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鎖上人生靈魂的軀殼——讀路遙人生有感

本文已影響 2.96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鎖上人生靈魂的軀殼——讀路遙人生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鎖上人生靈魂的軀殼——讀路遙人生有感

我的人生也只不過才經二十餘載,很多事情都沒有經歷,閱歷也很有限,現在來談人生有點不太合適。但我覺得人生不只要去體驗經歷,還需要思考,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階段進行總結。通過對路遙《人生》的閱讀,我感受頗深,忍不住寫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有人說人生就如一場電影,我們自導自演,沒有編劇也沒有彩排,我們扮演着許多角色,我們製造着矛盾衝突,我們決定着電影結尾是喜劇還是悲劇。的確我們的人生就是在諸多選擇中不斷地前行着,選對了就享受成功喜悅,選錯了就承受失敗的懲罰。人具有自然屬性和對了就享受成功喜悅,選錯了就承受失敗的懲罰。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人的社會屬性意味着人的一生會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人生又是複雜且多變的。

一、人生中的道路抉擇

《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面臨着幾個重要選擇:一是他失業在家時,是否答應樸素美麗的劉巧珍的表白;二是是否接受他人的暗中操縱、通過走後門的方式進入縣委工作;三是是否拋棄乖巧可愛的劉巧珍,而與城裏人黃亞萍相戀。前兩個選擇高加林基本沒有多少猶豫就選擇了"是",而針對最後一個選擇他經過了很多的思想爭鬥,最後也決絕地拋棄了初戀劉巧珍。

針對還身爲學生的我們面臨的抉擇或許不是那麼多,那麼難。但也有幾個關鍵時刻讓自己糾結,初中時面臨着選擇高中,高中時面臨着選擇大學,而目前大學畢業又開始面臨着就業抉擇問題。有選擇就會有痛苦,有痛苦就會產生不捨,所以很多人做出了選擇之後都會有後悔的情感。朋友們經常在私底下討論,到底是"做雞頭好"還是"做鳳尾好"的問題,如果當初我的選擇不是這樣,結果又會是怎樣?"雞頭"能夠受人關注,自身也會產生很強的自信,也會得到許多的機會。"鳳尾"雖不那麼引人注目,但所獲資源更多,發展的平臺更廣,見識也會更加開闊。兩種選擇都有自身的好處也有內在的弊端,但無論如何選擇,既然選了,就不要後悔,就要全身心去適應這個角色。自己不努力,頹廢給誰看?

另一個選擇就是對愛情的選擇。現在忠貞不渝、純真的愛情越來越少,但大學卻是一個罕見的地方。一個不論你的身份如何,不論你的家境如何,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對你好的人,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值得珍惜的。針對畢業季的同學以及以後的人生中,可能會面臨愛情與事業的選擇問題。高加林對愛情的抉擇本質上是對愛情與事業的抉擇,他選擇了事業,但最後卻後悔了。愛情與事業其實並不衝突,只要是自己真心選擇的,就不要放手。請不要想着以後會遇着更好的,因爲未來誰都不確定,而且有了標準之後要求會更高,也更難找到。即使遇着更好的,也不要爲了美貌或前途而選擇拋棄,要忠於對方,因爲好並不代表適合,不是靠你的才能晉升也難以服衆,還會招來口舌。有時候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瞭解你的以及你瞭解的纔是最真實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失去了人生中的金子。

二、人生中的角色扮演

高加林作爲鄉村教師以及通訊幹事時,盡職盡責,贏得大家的讚賞;作爲兒子時,對父母孝順,經常買一些麪包、蛋糕等軟的東西回來與他們吃;劉巧珍作爲高加林戀人時,對他百般呵護,百般體貼,事事爲他着想;當劉巧珍被拋棄嫁作馬栓的妻子時,對馬栓是忠貞不貳,一心一意。

每個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斷地變化着。開始只是子女、朋友的角色,然後增加戀人的角色,然後增加父母的角色,等等。德國詩人希勒曾說過:"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臺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因此我們擁有這些角色,就要努力實現每個角色的價值。當我們的角色是學生時,那麼我們的職責就是學習,如果整天無所事事,對遊戲着迷,被電影、電視劇吸引,那麼我們實現的價值到底在哪?正如以前聽到的一句話:"學習不是萬能的,但不學習是萬萬不能的。"這裏的學習不僅是指把專業課程學好,而要廣泛涉獵,對歷史、名著、科學等都要進行閱讀,這也是爲什麼猶太人那麼聰明智慧的原因。

而作爲同學、朋友的.角色,要對他們關心,互相熱心幫助。現在科技的發達,每個人基本都有一部手機,不論身處何處,一天手機不離手。不知何時,我們對身邊的人事開始變得漠不關心,而對手機上的遊戲非常熱衷。同學聚餐,開始的寒暄熱鬧過後,馬上做的事情就是把手機掏出來,我們變得很少交流。儘量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吧,把頭擡起來,關注身邊的人事,給熟人一個微笑、一聲問好;關注周圍的環境,給路人一個幫助,就能使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緊密。而這遠比手機世界來得更實際,更深入人心。

當然我們還扮演着子女的角色,馬上可能又扮演着企業員工的角色等,不論身處哪一個角色,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把這個角色扮演好,充分實現這個角色的價值,讓人生變得有意義。

三、人生中的幸福感受

小說《人生》最後一章高加林走後門的事被揭發了,他也馬上被免職回村,當他回去碰到德順爺爺說自己想死時,德順爺爺對高加林說道:"我都快七十歲的孤老頭子了,無兒無女,一輩子光棍一條。但我還天天心裏熱騰騰的,想多活它幾年!別說你還是個嫩娃娃哩!我雖然沒有妻室兒女,但覺得活着總還是有意思的。我愛過,也痛苦過;我用這兩隻手勞動過,種過五穀,栽過樹,修過路……這些難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嗎?拿你們年輕人的詞說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樹上的果子摘了分給村裏的娃娃們,我心裏可有多…幸福!"

是啊,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活得痛苦,我們一直想追求幸福,卻越來越遠離幸福。幸福到底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答案。以前人們以爲有很多錢,或者事業成功就是幸福,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以爲此。慾望是會膨脹的,我們要控制住自己的慾望,越簡單就越幸福,爲興趣而學習工作就越幸福。很多人反駁如果越簡單越幸福,那人們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那麼社會如何進步?現在很多人工作的目的不是爲了興趣,完全是爲了名譽、爲了金錢、爲了地位,在追逐的過程中,不顧一切。當這些慾望達到了以後,或許那一剎那感覺幸福,但之後呢,慾望越來越大,越來越難達到,幸福感從此就漸漸遠離。

愛是一種幸福,當愛得不到,因愛生恨時就漸漸遠離幸福。自由是一種幸福,當對社會不滿,尋釁滋事而被判入獄就漸漸遠離了幸福。生是一種幸福,當絕望無助時,自殺而死就直接遠離了幸福。所以幸福其實就在我們手中,只是我們無意中將其拋棄。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工作時不遺餘力;選擇一個愛的人,悠閒時散步、旅遊,做真實的自己,簡單的自己,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四、結語

人的一生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平平淡淡,有的一帆風順,有的坎坎坷坷,不論過程如何,也不論結果怎樣,人生卻只有那麼長。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活出真實的自己,如何在老去那一刻不留遺憾,如何在紛擾的環境中不受世俗約束,自由地生活,這些是許多古文人的追求。而現今有的人一生所追逐的卻讓人咋舌,有的爲金錢出賣自己的靈魂,有的爲權勢犧牲自己的人格,有的面對大衆模樣光鮮而私底下卻道德敗壞,有的人甚至爲了製造社會恐慌而不遺餘力。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已然缺少了文人的那種自由、灑脫、清高與腳踏實地。正如《人生》中所談到的:"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