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孩子們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們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們讀後感

《孩子們,你們好!》寒假期間認真拜讀了由蘇聯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寫的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孩子們,你們好!》該書主要描述了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

一開始翻看前言、序言,還以爲本書是一本比較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所以感覺很難看下去,光看幾個人名就讓人彆扭。所以一開始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翻看本書。可看下去過後,卻發現裏面的很多內容寫的都很實際,而且都是我們平常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書中並沒有寫這位老師從孩子中發現了什麼問題,然後講自己通過怎樣教育,孩子馬上就教育好了。其實,作爲老師,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教育好的,需要持之以恆,更需要細緻耐心的付出。書中生動、形象、具體的記錄他和他的一年級孩子的教學和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並總結出了自己的一些經驗。雖然因爲國別不同,很多的教學內容、要求都不盡相同,但教學方式方法、6、7歲孩子們的特點很多還是相通的。

我從書中學到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並將在自己的班裏實行嘗試,比如,課堂上做相關學習內容的遊戲、唱歌,這樣孩子們課中既得到了休息,又能更精神的實行下一步的學習;在課間和他們一起遊戲、聊天,不但拉近了師生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師生情感,還在一定水準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因爲學生喜歡你,纔會喜歡你教的課。在教學時,有時故意“出錯”,讓學生糾正、辯論,直到證明了他們有理的時候爲止,不但引起學生學習的願望,“錯誤”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在課堂上愛不假思索的大聲說答案,怎樣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書中談到的教會學生思考地方法很可行。比如,讓學生數出一幅圖中不同圖形的個數,學生會數出出現不同的結果,並爭論着,“4個!”“5個!”“4個!”“5個!”作者並不介意這種喊叫,而是裝着反覆檢查自己的答案,並低聲建議學生再檢查一遍自己的答案,學生便會模仿着老師去數。這樣就教給了學生思考檢查的方法。他把教方法滲透在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並演示給學生看,在行動上引導學生思考,並不是僅僅告訴學生要檢查。他還適時的表揚學生,“你們看,他在用手指着認真檢查呢!”學生就會學着去檢查。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會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就是無痕的教育,這個方法我試了,挺好的,效果不錯。

我感覺作者就是在教我一步一步怎麼去做,語言描述清晰明瞭、詳細,指導性強,操作性也很強。我靜靜的看着這本書的時候,似乎我的孩子就在裏面。低年級的'孩子每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會脫口而出,卻根本不去考慮自己的答案是否準確。他們不考慮,但回答着,並爭先恐後地回答着。我曾一度爲此煩惱,難道就不會考慮好了再回答嗎?我也在像很多教師學習着,也給孩子們教育着,回答問題先舉手等。可低段的孩子說了還總是如此,因爲他們還不懂得思考,更在於兒童的行爲和舉動的是易衝動性的。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我們應該制止的不是叫喊本身,而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對此阿莫納什維利不但提出了怎樣做的幾點,並專門設計了一些訓練孩子學會思考的題目,讓孩子在各種練習中逐步學會思考。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叫孩子認真審題,但我們教孩子怎樣認真審題的步驟和方法了嗎?反思自己,沒有。有時我們在想3+5直接就說3+5等於幾,孩子們都會,但孩子此時就沒有願望,如果給這題編上一個學生喜歡的情景,學生就更樂意去解決了,這是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的。我們常常教育孩子應該怎樣做,但卻沒有去體會過孩子的感受;我們常常要求孩子不該怎麼做,卻沒有深入的去思考過孩子們爲什麼會這樣;我們常常要求孩子應該怎樣,殊不知因爲孩子的年齡特點還需要我們選用恰當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這樣做的方法。

阿莫納什維利真是用他的童心、愛心去教育着他的孩子。讀完本書,讓我明白了作爲一名老師應該怎麼做,教師的責任是什麼。

了不起的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開學前一週他所做的準備工作:他會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並記住他們的名字,他給將進入自己班級的孩子寫信,告訴孩子們他已經長大了,老師將在教室裏歡迎他們的到來,告訴他們老師將開始和他們一起過一段快樂的學校生活。作者這種對教育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想想自己,從來沒有在假期提前注重自己將要教的孩子。有時對學習比較差的孩子缺乏耐心。慚愧啊。孩子的天性是好動,愛說,當我們聽夠了孩子的吵鬧聲,我們便選擇了逃避,殊不知這樣就錯過了好多與孩子交流的機會,錯過了好多教育的契機。如果我們將兒童的吵鬧聲看作是一曲美妙的交響曲,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夠精彩有效。阿莫鈉什維利對學生的愛不但表現在爲孩子着想,而且表現在尊重孩子的心靈,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的一點一滴中。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全心全意地關懷孩子的生活。當學生過生日時,他會用各種方法爲學生過一個難忘而特殊的生日,當學生爲作業中的紅線批改,而感到傷心,自責時,他會即時改進,當學生出現糾紛時,他會因勢利導,當學生頑皮時,他不去壓制,而是引導……如此多的教育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學生的愛,對教育的熱情與執着。他把兒童看做是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自我,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設身處地的爲兒童着想,診視他們的感情,願望,需求,以他們的樂爲樂,以他們的憂爲憂,與孩子心心相通,與孩子打成一片,成爲孩子的朋友。這種境界不正是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去追求的嗎?回想自己課堂的常規教育,孩子們剛上課時“向老師問好”。全體起立———點頭——聲音響亮一起說“老師好!”,語氣堅定,不要拖音,孩子們起立太慢,重來;聲音太輕太拖,重來。但是對於我的迴應,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好!”從未想過,我是否也需要練習?當我對孩子們問好的時候,是否面帶笑容,是否聲音響亮,是否真誠?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全心全意的愛孩子,愛不是喊在口頭上的,而是體現在每一天,每一堂課,每一次與孩子的交往中。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瞭解他們,尊重他們,熱愛他們,把自己當做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瞭解他們的心理,瞭解他們的行爲舉止,知道他們的需求。才能更好的與學生實行互動,使學生自願接受教育,快樂的學習。

還讓我感動和受到震撼的是作者對待自己工作的那種認真的態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開學前一週他所做的準備工作:他把學生們的人事卷全部拿回家去,來了解每一個兒童的情況,從人事案卷中取出他們的照片,把他們一張張地排列在桌上,在作者的耳畔似乎想起了孩子們的清脆的噪音和笑聲,彷彿看到了孩子們的一舉一動,而做好了充分的給孩子們見面的準備工作。親自給將進入自己班級的孩子寫一封信,告訴孩子們他已經長大了,老師將在教室裏歡迎他們的到來,告訴他們老師將開始和他們一起過一段快樂的學校生活,作者這種對教育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總的來說,態度決定一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