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有的人: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3.88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的人: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的人:讀後感

有的人:讀後感1

詩分爲現代詩和古詩兩種,我特別喜歡具有押韻風味的古詩,對現代詩相對冷漠,但只有一首現代詩例外,它就是——臧克家的《有的人》。

這首詩是作者爲了紀念魯迅逝去十三週年之作。整首詩結構簡潔、題目新穎又獨特。更讓人耳目一新的是,這首詩是通過對兩種不同的人對比而進行的。讚揚了魯迅先生的戰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有人的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我品味良久,感受到了一絲哲學,在那個時代,反動派騎在人民頭上,耀武揚威,欺壓人民。可魯迅雖然在地下永遠長眠,但是活在人民心中,反動派雖然還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早已死亡。魯迅的精神永駐,在人民面前永遠那麼偉大,魯迅的精神和思想永駐人間。

魯迅和反動派,一位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魯迅爲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時刻爲人民服務,捍衛人民的利益;而反動派卻讓別人不能活,一切爲了自己,侵害人民的利益,處處欺壓、迫害人民。

魯迅用他的武器——筆。揭露了反動派種種的罪惡。反動派曾多次威脅他,可他心裏永遠沒有退縮,只有一往無前,令反動派害怕,讓老百姓心安。

後來,人民站起來了,有自己的話言權,魯迅和反動派又怎麼樣了?

反動派對人民如此差,相信不用我講大家也會知道;愛護人民的魯迅則被人民無限崇拜和愛戴。

魯迅,偉大的民族英雄,在這裏,我向你致敬。

有的人:讀後感2

一個人如果只會讓別人爲自己做事,一味剝削別人,最終只能落一個被人民狠狠摔倒的下場。而這一種人死後,他們的屍體也會散發由心底到外表的惡臭,永遠遭人唾棄。而我們應該做這種無私奉獻,爲人們作牛作馬的人。爲他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小力,也能給自己帶來一種快樂、充實,人們一定也會感謝我們,會得到幸福。大家一起開心,這難道不比整天處心積慮,又處處讓人感到反感要好嗎?

在青海玉樹的大地震中,有許多貪污救災物資的人,使不少災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事後,在報紙上相繼報道了這件事,那些搜刮救災物資的人,受到了人民的齊聲批判和痛恨。而袁隆平老爺爺,嚐盡了苦頭,不辭辛勞地爲大家尋找優良的水稻,最終,他的雜交水稻讓世界人民過上了不用飢餓的好日子,受到了大家的尊崇。

如果說索取是骯髒的污水,那奉獻就是純潔的清水;如果說索取是令人厭惡的食人花,那奉獻就是美麗清雅的荷花;如果說索取是最可惡的,那奉獻就是最美好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處處爲他人着想的奉獻者!

有的人:讀後感3

初讀臧克家《有的人》一詩時,心想:“爲什麼有的人活着卻如同死了一樣,有的人死了卻活着呢?”後來通過老師的講解才明白,那些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污吏,他們活着百姓就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活着比行屍走肉還不如,死後也會遺臭萬年。

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不畏強權,心甘情願爲人民做牛做馬。他激勵了億萬中國人民,增強了人民的雄心壯志,堅持不懈的與黑惡勢力和反動派鬥爭。他的筆像尖刀一樣刺入敵人的胸膛,也刺醒那些麻木的民衆,讓他們團結在一起,爲自由而戰,爲民主而戰。他在人民的心中是偉大而神聖的,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裏,雖死猶生。

由此詩也使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上那些唯利是圖的不法商人,他們生產銷售那些僞劣產品傷害了很多人,他們活着的只是軀體,靈魂早已不在。

通過《有的人》這首詩,也使我明白自己該做怎樣的人——奉獻自我、無畏無懼的人。

有的人:讀後感4

人生有何價值?其實我並不能準確地回答你這個問題。但是自從我讀了《有的人》這首詩,再經過細緻地咀嚼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人生有何價值,決不是索取,而是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初讀著名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一詩,曾發疑問:爲什麼有的人活着卻如同死了一樣;有的人死了卻活着呢?

後來,通過老師的精講點撥我才明白過來。像宋朝的奸臣秦檜就是一個“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壞傢伙。他死後還要遺臭萬年。所以他活着就比行屍走肉還不如

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他仇恨腐朽的統治者,心甘情願做人民的牛馬,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人民把他捧得很高,很高”因爲魯迅先生活着“是爲了別人更好地活”所以,他死了,人民永遠紀念他,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裏。雖死猶生!

如此鮮明的對比,讓我進一步明確了生命的意義。

想想現在社會上那些污吏,腐敗墮落,再想想那些唯利是圖、利令智昏的不法商人,還有生產僞劣產品的“企業家”,他們雖然活着,但他們有人性嗎?再看看解放軍戰士,他們爲了保衛祖國和人民,總是最先出現在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他們向祖國和人民索取什麼了嗎?再說我們的老師,他們嘔心瀝血,培育學生成才,雖然待遇低,可也無怨無悔,更有廣大勞動人民正在辛勤地創造着燦爛的明天,……他們都正在默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反覆拜讀《有的人》,我不禁感到汗顏,原來,我也只爲自己的前途着想,還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來掩飾自己的過失,感謝這首詩,它像一絲和煦的春風,拂過我那即將乾涸的心田。我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真諦。

有的人:讀後感5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名言,更是我讀了《有的人》以後最深的感受。《有的人》就是對兩種完全不同的人做了分析。

像魯迅一樣的人,他們活着,一切都是爲了別人。他們活着,爲的是追求新社會,爲的是帶給人民新的知識,爲的是讓每個人過上好日子。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的“武器”,來教育老百姓,來對付敵人,他們的.武器是強有力的。他們的內心是無比偉大的,他們的思想是無比先進的,但他們的外表又是極普通,他們是世界上最普通、最高尚、最偉大的人。他們不追求榮譽,而只是想俯下自己的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只是想做一顆野草,這就是他們的普通所在。而他們的目的,是讓人民過得好,是爲了建立新社會,更甘願同罪惡的舊社會同歸於盡,這也就是他們的偉大、高尚之處。他們爲了人民獻出自己的一切,人民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爲人民做出的犧牲。人民稱讚他們是時代的先驅,是人類心靈的美化師,更是人類先進知識的最早擁有者。他們活着,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如果他們長久離開了我們,是人民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他們即使離開我們,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不會忘記他們那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情操,更不會忘記他們爲人民犧牲的一切。他們的精神光芒四射,永遠不會消失,他們的思想和寓言,永遠啓發和鼓舞着下一代。他們是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人們會把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的豐功偉績一起刻在心上。

而另外那些人哪!他們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喊着:“看看,我多偉大。”而人們呢,給他的只是輕視。他們靠剝削、壓迫人民來生活。他們是社會的寄生蟲,是吸血鬼,是一個個令人噁心的東西。他們活着,就威脅這人民的安全,人民希望他們早死,全死光,人們詛咒他們!他們的作威作福換來的是什麼,不是人們的尊敬,更不是敬仰,而是反抗,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他們必然被推翻,他們的下場更是令人拍手稱快。他們是臭名遠揚的人。

我們這一代人,雖處於和平的幸福時代,也要學習老一輩人的革命精神,做一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

有的人:讀後感6

我對這句話特別敏感,就像描寫魯迅先生一樣。他已經死了,可他的思想還活着,他是如此的可敬啊。

可有的人呢?明明活着,還玩世不恭,做什麼都無所謂,什麼都不怕的樣子,就像小混混一樣,滿口粗話,很不文明。就像我們班的男生一樣,他們很喜歡捉弄女生,比如:在女生不注意時把她坐的椅子拉掉,讓她坐在地板上。拿着一根筆,在女生手上、胳膊上畫,過分的竟然畫在臉上。時不時打女生一下,掐女生一下。生氣時那女生出氣,把我們班的某個女生的桌子椅子踢翻,讓書啊,什麼的翻倒在地,以發泄情緒。他們在做這些事時都不感到愧疚嗎?他們都沒有想到過自己也被別人這樣捉弄會怎樣?有時,我真的搞不懂。

他們平時的作業,也是用抄的。女生不讓他們抄就用搶的,渺小的女生總是不敢反抗。考試時,把班上學習最好的女生的考卷拿來抄。有時,我真想好好揍他們一頓。像我們班的男生,在世上活着有什麼用呢我曾多次提示過他們,我說:你們現在不努力,長大怎麼辦?有人給你抄嗎?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不受歡迎的?會淪落到街頭做乞丐。每天過着要死不死的生活。可他們總是當作耳邊風。

他們就像是這句話: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對,就是這句話,這句看似衝突,卻又含義深刻的話----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對啊,他們是活着,可這和死了有什麼區別呢?活着,在學校裏混日子,還不如死了算了。對社會沒有用的人,還不如死了算了。對世界沒有用的人,還不如死了算了。

而魯迅先生就是這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對,還活着。魯迅先生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還留在人間,捨不得離去。他那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精神,讓我的心無法平靜;他那關愛他人的情懷,讓我無法忘懷;他那寧可自己辛苦,也不願別人辛苦的胸懷,讓我無法看輕。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有的人:讀後感7

《有的人》這篇文章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也寫了他們對待人民的態度,最後寫了人民對他們的看法,態度和他們的下場。

《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寫的一首詩。全文用了對比的手法,先反後正,讓文章更加鮮明生動。而且寫出魯迅和那些爲人民而奉獻一生的革命者,他們“寧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的品質。讓我們佩服不已。

讀了這篇文章,我領悟到:做人,要真誠懂得爲他人奉獻,這樣你會“流芳百世”。如果做自私,欺軟怕硬的人,那你會“遺臭萬年 ”只要你對他人尊敬,禮讓,那他也會尊重對你的。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吃虧,很難,那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奉獻的快樂,永遠得不到別人看你那堅定的目光,要相信“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你想讓別人在你死後還“惦記”你嗎?你想讓有的人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感到自豪嗎?你想不把名字刻入石頭也“不朽”嗎?那就用你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我想這首詩應該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看一下,讓那些爲了勢力,名譽,地位而失去本質的人改過自新。

不要讓自己輕易妥協,真實才是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有的人:讀後感8

他,是一頭耕牛;他,是一株野草;他,更是一位英雄。他,見證歷史鉅變;他,目睹風起雲涌;他,更重燃了中國人上進的心火。他就是魯迅。而臧克家的《有的人》則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魯迅,透過字裏行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偉大的靈魂。是的,面對黑暗的社會,面對麻木的民衆,他用犀利的筆鋒揭露了種種罪惡。反動派的兇殘行徑並沒有嚇倒他。常道英雄,何爲英雄?此即英雄!正如詩中所寫,"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的活".在他心中勾勒出兩個大字"天下".天地蒼茫,萬物混沌,只有他,寵辱不驚,威武不屈;只有他,用洞察一切的眼光直視社會。而如今,而我們,面對已故的魯迅先生,我們誰又能夠不汗顏呢?名利,金錢,榮譽,哪一樣不誘惑人心?又有幾個人能夠定心忍性?又有哪一個人會拍案而起來呵斥這社會的種種罪惡呢?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命的日出,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不敢擔保我會成爲魯迅先生一樣偉大的人,至少,我們應該保留那種奉獻自己的忘我精神。這樣,當夕陽西下,我們能問心無愧,我對得起自己,我對得起他,那一株野草,那一頭耕牛,那一位英雄,那一位見證歷史,目睹風雲,重燃人民心火的人——魯迅。

有的人:讀後感9

讀了這首詩,我知道了他的作者臧克家。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這首詩卻令我受益匪淺,印象極其深刻。

這首詩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讚頌魯迅先生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讚頌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我們應該保留那種無私奉獻,懂得愛護別人的精神品質。也要學習善待他人,爲他人着想的精神。

有的人:讀後感10

《有的人》是我國的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而創造的,詩抒發的思想—愛憎之情,不僅是臧克家,而是兩個階級,歌頌了正文義,打擊了邪惡。

詩中我最喜歡“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因爲當讀到這句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子,俯首甘爲孺子牛。”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懶的連一片紙也不想撿,現在我覺得我們要愛護環境,做不了人民的老黃牛,也要做班裏忠心的老黃牛。我還喜歡“有的人,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因爲讀這句詩時,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好象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是啊!魯迅先生一生爲人民想的多,爲自己想的少,而我呢?我一天連班上的衛生也不打掃,能不掃,就不掃,現在我覺的我應該認真地打掃衛生。

“孔子之前,無數孔子,孔子之後,一無孔子”,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魯迅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人民,雖然他時常受到反動派的迫害,可他還是堅持寫作,揭露了反動派的醜惡嘴臉,讓人民沉覺醒。我們要做一個像魯迅一樣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