀後感.小說也明白表示:“騎士團長”其實就是“理念”的化身。“理念”本無好壞,也本就無形。思考本來只存在於思考者之中,他人固然不知。而在這幅畫中,還有一個怎麼也想象不明白的“長麪人”從地下偷窺着整個事件的發生,正如小說後面所解釋的,“長麪人”代表是隱喻——也許所有的事件背後,都有自己沒有明白的結果或真相。

小說有時候基於很長的篇幅,用於描寫人物的內心彷徨,通過自己反覆思考和無休止地困惑,來反饋生活中種種難以表述的糾結。

人總是有兩面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本原的“惡”。刺殺騎士團長,也許就是要表達只有清除自己的本原“惡”,陽光的一面才能得到重生。“我”在妻子背叛後,雖然痛苦和迷茫,但是並沒有生恨,相反,在經歷種種遭遇之後,反而從容接受妻子,並最終言歸於好!

知道真相有時候未必是件好事,書中也曾反覆表述這樣的思想,況且,有時候,所謂的真相也未必就是真相。真相也僅僅是個人的認知而已。在“理念”、“隱喻”甚至“雙重隱喻”的世界,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往往又是模糊不清的。

當然,日本作家的作品總是有一些情愛描寫,因此不建議推薦給未成年的少年兒童去閱讀,而且小說的思考深度比較深奧一些,因此,個人覺得也不適合孩子們去思考和品味。

安逸也是一種罪過,經過心靈的洗滌,才能發現真正的自我!

《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9

3月8日看到《刺殺騎士團長》上線,3月10日開始讀,3月11日讀完,以前每天一小時我絕對夠用了,經常還用不完,而那幾天我等不及要讀完它。

果然還是喜歡村上的作品,到目前爲止,能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實在還不多,我好像從最開始,就對他的作品沒有抵抗力,《1Q84》那部長篇小說我也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那時的我還沒那麼熱愛閱讀,但這並不影響我喜歡村上春樹,很多人不喜歡他絮絮叨叨的講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歡。

從閱讀數量上來看,我讀的並不多,但就我讀過的有限的幾部作品來看,他的作品個人特色還是挺明顯的,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和作品與作者自身之間的聯繫,看得讓人回味無窮。

與其他作品的關聯:

如果看過村上的其他作品,那就很容易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特點,以及與其他作品之間的聯繫,《刺殺騎士團長》裏面很多橋段和情節跟《1Q84》很像,比如:

謎一樣的少女。《刺殺騎士團長》裏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裏的深繪里很像,她們與衆不同,且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總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彷彿橫跨兩個世界,並能夠隨意穿梭。性格總是那麼孤僻乖戾,跟人交流總有隔閡,但她們從不在意,或者說那不是屬於她的世界的事情,無需理會。她們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爲何村上對十幾歲的少女如此偏愛,並把她們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謎一樣的事物。《1Q84》中無緣無故的兩個月亮,《刺殺騎士團長》中莫名其妙的一個搖鈴。他們都沒有緣由地出現,又不知不覺間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現的意義,但是沒有它,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氣一樣重要的東西。

毫無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頹”,離婚後自絕後路,把工作也辭了,搬到另一個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這樣低慾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羨慕,但長久來看,實在讓人焦慮。現實中這樣的生活,我們通常維持不了不多久,對毫無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愛,也是村上作品的特點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離不開情人,他筆下的主人公總是會跟比自己大幾歲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維持着不錯的情人關係,而這位情人又會在某一天突然離開他,有時候會留下一言半語,有時候則悄無聲息。不知是不是因爲自己的婚姻生活太過美滿,所以在作品中總想給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樣的體驗。

本書中另一個主要人物——免色,讓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在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裏全都含有帶顏色的字,唯獨他沒有,這讓他耿耿於懷,而《刺殺騎士團長》這本書中直接出現了“免色”這樣的名字。讓人感覺:嗯,有意思,村上喜歡這樣玩。

與作者生活的關聯:

村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他沒上過班,還沒正式畢業就跟妻子兩人經營起了一家小店,白天供應咖啡,晚上改酒吧,經營了三年左右,29歲那年他突然下定決心以寫作爲生。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他這樣描述那個時刻: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點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宮球場的外場觀衆席上,我一個人一邊喝着啤酒,一邊觀看棒球比賽。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決定寫小說。一切都很隨意,很突然,甚至到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連像樣的筆都沒有,於是去文具店買了一沓稿紙和一支筆。《刺殺騎士團長》這本書中,發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變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離婚,立刻他就搬出去,並辭掉了之前的工作,還把手機扔了,好讓編輯找不到他,然後開車四處遊蕩,最後借住在朋友父親的舊宅子裏。前後轉換之大,之突然,誰之前不曾預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經歷一樣。

書中主人公既不聰明,又不機靈,還有點木訥,是那種事業上沒成就也沒賺到錢,還被妻子拋棄的中年男人,靠着那一點興趣愛好和技能——畫畫,頹廢慘淡生活着。

雖然不一樣,但總是感覺跟村上有點像呢,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曾寫到:

老實說,連自己讀不覺得自己有經營才幹,只不過覺得一旦失敗了便是窮途末路,纔不顧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勞、不惜體力......倘若比作馬匹,我恐怕不是專事比賽的賽馬,而更接近於從事雜役的駑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寫作失敗之後的生活,畢竟從概率上講,那樣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這匹駑馬做出的新選擇,讓他的整個人生髮生了巨大負面變化,往後的生活並沒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頹廢慘淡生活着,說不定也會被妻子拋棄。

我覺得這是他對自己另一種人生的想象,畢竟他書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樣的愛好,什麼音響啦,音樂啦,黑膠唱片啦,CD啦,總少不了,他把他的愛好都放進了作品中,我在讀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給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臉。

讀完之後的小感想:

1、長篇小說真的很長,我看到後面無臉男讓主人公給他畫肖像畫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哪兒看過,但總想不起來,直到看完後從頭翻起,才發現就在本書開頭的引言中,作者寫到無臉男來找他畫肖像畫,整本書是以回憶的方式書寫而成的,這長篇小說真是長到讓我忘記是如何開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譯有些怪怪的,不過並不多。

3、村上春樹新作必看——這已成爲我的習慣,只是不知道將近70歲的村上還能寫多久這樣的長篇小說,上一步《1Q84》耗時7年,這部也一樣,寫長篇小說太費神了,對體能也是一大消耗。不過或許他早就料到如此,所以早早就開始鍛鍊,現在看來馬拉松和鐵人三項也不是白練的。作者:晴子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