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牀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纔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裏還嘟囔着:“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爲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爲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爲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規讀後感2

一年級上學期,老爸給我一本《弟子規》,他神祕地說:“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半信半疑中,我開始讀《弟子規》。每天晚上,我和老爸一起坐在小板凳上,一句一句地讀,聽他講裏面的故事。老爸講得很認真,但是也有字不認得,還要查字典,不像老師。有時候想偷懶,老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學了《弟子規》還不聽話!”我心裏不高興,但是還得讀。一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自己都記住了!老爸不信,我就背給他聽,還沒背完就被他一把摟住,半天不說一句話……

我總覺得《弟子規》是大人寫來管小孩的,我長大了要寫一篇《老爸規》,也管管大人。不過到那時我也是大人了,不知道還願不願意去寫。也許我和現在的老爸一樣,拿着一本《弟子規》,一本正經地教我的孩子。我會把老爸教我的東西一字不漏地教給他,我還會告訴他:“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弟子規讀後感3

暑假裏與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和孩子明白和學會做人的許多道理,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字裏行間那小小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大道理,讓我深有體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孝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行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在身邊照顧,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以免父母牽掛,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通過讀《弟子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品悟出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應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片苦心。

弟子規讀後感4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啓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我們好,就應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哀。看到那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哀,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所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策而成。具體列舉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村仁修訂改版,並改名爲《弟子規》,它自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防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鄉的最佳讀物

。我們剛剛學完兩篇,雖然這兩篇不足二百字,但卻教授和教育了我很多事物。比如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其次要做事小心、說話誠實、講信用。其中還講了對待父母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講的意思是:父母有事叫你,應趕快答應去做,不要拖拉懶散,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如果我們如實的做到了《弟子規》中的“美”與“德”,那麼我們這個社會會非常的和平,充滿着禮貌與愛;如果做到了,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將不會有戰爭,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弟子規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弟子規》被稱爲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啓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非常貪玩,不聽父母的話,做事拖拉,學習不肯用功。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穿着和飲食不如人,你也用不着心裏難過悲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有了攀比心理,我覺得父母賺錢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做到知足常樂。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爲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爲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讀後感7

我讀過許多書,有古代歷史戰爭,也有介紹各種百科等書,其中我覺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是《弟子規》這本書。

這本書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體現了一個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訴了我們青少年時代該乾的事,本書有許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終身難忘,啓發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缺點與優點。作文

讀《弟子規》中,讓我有難忘的一句話是“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他的典故是管寧與朋友讀書時朋友三心二意,不認真讀書,出外面亂逛,管寧割斷了席子與他絕交,對他說:“我不與你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張席子”。說完,管寧認真讀書,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們。

讀完這本書,我覺的它像我們的老師,教育我們該尊敬長輩,謙讓幼小,對大人多一份敬重,對小孩多一份關愛,對學習多一份用心,那會讓我們永向光明大道走去。

弟子規讀後感8

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開始讀課外書,其中印象深刻的書也不少,但有一本書,我看了又看,每一次看這本書,我都會聯想到我自己的一些事情,受到新的教育。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弟子規》。

暑假裏,我再一次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一愛一幼,守信用。

《弟子規》中的〈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一愛一不一愛一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一愛一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從小做起,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弟子規讀後感9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國學的瑰寶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它告訴學生我們在生活中,要孝順自己父母,友愛兄弟之間姐妹,其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言語進行行爲要誠實勤奮,小心使用謹慎。

我讀<弟子規>讀得很深,尤其這些話讓我很深“家長叫,不該慢下來,家長點,不能偷懶。 父母教,必須聽,父母負責,必須服從。” 意思是父母打電話,應該及時接聽,不允許長時間;父母有事要解釋,要馬上做,不要拖延和懶惰;父母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恭敬傾聽;做錯事,父母責備接受不能讓父母生氣,難過。

有一次,媽媽讓我去給老師留書法作業寫,我沒寫,去做別的事情,結果上課的時候我突然瘋了,寫得不好,被老師罵了。當我今天在弟子桂裏讀到這些話的時候,我禁不住想起來了。“父母命令,行不懶”只是和這件事情應該的,而我沒有做父母的事情馬上,馬上去做。

我們的學生要聽父母的,父母應該聽批評,不理性,不在於他們的父母面前,父母生氣傷心。讓你的父母的孩子從一開始聽父母的話。

像《弟子規》這樣一個博大文化精深的國學教育還有我們很多,我以後要多讀、多記、多實踐。

弟子規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這本書分爲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範。

本書分爲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

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因爲我正在玩一個遊戲的後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想到這,我才二話沒說,“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鉤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看到老媽一臉開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

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規讀後感11

這些天,我們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他是依據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學習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先從孝敬父母來說吧,哪些事纔算是孝敬父母呢?如: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就容易出錯,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爲。還有,孝敬父母: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當兒女的應盡心盡力地照顧,煎好的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嚐一嘗,看看藥是否太涼或太熱。

還有友愛兄弟姐妹,孔融讓梨的意思就是說要友愛兄弟姐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學會尊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處,這樣家長們也會喜歡。

學了《弟子規》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12

朝起早夜眠遲

對於正處於緊張學習期的孩子來說,“朝起早,夜眠遲”這裏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告訴我們時光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溜走的時光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當和孩子讀到這的時候,家長最好和孩子交流一下:這時間一晃,一天就過去了;再一晃,一年就又過去了。要讓孩子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實寓意,“莫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記得前段時間秦夢迪的英語老師——餘老師以短信的形式給我們家長提了個不錯的建議。

大概意思就是,若有可能的話,要家長每天早上督促孩子早起片刻讀10分鐘英語。每天10分鐘,我們可以算一算,如果孩子能長期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效果可想而知。當然,前提是要科學安排孩子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是一味的起早貪黑。

弟子規讀後感13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後,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爲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裏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麼辦?她一定會很着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裏卻像有隻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麼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說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讀後感14

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後,他的父親就爲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

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飯的時候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在吃美味佳餚,而民筍卻吃飯和菜葉子。可他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他的繼母。

到了冬天,民筍的父親回來了,他們一家到山上旅遊,在過一個轉彎的時候民筍凍僵了沒能拉住馬車,差一點就掉下懸崖去了,還好民筍的父親拉住了馬車,民筍的父親把民筍給踹下馬車,民筍還不停的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拉好馬車。”民筍的父親用鞭子抽民筍的衣服,可一抽民筍的衣服就破了,飛出來的不是棉花。

當民筍的父親看了以後決定休了民筍的繼母,可民筍跪着父親的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聽了民筍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休了繼母。後來孔子到了他家決定收民筍當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15

“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這是《弟子規》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長在大會上要求我們背誦和學習《弟子規》〉。

小的時候,我讀過《三字經》,裏面的內容至今還記憶猶新。我感覺《弟子規》裏的內容和《三字經》裏的內容大同小異。《三子經》是用小故事,小典故來說明一個道理。《弟子規》是學生們應遵守的規範。馬老師讓我們背誦“泛愛衆”一課,泛愛就是博愛,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馬老師說,這裏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道理,要仔細去讀,用心去理解。

剛開始背《弟子規》時,感覺很吃力,每一句話單獨背能背過,連起來背時總背不過,媽媽說,如果你先把每句話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我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先讀每一句話的解釋。再去背,不僅背過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話的道理和意思。

《弟子規》雖然是古人寫的,年代離我們很遙遠,但其中所說所講的不正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生活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缺少的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