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5篇

本文已影響 1.63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5篇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也是其最知名的悲劇作品,被許多莎評家視爲莎士比亞全部創作乃至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果說《奧賽羅》是關於感情的悲劇,《李爾王》是關於親情的悲劇,《麥克白》是關於野心的悲劇,那麼《哈姆雷特》則是這三者的綜合,並且在這感情、親情與野心的悲劇中最終體現人的性格悲劇。

哈姆雷特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真實,但又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又是一個真實的人。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毀滅”去毀滅了醜陋的叔叔克勞迪亞斯;以自己的“毀滅”深深的把當時醜陋的現實刺了一刀;以自己的“毀滅”成就了他的祖國——丹麥的“生存”;也以自己的“毀滅”留下了那振聾發聵的“哈姆雷特命題”。

哈姆雷特是個與惡劣世俗同歸於盡的悲劇英雄,但他悲壯不悲觀!曾有人這樣說過:其實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存在的好處就在於它不只是爲了贏得人們一掬同情的眼淚,而是要透過對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好處的嚴肅思索。悲劇也正是透過對一切矛盾衝突必然性的揭示,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肯定!

在莎翁所有的作品裏,《哈姆雷特》或許是最受爭議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場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當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裏找到一些你會覺得那似乎就應是屬於永恆與不朽的東西。在很大的層面上,它描述的是一種極其原始的悲劇,人的悲劇。

這個戲劇中有一段十分經典的關於死亡的臺詞:“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爲敵,並將其克服。此二抉擇,就竟是哪個較崇高?”

哈姆雷特選取了死,“死即睡眠,它但是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麼,此結局是可盼的!”死並不是可怕的,而是一種歸宿,一種最安全最適宜安撫靈魂的方式。只可惜,在死的時候也不是徹底清淨的。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死了之後是什麼樣貌,不知道死去以後是否真的有夢,而那夢又將是完美的還是殘酷的。

命運、性格、抉擇,這些該是《哈姆雷特》永恆的魅力所在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讀者”,擁有無比藝術魅力的《哈姆雷特》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世界的舞臺上影響着一代代的人們,折服了千千萬萬的讀者。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2

當頭頂的光芒無法照亮身後的.黑暗,當徹夜的喪鐘無法安息冤死的亡魂,當正義的鋒芒無法刺穿惡魔的鎧甲,復仇的業火從地獄燃起,灼盡一切的靈魂。耄耋或是及笄,純潔或是邪惡,在這王國末日的烈焰中掙扎。生存還是毀滅,由誰抉擇?

沾染敵人鮮血的寶劍如今刺向誰的胸膛,一個人的冤仇要有多少人的頭顱來抵償!荒蕪的土地沸騰起血紅色的泥漿,陰險狡詐的謀殺與光明正大的屠戮,究竟哪一個企盼後人來稱揚。天使披上仇恨的外衣就可以折斷嬌嫩的花莖,用鮮血爲明月梳妝?

儘管父親死於惡魔的詛咒,儘管母親下嫁於殘忍的劊子手,復仇也絕不是一個人應有的宿命。即使血肉之軀無法承受苦難劃下的創口,也不該在前行的路上用他人的鮮血作河,身軀作舟。太過偏激的行動,使他在喪失父親之後,錯過了丘比特的箭,迎上了阿瑞斯的矛。

誰能否認這一場宮廷的鬥爭不比任何一場次戰役來的慘烈、悲壯。若能預料這來自地獄的衷訴會凍結皇室最後的血脈,會動搖整個丹麥的基樑,老國王的鬼魂是否還會徘徊在淒冷的露臺,在月光下望斷愁腸。

母親是違背誓言的壞女人,叔父是蛇蠍心腸的小人,大臣們全是諂媚的蛀蟲。在他看來,王宮是一座爬滿了毒蟲的牢獄,青銅的鎖鏈禁錮着嘶叫的邪靈。瘋狂也許是他唯一的出路,戲劇纔是上演真實的舞臺。躲在自己的世界裏密謀籌劃,偶爾的真言也只是讓人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他刺死波羅涅斯起,便開啓了這一扇悲劇之門,在雷歐提斯眼中,殺死他無辜父親的哈姆萊特並不會比哈姆萊特心中的叔父更爲善良。一個人無法在犯罪之後逃脫應有的報償。至此,正義的天平重歸平衡,哈姆萊特無法期望上帝會再爲他灑下一兩點幸運的光芒。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3

著名悲劇《哈姆雷特》出自於戲劇大師莎士比亞之手,讀《哈姆雷特》有感作文。這部鉅作和《奧賽羅》、《李爾王》以及《麥克白》,被稱爲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今天,我懷着鬱悶的心情又把它讀了一遍。

故事主要是講,哈姆雷特本是一個快樂的丹麥王子,他正直的父王被叔叔毒死了,叔叔篡奪了王位,並霸佔了他的母親。在國外留學的哈姆雷特趕回國,他父親的鬼魂告訴了他自己的被害經過,要兒子報仇。哈姆雷特爲了報仇雪恨,裝瘋賣傻。哈姆雷特卻因爲自己的一次失誤把自己情人的父親殺了,自己的情人也因父親而死去。叔叔唆使哈姆雷特情人的哥哥與哈姆雷特決鬥,結果兩人都中了叔叔的詭計,同歸於盡。臨死前,哈姆雷特奮力刺死叔叔,爲父親報了仇。

讀完了這篇悲愴的故事,我覺得,哈姆雷特雖然報了仇,但他沒有完成重整“顛倒混亂時代”的大業。在這出悲劇中,哈姆雷特代表的是那些具有先進思想的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熱愛生活,反抗邪惡但卻思想多於行動,過於優柔寡斷;叔叔代表的是封建反動勢力,他荒淫無恥,奸險毒辣,詭計多端。哈姆雷特的復仇行動,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的人物主義者要求衝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願望。

這部悲劇,也使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在丹麥國王被害之後,哈姆雷特千辛萬苦尋求報仇的機會,但一直未能成功。最後,在自己死前才殺死叔叔。這個故事也說明,壞人終究不會有好報,但可悲的是,哈姆雷特與自己情人的哥哥雷歐提斯卻都被局面所迷惑,沒能識破敵人的詭計,也告訴我遇事要冷靜思考,善於分析。

我就這樣想着想着,心中的悲傷始終沒有抹滅。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4

在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裏,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深深震撼着人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關乎命運與性格的悲劇,一首人性的凱歌。它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社會末期的罪惡與本質,同時,我們頻繁的看到了一個詞——命運。它像影子一樣和我們不離不棄,又似陽光一般溫暖人心,邂逅讓人變得幸福卻也傷痕累累,但更多時候,命運像夢魘一樣深邃而窒息。霍拉旭在戲劇的第一幕、第五場的露臺的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這……註定是一個無解的棋局。

戲劇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場戲。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段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裏找到一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該是屬於永恆與不朽的東西。

因爲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選擇的人生之路——面對正義、愛情、責任,一顆矛盾而又決絕的心,在那樣一個混沌的世界裏毅然背叛了命運,堅守住了他的正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裏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熱血中正義的沸騰讓他失去理智,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爲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從心底裏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爲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優秀讀後感範文5

適逢前些日子的英語課讀了《哈姆雷特》,所以這悲劇的第一本還是要選擇它的,雖然文章很長,但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累,心情也隨着故事的情節起伏跌宕。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之一,它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親突然逝世,不到兩個月,王后就和國王的弟弟、新國王結了婚。悲痛和鬱悶使年輕王子昔日慣有的快樂蕩然無存,在他眼裏,一切高潔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雜草卻在那裏瘋長。哈姆雷特總是穿着黑色的喪服來表示他的哀悼,甚至在新王舉行結婚大禮的那一天,他仍舊身着喪服以示鄙視。

不久後,哈姆雷特看到了父親的鬼魂,鬼魂說他他的親弟弟克勞狄斯害死的,哈姆雷特立誓要復仇,作出了一個奇特而大膽的決定:假裝發瘋。這樣不但可以巧妙地掩蓋他內心中的真實的不安,也可以給他機會冷眼窺視克勞狄斯的一舉一動。自此,哈姆雷特在言語、服飾及各種行動上都裝得瘋癲怪誕。聰明的丹麥王子利用宮裏來的戲班子試探新國王,於是,哈姆雷特決定叫這個戲班子在他叔叔面前表演鬼魂所說的謀殺場面,然後仔細觀察克勞狄斯的神情反應來確定他究竟是不是兇手。很遺憾,克勞狄斯沒有經受住考驗,使哈姆雷特認定了他就是殺害父親的兇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