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寒假讀書心得【熱門】

本文已影響 2.05W人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寒假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假讀書心得【熱門】

寒假讀書心得1

你見過世界上很多不幸的人嗎?有些是病入膏肓、被疾病折磨的絕症患者,有些是困在輪椅裏看着別人天天跑,感嘆時間流逝的殘疾人,有些是整天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

請感受一下: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永遠要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裏。你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看不到太陽,也無法和大家分享美麗的藍天。如果連父母朋友都看不見,你會怎麼樣?驚恐絕望,尤其是對不是天生失明的盲人。他們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切,他記得的,嚮往的,會在一瞬間不幸消失。日本渡邊老師也是如此。他脾氣暴躁,不耐煩,不停的嘮叨,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在小q到來之前他真的'是個窮人。

小Q,導盲犬,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狗家庭。因爲才華出衆,被送到了導盲犬訓練營。聰明睿智讓他成爲一隻成績優異的導盲犬,並接受了新主人渡邊先生。渡邊先生不僅固執,而且特別不喜歡和害怕狗。在小Q忠誠負責的照顧下,他改變了對事物和狗的態度,感到快樂和滿足。但好景不長,渡邊先生的健康因爲工作繁忙而每況愈下。他們最後一次走的時候,小Q也聽到了渡邊老師腳步聲的不同。原來是按壓的聲音,但現在只有“噠”的聲音……”。渡邊先生渾身顫抖,連小Q都感覺到了這種無力的掙扎。短短30米,小Q覺得自己彷彿走了一個世紀,時間停止了,就交給了這個捨不得的朋友。時間不等人,然而渡邊先生只走了30米卻再也動彈不得。幾天後,他去世了。小Q覺得渡邊先生睡得很安穩。

小Q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給渡邊老師的黑暗世界帶來一絲光明。那一次又一次的觸碰,一絲溫暖會永遠留在記憶裏。

再見,——小q。

寒假讀書心得2

生活在複雜的社會,我們常常忘記簡單的必要與美麗了。整天熱烈的投入考試的戰場中,學會了複雜忘卻了簡單。我們辛辛苦苦構築了一個豐富,但疲倦的人生。多久了?你無暇聆聽內心的聲音,多久了?沒有種花、捉蟲接近大自然。多久了?沒有在雨中散步。我們在邁向成功的路上幾乎忽略了路上的山光水色,生活中多少意趣盎然的事物都被我們遺忘了呢?於是一切彷彿並沒那麼美好。美國哲學家愛默生曾說:“人生中最美好的禮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就好像詩之於詩人,羊羣之於牧羊童,親手鏽的手帕之女孩。”是的,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不是靠別人給予即可得到的,而是需要自己用心去體會的。就好像月夜、雨聲和風聲就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真誠的禮物。如果你用心去聆聽就會發現:不一定只有晴天才會心情愉快、鬥志高昂,綿綿細雨、狂風暴雨更能增加生活的情趣,並給我們另一個視野看待人生百態:面對人生的無常多變,人唯有透過內心的平靜與豁達,才能詼諧地超越成敗與榮辱——既能笑迎人生的風風雨雨,也能看待人生的藍天麗日。如果你能體會到這一點,就會發現:人生中許多美麗俯拾皆是,信手可得 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一天繁忙的生活過後,都會覺得好累、好疲倦。那麼就讓自己的心靈靜謐一會兒。幻想自己正漫步海邊,蔚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讓海風、浪花洗滌內心的疲憊。讓寧靜伴隨着新的心情來感受大自然的賜予。

當我們面對挫折與失敗時,不應逃避,要敢於面對,把握今朝,認真的去過每一天。 只要我們用豁達的心去感受每一天,就會發現:快樂如同涌出的泉水,再次活絡了枯竭的生活

1、認真預習,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記得我五年級寒假時,學校組織六年級學生進行“華盃賽”輔導,我也跟着去聽課。但是一星期之後測驗,我的`成績落在後面。老師鼓勵我,讓我在假期裏好好複習,爭取開學下一次選拔獲得好成績。在寒假裏,我把老師講過的四章內容的例題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和媽媽一起,對所有的題目認真地進行了討論,歸納整理出了幾種不同的題目類型,並基本掌握了它們的解答方法。所以,到六年級的時候,數學書上的很多知識其實我已經提前學習了。超前學習使我學習起來感覺更輕鬆了,也更投入了。

2、帶着興趣去學。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只要對一件事產生了興趣,就會爲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科學課的老師給我一疊《錢江晚報》的剪報,我發現上面有一些關於數字遊戲的小資料。比如“掃雷”、“推箱子”這類需要推理的遊戲,還有“紫色小精靈”這樣有關光線的方向和角度的遊戲。我興奮地做起了這些數學小遊戲。除了這些益智遊戲,我還看過《意料之外的絞刑》、《從驚奇到發現——數學的悖論》等數學課外讀物,還讀過數學趣味讀物——《數學樂園》。這些書開闊了我的視野,鍛鍊了我的數學思維能力,使我在一些重要的考試中,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解答出20道奧數題,獲得好的成績。現在想來,感興趣地閱讀,給了我不少的幫助。

3、不怕麻煩,多解題,多思考。學數學,一定量的解題訓練必不可少。記得在五年級的暑假裏,我一個人提前把一本六年級《數學奧賽水平測試卷》裏面的題做了2/3。當我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時,我就參考一下答案。解題、思考,再解題,再思考,我全身心地投入,那段時間真是很緊張的。

4、多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雖然學習時間很緊張,但是我很注意運動。課間出去活動一下,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做作廣播操;晚上吃了飯先活動一會兒,然後再做作業,如果做完作業時間還早,我就會下樓去打打羽毛球。我和同年級中比我優秀的同學相比,在幾次重要考試中我的發揮更穩定一點,可能和我經常活動,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有一定的關係。

可以根據以下幾個要點寫!1,寒假伴隨着春節的來到,很容易讓人忘記學習!僅記得玩樂!所以你可以說你雖然在春節卻沒有忘記學習!2,談談自己在寒假做的有意義的事!感受到春節的喜悅!3,寫出自己對未來自己學習的展望!併爲自己列個目標! 綜上所說!再略加拓展!四百字很容易!

完成寒假作業了吧!你是個:好學生,好孩子,好女兒!你現在:學習好,身體好,人才好!好好好,好寶寶,你要繼續努力噢!!!!!!!!!

寒假讀書心得3

   我喜歡讀書,從課外書書上,我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見識也不僅限於在課堂上了。利用這個寒假我讀了兩本書:《第五項修煉》和《杜拉拉昇職記》,我從書裏看到的似乎只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卻也足以讓我受益。

先看的是《第五項修煉》,剛開始看着那些環行線路圖和那些專業術語,有些爲難,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麼能以連續幾年名列全美暢銷書的排行金榜。慢慢我讀懂了。呵,那感覺真的像作者彼得聖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個小學生樣端坐着,聽着他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爲我開啓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經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語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還有那些我還是有些不感興趣的圖表,都在給我以啓迪以思考。

我喜歡那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溫水中,然後慢慢加熱,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脫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放慢自己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尋常的變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第五項修煉》有五項主要的內容: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全局思考。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第五項修煉》字字如玉,發人深思,催人覺醒,授人以漁,引人成功……

讀《杜拉拉昇職記》完全是抱着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情,卻也看到了許多許多的東西。這是一本貼 近現代生活的書,是對我們現代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書中的主人公,那個具有時尚名字的杜拉拉,因她身在世界500強之外企職場,執著上進踏實勤奮,用一般人難有的勤奮,再加上不斷學習聰明的大腦,爲她自己加薪晉級換來了機會,最終成長爲這個大公司的hr經理,併爲自己贏來了理想中的愛情。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奇怪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人活着就像航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目標在哪裏都不知道,那麼任何風向對他來說都是不順的”。

對於剛剛踏出校門的人們,每個人都會懷揣各種各樣的.夢想,然而當你真正步入一個公司,處於一個職位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其實現實與自己所想象的情況是不同的,這樣有些人非要逆流而上,而有些人則會順流而下,然而時間和實踐證明往往後者會走的更遠、更好、更順利,而前者多會在抱怨中生活。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不適應當前環境的時候,我覺得其實改變自己比起改變環境更容易一些,也更實用和實際一些。這樣在工作中不論環境如何改變,你都可以應對自如,因爲你本身就在改變。而另一方面,對於工作和環境的不斷變化,在你的身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還應具備的就是“思考”。其實在工作中會思考的人要比只會努力的人更輕鬆、更有效率、更有前途。

作爲一名現代社會的大學生,我們也很快將要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爲,我認爲向杜拉拉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她的善於改變勤于思考。

生活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你若青澀,便還能成長;你若熟透,便將腐爛。只要你還肯學,就能不斷成長。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出書中的思想,讀出書中作者給我們的暗示。

寒假讀書心得4

對於年輕教師來說,能短暫的寒假中讀幾本書,無疑是充實的,自從學校倡導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以來,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師者》、《何炳章教育文選》等對教師專業成長有幫助的書籍,同時也閱讀了自己很感興趣的世界文學作品集,在書中,我與大師們進行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碰撞。通過讀書,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範、狹隘、重複、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爲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於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很多老師最大認爲其自身的價值要由學生的'考試成績決定、爲考而教。學生學不好、考不好,我們也就常常埋怨學生不喜歡讀書,學生爲什麼不喜歡讀書?根本原因應該從教師自身多找找。試想:現在許多教師不讀書或者只讀教學參考書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要求學生多讀書呢?學生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精神食糧,積累知識,教師作爲教學的領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就更需要通過廣博、獨立的閱讀來獲得專業的發展、自己的提升、精神家園的營造。有人會抱怨:“想讀書啊,但哪裏有時間呀!披星戴月起牀,披星戴月下班,一天到晚忙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想說讀書不容易啊!”讀書成了教師“想起來重要,拾起來起來次要,忙起來甩掉”的事情。這些也許是實情,但我想,不管多忙,只要有一個平靜適宜的心情,課餘時間,我們可以在辦公室可以讀書,勞累一天後,可以睡前躺在牀上讀書……只要精力集中,真正想讀書,大概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進入讀書之佳境。好的讀書態度,是把讀書看成尋常事,如開門七件事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再說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要乾的事很多,僅僅一個“忙”字來推卸讀書,似乎說不過去。可見讀書不讀書,儘管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歸根到底,還是自己願不願意讀書。其實,教師比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更有條件讀書。

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處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教師是否要質疑:一是我們有沒有“一桶水”?經年累月的“一桶水”,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倒給學生,還能剩多少?知識的遺忘率和增長率一樣是驚人的;二是科學、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僅有“一桶水”夠不夠?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質又如何?是活水還是死水?四是學生的那“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師“倒”嗎?教師是教學生學會“取水”,還是教學生等着“倒水”?我們的學生有“汲水”的本領嗎?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離不開讀書這劑“保鮮劑”,儲備的知識才不變質;離不開讀書這個“加油站”,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可能比其它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更需要不斷讀書。

有人說:讀歷史可以使自己聰慧,讀詩歌可以使自己靈秀,讀數學可以使自己精細,讀自然可以使自己深沉,讀倫理可以使自己莊重,讀邏輯和修辭可以使自己善辯。作爲教師,可以放棄平時休閒的時間去讀讀教育經典,去結識思想的偉人、結交理論的巨人、尋覓行動的大師。

讀書,我們才能感到人生的美麗,人生就是這樣: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裏就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就不會落後;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借書之智,完善自己。

  20xx年1月

寒假讀書心得5

爲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妻子在江油書城淘會一本《猶太人教子》,不經意間我隨手翻閱就被前言所吸引:猶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縱橫於世界舞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猶太民族在求知、交友、處世、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的良好傳統,使他們具備了超羣卓越的文化素養。猶太民族一直以人才輩出聞名於世。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馬克思、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精神分析學的開創者弗洛伊德、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泛神論大師斯賓諾莎等;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卡夫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詩人海涅、作曲家馬勒、世界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音樂家門德爾鬆等都是猶太人;金融領域中所羅門兄弟、摩根、萊曼等都是頂尖級人物;《紐約時報》的奧克斯等都是猶太裔。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我認爲可以這樣稱謂。因爲沒有猶太人,世界的歷史將會重寫。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是苦難深重的民族,在這個民族4000多年的歷史中,有20xx多年他們沒有家園,流離失所。他們遭遇過形形色色的排猶主義,在二戰中,600多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魔掌之下。但他們不屈不撓,依然執着地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併爲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猶太人成功的根源在哪裏呢?那就是獨到的家庭教育造就了無數的精英,熔鑄了民族之魂,托起了美好的希望。一口氣讀完此書,回味悠長。

《塔木德》是猶太人繼《舊約聖經》之後的最重要的典籍,猶太人人手一本,從生到死一直研讀,這本書教會了猶太人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在書中多次提到了《塔木德》中的故事。如:書是甜的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爲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就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猶太人重視學問、重視智慧、重視教育,在這些文化傳統的影響下,猶太人對書的特殊愛好使他們成爲“書的民族”。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們認爲教師纔是民族利益的`守護者,在希伯來語中父親一詞就有教師的意思,因此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每個孩子都要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教師。正因爲如此,猶太民族能得以歷盡磨難而卓然超羣,其中的原因與整個民族高度重視教育、高度尊重教師有着必然的聯繫。

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頑強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引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猶太民族傑出的科學創造力,源於這個民族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主動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正是這樣善於尋找生活中的榜樣,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這正如我國文學之父魯迅說的拿來主義。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文化之根,枝繁葉茂。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郎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爲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爲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爲,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爲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

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爲“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爲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爲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啓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許多猶太人家庭裏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有人稱猶太民族是一個企圖揭示自然和人類祕密的哲學家民族。

有對比才能看得出差距,爲了孩子我們應該有所改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寒假讀書心得6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也很早就讀過這本書。之前只是當做故事來讀而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我有幸在今年寒假重讀了這本通過一個故事闡述了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也許有點哲學味道,但慢慢品味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個真理很通俗易懂。

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我認爲書中的奶酪可以成爲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想要得到的東西。面對着如此快速發展着的社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爲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把人類面對社會變遷的生存問題寓言化了。

嗅嗅和匆匆,代表了那些對社會變化有着敏銳嗅覺,且能迅速行動的人。這些人往往在變化來臨之前,就可能有了預感,甚至有了預備行動。他們隨時準備往前移動。因此,他們總是可能比別人先得到生活中的“奶酪”。

唧唧和哼哼則代表在變化面前喜歡思前想後的人。他們無法預見變化,更可悲的是他們不喜歡變化,懼怕變化,甚至不承認變化,進而拒絕變化。當變化來臨時,他們會感到痛苦萬分、束手無策。

唧唧同哼哼又有所不同,唧唧在失掉了“奶酪”之後,經過一陣痛苦的思考,終於採取行動。他很緩慢、很艱難地往前移動,他一步一步地重新發現生活中的“奶酪”,直到他最終又找回了以往“夢”中的“奶酪”。在現實生活中,唧唧可能代表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人。環境的變化,迫使他們去思考、去行動,常常掙扎在“變”與“不變”的`選擇中。當然最終他們都能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畢竟他們適應了變化。

哼哼是個失敗者。他永遠沒有從“失落”中痊癒。他抱怨、咒罵、怨天尤人,他感嘆命運不濟,但就是沒有行動,沒有下一步的計劃。這種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他們是生活中永遠的失意者。

的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很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在高位怕掉下,在低位想方設法往上爬。總之,不管你在什麼位置,不管你在社會的地位是什麼,總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困擾着你。這就是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有輕度抑鬱症。

這一本書我很喜歡,不僅因爲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且因爲他對現代社會的反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以不變應萬變也許很好,但以變應變或許更好!

寒假讀書心得7

今天懷着極大的悲痛讀了范仲淹的《漁家傲》。我的內心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感動,這讓我感到很難過:宋朝戰亂不斷,士兵在沙漠作戰,長期鎮守邊境的士兵心情沉重,一邊喝酒解悶,一邊想着遙遠的家鄉,但敵人沒有被打敗,無法回家。晚上士兵睡不着覺,將軍們因爲戰爭而努力工作。

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災難和麻煩。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古代秦煌橫掃六合,禍及軍民。任何被秦王抓住的人,無論老幼,都會被活埋,從而殺死無數人。在現代,美伊戰爭是一場剛剛結束的戰爭。這場戰爭中,美國出動先進武器,夷平了整個伊拉克城,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他們聽到警報時,他們立即跑了。士兵在前線作戰,武器不夠先進,死了無數士兵。

雖然現在戰爭少了,但是聽一個老人說,他曾經在越戰前線。他說戰爭期間我們吃壓縮餅乾。晚上,當他聽到鳥兒歌唱和水流時,他會非常想念他的家鄉,但他不能回家,因爲戰爭還沒有結束。每當他想到這一點,他就會熱淚盈眶。

讀書,讀書,我在想爲什麼會發生戰爭。如果沒有戰爭,人民不會這樣嗎?讀書,讀書,我彷彿看到了士兵,看到了士兵的哭聲,哭着“我們要回家”,告訴我停止戰爭,讓人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讓祖國的`建設更美好。

文章《漁家傲》像一座紀念碑,像一盞明燈:告訴我們停止戰爭的爆發,一旦戰爭爆發,在前線作戰的士兵會想念他們的親人;人們的生活將是可怕的,

祖國的建設將受到嚴重破壞。

寒假讀書心得8

寒假時間又一次拿起這本著作《夏山學校》,夏山學校的理念與其他的學校是完全不一樣的,被譽爲“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因材施教的典範”,學校充滿了無窮的活力。在這所學生不多、規模不大的學校裏,學生們無拘無束地體驗着童年的快樂,品嚐着成長過程中應有的酸甜苦辣,也在積極主動中去學習並掌握走入社會後所應擁有的基本技能和相互素質。我在閱讀時越是回味與思考,尋找自己所教育的孩子與夏山學校的孩子的差距,再次細讀之後,新的學期將以“尊重、愛和自由”爲主線來教育孩子。

尊重二字不是簡簡單單一個行爲,它可以讓孩子天性大膽釋放,在火炬學校尊重孩子是常被我們掛在嘴邊的教育字眼,也回想自己的教育行爲是否真正體現出了尊重,而在夏山學校,老師們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放縱。書中更是提出了一條創新的教育理念“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也引起我的深思。自己所帶的學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很嚴格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硬是逼着學生去遵守,反而起到反效果,得不償失,自己也受累。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個體的發展來適應着學校,尊重生命意味着帶着生命個體快樂!夏山學校最大限度地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他們讓孩子們快樂遊戲、他們對孩子充滿真愛,這裏的孩子都很真誠地待人從不虛僞,在他們的校園裏我們可以聽到爽朗的笑聲,他們的音樂、舞蹈、美術、陶藝方面都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做到了想孩子們所想,他們不去壓抑孩子,而是讓他們開心地活着並且樂觀地過好每一天。“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早早就被人們認同的一句話,可是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都過多地關注了成績,過多地關注學生智力的發展而忽略了學生情商的發展,把最重要的東西忽略了。我們沒有去深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能夠以一顆愛心去回報社會,多感恩他人,這些纔是更重要。

給予孩子們自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給予孩子們權利,讓他們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給予孩子們時間,讓他們能夠自然的成長;給予孩子們快樂的童年,保證他們不會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壓力和恐懼。這是夏山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裏沒有考試,上課完全自由。孩子們可以上課,也可以不上課,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真有這樣的學校嗎?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學校確實就是這樣的,對孩子們而言,它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學校。

我感覺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學校那樣自由。比如他提到學校中的孩子不願學習可以整日遊蕩,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遊蕩了三年,直到他恢復學習的慾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說髒話的孩子老師會放任。有去偷東西的孩子老師和他一起去偷。不願意整潔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飯前不想洗手就隨他去,用手吃飯也是他的自由。在課程學習上,夏山學校的孩子只需挑選自己喜歡的課程上,雖然我們現在不可能做到讓孩子們這麼自由,但學習要建立在有興趣的基礎上,有興趣的課程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一點是肯定的。所以教師要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作爲重點,並且要正視個性差異。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我的學生中,有的特別會學習,輕輕鬆鬆學得比別人好,有的.孩子很認真,學習成績就是不理想,但每次體育比賽中,他卻能成爲手捧這本書,感受着夏山學校博大的愛與自由,感受着教育內容之大,想起孔子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想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合上書本才覺得理想和現實差距有多大。有一種“此曲只應天上有的感覺”,但我又想到了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們應該立足現實,積極地借鑑它山之石,在教育地比較中不斷冠軍,這樣的孩子有他的專長,如果讓他們在夏山學校,相信他們一個個都會是人生的成功者。

完善自我。讓我們的教育充滿自由和愛,讓校園充滿和諧,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夏山學校的學生是幸福的。“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尼爾先生本着這種愛的理念,鼓舞學生熱愛自己的生命,也熱愛別人的生命;他對小孩深具愛心與信心,“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的程度全靠我們給他的愛和讚許而定。小孩對愛和讚許的需要遠超過對知識的需要。”夏山學校主張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邊。跟孩子們站在一邊,就是給孩子愛,那並不是一種佔有的愛,也不是一種不講理智的愛,而是一種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也贊同他一切行爲的愛。我還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夏山學校式的教育也會遍地開花。

用王校長的話說,就是靜靜等待花開的日子。有時我願意開心地帶着學生們一起玩,晨練時上我也會和他們一起跳繩、做遊戲,課堂上上我會帶着孩子們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領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再也不會佔用孩子們玩的時間,讓他們盡情地玩,玩的時候盡情地玩,學習的時候他們纔會更專心致志。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我也有了更多的寬容,有時我會去分析他們犯錯誤的原因,我相信他們都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也願意看着他們一點點的改變,也相信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會給我們有所啓迪的。

寒假讀書心得9

作爲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學工作的參與者和學習者而言,直到有了些許教學工作的參與體會後,開始初步閱讀,學習。這樣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真正的理解是由我這個學習者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構建起來的。因此,通過閱讀,我覺得當下最大的體會在於,我最應該的是改變自己對於小學教學工作的理解和心態。

首先是自我。因爲我對於知識的理解具有我個人的特徵,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會想當然的認爲這些知識是學生不用學都能知道和理解的。比如在以前就用刷子、刀具乃至身邊的任何事物進行油畫創作,我就會認爲看到這些就該會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纔對。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大多難以想到。對於牙刷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刷牙,靈活的同學會思考是否可以有其他用法。在短短的一年[增]??的教學過程中,我非常認可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維。但是,我更體會到,縱觀我現在所教的和教過的人多個班級中,無論是音樂、繪畫、語言表達,鮮少有真正擅長者。哪怕是一些所謂的學過的,有多少級證書的同學。再來對比一年級與四年級學生的作品,在人物的繪畫和語言的表達上,高年級的學生水平整體與一年級的水平相近。故而我覺得無論是如何教,在一週兩節課,這麼短的時間裏,加上美術材料不全等情況,就算從一年級開始教如何運用一種繪畫工具,也未必有效。爲此我特意用四年級進行嘗試一個學期,就構圖一塊,我自編內容,結合每課作業點評都着重強調,然而,我聽到的最多的是同學們看優秀作品時那一聲聲索然無味的"哇!"當然,人才肯定是有的,如四三班的孫明澤、七班的丁勱,五年級二班的朱文軒,還有近期才瞭解到的史子義等等。真是能夠做到讓人驚歎。這些人,在作品的表達上從不需要準備,唯有自我表達而已。思來想去,這些人,不用教都是可以學的會,搞的通的。

以上所說,讓我覺得時代在發展,當我對前輩們萬般欣賞,視爲楷模時候,自覺我輩與前輩不能比之。而到了現在,看到這麼多的學生,條件好了,資源足到過剩,卻越來越浮躁。這讓我一度覺得無論如何分析學情,無論如何教,在繪畫上真是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我常思考,我這樣的'認定,對嗎?如果對,那我該混過去,無論如何都是這樣了,課的好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學生來說又有多少價值。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忍不住要示範些什麼,在我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我總是想去與學生溝通,想知道點什麼。對於課,不由自主的會更正視一些,我肯定的知道,我該如此。近兩年的工作使得我真正明白系統性是必要的,課型是該有明確的認知的。學生學習確實是一個同化到順應的過程,就好比人的成長,那需要時間,需要積累。而教師,就該充滿耐心的守望自己的學生。

因此,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更全面的認識學生這一個羣體,更真誠的看待小學教育這一事業,讓自己的工作起點扎進這土壤更殷實些,那樣,纔會更有兒童立場,更明白該怎麼樣才能與學生一起學習,成長。

再者是關於課堂的開放。

之前一節新基礎的課之後,我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新基礎的理念很多,我感性上給予二字,即“自由”。包括在課堂教學目標明確下的教師自由教學和學生生活感性上的學習自由,同時包括思想自由,情緒自由。難在化偶然爲必然的相互牽引,歸納。難在由淺入深的自然隨機轉換,同時包含彼此真誠的心態,一起融入課堂。最終,學到什麼是決定一切的因素,一個課堂的提升是這一因素的顯性體現之一。教育本身就課堂教學中,知識文化教學的提升是最爲明顯的,由不會到會,有會到精等等。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亦是瞭解,理性課堂的實踐在於情境活動中的問題自然發掘,解決,從而學習到知識。是一個有序的,理性的,有預設的課堂。雖然足夠開放,但是依然由於學科本身,縱使天馬行空依然難以逃脫侷限。因此,一般評課我們可以從教學目標中瞭解活動設計的意義,由散狀聚集到凝聚一點,達成目標。

然而美術不同。出於感性,我認爲既然要實踐新基礎的核心理念,足夠開放,課堂本身就是限制,因爲學生的學需要從感性上聯繫生活,發現,創新。要真正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收穫什麼,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課堂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習,二,情感態度的把握,三,不斷融通一切自身所有的成長感受。

如果把課堂去掉,成爲純粹的學習。既然是長城意識的,那就將一本書乃至一個小學的所有美術課,有序的從簡單的一課基礎,一步一步化爲有序銜接的整體。整個小學,就學個主題。而恰恰就是這個可以從一年級一直上到六年級的課,需要包含生活經驗,包含語數外等各科相關基礎知識,甚至一個課堂可以由很多老師一起來上,既然可以聽課爲什麼不可以一起合作完成呢?學生開放了,教師本身也該由一變二,三。課堂也該由盒子變成整個生活。

上完新基礎的課之後,我深深的感覺到了滯礙,看着作品,看着自己,看着學校的一切,我肯定,美術要發展,絕不是自身生存必要的發展,也不是要爭奪所謂主副課堂的地位,而是教育必須要求美術,音樂等體驗感受性強的學科成爲融通其他學科的催化劑,自然走出去。

最終,關於情感,真正的一堂完整的新基礎的課,如果回到課堂,那缺一不可的因素便是班主任。因爲一堂足夠完整的課,最基礎的就是師生之間的瞭解和情感,我們必須足夠了解。

這是上學期上完一節課之後的真實所想。現在實踐下來,由不得我不去思考一個問題,那便是創新和理想狀態下的構想嘗試,是否符合現階段的學生,是否與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一致,是否符合學習的一般規律等等。

就在剛纔,校長與我溝通之前上的一節調研課,嗯,這是一節可以讓大家都笑笑的課。不過我很高興,在自家裏非常直觀的暴露自身課堂教學的問題。確實,課堂教學中心裏有學生,就該如其所說,心裏該有具體的學生,而不是我概念中的學生。記憶猶新的一幕便是王俊小同學積極發言,我便去了那邊。待我回過頭來,這邊的同學的心思已經去了老遠。

希望以後能夠步子放的再小再細些,一個一個教學目標達的到,能夠關注到同學們吧!

寒假讀書心得10

寒假閒暇時刻拜讀了美國作者安奈特布魯肖編寫的《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這本書,雖說作者是美國人,寫的美國學生的事,但是書中提出的很多建議讓我感悟頗深,比如以下幾點。

請相信學生。

許多學生都不相信他們的教師真正相信他們,許多學生都不相信自己的父母真正相信他們,許多學生也因此不太相信自己。那些不太自信的學生更有可能出現一些行爲上的問題,那些自信的學生通常不會有太多的紀律問題。儘管人們都承認育人是一個辛苦且複雜的過程,但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成年人對他們充分的信任。即使孩子在家裏有積極且充分信任他們的榜樣,教師對孩子表現出的不信任也會使他感到非常沮喪。當我們意識到學生通常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更長時,這就不難解釋爲什麼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會如此之大。一個老師應該怎樣做纔算是信任自己的學生呢?

1、要面帶微笑。

2、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你能完成”的信念。

3、給予學生充分的支持。

4、給予學生充分的耐心。

5、經常對學生說:“我相信你”。

回想自己的工作歷程,我好像很少相信學生,我總是擔心他們這裏做不好,那裏做錯,總是時不時的提醒他們該這樣該那樣,可即使我把所有可能的情況都預想到也都提醒到了,可是學生們還是會出錯,甚至是不可能的錯。事後我總是牢騷滿腹,埋怨學生們表現不理想,批評出錯的學生。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裏?讀了《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這本書後,我反思:是不是我太不相信他們了?我是否應該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動手,而我只是給予支持、幫助和信心就可以了呢?這樣做的後果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讓學生變得更有成就感。

承擔一點職務可以養成一個負責任的態度!責任感,其定義是:對某人或某件事承擔義務或是責任。同時,它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權威的一種象徵。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在擁有某種權利或地位的時候,往往會以身作則。那些承擔責任的人往往比那些身無責任的'人表現的更好。有時,如果你交給那些沒有職責的人一點點事務,它會變得和以前大有不同。但是,最好程度不宜過分,同樣的,你不能時刻提醒這個沒有職責的人他是多麼無足輕重,這樣一來,他就會表現的更加無所謂。課代表的作業總是做的比其他同學要好,上課表現也優秀;班級幹部上自習時的自覺性相對來說要好一些;還有很多實例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工作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管理自己,儘量讓每個人都負責班上的一些事務,培養每個人的責任感,提升個人的成就感。

用你的熱情感染學生。

沒有什麼比熱情更具感召力!正如成功可以激勵下一個成功一樣,熱情也是可以相互傳染的,熱情的人是“有傳染性的”。但如果你把他們放置很久置之不理的話,你就很難捕捉到他們的熱情了。同理,冷漠的人也是“有傳染性的”,如果長時間在這樣的人身邊逗留,你也會變得沮喪起來。當我們開始從事教師這個莊嚴的工作時,我們有的時候真的過於嚴肅了。一個有着中等教學水平但熱情洋溢的教師往往比那些有着高等教學水平但過於冷漠的教師更能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事實證明教師的熱情程度可以帶動學生的熱情。

向安奈特布魯肖學習!

寒假讀書心得11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把書比作是營養品和陽光。海倫·凱勒則把書看作是船隻……而被稱爲“小書迷”的我,更是把書當成自己不可或缺的知心伴侶。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遇到任何困難,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都德的這句名言,一語道出了讀書的真諦。是的,閒暇時,書告訴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興衰成敗。悲痛時,書鼓勵我要不畏挫折,勇敢地開拓創新,攀登最高峯。憂愁時,書教會我拋開煩惱,尋找快樂。孤獨時,書陪伴我掙脫寂寞的禁錮。犯錯時,書教育我主動承認錯誤……我想,倘若沒有它的話,可能就沒有今日的我。書,成了我形影不離的知心朋友。

不知從何時起,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天不讀書,便覺得日子無味,便覺得時光的漫長、單調,便覺得生命失去生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人們就推崇讀書,到了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電視、網絡各種媒體平臺紛紛出現,可這並未減少人們對於讀書的熱情,讀書就是思想的源泉,讀書與健康成長緊緊相聯,讀書促進成長,成長離不開讀書,這是我個人的理解,讀書會使思想的.源泉永不幹枯。

我個人對“讀好書”的見解可以概括爲12個字:精讀、常讀、筆讀、心讀、鑑讀、多讀。

一、精讀

精讀的一個方面是精選。世上的書籍數以億計,要讀的書難計其多。這就需要有選擇地去讀,更重要的是會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選擇幾本好書,不要見書就買。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趙樹理也說過這樣的話:“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說的就是選好書、讀好書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書讀到真懂。一本好書,讀一遍兩遍是不行的,要反覆的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多少專家研究《紅樓夢》,還成立了專門的紅學研究會,現在還在研究她,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只求一隻半解,要完全理解,儘可能全部消化,這才叫讀書,叫精讀。

二、常讀

書要常讀,養成習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但只要堅持去做,把一件事重複去做,這種重複就會成爲一種習慣。對堅持每天讀書,不要說需要多久,只要能堅持1個月,這種意識自然會成爲習慣,這就叫習慣成自然。我認爲,我們青年幹部要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爲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我稱之爲常讀。

三、筆讀

就是要藉助手中的筆輔助讀書。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理解爲作讀書筆記,我還理解爲寫心得體會、讀後感、隨筆等。我認爲,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執筆寫公文、起草大會講話時,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要麼寫的內容乾巴巴,平鋪直敘,意識到自己的閱讀量太少,腦子裏記下的東西太少,這才刻意去多讀書,把好的語句、好的典故摘記筆下,並堅持寫一些讀書心得,不怕寫不好,只要堅持,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會留在腦海,動筆寫文章時就會自然見於筆下。我在看電視節目時也在作筆記,準備了一個專門的電視筆記本,收益還是有的。這便是勤動手的好處,我叫做筆讀。

四、心讀

讀書要專心,更要用心。書中自有黃金屋,用心去讀,才能真正讀懂書,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鑑讀

讀書也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讀書梳理自己的頭腦,豐富文化底蘊,提升道德素養,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爲航標,把比如從物傳記方面的反面東西作爲成長的警鐘,這就叫做鑑讀,有借鑑、有鑑別的吸收書中的文化,持揚棄的讀書觀。

六、多讀

“從精出發,博覽羣書。”身邊的人和事是書,工作是書,生活是書,只要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有人說:“書像石,碰出星星火。書像火,點燃指路燈。書像燈,照亮門前路。書像路,帶人向前進。”而我看來,書像鏡子,照出了我的“雀斑”。書像尺子,量出了我的“瘦小”。書像磚塊,填補了我的空缺。書像水泥,夯實了我的基礎……

書,在成長的路上伴我同行!

寒假讀書心得12

我在這個寒假看了一本書《穆桂英掛帥》,故事情節曲折但是十分的動人,人物的細節描寫得很到位。就跟我來一起品嚐一下這個傳奇女將的味道吧!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心裏頓時出現了許多疑惑,穆桂英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是女的名字,而且當元帥應該是男的呀。莫非這個女人有什麼過人之處。帶着許多的`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穆桂英是穆柯寨寨主穆羽的女兒,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武藝,但是穆柯寨卻是與趙氏宋朝對抗,由於遼軍進犯中原,只有降龍木才能鼓舞將士信心,而降龍木在穆柯寨中,朝廷派楊宗保前去拿回降龍木,卻與穆桂英一見鍾情,於是二人歷經波折終於走在了一起。但是楊宗保與公主有定親,皇上聽說楊宗保已成親,要殺了楊宗保,但念在楊家保大宋,於是就算了,皇上面見穆桂英,但穆桂英不下跪,皇上還是忍了,攻打遼軍是,蕭天佐對佘太君和楊元帥的用兵之道瞭如指掌。後來穆桂英憑藉實力奪得了帥印,大破遼軍。

在穆桂英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女郎兒的颯爽英姿,在她身上體現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精神。

寒假讀書心得13

20xx寒假,教科處向全體老師推薦了朱永新老師寫的《致教師》一書,這本書並不像之前學校推薦的理論書籍讀來那麼苦澀,書中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平實易懂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走入吳非老師這本書,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卻不由感慨萬千。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讓我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着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讀完此書,我記住了他對學生的愛,對待工作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卻不由想起了自己…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我參加工作已經有十多個年頭,站在講臺上,剛畢業時那種難以掩飾的青澀和靦腆彷彿就在昨天。十幾年的時間,足以改變許多事情,但對教師這一工作的責任感,卻由年輕時的火熱衍變成了今日的.綿長不息。常常聽到有人說:"你是老師啊!不錯呀!一天就那麼幾節課,動動嘴就行了,有雙休,有寒暑假…"。每次聽到這些,我只是一笑了之,我明白,只有從事了教師工作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份工作的辛苦,其他人是永遠也感受不到的。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位老教師對我說:"老師吃的是良心飯!"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教師精神的實質。是啊!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我們需要英雄,但我們更需要千千萬萬,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於平凡崗位的有責任心的人。教師,固

然有着別人無法理解的艱辛,但她也同樣有着別人無法體會到的幸福!每天清晨,踏進校門,孩子們那一聲聲甜甜的"老師早!"是種幸福;每年教師節,辦公桌上那朵朵豔麗的鮮花是種幸福;每送走一屆畢業生,他們會不捨地道上一聲:"老師,我們會回來看您的!"是種幸福…幸福的背後是教師付出的無窮無盡的愛!教師的愛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付出時,我們沒有想到回報,這就是一種責任的驅使。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就是選擇了奉獻。每天面對着一羣鮮活的生命,叫我們又怎麼敢懈怠呢?如今,除了教師的身份,我也是一名學生家長。每天看着孩子點點滴滴的變化,聽着他滔滔不絕地講着每位老師帶給他的或有趣、或新奇的知識,心裏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我想,每天會有多少像我一樣的母親在和她的孩子分享學校帶給他們的快樂?亦或是焦慮孩子的止步不前,孩子們周而復始的求學之路,牽動的是多少帶着期盼的母親的心哪。我想:每位孩子的母親應該也和我一樣,希望孩子的老師能夠愛他,對他負責;當他受委屈時,也希望老師能夠像媽媽一樣摸着他的頭,安慰他吧,這種念頭便會驅使我盡力把學生的每件小事做細、做好。

有愛就會有感動,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寒假讀書心得14

“最珍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憶過去,他不會因爲浪費時間而後悔,也不會因爲刻薄庸俗而羞愧;臨終時,他能夠說:“我的一生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宏偉的事業,——,爲全人類的解放而戰。“這是託尼奧斯特羅夫斯基寫的世界名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段話,讓人久久無法平靜。

人應該怎樣活着纔有意義?Pavel korchagin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殘疾後,保羅並沒有灰心,還頑強地學習,努力工作,開始了文學創作。後來,我失去了我的眼睛。對癱瘓的.人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面對生死考驗,他沒有退縮;在風雨交加的工地上,面對難以忍受的飢餓、寒冷和疲勞,他沒有倒下;在失明和患病的情況下,他仍然沒有屈服於手稿丟失和健康下降的無情打擊!多麼令人欽佩和感動.仔細品味這本書,品味保羅的計算。越來越覺得要從保羅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記得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因爲平庸而後悔。

這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了我應該勇敢的戰鬥和奮鬥。敢於挑戰命運,挑戰自然,挑戰挫折。人只有在這場英勇的鬥爭中超越自己,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讓我們成爲一個具有頑強精神和毅力的人,在生活的烈火中煉成鋼鐵。

寒假讀書心得15

書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知識,開拓人的思想,提高語言能力,使人名辨是非。假期我讀了一篇文章《狐假虎威的小鳥》就使我受益匪淺。

文中寫到中美地區有一種會編織鳥巢的小鳥。它的巢很複雜,像罐子一樣吊在樹枝上。可當小鳥下蛋以後就得想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後代,因爲這個地區喜食鳥蛋的動物特別多,什麼猴子、野貓、蛇等,它們都很善於爬樹,這樣就對鳥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小鳥有它的辦法,它將自己的.巢和黃蜂巢吊在一起。黃蜂和自己的近鄰和睦相處,而對那些不速之客,就毫不留情了。森林的動物都知道黃蜂的厲害,雖然對鳥蛋垂涎三尺,但也只能望‘巢’興嘆了。瞧,聰明的小鳥不正是用“狐假虎威”的妙法嗎?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爲了使自己不受別人的侵犯,就可以使用這個方法。經常使用;而且我還親身經歷過。

放寒假後,我還想去姑姑家住上幾天,與他家的小弟玩個痛快。我騎着嶄新的“飛鴿”自行車出發了。俗話說得好,“冷在三九”外面果真是寒風刺骨。因自己走在小路上,所以前無後人,兩邊全是荒地,還別說,真有毛骨悚然!這時我聽見後面有聲音,回頭一瞧,立刻就緊張了。那個人打扮的特別時髦。他騎着一輛自行車,目不轉睛的盯着我。我心想:莫非他相上了我的自行車?想到這兒,我心中有些害怕,速度明顯加快,那個人窮追不捨。正在我手無足措的時候從岔口衝出來一個三十多歲的人,長得十分強悍。便衝着那個素不相識的人喊上了:“二叔,您在幹嗎呢!”便騎車向那個人湊過去。那個人一聽我喊他二叔那個人便愣了,從另一個岔道溜走了。看到這番情景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我正是借別人的力量嚇跑了壞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