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五年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五年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1

最近,我正如飢似渴地讀一本書——《中華上下五千年》。其中有兩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五年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

在遠古時代,有一位叫盤古的人,他睜開眼,發現這個世界非常渾濁,天和地連在一起,所以決定開天闢地,他每天升高一丈,自己的身體也漸漸虛弱下來,最後倒下了。他的眼睛化作了太陽和月亮,他的身體變成了五嶽,他的呼吸變成了風,他的頭變成變成了花草樹木......創造了整個世界,卻犧牲了自己,爲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舒適的家。

也早在幾千年,有一個叫大禹的人也有和盤古的相似之處。他爲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不讓國家被洪水吞沒,每天不分白天晝夜地工作。他曾幾次路過家門,都不曾踏入過家門。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默默無聞地奉獻着。

現在回想起來,而我們呢?有一絲他們的奉獻、犧牲精神嗎?像在貧困山區的孩子,爺爺奶奶們,他們過着辛苦而貧困的生活,我們卻不幫助他們,就算捐贈對我們來說已不直一提的小數目對於他們也算是大財富了,同是中國同胞,難道我們就不能幫助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嗎。

但在生活中也有那些擁有奉獻精神的人。像在爲國家奮鬥的軍人們,他們總是奮不顧身的衝上前去,用自己的血肉與敵人鬥爭,保護我們國家的安危,但自己卻犧牲了生命......

如今在中國的社會中,我們更加需要像大禹和盤古一樣的人,也許就是有了他們這樣的人,我們中國才走向了富強。我們也要學習大禹和盤古一樣,默默奉獻卻無以回報,自我犧牲,是爲了你我他更好的生活。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

五年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2

《中華上下五千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裏面有許多小故事吸引了我,有的驚心動魄,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回味無窮。這本書一共有332篇,他講述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武昌起義”,共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它的作者是林漢達。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老百姓過不了日子。堯召開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四方首領推薦鯀治水,結果九年了,也沒有把洪水制服,堯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他殺了,讓禹治水。禹和老百姓一起勞動13年,終於治好了洪水。由於禹爲了治洪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這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

可我有自己的想法,大禹治好了洪水,但沒教育好他的兒子,《三字經》裏說:養不教,父之過。大禹即使 要治水,沒時間教育兒子,也應該要求妻子教育好兒子。因爲沒教育好兒子,大禹傳位給伯益,但大禹的兒子啓把伯益殺死,取而代之,並將國號改爲夏,啓當了皇帝,整天吃喝玩樂,醉生夢死,完全不管國家大事。所以我認爲大人在做好一件事的情況下,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跟啓一樣,整天吃喝玩樂。

五年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3

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 上冊》這本書,我收益匪淺。它就像一個歷史老師,把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講給我們聽,並讓我們在這些故事中體會道理;它還像一部“時空轉換機”,帶我們遨遊了中國悠久歷史的一部分,彷彿自己就是其中一個人,使你領會到了他當時所有的心情和感受……

總之,我讀了這本書,它使我對偉大的歷史文物和悠久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還擴展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如,我知道了夏啓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不過我認爲他這個皇帝做得並不怎麼樣。整天聽音樂、賞歌舞,過着神仙般的幸福生活。更糟糕的是,他還去各地巡遊,這本是件很好的事,可夏啓去各地巡遊並不是爲了瞭解民間疾苦,真正爲百姓做事;他恣意玩樂、盡情搜刮,給百姓帶來無盡痛苦,人民苦不堪言。9年後,夏啓死於重病,傳位給長子太康。太康劣性較其父有過之無不及。他不把國事放在心上,整日打獵。終於有一天,王位被后羿奪走。太康在位19年,史稱“太康失國”。

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在這本書上看到了“了不思蜀”這個成語。我還知道了它的意思,指高興得不理會國家。在書上,我看到那個故事的全題是《劉禪‘樂不思蜀’》。說的是蜀主劉禪是個昏庸無能、掛不起的阿斗。他沉湎酒色,不理朝政。

……

哇!真是有趣啊!我相信,此套下冊一定會比上冊更加吸引人的喔!

五年級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4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該民族的寶藏,發掘和傳承這座寶藏,靠的是文化。對文化的提煉,便是民族精神又是民族得以繼續向前發展丶歷史繼續蔓延的'強大推動力。

中華民族具有着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民族人民在改造自然丶改造社會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它歷史1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一個民族中,當代人的許多情感特徵都可以從民族文化裏找到歷史根源。中國人自古就有自強不息丶憂國憂民的情感。從屈原爲救國救民“上下求索”丶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丶岳飛“精忠報國”丶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歌聲中那讓人熱血沸騰的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都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已經在中國他的情感中有着深深的烙印。

傳統民族文化是一種文化遺產,是極其寶貴的民族傳統財富。長城丶故宮丶兵馬俑,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見證。傳統節日以及戲曲丶秧歌丶剪紙等,都是活着的文化,集中體現了古老中華文化的獨特丶優美和神韻。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目前,民間藝人逐漸消失,民間藝術日漸衰微,這些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要積極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大力弘揚中華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還要隨着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推進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古往今來,無數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尋常百姓,都擁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勇敢地捍衛民族的尊嚴和祖國的利益。我們也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維護祖國的利益。

當民族丶國家利益遭到侵犯,身處危亡時,我們要同仇敵愾,憤起抗爭。這樣的話纔可以保證人民的安丶國家的繁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