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有效教學讀後感範文 (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學讀後感範文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教學讀後感範文 (精選5篇)

  有效教學讀後感 1

通過《有效教學》第一單元的學習,讓我對“什麼是教學”有了系統的認識。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引起的、維持與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學活動的邏輯必要條件指的是構成“教學之所以爲教學”而非其他活動的,並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的若干基本元素。教學行爲的起點在學生,學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行爲效果的優劣,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展示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而適當的教學形成會配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爲有效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行爲都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目標,若是缺少了最後反饋的環節,那麼教學是否有效就無從判斷。可見這四個元素如影隨形,共同支撐起有效教學行爲的主體框架。

教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有着悠久的歷史,從拉特克到赫爾巴特,揭示了關於教學的經驗、思想到理論的演變進程。近年來新領域的研究開拓了教學理論的研究視野,書中的對腦的科學解釋以及顏色的作用的介紹讓我很受啓發。

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功能。首先它是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發生的前提。在課堂上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對學生的人格發展、以及學校風氣都有着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注重培養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有效教學讀後感 2

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後,從這本書中我獲益非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着很多實際的意義。閱讀《有效教學》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啓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爲之後,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着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並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爲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備學生,才能備活課堂”。因此在備課中,多獲取學生信息,準確診斷和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會遇到的內容,是“備學生”的重要原則。教師備課如果單單憑藉對學生的片面瞭解,而忽略學生的經歷水平和反應水平,一堂課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教師應該試着從以下六方面着手: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難懂的內容;學生疑慮的內容;學生易錯的內容;學生激動的內容;學生易忘的內容。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達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教學。總之,要“備”好學生,我們就要與學生爲伍,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同甘共苦;我們就要放得下老師的架子,虛心向學生請教、向學生學習。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爲注意者所認爲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範,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複,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師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監控,給學生個人或全體學生布置作業後,如筆頭練習、口語操練等,就意味着監控開始了。並非所有學生都能立即按教師要求去做,此時有效監控非常重要。如果佈置完作業,教師就站在講臺上,根本不去接觸下面的學生,或偶爾遇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只朝學生指指點點,這便會加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也無法保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或個別制止某位學生的不良舉動,就會變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爲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數學生的練習作業順利進行。

另外,部分性格內向或膽小的學生,有問題也不會當衆舉手提問,而對走到身邊的教師則敢於大膽求教。走到學生間還有一個好處,教師能從幾個學生出現相同錯誤的情況中瞭解學生理解上、運用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注意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爲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於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有效教學》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人生。

  有效教學讀後感 3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缺少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責任心、愛心等,而是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等,這些都是消極的、無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壓抑,一種挫傷。

現在,很多老師都知道這樣不好,但又苦於無處借力,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我們學習了《有效教學》一書。《有效教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像一般理論書籍那樣深不可測,而是植根於現實教育,用質樸生動的語言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了教學實踐一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

什麼是有效教學呢?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爲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着,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該是學校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其次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的還比較少。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爲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提到:“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啓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說提問貫穿在每天的教學中,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體”發展爲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啓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着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佈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繫,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儘量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關於有效講授,書中提到了一條就是要幽默風趣,令學生保持輕鬆活潑的心情。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一定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

究其原因是教師的任務導向不明確。教師應該爲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學習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要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有效教學讀後感 4

讀《有效教學》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理論思想使我受益非淺。使我原來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1、首先老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落實新課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學效果與學生成績等同起來。有時我們老師會發生困惑,既然小學階段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爲主,可我們考試的指揮棒又不得不我們向着考試靠攏。而這次的講座把我們心中的節解開,正如孟雁君老師所說人的發展是全方位的,教學成績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它還包括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等各個方面,僅憑成績是看不出來的`。

2、針對學生的表現,老師要給予恰當的鼓勵和獎勵。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針對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適時的進行鼓勵,以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因爲有時候教學內容並不吸引學生,而且有時候課堂內容多,容量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下降,那麼獎勵就是我們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它能幫助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當然獎勵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給學生分發貼畫,或紙疊的小星星,也可以給學生刻小五星,小紅花,這些孩子們都很喜歡。再者,在獎勵時可以給個人,也可以獎勵小組,小組內同學輪流獲得獎品,這種小組獎勵特別適合大班化教學。或許大家也還有別的好方法,我們也可以共同分享。

  有效教學讀後感 5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關於"有效教學",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有效"與"教學"兩個概念的本來含義。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它的邏輯必要條件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複、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爲真正的教學。

有效教學旨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具體說來,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內容。

第一、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樹立"對象意識"與"全人概念",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同時,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並不侷限於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

第二、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跟着感覺走,也不能把"效益"簡單理解爲"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第三、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比如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語文測試:首先,注重語感訓練,語文知識的查考儘可能地結合語境來進行;其次,整體測試與局部測試相結合,加強整體測試;再次,單項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加強綜合性評價;第四,注重主觀式評價與客觀式評價相結合,重視主觀式評價;最後,努力加強對語言文化積累的考覈。

第四、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持續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有效教學所追求的價值是什麼?"

第五、確立有效教學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爲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爲方式,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並不需要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按照教學流程,現就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策略作出具體分析。

一、教師角色定位策略

誇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有發生厭惡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着他的自然的傾向去發展。"

教師必須銘記"學校爲兒童存在,不是兒童爲學校存在",教師應該視學生爲上帝,以服務者的角色去開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標陳述策略

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教師陳述自己的教學目標。目標陳述策略具體包括:目標陳述要層級化,目標的層級化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的學習目標;要用學生的語言描述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學目標真正轉換爲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要任務化和問題化。

三、教學組織策略

一名好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策略,只有良好的組織才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

首先,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培育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之母,興趣是任何教學的出發點。教學組織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好奇心轉變爲學習興趣和態度。從內在機制上說,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持續學習,學習沒有阻力和阻斷,興趣使學生的慾望和衝動理性化,成爲專注的學習態度。

其次,促進教學過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營造活躍而輕鬆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人的創造性和學習效果只有在一種較爲自由的狀態中才能發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能夠改變教師"滿堂灌"而學生"靜聽"的教學狀態,學生能夠在一種充滿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張力進行學習,其學習慾望與衝動被充分調動起來。

最後,藉助學生原有的經驗建構知識,使學生獲得意義。教學組織的第三大任務就是實現有意義學習。這就要求學習必須使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觀念進行同化,使新舊知識建立聯繫,並在新知識之間也建立有意義的聯繫,最終實現把學生的自然力轉換成爲專家式的能力,使學生在建構知識中獲得意義。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直接經驗的背景以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狀況,然後通過教學的設計和資源的提供,使學生能夠藉助其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學習,其中尤爲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經驗和體驗的相互作用,要使學生從做中學,實現知行合一。

四、課堂情境設計策略

學生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有賴於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有賴於教師教學組織中創設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與教學就是學生髮展的生態化情景系統。

首先,通過情境的創設,建立師生之間的反思性教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內涵就是指人與人關係的情境。什麼樣的人際關係狀態纔有利於教學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學關係是關鍵。在這種關係中,教師不要求學生接受教師的權威,相反,教師要求學生延緩對這種權威的不信任,與教師共同參與探究學生正在體驗的一切。

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存在對話,學生是教師強有力的質疑者和反抗者。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

其次,創設追求審美與精神的教學情境。如果說反思性師生關係的建立是以人境創設帶動教境和學境的話,那麼,追求審美和精神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的藝境和神境。

從藝境上講,就是追求教學之美,也就是從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種美學的境界,使教學在學生美的享受中獲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學的神境是指教師在忘我的教學狀態中使教學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將我們浸透在學科中,投入進去,壓倒我們,湮沒之瞬間,清醒過來,運用理性進行反思,達成美學激情與經驗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學意蘊的最閃光處。"這是藉助理性實現人境、藝境和神境的交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