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優秀)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優秀)

呼蘭河傳讀後感1

本書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敘述中,我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這裏的村落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密佈,除了灰暗別的'毫無色彩。這裏的村民僅僅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淡淡地活着,然後淡淡地離開,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他們腦子裏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爲人應該順應天意,順應社會,但天意到底是什麼?他們卻無從知曉。他們是那麼愚昧無知,那麼封建,無形中充當了劊子手。這是多麼可悲啊!

其中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小團圓媳婦的死。她才十二歲啊!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卻過早地被賣給了胡家做童養媳。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爲愛笑,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打她,用燒紅的鐵烙她的腳心……

小團圓媳婦的婆婆認爲,這樣抽打她是爲了她好,但最終卻因爲幫她治病的婆婆的“好心”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錯。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下,纔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輕輕地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不自覺的悲從中來。我真爲這裏面的人感到悲哀,他們日復一日地生活着,從來沒有任何變化,生活中也沒有色彩和花樣。周圍的人又是那麼冷漠和遙遠,每個人之間彷彿都隔着一堵厚厚的牆,這樣壓抑的環境怎麼能生活下去呢?這樣的生活又是爲了什麼呢?

從作者的筆下,我看到了作者無聲的哭泣和吶喊,似乎想喚醒那些麻木的心靈……

呼蘭河傳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呼蘭河傳》書中講述了蕭紅從小出生在呼蘭河童年的故事。

呼蘭河的冬天是非常的寒冷,過了一夜就凍的門都打不開了,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十分生痛,手背上臉上都被凍得裂口,人人都說冬天真可怕,房子上掛滿冰凌,別看動物們有厚厚的皮毛,它們也是冷的`不得了,不停的叫喚。

蕭紅從小出生在呼蘭河,因爲父母和祖母對蕭紅十分冷淡,所以蕭紅從小就喜歡跟祖父在一起。祖父是一個爲人非常和諧可親的人,蕭紅和祖父一起勞動種地,她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小姑娘,但有時很天真,幹了很多傻事,例如把韭菜當野菜扔掉,把狗尾巴草當穀穗留着等,祖父也不責罵她,而是耐心的教她,祖父給田地除草,蕭紅看到很多玫瑰花,就去摘了一些回來,插到了爺爺的帽子上,爺爺聞到了玫瑰花香,說真香,十里路都能聞到,蕭紅情不自禁的開懷大笑。

童年是快樂的,有時候也是悲傷的,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浪漫的年齡,而她卻被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因爲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婆婆一天打八,還把她吊起來,狠狠的抽,打她是爲了讓他懂規矩,遭受慘不忍睹的非人折磨,最後慘死,難道是因爲婆婆的愚昧殘忍嗎?當我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小城的問題,可怕的封建迷信人民對於生死的茫然無知。

讀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同,讓我們珍惜當下的生活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3

今天買了本《呼蘭河傳》,到家就讀了起來。其實初讀《呼蘭河傳》,我並不怎麼喜歡,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隨手就丟到一旁了。當我重新翻那本《呼蘭河傳》,細細品味,才發覺得它的精彩。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她寫了她童年住的呼蘭河這個地方。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讀着讀着,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樂事,一個人呆呆的笑着。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裏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爲窮,因爲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那個扎花店的工人年復一年給祭祀的紙人穿上亮麗的衣裳,怎麼就不會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難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紙人一樣整潔亮麗嗎?也許,那裏的人們,已經覺着,生不如死,死後,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園、大馬、僕人、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盛開的鮮花……正是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扼殺了小團圓媳婦。

呼蘭河留給蕭紅的,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就在今晚,母親在給自己放洗腳水,家裏的小狗誤以爲要給自己洗澡,躲到了牀下再也不肯出來。我說:“我小時候也怕你給我洗澡,因爲下手太重了。”母親就說起來:“以前有一個同事無法生育,要了一個女孩來,她在宿舍區給那孩子洗澡的時候孩子就叫得很厲害,越叫越洗,越洗越叫。”又說:“我們一開始詫異,她怎麼這麼狠呢?後來才知道是要來的孩子,也就不納悶了。”

當下心頭一驚,眼前出現邊洗澡邊掙扎的小團圓媳婦來。同人性的光明面一道在人的血液裏流轉而來的陰暗面,在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座小城的史冊裏,成了揮之不去的底色。

呼蘭河傳,歸根結底是人的傳。在這部書裏,因爲有快樂的.童年、美麗的後園、慈愛的祖父做比照,更顯得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馮歪嘴子的不幸。蕭紅怕讀者讀不出,屢次強調,快樂有限而痛苦無限。

我有一個出於叛逆心的歪理:要了解一位作者想說什麼,過渡句和餘音可能比加了着重號的部分更能透露本心。在爲呼蘭河小城作的傳裏,除了濃墨重彩的團圓媳婦、馮歪嘴子,更有許多沉默的、一閃而過的人。他們多訥於言,有着在善與惡間掙扎而並不自知的內心,也跟隨着他人起鬨、圍觀、生病、死亡。

小團圓媳婦在生命接近末端的時候還可以從玻璃彈子和小盤子裏取得快樂,馮歪嘴子也有了兩個孩子。他們都曾是有希望的。然而更多人就像那小城一樣,不知道爲什麼活着,也就默默地死去。

我做着一份媒體工作,知道如今黃土地上的人,和百十年前黑土地上的人,別無二致。太多人懵懂而生,懵懂而死。而人性的殘忍、醜惡,始終都在。

就彷彿北方的冬天,白楊樹葉子落盡,像土地裏伸出的手指指着天空。天空的盡頭,無盡的狂風,一刀一刀,刮不完。

呼蘭河傳讀後感5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啊,這說的就是《呼蘭河傳》,在蕭紅筆下呼蘭河這座小城並非繁華,小城裏人們的生活也是刻板單調,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人,那就是馮歪嘴子。

馮歪嘴子的老婆王大姑娘生完第二個孩子後就死了,而周圍的人都等着看馮歪嘴子的熱鬧,而馮歪嘴子卻沒有放棄,他的身上有着別樣的堅韌,讀起來讓人感到悲壯,雖然他卑微貧窮,但卻一直積極樂觀,堅強勇敢,心中有愛。在他的妻子去世後,他沒有被絕望洞穿,反而是充滿希望地撫養他的兩個孩子,這種頑強的生命裏,正是麻木的世界中所缺少的。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題不會做了,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要是一看不會做了就不做,放棄了,那你可能一生都不會,所以遇到了困難,不要氣餒,不要放棄,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只要你堅持就能成功。

想想靈犬萊西吧,萊西爲了找到它的`主人,不管路上有多少障礙和荊棘,不管有獵人追捕他或者受傷,他仍然勇往直前,不管路上有沒有狗販子追捕它,不管有沒有大河攔住他的去路,他沒有退縮,勇敢的迎上去。他憑他那堅韌不拔的毅力最終找到了主人。

是啊,只要堅持一下,咬咬牙就過去了,做什麼事,不要輕易就放棄。有些時候靠的就是那頑強的精神,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的高峯。山那邊的海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得到。沒有什麼我們是做不到的。加油!加油!加油!

呼蘭河傳讀後感6

正如作家茅盾所說,《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的確,《呼蘭河傳》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它如詩如畫地講述了作者蕭紅年幼時在呼蘭河畔的所見所聞。娘娘廟的風土人情、十字街的繁華、“跳大神”時人們的歡暢,這些無不訴說着呼蘭小鎮的五彩的風土人情。

可陽光總是伴隨着陰影,五彩繽紛的事物背後黑暗的那面同時存在。

那時正處於封建社會,人們對封建禮教深信不疑,不肯接受新鮮事物。傳統、殘忍,而毫無意義的儀式被延續下來,比如“扎綵衣”,“算卦”。這無不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混亂,以及他們的愚味,殘忍,對傳統的事物不分辨真假。

小團圓媳婦的遭遇就是個最好的案例。

小團圓媳婦原本是一個活潑向上的小姑娘,但由於重男輕女的舊習,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因此她在八歲時便被賣去了呼蘭鎮的老胡家,這在年幼的小團圓媳婦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她本是個性格里稍帶調皮的小女孩,但當時的人們麻木地認爲只有乖巧賢惠纔是女孩子們的本分,順從更是排在德行的首位。就是如此,小團圓媳婦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常常遭到婆婆的`毒打,身上留下烙鐵的印記。

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重病,又被捲入一場各種傳統儀式的漩渦。人們不用藥物治療,反而迷信各種如“跳大神”、“扎綵衣”、“算卦”等儀式。最後,小團圓媳婦在被用燒開的水洗澡時喪命。

從這方面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就是“一串悽婉的歌謠”嗎?

童年的蕭紅頑皮、稚氣、天真,但當時可怕的封建社會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內心:正因此,她就借一本《呼蘭河傳》表達她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以及她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

呼蘭河傳讀後感7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真爲被殘忍的宗法社會折磨死的人們而感到憤憤不平!

20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的故事。生活猶如河水一樣平靜地流淌,可是宗法社會本質是殘忍的。這不,書中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被愚昧的人們折磨死了。當然不止小團圓媳婦,還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難免一死。這大約又是宗法社會的'波瀾吧。書中還記敘了馮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經歷,使我悟出了平靜是堅韌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卻讓作者難以忘懷。是呀,童年的完美時光誰能忘卻得了呢?它是我們成長的背影,我們應當牢記這些童年的完美時光。不知不覺,我陷入了沉思……

在記憶的心扉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歡樂。在春天,我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公園裏玩耍;在夏天,我能夠在樹下歡樂地乘涼;在秋天,我能夠在田地裏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能夠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歡樂。可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且那時的宗法社會是殘酷的,爲此許多人被折磨死了,這是多麼不公平!

此刻,我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書,你要去閱讀,去發現,這樣,你就會發現童年的無窮樂趣。

呼蘭河傳讀後感8

"一篇敘述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爲《呼蘭河傳》這本書寫的總結。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實它更是蕭紅的代表作。全書概括地寫明瞭蕭紅灰白的童年,既有寂寞和傷感,但還充滿了幽默。

真的,當我讀完最後的尾聲之後,竟情不自禁地抹了抹眼角上掛着的淚,全書中有數不勝數的情節令我回味,但是,唯獨這麼一句話,寫在尾聲的那句話,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腦海裏——

"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它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合上書本,我輕輕地閉上了眼睛,想象着,叫賣麻花饅頭涼粉的,也許還天天扯着嗓子挨家挨戶地推銷,也許早就沒有了;蕭紅祖父園子裏的花鳥蝶蟲,也許還年年地長着,飛着,也許現在更本沒有了。又有鴨子或小豬掉井了?小團圓媳婦化作的那隻兔子是否還在東大橋下哭着?整座呼蘭河城也許依舊那麼熱鬧,也許這勁兒早就化爲烏有了……

蕭紅將它童年的回憶,全都記錄在了這裏,《呼蘭河傳》的傳奇是三天也說不完的`。那一行行跳動着的文字,爲我們譜寫了那動盪不安的年代,在呼蘭河這座小城裏的故事。

一切都會漸漸地變老,童年總會離我們遠去。《呼蘭河傳》我現在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留在那灰白色的境界裏……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呼蘭河傳》這本書講述了蕭紅住的這座小城呼蘭河和蕭紅童年的故事。

蕭紅,原名張乃瑩,另有筆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龍江省哈爾濱呼蘭人。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讓我們看到了蕭紅的童年生活。文中字裏行間體現對童年的眷戀,回憶。在那精彩的語言中,看出童年是那樣美好,使人嚮往。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非常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蕭紅童年是有趣的、快樂的,可是蕭紅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心境是寂寞的。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其實,蕭紅那時在香港幾乎可以說是;;的生活,在一九四零前後這樣的'大時代中,像她這樣有理想並與黑暗勢力做過鬥爭的人,都會對這樣的生活與束縛不理解,而且從讀過她的著名小說《呼蘭河傳》便知道了她的童年是多麼令人嚮往和愉快,但瞭解以後才知道或許她都是以好的方面去想,證明了她十分樂觀。

雖說蕭紅的童年看似有趣但其實又無趣,我們必須要向蕭紅那樣善於觀察、發現!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這周我讀《呼蘭河傳》這本書,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蕭紅在祖父園子裏的生活。

這一段中記錄了蕭紅和祖父的許多趣事。她和祖父一起種菜,一起澆水,一起抓蝦,一起吃水果,一起玩藏帽子游戲。雖然她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但是她有一個好祖父,一個大園子,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這一章字裏行間流露出她對祖父的懷戀與對美好童年性生活的回憶。

蕭租父的園子讓我聯想到了爺爺奶奶的菜園,那兒也有我的許多童年記憶。爺爺奶奶有幾塊很大的菜地,菜地裏種滿紅薯、花生、香菜、玉米、番茄、茄子、辣椒…它們各個長勢驚人,每次回老家都可以看見幾種長得又大又肥的菜。冬瓜像個穿了綠衣的大胖孩子,在田裏呼呼大睡;留着長鬍子的玉米見太陽出來了,咧開大嘴笑了,露出滿嘴大金牙;水淋淋的'番茄、茄子像一顆顆大寶石,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七彩的光。我像蕭紅一樣在菜地快樂地玩耍。夏天,我把乾草一掀,綠的、褐色的螞蚱像一架架小飛機“呼”的一下起飛了。冬天,我在大棚裏幫爺爺奶奶種黃瓜,我把黃瓜苗從小盒子裏一個個轉移到小塊土坑中再蓋上土。秋天,我爬上樹幹,把一個個碩大的果子摘下來。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對自由生活的嚮往,還感受到了蕭紅對祖父的懷戀。是呀,我也一樣嚮往田間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近日,我讀了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章。

文中主要講了“我”和祖父在花園裏的快樂生活。“我”在園子裏每天跟着祖父,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面把那下了種的土窩溜平,其實,哪裏會溜得準,只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爲“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所以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拿着鋤頭的“頭”來鏟。“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作穀穗留着。

讀着讀着,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和奶奶在院子裏種菜的`情景:記得在我8歲那年,那天是個星期天,我在奶奶家裏看電視,奶奶怕我把眼睛看壞了,就說讓我和她一起去種菜。我和奶奶來到院子裏,奶奶拿出菜種和工具,和我說:“奶奶給你一個任務,就是把奶奶下了種的土窩,你給溜平,好嗎?”我高興地答應了,奶奶下種,我給溜土,配合的非常默契,種完種後,奶奶又讓我給地澆水,而我卻拿着水管到處亂晃,邊晃邊喊:下雨囉!下雨囉!簡直開心極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僅領悟到了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許多童年趣事,更讓我體會到了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我以後也一定要少接觸電子產品,多走出家門,去體驗生活之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本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城,這裏住着普普通通的人,他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就是這些平淡的生活被蕭紅匯聚在一起,變成了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

這本小說中我最喜歡的是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陽光,溫暖着作者幼小的心靈,在這園子裏,作者就像那園子裏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個園子裏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裏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裏作者的笑聲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在這裏,“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

看到作者寫的祖父的園子後,我腦海裏就會浮現出我姥爺的小菜園。姥爺沒事的時候就去他的菜園忙乎,我有時間也跟着他去。在小菜園裏姥爺幹什麼我就學他幹什麼,總跟着他後面轉,我總喊着我幫您幹。其實我和年少時的蕭紅一樣,經常給姥爺添亂,也犯過很多的錯誤,把韭菜當野草連根拔,不小心踩到剛剛發芽的小菜苗……但姥爺從來也不批評我不埋怨我,還總是誇我乾的好。這個小菜園如蕭紅筆下的祖父的園子一樣伴隨着我長大。

蕭紅生活在一個灰暗的時代,唯一一縷快樂的陽光,就是祖父給她的。而我的童年,如同海灘上五彩繽紛的貝殼,閃爍着,美麗着。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一個不怎麼繁華的呼蘭河小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地走。

故事發生在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大地中,烏雲蔽日,看不見半點陽光,沒有一絲溫暖。

到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又可愛的小姑娘,她才12歲,花一樣的年紀,本該屬於正享受陽光溫暖的時候,但她卻早早的給一戶人家做童養媳。

命運迫使她過早的承受着風吹雨打。在家中,動不動就要被婆婆打罵,正常人走路時,步子邁大一點有錯嗎?可在婆婆的眼中是粗魯的,小女孩難免又要受婆婆的折磨了。

鄰居們聽罷此事,也無一人阻止,因爲在他們眼中,這次無非是爲了讓小女孩更加聽話懂事而已。越讀我越替小女孩感到不平與氣憤,真想讓自己進入書中,讓那個可惡的`婆婆嚐嚐被打的滋味。

帶着憤怒,我繼續讀着……

小女孩最終匆匆的離開了人世,這讓她的家人很是辛酸。我本以爲他們還算是有人情味的,終於知道自己錯了。其實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爲了她用了那麼多錢,費了那麼大的勁。在他們眼裏,這是一個賠本買賣。對此,我很是無語。

合起書本,腦海中浮現的是這樣一幅畫面:衰落的村莊裏處處殘留些灰色的白影子——灰色的天空下有着灰色的小城;灰色的人生行走在灰色的腐敗舊社會中…

請讓我們珍惜這如畫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感觸很深。它以蕭紅小時候的角度來寫,寫出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這本書的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隱藏了人世間的心酸苦澀,細嚼起來無不浸在其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愚笨無知,竟認爲婆婆打媳婦是應該的。因爲小團圓媳婦不怕羞,太大方,長得又高,吃飯吃三碗,她就要教訓小團圓媳婦。她把小團圓媳婦打傷了,打病了,就請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賠了五十吊錢給雲遊真人醫一醫,直到把媳婦折磨而死爲止。

這讓我想到弟弟出生前發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幾天,奶奶在老家請了個算命先生,說是正月初六初七是個大吉日,這個吉時生的孩子會又聰明又勇敢。奶奶信以爲真,還特地上廟裏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媽媽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脹,爸爸正準備送媽媽去醫院,奶奶連忙勸住,說等到明天再上醫院,那個日子吉利,生出來的孩子聰明。可是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媽媽肚子裏的.羊水破了,嚇得爸爸連忙叫救護車送媽媽去醫院。手術過後,醫生告訴我們,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媽媽肚子裏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險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聰明又活潑,可是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就像書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直到媳婦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她的無知讓人覺得可憐又可恨。

《呼蘭河傳》這本書,雖然反映了當時社會崇尚迷信的風氣,斥責當時人們冷漠的生活態度。但它又是一本難得的散文敘事大作,像一首敘事詩,講述着作者在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

《呼蘭河傳》不僅是一首詩,還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蕭紅是一個命運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應對世俗,經歷了叛逆,覺醒和抗爭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擊。祖國的災難,故鄉的淪亡,個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帶着一絲絲悽苦和憤世,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的鄉愁。

小學期間,我們上了蕭紅的《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蕭紅小時候居住的呼蘭河城是如此的奇妙與可愛,使人不禁嚮往它……可今日,我讀了這本書,卻明顯地體會到了這個年代到百姓們的'無奈與痛苦,也讀懂了一個懵懂小女孩的心。

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裏可謂是生機勃勃,豐富多彩,語香爛姿,鳥花絢多。花園裏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讓我感到神奇,新鮮。異常是那會呼叫,會冒煙,葉子會發光的大榆樹,讓我感到十分羨慕和驚訝。

蕭紅說,花園中的植物,動物簡直是應有盡有。“蜜蜂則嗡嗡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落到上頭一動不動了。”這句話讓我彷彿看到了一隻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飛着,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兒上,一動不動,似乎在回味着這無限樂趣。看,多有詩意呀!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氣的蕭紅竟趁外祖父拔草時,將一朵朵紅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邊插還一邊笑。祖父更是可愛,不知真相,說了句:“今年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真香,二里路哪怕聞得到的。”我當時在喝茶,看了這句話,突然笑得哆嗦起來,實在憋不住,一口水從我嘴裏噴了出來,地上頓時溼了一大片。

這,就是童心。

這,就是童趣。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本《呼蘭河傳》吧,此時此刻,你立刻就會領略到蕭紅那純潔的,又痛苦的童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