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3.87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初見書名,“《愛的教育》”?難道是以老師的口吻,所寫的一部日記型散文集嗎?——第一次看見封面時,我便約莫是這個想法。然而,等我真正細細瞭解才發現,這是本以小學生口吻敘述、由他父親“修改”過的意大利小說集。不僅如此,最早一本竟在1886年便出版了,譯者亦是民國時期中國有名的文學家夏丏尊先生,着實讓我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時代感與厚重感。

儘管原序中明確寫着該書是特別奉獻給九至十三歲的小學生們所閱讀的讀物,然而正如譯者序中所說到的,絕不僅僅只有小學生能從中獲益:“實在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爲普通的讀物。”我讀過後,也有着這個想法。

書中以日記體記事,語言雖不完全在小學生的知識能力內,但也仍算得上樸實平白。真正讓我所深深折服的,是在故事中的先生們、孩子們、家長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同一般的,讓人想不到是19世紀內的教育觀念。

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我真真切切、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看到卡隆張揚正義,樂於助人的一次又一次幫助他人時;看到已經染上病卻還要堅持認認真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的女先生;看到安利柯的父親亦或是母親爲教育愛兒而給他寫的一封又一封字裏行間內真情流露的信的時候,我竟很贊同夏老所說的:“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爲世間要如此纔好。”

我也希望,在兩百多年之後的今天,這個儘管是幻想但卻奇美無比的世界,也能在21世紀延續下來,將愛的教育,傳達給更多的孩子們。

  愛的教育讀後感2

假期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着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爲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爲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後感3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1908年)。他是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者,作家。出生於意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村鎮。20歲時從軍校畢業後參軍,開始寫一些愛國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意大利軍旅生活》,1886年,耗時近十年創作的《愛的教育》面世,爲他贏得了世界聲譽。

我從掃煙囪的孩子抽抽搭搭地說:“今天我掃了好幾處煙囪,得了30個銅幣,誰知弄丟了。我的衣袋有個洞……”說到這兒,他不禁哇哇大哭,“沒有錢我不敢回去,老闆肯定會打死我的!”

圍觀的人漸漸增多。衆人正不知該怎麼辦,這時,一個女孩拿出兩個銅幣說:“我只有兩個銅幣。大家湊一湊,幫幫他吧。”立刻有很多人掏出錢來,8個,10個,15個……還是不夠,一個助教走過來,放下一個銀幣,大家向她歡呼,她卻紅着臉跑開了。還差5個!這段話中,我覺得大家和助教的樂於幫助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次,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玩,吃飯的時候,我去端板凳,弟弟在那裏自己玩,突然,“咚”的一聲,弟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趕緊放下板凳,飛奔過去,弟弟已經爬起來了,我問弟弟有沒有摔破那裏,弟弟說沒有。我放心的去端板凳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是什麼?愛是父母對我的疼愛,還是我對心儀的玩具的喜愛,或是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愛……以前我是這樣認識愛的。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對愛有了更深刻的看法,這裏有正義的卡隆、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雖貧困,但刻苦學習的克洛西、寬容,友善的可萊蒂;還有一副無賴相的弗朗蒂、高傲而虛榮的瓦梯尼;以及文中的主人公“我”恩利柯……這些孩子個個都是天真、可愛、善良的,只不過有的孩子不懂得表達愛罷了。

就如“探望老師”一文中,恩利柯探望他們生病的老師,聽了媽媽的一番話,他知道了要關愛老師。雖然他很想告訴老師班上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忍心讓老師在病痛中難過,就引開了老師的話題。老師很關心恩利柯的學習,想幫他提高成績,關切地詢問他,恩利柯被老師感動了,老師帶着病,還這麼關心他的學習,這時我想起了我們的班主任劉老師,有一次她崴着了腿,行走不方便,但是老師沒有請一天病假,還堅持給我們上課,管理班級,不想讓我們落下功課。這不正體現了劉老師對我們的關愛麼?

在這裏,我懂得了愛的內容是多麼廣泛呀!愛是寬容、是友善、是正義、是堅強、愛是默默無聞的奉獻……愛就像空氣,無處不在,只要你肯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5

看完《愛的教育》,我哭了。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整本書以日記的形式呈現,描寫得都是普通人和平凡事,但卻仍我很感動。

最讓我感動的是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

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

我們每天都接受很多的愛,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些愛。《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是用日記的形式寫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年僅12歲的小男孩,他仔細觀察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用心去愛、去看、去感受身邊的一切。

男孩的愛國情誼已經開始在心裏萌發,準備往更大的空間成長了。小男孩不許別人侮辱自己的國家,他不接受侮辱自己國家人的金錢,即使他很貧窮,很需要這筆錢,他毫不猶豫地把銀幣和銅板都扔出去了。如果我們人人都爲國家着想,顧全大局,那國家就不愁不會強大富有。少年的品德、思想是很重要的,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所以,少年的品德是關乎國家的命運的。每個少年都應該立志學習成績優秀、遵紀守法的好少年,那國家的將來會少一些罪人和囚犯。

心動不如行動,其實做好少年很簡單,只要儘自己的能力學好習就可以。學生的職責和義務就是學習,等將來長大後報效國家。

一個人,在小時候不重視心理、品德教育,只重視學習教育,也是不行的,要兩頭兼顧才行。如果只注重成績,那這個人道德敗壞,他學的知識越多,那他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

做一個好少年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天使和惡魔的分別只在一念之間,即使做一個好少年很難,如果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你做不到呢?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我的一個“朋友”,其中我最喜歡《一個貧苦的愛國少年》這一篇。

讀書可以滋潤我們的心田,陶冶情操,開拓我們的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有時候迷茫的人,讀一本書後就找到了人生的道路。書籍就是這麼神奇,難怪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