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培根隨筆讀後感(經典15篇)

本文已影響 2.96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培根隨筆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培根隨筆讀後感(經典15篇)

培根隨筆讀後感1

近期,我又讀了一本好書——《培根隨筆》,是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處女作。這本書充滿哲理,培根在書中闡述了他對各種事物、名詞獨特的見解,讀起來讓人耳目一新,再聯想起自己平時的一些幼稚的想法,不覺對培根又多了一層敬意。

翻開目錄,我發現許多文章的標題都是以“談”字開頭,簡潔明瞭,但似乎不是特別吸引眼球。我先挑了其中的一篇《談美》讀了起來,卻也並不枯燥。培根把美與美德連在了一起,有美德的人,即使外表不漂亮,卻也可以顯得氣度端莊,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在美”。他認爲秀雅合度是美的精華,是再高明的畫家也無法表達出來的。他還反對阿伯特·杜勒要把幾張臉上最美的部分擷取下來就能拼湊出一張最美麗的臉蛋。我也不同意阿伯特·杜勒這種看法,每部分都好看,但拼在一起就未必好看了,說不定還可能是“四不像”呢!自然的應該是最美的,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正因爲造物主搭配出不同的臉蛋,我們這個世界纔會燦爛多姿。不同的人對美的理解不一樣,世界觀、價值觀也不一樣,形形色色的美與醜組成了這個所謂的大千世界。年輕的是美,年老的也是美,年輕人朝氣蓬勃因活力而美,年老的人霜霞滿天因慈祥而美。人的每個階段不同時期都會散發出不同的美。

讀了《培根隨筆》後,我對許多事理又有了新的看法,讀完這本文學名著後,使我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__傑出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它不僅僅在文學、哲學成就顯赫,在自然科學領域裏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爲"法律之舌"、"科學之光",馬克思稱他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爲世界文學__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共58篇,內容卻涉及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等方面,都結構嚴密,行文緊湊。《培根隨筆》短小精悍,力求__短的篇幅擺足事實,講清道理,具有詩的凝練和謹慎佈局。

我__欣賞的是"談禮貌"這一篇"凡是篤實的人,必須要有過人的才華,就好像不用裝飾的寶石,必須非常珍貴一樣。"從這句話中,我覺得禮貌是如此珍貴,中國早在孔子時就世世代代相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等。文明時代的今天,我們更要學會禮貌、學會用禮貌。不論是對老師、對父母、對同學、對身邊人、甚至是陌生人,都要有禮貌,因爲有他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培根隨筆讀後感3

培根是英國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也算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是朝中重臣,母親是有名的才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培根在劍橋大學深造期間,培根對傳統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培根的.父親突然病逝後,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

他一面攻讀法律,一面繼續求職。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並當選爲國會議員,但他還是沒有任何職位。這一時期,培根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他決心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

這一偉大抱負是他科學的偉大復興的主要目標,是他一生爲之奮鬥的志向。而後培根得到新帝王的賞識。因此平步青去,但培根的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在於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果。培根死後,人們稱他爲“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隨筆》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爲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讀《培根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

培根隨筆讀後感4

《培根隨筆》這本書是由弗朗西斯——培根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

這部書包括五十八篇散文隨筆,重在對人性中的某個側面或人生的某種境遇闡述風解。其中涉及了真理,宗教,信仰,婚姻,愛情,善良,勇敢,貴族,旅行,友誼,強國之道,財富,言談,青年與老年等人生各個方面,涵蓋範圍廣,同時也都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在真理篇裏,他診斷人的弱性在於:寧願追隨詭言,也不去追求真理,其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真理會約束人的思想,而且是由於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惡習,從面使人們認識自己的'弱性,克服弱性去追尋真理,因爲世上沒有比攀登於真理的高峯之上,而俯視塵世中的種種謬誤更愉快的了。韜晦篇指出在人的各種處理問題方式上以及政治中是一種防禦性的自全之術。也教給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深刻而明智的判斷是必不可少的,嫉妒篇裏指也在人類的各種情慾中,嫉妒是最爲感人心智,最持久的了,使我們認識到嫉妒是一種卑劣下x的情慾,是一種屬於惡魔的品質。趣也嫉妒的黑暗牢籠,我們方能活得輕鬆,自由,陽光。勇敢篇論述勇敢雖是盲目的,但勇敢之盲目正是他作爲實施的理由。因爲他不會過多的考慮途中更多的危險與困難,而會變成一種戰勝困難的信心。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見困難時要堅強的面對,不要畏懼困難,只要有信心,有勇氣,有毅力沒有過不去的困難。我們要學着用微笑和勇氣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培根隨筆讀後感5

美在任何人的字典裏都是一個褒義詞,代表被人喜歡的意思。人人嚮往,人人追求。美麗的人成爲焦點,成爲佳話;美麗的事成爲記憶,成爲定格。總之,美是自然界創造出來最令人興奮和傾心的事。

美的形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賞美人羣,也就是——職業。

美在每個人的思維裏,幾乎都是不盡相同的。數學家喜歡方正無差的幾何美,音樂家喜歡悅動自由的抒情美,政治家崇尚權利,美術家品析肌體……但不管是毫釐間的測量,瘋狂的高歌,一呼百應的`自豪,渾然天成的神奇,都是美。巔峯美感因人而異。

人對於美的判別是善變的,就如同我們喜歡吃多種多樣的食物一樣。

而且人對於美的欣賞是無法阻攔的。

仗劍天涯的劍客視劍如生命,我老師說她認識一個老師傅,頗愛舞劍,可當年文革的時候,把他的傳家寶——一條圍腰軟劍毀掉了,他就憤然自殺。瘋狂不羈的車手愛車勝過自己,《速度與激情》這系列的電影就恰好詮釋了這一點。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美麗的一面,而這一面,不一定在所有人眼中都是美的,但在少數人眼中那就是最美。就如同人人都有自己的天使一樣。

對我來說,關於美的討論時沒有結果的,因爲巔峯美感無須負重。

培根隨筆讀後感6

船是註定要在海中顛簸的,而棟樑卻必須是能立定腳跟的。

閱讀《培根隨筆》,獲益匪淺,會發現自己曾經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也許是很多很多吧。培根筆下的優秀品質,如果全部彙集到一個人身上的話,那將會是一個美妙的人生。

對於一件事情,要經過反覆的推敲、斟酌和計議,避免在執行中出現無法預料的差錯;處理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三個步驟:預備、討論和實施,討論充分來提高辦事效率……

這些都是我在書中學到的!

論財富,依靠善良的方法和正當的'工作獲得的財富,是來之不易的;論真理,就算行爲卑劣的人也會承認光明磊落是人性崇高的美德;論善良,惟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於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爲過分的東西;論讀書,種種心靈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改善;論時機,對於危險與困難,勇敢面對,對其迎頭痛擊要比遠遠地躲避,以防其近身的做法更值得推崇;論美德,擁有內在美德的人即便外表並不華貴,卻可以讓人心生敬意;論逆境,逆境因其能夠磨練人的意志恰恰成就了人生的信念與夢想;

人是註定要在人生中顛簸的,而生活的強者卻必須是能立定腳跟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7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以前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

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爲,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必須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爲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爲,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就應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我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裏說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推薦“要持續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必須能夠打敗憤怒的。

培根隨筆讀後感8

這幾天,我讀了朋友的《培根隨筆》。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

《培根隨筆》裏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學的`寶庫,裏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說過:“把快樂告訴朋友,快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但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因此,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友誼的機會必須要抓住!但是我呢?每次都會爲了一點小事和朋友們吵架!跟友誼比起來,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以前,還沒有小學畢業時,我恨不得早點畢業。而此刻,心中卻有點淡淡的傷感。心中總會浮現出那一幕幕快樂的情形。我開始後悔,開始害怕了,後悔當時沒有抓住友誼,害怕再也見不到同學們!但是,後悔和害怕又有什麼用呢?誰叫我那時沒有好好珍惜友誼呢?我必須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必須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培根隨筆讀後感9

《培根隨筆》的作者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培根隨筆》分爲《談真理》、《談死亡》《談報復》《談厄運》等。

讀了《培根隨筆》以後,我有許多心得。像《談死亡》讓我明白了不能因恐懼死亡而止步不前,要抓住生命中的每時每刻,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談報復》讓我明白了不可存有報復的心裏,但當法律缺失和讓對方明白報復的來由,使對方悔罪,還是有情可原。但爲私憤進行的報復是我們明確反對的。

《談厄運》讓我明白,厄運並不是十分不好,厄運也造就堅忍,能激發出人們的潛能,厄運也最能發現美德。人生不能總是一帆風順,關鍵是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勇敢去面對厄運,陽光總在風雨後的。

在《談大膽》中我明白了大膽的'真正用處在於拙於計議,長於實幹等等。

讓我感悟最深的是《論友誼》,培根說:“向朋友傾訴衷腸可以產生兩種效果:它使歡樂加倍,又使憂愁減半。”這是友誼的第一個效果。第二個成效是助長智慧,第三是朋友的幫助。所以我們不能沒有朋友。

讀好書,猶如交良師益友,從中獲得啓迪,引領人思索,讓我們明智。徜徉在書海中讓我身心愉悅。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如果奇蹟就是超乎尋常,那麼它常常是在對逆境的徵收中體現的,幸福中並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中也不乏慰藉與希望。最美好的刺繡都是以暗淡的背景襯托明麗的圖案,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鑲嵌於明麗背景之上。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的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釋放出光輝的。

賞析與分析:事物都有兩面性,是好是壞只看你自己是如何做,如何認爲的。當然,人人都渴望順境,因爲遇見的挫折困難小,而成功的'機率大;在逆境中,挫折困難大,而成功機率小。可你是否想過,在逆境中,逆境有助於我們的潛力,挑戰纔會激發出我們原來自己從沒想像到的這種能力。在逆境中我們會把壓力化爲動力!

子女使他們的勞苦變甜,也使他們的不幸更苦。子女增加了他們的生活的負擔,卻減輕了他們對死亡的憂懼。在子女,不應對他們過於苛吝,否則會使他們變的卑賤,投機取巧,甚至墮入歧途。即使以後有了財富也不會正當利用。聰明的父母在對子女的管教上應當是嚴格的,而在金錢上則不妨略爲寬鬆,這常常是有好效果的。

賞析與分析:家。如果比作一項工程,父母則是這項浩大工程的設計師,他們用寬大的胸懷包容着自己孩子的一切錯誤與不敬,無時無刻不在爲子女的生活、成長、幸福、未來而掙扎,奮鬥着。

培根隨筆讀後感11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不同篇有不同的道理,如: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該書1597年出版時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後的1657年Rawel將培根未完成的隨筆《論謠言》作爲第59篇收入最終構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其中有《談讀書》、《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論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着培根的思想精華。

培根隨筆讀後感12

《培根隨筆》爲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爲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隨筆讀後感13

一口氣讀完《培根隨筆》,不由爲培根那充滿哲理的語言所震動。特別是那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入,充滿哲理。撇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那字裏行間的細微之美也足夠感人了“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爲美;而善附於美者

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沒必要相貌英俊,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色彩之美,而優雅行動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沒有一顆仁慈的心,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樣能算得上是美麗呢?

所以,人是由於可愛而美麗,而不是由於美麗而可愛。外在的缺點是暫時的,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久的美。就像《巴黎聖母院》中的那位敲鐘人,雖然外貌醜陋,使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內心卻是非常的'仁慈,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樣只重視外表的美麗,而疏忽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少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其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使人肅然起敬的。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美德重於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14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在三者中最高。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爲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爲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後感15

《隨筆集》中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可以說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隨筆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如《論友誼》中,“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於孤獨的人不是屬於人而是屬於獸的。”這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爲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麼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