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精】悲慘世界讀後感12篇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悲慘世界讀後感12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電影版《悲慘世界》,來自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據說這部電影拍的時候就很受重視,主要演員都是好萊塢的大牌明星。我看過之後也覺得,這是迄今爲止拍的最好的名著電影。它是以音樂劇的方式展現的,音樂做的也很好聽。

雨果的寫作特點就是將人物的命運設置的極爲悲慘,當讀者的心裏終於承受不住的時候,作者在故事的結尾劃一根火柴,給讀者劃出生的希望。爲此,歌德是不喜歡雨果的,他批評雨果寫的書是違反自然本性的,很不真實,認爲這是邪惡的浪漫。也似乎真的.是這樣,整部書賺足了讀者的眼淚,當我們哭的死去活來的時候,覺得生存無望時,作者又給我們一絲曙光,告訴我們再黑暗的生活也值得期待。

在我看來,人生就是如此,悲喜交加。只是我們的人生很長,痛苦或者歡樂,都被時間拉長了,拉的我們不疼不癢。而雨果,將人生所有的痛苦集合在一起,戲劇化的展現了而已。邪惡的浪漫更是談不上,歌德畢竟是貴族出身,不曾經歷過底層人在生活中那些痛苦的掙扎。

其實每次看《悲慘世界》都會有新的發現,比如當整個世界都把冉阿讓踩在腳下的時候,神父一個溫暖的幫助給了冉阿讓重生的動力;比如當芳汀追尋一生的安定與愛情不能實現而慘死的時候,這些美好的希望在她女兒身上實現了;比如將芳汀逼入絕境的恰恰是那些和她一樣貧苦的婦女,往往我們不友善的言語和嘲弄就是一把殺人的刀;比如沙威發現自己的人生觀有錯誤而不能解釋的時候選擇自盡,是不是在預示我們壞的體制終究會走入絕境。

總之,《悲慘世界》不管是電影還是原著都很好看,淒涼高亢的歌劇,震撼人心的原著,人性與人性的對薄,永遠都啓迪人心。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讀完雨果的《悲慘世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知是被書中冉阿讓那種博大的胸襟所感動,還是對沙威的認識有了一種質的飛躍,又或者是對米里艾主教一心爲主,一心爲民着想的精神,感到震撼。

我認爲,冉阿讓自始至終一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他爲了姐姐的孩子不捱餓,冒着坐牢的危險去偷麪包。四次入獄,都顯示了他善良的品質,即使後來他偷走了主教的盤子,我認爲這也不足爲過,這十幾年的牢獄之苦,可不是說着玩兒的。當時的法國,社會秩序的混亂,人們的'冷酷與貪婪,促使他憎恨一切,直到米里艾主教的出現。

米里艾主教用他自己的寬容和大度,溫暖了冉阿讓。主教曾認真地對冉阿讓說:“冉阿讓先生,你的靈魂已被我洗淨,你是好人。”正是這句話激勵着冉阿讓一心向善,不做傷天害理之事。

與冉阿讓相比,我捫心自問,我每天在做什麼?爲我的同學,爲我的班級,我的學校做過什麼?奉獻過什麼?我實在不及冉阿讓的萬分之一。一張紙,一塊果皮,難道我就不能撿起?一句“您好”,一聲“抱歉”,難道我就不能說出口?不是,是我太過自我,根本不顧身邊的人和事,這種想法令我恐懼,說不定幾十年後的我們會像書裏的人一樣冷酷無情,沒有一絲一毫的溫暖。

幻想中的冉阿讓應該是個高個兒男子漢,寬寬的肩膀十分結實,穿上雖舊但洗得乾乾淨淨的衣裳,拄着一根柺杖,眼神裏透出一絲堅強,一絲溫柔和一絲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稍稍捲曲的頭髮,戴着頂灰色的禮帽。一旁乖巧的柯賽特挽着他的臂彎,慢慢地在夕陽下散步。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悲慘世界》這部世界名著靜靜地躺在我的牀頭,每天晚上,我都要翻開它,細細地品上一番。

讀着這部名著,我心中像打翻了一瓶五味醋,酸甜苦辣鹹一起涌上心頭。我對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不幸的遭遇深感同情;對他爲了讓外甥填飽肚皮而鋌而走險,伸出黑手偷取麪包而毀了自己的前程而深感惋惜;對他因此而服了十九年苦役而抱不平;對他出獄後遇到一個慈祥善良的神父而深感慶幸。可是,他那不光彩的歷史使他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總是被人拒於千里之外。

從冉阿讓的身上,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那顆善良的心,也看到了他因爲一時糊塗而蒙上了不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他讓我知道了什麼叫一失足成千古恨,讓我懂得了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千萬不能因爲一時的糊塗而幹蠢事,毀了自己美好的未來,毀了自己幸福的家園,讓親人痛苦,讓自己無法自拔。

每次看完《悲慘世界》,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那些在電視上看到的囚犯後悔的目光,絕望的背影。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失足成千古恨。本來,他們可以有一個幸福的家,有光輝的前途,可就是因爲他們一時錯誤的念頭,就毀了他們的一生,給家庭、社會都帶來了傷害。想到這,我就又一次不自覺地想起了一個人,他是我爸爸以前的一個朋友。他曾經犯過一次錯,在監獄裏服役許多年,後來,刑滿釋放。大家都以爲從此他會改過自新,可是他毫無悔改之意,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把他老婆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六萬元錢全拿出去賭個精光。從此,親朋好友都不再信任他,不再幫助他,他再次跌落了痛苦的'深淵。

從書中冉阿讓的身上,從現實生活中的反面人物身上,我想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我明白了,我們做人處事一定要謹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正義感,千萬不能做那些害人害己害社會的壞事,因爲那樣只會害了自己,更會害了自己的親人!

《悲慘世界》,讓我受益匪淺,他已成爲我百看不厭的最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週末,我開始閱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爲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爲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現自己衣食無着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於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爲了不嫁禍於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爲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爲想做什麼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冉阿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

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麼?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後,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着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

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說,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悲慘世界》確實是一本好書!合上書本時的沉重之感,在我至今回想起來,還縈繞在心頭。

《悲慘世界》向讀者們清晰地映現出一個既醜陋又聖潔的人世。說它醜陋,是人性的醜陋,現實的悲哀。說它聖潔,是因爲在這被利慾籠罩的世界,還有許多高尚的靈魂存在,《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也擁有一個這樣的靈魂,縱使他的靈魂曾經骯髒過。

冉阿讓曾是一名苦役犯,拿着一張黃色身份證出獄,但就因爲這張身份證,街道上的旅館都沒有一間接納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洞,卻是個狗窩,還被一條兇惡的大狼狗趕了出來。後來一位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但他賊心不息,在半夜偷了主角家的銀餐具,但被清晨巡邏的警察抓回主教家。主教非但沒指責冉阿讓,還把一對銀燭臺送了給他,還慈祥得對他說:“我已代天主買了你的靈魂,這對銀燭臺大概值二百法郎,拿去做些對自己好的事。”

主教的舉動驚醒了冉阿讓這個充滿惱恨的靈魂,他在路上一直思索,他感到主教的形象在他心中越漸光明壯大起來,把他卑微的靈魂壓倒了。他走到別的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拋棄了冉阿讓這個被人唾棄的'名字,變成了馬德蘭老爹,又變成了馬德蘭市長。在冉阿讓當市長的期間,他曾做了不少好事。有一次還救了曾與他做對的割風老爹。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憐的,是人性冷酷和社會的殘酷造就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他令我明白了:一個人在面對社會的黑暗的時候,不要失去希望,別人太奸詐,你還是要做高尚的人,不是在生活上有錢有勢是高貴,要心裏有一份巨大的財富,樂於奉獻,才稱得上高貴。一個高貴的人,才擁有豐富的人生,總會有人,被你的崇高而感動,你曾經幫助他,他也會再幫助你。如果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還是永遠都貪不到什麼,貪不到一份敬仰,一份崇高,落得在孤單和指罵中失去自己的人生。

《悲慘世界》給我帶來的收穫千言萬語都講不清,它的內涵實在豐富,足以一生受用!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他安息了。他活着,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爲失去了他的天使。生死由常,就像白天離去夜晚來臨。”他,就是雨果筆下的一個偉大的苦役犯。

他僅僅是因爲偷了一塊麪包,一塊小小的麪包,讓他做了整整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憎的是他還被帶上了黃色護照,讓他終身無法自由。他也曾想過要一直錯下去,當個小偷,可是,他被神甫偉大寬容的愛感化了。如果不是神甫,他可能依舊是個小偷,依舊遭受大家的唾罵。但他在神甫給予的愛中,明白了愛,懂得了愛,學會了去施予愛。他無私偉大的愛,終於使那些因爲他從前是個苦役犯而嫌棄他的人真心去感激他。從他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天使般,充滿愛於偉大的靈魂,一個值得所有人敬佩的靈魂。冉阿讓雖然死了,因爲他的.天使----珂賽特,已經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他也失去了他的珂賽特。但是,他不是痛苦的,他已經爲曾經的過錯贖了罪,也讓很多人得到了他的愛,在那個黑暗的世界留下了他永恆的足跡。

冉阿讓在別人的誤解和惡待中,從不去恨別人,從不去計較,從不以其人之道換治其人之身。而是用他那顆虔誠的心,用他真摯的愛,去給予每一個人愛和感動。認真想想,現實社會中,能做到和他一樣,用愛去對待一切的人,又有幾個呢?沙威探長寧死也不再抓冉阿讓;馬利尤斯因冉阿讓的救命之恩而改變了對他的看法;珂賽特因冉阿讓的收養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冉阿讓的愛,都得到了回報。現在好多人都因爲周圍人的不理解,而厭倦了世界,討厭所有的人,覺得活着沒意思。我以前就是這樣的。不過,現在我一定不會了,冉阿讓讓我知道,在他施予愛之前,他也只不過是暫時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和愛而已。他卻沒有迷失方向,靠自己的努力,重新獲得了這些。我相信,我也只是暫時失去了別人的理解而已,我只要也和冉阿讓一樣,用愛去對待這些,就一定能重新獲得理解的,一定!

冉阿讓,他讓我懂得最深的,就是---愛,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偉大的力量。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陽光明媚,我卻懷着悲傷的心情,因爲這時,我剛剛合上書,這是《悲慘世界》。

我們喜歡母愛的關懷和細膩,可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卻是以偉大的父愛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可以說這只是一份沒有名分的責任,這份責任是一個出獄的犯人對一個陌生的女孩柯賽特的愛。曲折的情節讓我們看到冉阿讓的善良,他,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卻正義地停留在親情的懷抱,他,被唯一的養女柯賽特誤會,卻依然堅持付出。我爲柯賽特而感到幸福,她有這樣的“父親”,有着這樣一個唯一而偉大的父親——唯一一個使警探沙威動搖的犯人;唯一一個讓善良詮釋地完整的苦役工;唯一一個將父愛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父親”。這是我所感動的,他,真正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使我不在乎他是苦役工,不在乎他是犯人,不在乎他有沒有罪,看到了那隻屬於母親卻又在一個男子身上散發出來的感情,強烈、濃厚,催人落淚。

最後,作者雨果以冉阿讓的死亡落下帷幕,故事結束。可是眼睛卻停留在最後一句: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着的大天使展開着雙翅,在等待這個靈魂。確實,這時是一種無可言語的寧靜,我相信,天堂隨時歡迎冉阿讓,而冉阿讓也會很安靜的離開。腦子裏又浮現出最開始的一節,冉阿讓穿着破爛,卻抱着一個神情天真的女孩,女孩的心裏好象有樣東西,好象是飛向天空的希望和歡樂,他抱着這個女孩,也感覺安穩,感覺幸福。冉阿讓身上流淌濃厚的父愛,這種父愛是可以堪比世上最偉大的情感。這一刻,我的淚流下了,這位父親,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痛苦,卻有着常人所不能言喻的情感。死亡,在他面前不再可怕,這一幕,我的心沉了,心湖裏也泛起了一絲絲漣漪。

父愛,如此偉大,它一直在以一種特別有十分建議的方式詮釋着!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悲慘世界》中有親情、友情、愛情。我曾爲之震撼,爲之感動。就像冉阿讓一樣,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不會因爲誰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冉阿讓因偷了一片面包而被沙威一直窮追欲將其投進監獄。冉阿讓只是犯了一個小錯,根本不至於要一直揹負苦役犯的罪責,頑固的沙威卻還是立誓將他抓獲,即使在他痛改前非之後。但是,沉默之後纔會真正發現,這些並不是沙威的錯,這是時代的錯,是社會的錯。生活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背景,以及它的社會環境留下的`印記。

冉阿讓有冉阿讓的悲哀,沙威也有沙威的無奈,說他們有錯,他們都有錯,若說他們沒錯,其實也都沒錯。沙威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來維持他的生活模式而已。即使是正確的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出現了,他就成了所有人都痛斥的對象。這對沙威也是很不公平的待遇。

在這樣荒唐的時代裏,珂賽特實際上是個幸運兒,有芳汀這樣愛她,爲她付出的母親,失去了母親之後,還有冉阿讓這樣保護她的父親。我記得冉阿讓把珂賽特就出來之後,他那份不惜任何代價都要保護她、照顧她,不讓任何人傷害她的毅力,讓他的整個人生變得完整了。他說,只要有我在,我不會讓任何你動你一根頭髮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就該有所擔當,就像冉阿讓對珂賽特的一種責任,也是冉阿讓對她媽媽的一個承諾。這成了冉阿讓後來生活的重心。

這部作品中,我最喜歡那兩句話:“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就像冉阿讓一樣,用自己的方式生存,用自己感化周圍的人。我希望,冉阿讓沒有離開,或者,還會回來。當然,我也相信,在更多方面,我們都能像冉阿讓一樣,讓自己成爲自己,不管是幻想還是生活。因爲,冉阿讓不再只是一個人,更是一種高尚人格魅力的代名詞。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成爲當今時代的冉阿讓。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文學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主要講了苦役犯冉阿讓的悲慘生活史。

我讀完《悲慘世界》將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剛開始讀的時候,我看到這本書很厚,有一千四百多頁,心想看來讀完這本書肯定很難。但是到後來我發現,這些故事裏的人物並不枯燥,並且叫人越看越愛,越愛越看。

我讀了這本書,知道了冉阿讓原來因爲貧苦去偷麪包,結果被面包店老闆易查伯抓獲。呆板的法律毫不留情,冉阿讓被判爲五年苦役。

冉阿讓在這期間多次越獄,最後都被警方抓獲。由於這個原因,他從五年苦役改判爲十九年。

冉阿讓出獄後改名爲馬德蘭,當了企業家,後來因爲成績突出,被民衆推選爲某地的.市長。後來因爲身份暴露而被捕,判爲終身苦役。

後來冉阿讓逃出,又從壞蛋德納第夫婦手中救出孤女珂賽特。從此,珂賽特一直以爲冉阿讓就是她的親爸爸,其實並不是。

一個叫馬呂斯的青年認識了珂賽特,到最後兩人結成了夫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冉阿讓,因爲過於勞累,而因病去世。書中說:“一個張開翅膀的大天使,正在等待這這個靈魂。”

冉阿讓是偉大而又善良的。他被推選爲市長後,聽說有一個貌似他的“冉阿讓”(其實他叫商馬第)被捕,便不顧暴露自己的身份去救了商馬第。這一點足以看出他的偉大。還有一次,他看見一個普通人被馬車壓住,便不顧自己市長的身份去救他。這一點可以看到他的善良。

作者雨果想是想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不能虛僞,因爲虛僞在事實面前只有被消滅,別無可能。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寒假中,我拜讀了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如莎士比亞所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一本好書,能使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一本好書,能使人明悟哲理、思考人生。《悲慘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它引人入勝的情節和豐富雋永的內涵,更多的是那個經典鮮明的人物——冉阿讓。

冉阿讓一生坎坷。他因爲偷了一塊麪包,被送進了牢裏。他四次越獄,刑期不斷增加,幾個小時的自由換來的卻是十九年的痛苦。出獄後,他被一位主教感化,重拾善良的本性,改名當上了市長。但正當他春風得意之時,卻被警察沙威陷害再度入獄。出獄後,冉阿讓開始撫養女工芳汀的私生女珂賽特,對她十分疼愛。長大之後的珂賽特認識了馬呂斯,很快與馬呂斯墜入愛河。一次,馬呂斯在戰爭中受了傷,昏迷不醒。冉阿讓救了他。後來,冉阿讓成全了他倆的婚姻,向馬呂斯表明自己曾是苦役犯,因此遭到馬呂斯的鄙視。最後,馬呂斯得知冉阿讓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先生。他悔恨交加,連忙和珂賽特去看望老人。但是冉阿讓已經奄奄一息,在失望與孤獨中,這位命運悲慘的老人,淒涼地死去。

冉阿讓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殘酷的現實和法律的不公讓仇恨佔據了他的思想,他是一個罪人,但他後來的改過自新,說明他的本性是善良的。面對社會的壓迫,他以德報怨,盡全力去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盡全力去愛這個世界。這種崇高的人格精神使我敬佩和感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犯錯之後,只要勇於面對錯誤,心存善念,努力改錯,就可以像冉阿讓一樣,從罪惡和錯誤的深淵中掙扎出來,走上正義美好的陽光大道。

冉阿讓是悲慘的,但他又是幸運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一定不會有遺憾和後悔。他像一位天使,用善良和博愛對待別人。他那鮮活的面容使我難忘。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悲慘世界》是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代表作,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一致認可與讚美。這本書以冉阿讓的生活經歷與悲慘的遭遇爲主線,貫穿全文。整本書被這根線巧妙而又自然地串在一起。

主人公冉阿讓的善良與高尚情操是我感觸較深的部分。正是這種善良加上高尚的情操與冷酷無情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比,側面反映了社會環境的惡劣。

讀完《悲慘世界》使我聯想到當今社會的各種醜惡現象:有的人認爲有地位就可以開“後門”,包庇罪犯或違法犯罪……任意地胡作非爲壓迫百姓。有的人爲了錢不惜一切去謀財害命,還有的人以爲有錢就能買走一切有錢就能收買人心。有錢就可以高高在上,有錢就可以瞧不起與無視所有沒錢的人……那是因爲他被錢的“美貌”給吸引住了,無法自拔。錢左右了他的'思想,控制了他的一切。這樣的人真誠待人他們只會爲了錢而想方設法地去欺騙人,去謀害人。他們是社會的垃圾,民族的敗類,他們身上的氣味像糞池那樣噁心難聞。

這種人是世界上最矮的矮子愛的讓從他身邊經過的人們只能瞧見他的頭頂。

我認爲人不能沒有金錢,因爲只有擁有了金錢才能滿足物質的需求,,但是他永遠也換不來精神的需求和高尚的情操。只有正確使用金錢你纔會擁有高尚的品質

我們要真心的對待每一個人,做一個像冉阿讓那樣擁有高尚情操的和心地善良的人,如果有人遇到困難,我們要儘自己的努力和力量熱心地幫助與關心他而不是用虛僞的面具去迷惑他。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纔會更加和諧與美好,只有這樣,世界上空那盞光明的燈纔不會熄滅他會永遠爲人們照亮前進的方向;只有這樣,人們纔會露出最甜美的笑容;只有這樣,整個世界纔會像初春開放的鮮花那樣芳香,想六月綻放的驕陽似火般的鮮花那樣充滿活力,豔麗動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2

本書作者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他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悲慘世界》,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震撼心靈的書,原來人們的偏見和狹隘遠比我們想象的力量大,但是我們不該沉迷在別人的眼睛裏,應該遵從自己善良的內心,積極的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因爲飢餓,爲姐姐的七個孩子偷一個麪包而坐牢,一坐就是十九年,原本善良的他被這冷酷無情的社會和悽慘的人生經歷打壓的疲憊不堪,出獄之後,除了冷漠和報復,也許他是真的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了。每個人的一生總會有那麼一個點或者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總之總會有這樣的.一個機緣改變自己的心性,冉阿讓遇到了指引他一生的人——卞福汝主教,從此他拿着那對被主教“贈與”的銀燭臺開啓了他堅定爲善的一生。他去了一個小城,在那裏開辦工廠,樂善好施,扶貧濟危,被人們擁戴,成爲市長。他不遺餘力幫助了被丈夫拋棄的芳汀,並收養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他不惜生命救了養女的心愛之人馬呂斯;他還不計前嫌救了一直追捕他的警探沙威......

“他活着,儘管命運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離去。生來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猶如晝去夜來,白日西沉。”這是冉阿讓的墓誌銘,他是善良與博愛的化身,是平凡又偉大的英雄。他平凡,是因爲他一生默默無名,他偉大,是因爲他擁有着善良之心,行使着善意之舉,而這份善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