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通用7篇)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1

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有着許多重大發現、發明和著名的事件。這些事發生的那一時刻,就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發着光芒,這些永恆的時刻會給予人類前進的動力,也會讓人類從中得到許多經驗。

阿蒙森和斯科特,共同面對着嚴酷的自然環境,卻一勝一敗。他們的實力相當,卻是斯科特的計劃有誤。他們的“競爭”中,出現困難,面臨困難,並解決困難。“人員過多”“天氣寒冷”“環境惡劣”。斯科特的團隊都闖過了,而他們卻輸給了另一隻隊伍。這場勝敗不是一般的勝敗,而是關係到兩個國家。關係到英國與挪威!這張國旗代表了很多:榮譽,喜悅,勝利……

儘管斯科特的團隊失敗了,我仍然敬佩他們。斯科特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正直。團結、堅持、勇敢。在謊言與事實面前,他選擇了向別國國王證明他國勝利。這種決心不是常人所具備的,這種忍耐不是大衆所具有的!

跟隨斯科特探險的人也各個都是英雄,他們其中有的不願拖累同伴們,直接坦然的走向風雪中,走向死亡;有的凍傷了腳趾,卻還靠自己的力氣揹着十六公斤的岩石,想着讓大家來做實驗觀察。

在這本書中,類似斯科特這樣的英雄人物有許多,韓德爾、列寧、托爾斯泰……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許多偉大的精神。這些精神無一不對後人十分重要,他們會引導人們再度前進,他們會蘊藏在這些永恆的時刻之中,永遠閃耀下去。

在人類的未來,必定也會出現這些永恆的時刻,它們會像羣星一樣,在黑暗中閃耀,讓人類前進的路途更加光明。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2

斯蒂芬·茨威格用一雙敏銳的眼睛,捕捉到了獨特的歷史片段,用極富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史實,清麗的語句與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輝映,予人極大的美學享受。他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扣人心絃,有傳記的真實性,能予人以報告文學的現場感。它爲我打開了一扇新的歷史大門。

“一個影響至爲深遠的決定,繫於唯一的一個日期,唯一的一個小時,常常還只繫於一分鐘。”這句話在《滑鐵盧決定勝負的一瞬》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名鼎鼎的拿破崙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法蘭西的命運會掌握在循規蹈矩的元帥格魯希手中。拿破崙給格魯希的命令是:率領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蹤普軍。可格魯希不懂變通,滑鐵盧戰役提前開始了,他仍然帶着軍隊在戰場外追擊早已離開的普軍。在聽到從戰場那裏傳來的炮聲後,格魯希才知道戰爭已經開始。手下請求奔赴戰場,格魯希考慮了一秒,拒絕了。原本能改變歷史的一秒鐘毀掉了拿破崙和法蘭西。這戲劇化的一瞬間令人嘆惋。

這本書總共講述了十四個歷史事蹟,其中《戰敗聽的陷落》告訴我們細節決定成敗,《不朽的逃亡者》告訴我們要不畏艱辛,《南極爭奪戰》告訴我們要有堅定的意志。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這本書之所以會被稱爲文學著作,是因爲茨威格不斷總結,反思,執着追求創作藝術的精美。茨威格一生渴望和平,他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目睹了最黑暗的現實,他看不到人類戰勝黑暗的希望,最終與妻子在巴西自殺。

茨威格雖然離開了,但留給世人的是豐富、深刻、動人的文學作品。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3

陽光微薰的午後,攜伴一杯濃香的清茶,看完了茨威格所著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感觸頗深。尤其是他筆下的歷史更是瞬息萬變,讓人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如果說歷史長河源遠流長,此經曲折風雲跌蕩,那麼此書無疑是做了做好的詮釋!

朋友們,請重視那只有片刻的時間,哪怕它短暫到只有一秒,也不要輕忽它決定性的時刻,也許直到失去,你才知曉它的重要性。但那卻遲了,過去的已經追不回來,只能硬撐着它帶來的後果。假如命運之神給了你一次機會,那麼請你一定要牢牢的抓住它,千萬千萬可別讓它逃走了。也許這就是人類星光璀璨的時刻。

命運彷彿很有趣,它跟過許多人都開過玩笑。一個如過街老鼠的逃亡者,竟有幸見證歷史成爲第一個發現太平洋併名垂千載的人;拜占庭的勝敗,不可思議的取決於“那扇被遺忘的小門”曾經是多麼的輝煌,誰又曾料想到有那麼一天它會敗落;一個誠懇樸實的小角色,命運玩笑般把法蘭西生死權交到他的手上,就在他那優柔寡斷的一念之差中,斷送了整個國家,要是當時他沒有猶豫而是斬釘截鐵,或許法蘭西就不會滅亡……等等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你可以痛哭,但不可以放棄,你可以失望,但不可以絕望。畢竟,命運還是公平的,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付出點代價,就算與成功失之交臂,那也沒有多大關係,至少你爭取過了,彌足珍貴的經歷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它將在你的人生錄中濃墨重彩的添上一筆,至少你不曾留有遺憾。

命運的玩弄是既有厄運也有好運的,如同任何事都有利弊一樣。他恩賜予了亨德爾如願以償的人生最後一個願望,這位偉大的音樂人記在了人們心中,就像那永恆的音響飄上了永恆之境。一位業餘的音樂愛好者,所寫的樂篇一直是難登大雅之堂。而就是在那傳奇的一夜,凝聚唯一爆炸性的一秒鐘魔幻偉力,把這可憐的業餘作者千百倍的拔高,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射出去,直抵星辰,剎那間閃耀着燦爛的光華和火焰。一個奇蹟就這樣發生了,他的《萊茵軍戰歌》被廣而流傳成爲了歷代不朽的國歌。他,——魯日,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生命很短,每個人都是藝術的創作者,珍惜靈感來臨的每一分每一秒,就算是謝幕也要華麗,像那夜空中的流星絢麗明亮,即使是那樣的短暫,它也曾照亮過夜空。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4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作者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爭取南極的鬥爭》這個故事,這篇傳記是作者根據英國科學探險家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飽含感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奮。

只要對南極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爲“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爲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在征服南極點的競爭中阿蒙森率領的探險隊捷足先登,成功地將旗幟插在了南極點上並勝利返回。而斯科特等五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爲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在文章中,作者避開科學問題不談,也不給成功者立說,在現實的世界裏,我們的記憶中只容得下成功者,但作者打破世俗,偏偏用飽含感情的文筆,描繪斯科特失敗的經歷,寫出了斯科特一行的失敗之悲、作證之悲、死亡之悲,但卻顯示了其獻身科學、堅忍不拔、超越私利、團結協作的崇高品質,凸顯了悲劇的偉大,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一行的欽佩。

斯科特一行的壯舉是偉大的“悲劇”,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展現出了人類優秀的意志品質,從不同方面體現了人類在面對絕境時的偉大。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5

翻開《人類的羣星閃耀時》,每一次閱讀都能帶給我不同的感悟。被歌德稱爲“上帝的神祕作坊”的歷史,盡顯人物的關鍵時刻,他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閃耀着光輝,普照着人類。

書中的故事太多太多,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便是那“滑鐵盧之戰”,是拿破崙巨大的轉折點。一個國家的存亡興盛,由一秒鐘的猶豫而決定。在這極其關鍵的時刻,格魯希元帥這顆關鍵之星閃耀起來。格魯希是個優秀的元帥,但臣服他人太久,過度的信任使他將屬於自己的睿智果敢被拋在一邊。反法聯軍開響大炮,所有人都感到事情不對。但格魯希對拿破崙盲目的臣服,猶豫了一秒鐘,作爲元帥,決定不下令支援,士兵都不敢動身。到後來,格魯希才醒悟,拾回自己的勇敢與魄力,但也於事無補了,法國敗局已定。

格魯希被命運選中,卻不知道怎麼利用它。小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使他與無上的榮耀與勝利擦肩而過。命運所推崇的是有勇氣、有魄力的真英雄,是幸運並智慧的人,它同樣也會鄙視畏首畏尾的膽小者,成不了大事的都是沒有勇氣的人。

一顆星星的閃耀並不長久,卻能帶給我們震撼的啓悟。我這才明白,原來勇氣與魄力是這麼重要。眼中的堅定深沉了幾分,看向天空的遠方,心緒激動,久久不散。

我想起自己,做事比較浮澡,也有些膽怯,還耐力不夠無法堅持。以前我一直逃避,現在想想才明白自己原來有這麼大的錯誤。我的膽小,使我錯過了許多提高能力、完善自我的機會。勇氣,多麼重要的東西,我一定要時刻帶上它,不讓它逃跑。要努力得到命運的關注,並且好好利用,不要重演格魯希的悲劇。

我原以爲能像星辰一般閃耀的必定是聲名顯赫的大人物,但巴爾沃亞、韓德爾、歌德、列寧等人的出現,卻在我心中形成一道令我難以相信的念想——我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星辰,綻放出自己的`絢麗光彩。我並不是無法實現的,我的內心沒有害怕退縮,目光愈發堅定。我相信,只要懷有一顆真摯的心以及付出刻苦的努力,總有一天,一定會夢想成真!

合上書本,漸漸平息胸中的澎湃之情,眼神更加堅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有太多太多知識哲理,能夠豐富我的知識,讓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能夠傳授我人生哲理,讓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能夠淨化我的心靈,讓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將真善美灑向人們的心田!所以,我要多多讀書,探索書中的奧祕!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6

暑假我閱讀了《人類的羣星閃耀時》這本書,收穫了很多。

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總共包含了十四篇歷史特寫,其中也有上學期的課文《偉大的悲劇》的原版:《南極爭奪戰》。這十四篇歷史特寫,和一般的人物傳記不同,這些特寫就抓住了這些偉人一生中的關鍵時刻(決定一人之生死、民族存亡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展開來寫,將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生動形象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特寫中的十四個偉人,就像十四個璀璨的星星,照耀着人類文明。

那我們就拿第九篇特寫舉個例子,名字叫《飛越大洋的第一句話》,講的是19世紀,居魯士·弗·菲爾德在美洲與歐洲之間架設一條橫跨大西洋的電話線的故事。菲爾德橫渡大西洋30餘次,最終成就了這偉大的事業。

在第一次實驗的時候,海岸線上人山人海,負責鋪設電纜的“阿伽門農號”和“尼亞加拉號”周圍全是小船,以記錄這偉大的時刻。人們爲菲爾德和他的事業祈禱,祈求上帝爲他們闢清道路,移走暴風雨。只是·因爲鋪纜機的一個小小的不足,使第一次嘗試功虧一簣。緊接着就是第二次失敗。這一次他們改進了鋪纜機,但卻遇上了暴風雨。這兩艘船本都是戰艦,爲了鋪纜進行了改造,在海浪的拍打下,船身被揚起四十五度角,所架設的電纜被捲成一團,不能使用。第二次也失敗了,人們逐漸喪失了興趣。

決定性的事情總是靜悄悄一聲不響地取得成功。菲爾德帶上了舊電纜進行第三次航行。這次沒有人送行,只有兩艘孤零零的船。終於,菲爾德、乃至全人類的夢想實現了。人們爲他高呼,把他當做英雄。不幸的是,從大洋彼岸傳來的信號越來越模糊,人們再一次意識到失敗了。他們認爲菲爾德是騙子,不再相信他。

就這樣,沉默了六年之久。科技飛速發達,人們不再認爲架設電纜是不可能的事。菲爾德再次籌得了60萬英鎊,買下了當時最大的“偉大的東方人號”,再次開始了航程,第一次失敗了,但人們卻又有信心完成這任務,在第二次,一條堅韌的電纜聯通了古老的歐洲與初生的美洲,菲爾德成功了。

斯蒂芬寫的特寫,比我的概括肯定要好很多。這篇特寫寫出一個人的毅力能有多麼重要。這種毅力正是成功所必須有的,它能克服別人的反對,堅決地去實現計劃。

  《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的讀後感7

如《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中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拿破崙的勇敢,有遠見,英軍主帥惠靈頓的機敏,格魯希的怯弱,猶豫不決,最終導致拿破崙的失敗。《黃金國的發現》則表現了美國西部地區的發展歷史,以及祖特爾悲慘的人生經歷。《南極爭奪戰》則是英格蘭上校斯科特與挪威人阿蒙德森所帶領的各自的隊伍競爭誰是率先到達南極點的人,以及斯科特一行人在返回途中犧牲的事情,而我想重點評論的,就是《南極爭奪戰》了。

首先有一點,我們不能忘卻,這本書的名字叫《人類的羣星閃耀時》,那斯科特一行人爲何能成爲閃亮的星星,這就要在書中尋找答案了。

1912年1月,斯科特一行人帶着他們的物資在埃文斯的附近修了一座房子,他們先是稍事調整,但隨後得知阿蒙德森比他們更進一步之時,斯科特說:“起來,去爭取國家的榮譽”,沒錯,斯科特比誰都更加迫切地想要贏得勝利,爲國爭光,這樣的國家榮譽感,敢於爲此不懼風險,正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

然而事與願違,當他們到達極點,卻還是被挪威人搶先一步,他們很失望,但斯科特還是把證明挪威人先到達極點的證據(留在那兒的一封信)帶了回去——這說明了斯科特的誠信,他完全可以不帶這封信,可以盡力使世人相信他們仍然比阿蒙德森先到,但他沒有,儘管他非常難受。而誠實守信正是人性身上閃耀的光輝,不是嗎?

返程的路上,他們遭遇了極端惡劣的天氣。沒日沒月,無休無止的暴風雪,氣溫驟降,團隊中被凍傷腳的奧茨,爲了不拖累同伴,毅然選擇走出營地,慷慨赴死,像勇士一樣消失在暴風雪中,被埋在深深的冰雪下,或許永遠不會被找到,奧茨的精神,難道不能被後人稱爲“星星”嗎

1912年3月29日,剩下的斯科特等人也陷入絕望,當他們決定以英雄的姿態等待死神時,所有人的人格,在最後時刻都得以昇華,爲國家事業奮鬥和犧牲,值得了。斯科特、威爾遜、鮑文斯、埃文斯,還有奧茨,他們都爲此感到自豪,後世會記住他們,因爲他們彼此都是那羣星中的一顆。

我們也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即使成爲了星星,也不要去做平庸無奇的塵埃。這大概便是此書教會我最重要的一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