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優)

本文已影響 3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優)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最近,我一直在看一本書——《愛的教育》。本來還以爲是像童話一樣好玩、有趣。但我看完才知道,這並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個四年級的意大利小孩寫的日記。寫了他在一學年度的成長經歷,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在《愛的教育》裏面,充分寫出了個“愛”字。把所有的故事用“愛”巧妙的連在了一起給我們講述了純潔的同學之愛,濃濃的師生之愛,溫馨的母子之愛,還有對祖國的誠摯之愛。這一個個小故事,都讓我感動。《少年愛國者》中的意大利男孩,寧願自己飢寒交迫,也不接受誹謗自己國家人的錢。我被他對祖國的'深愛打動了。《雪球》中的卡洛斐勇雪球砸傷了老人的眼睛,他開始不敢道歉,最後他鼓起了勇氣向老人道歉。我被他的誠實勇敢打動了,《少年比耕》中的敘利亞,非常體諒父母的辛苦,他犧牲晚上睡眠的時間,偷偷幫父親抄寫工作,就算成績下降也堅持不懈。我被他孝順父母行爲打動了……

最觸動我的其實是小主人公安利柯的父親給他寫的一封信——《感恩》。在信裏,父親告訴安利柯,老師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尊敬、愛戴老師。即使老師有時犯錯誤,但也要尊敬老師。在文章裏有一句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句子:“因爲他們把畢生精力、才智都奉獻爲了孩子,是因爲孩子犧牲了一切的人,是開發你精神的人。”是呀,常言說:“愛自己孩子是人,愛別人孩子是神。”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神”的關愛下,就會充滿了愛。

不是常說老師是辛苦的園丁嗎?的確呀,老師不就是不知疲倦的園丁嗎?她用全部經歷呵護着知識的小苗。爲了小苗能茁壯成長,她精心栽培它們,長成粗壯的大樹。我們不是天天說老師像父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感謝老師,去報答他們。可是我有時候也不能理解老師的嚴厲,和安利柯一樣對老師有抱怨的時候,現在想一想真是慚愧。我覺得安利柯的父親的這封信不只是寫給安利柯一個人的,而是寫給所有人的,因爲“尊敬老師”和“孝敬父母”一樣,是每個人都必備的基本道德。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本已經傳遍世界的名著。是用日記的方式寫的。每本書都很短,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教師和學生之間關係的看法。

看完這本書,有幾本是我的最愛。比如《髙尚的行爲》,內容如下:作者上課的時候看到三四個同學在逗紅頭髮的克洛斯。他是一個胳膊殘疾的.孩子,他的母親以賣蔬菜爲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用栗子殼扔他,還有的同學學着把他的手掛在脖子上。克洛斯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看着他們求饒。那些戲弄他的同學看到他這個樣子越來越激動。無賴弗蘭迪跳上凳子,扮成克洛斯的媽媽在摘蔬菜。當學生們看到他時,他們大笑起來。這時克羅極其西方,從桌子上抓起墨水瓶朝弗蘭的努力扔去,但弗蘭的努力閃到了一邊,無聲的水瓶恰好打在了正在進教室的老師身上。大家看到了,都逃回了座位。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道:“這是誰幹的?”沒人回答,老師就提高聲音,又問了一遍。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他乾的,但老師說不是他乾的。過了一段時間,老師說他絕對不會懲罰那些扔墨水瓶的人。Clowest站起來哭着跟老師說了事情的經過。老師叫四個調皮的學生站起來,給他們上了一課,然後去卡隆那裏讚美他高尚的心靈。卡隆還懇求老師原諒那些淘氣的孩子。

我覺得克洛斯是殘疾人,但他也是人。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幫助他,這樣他就不會因爲殘疾而難過。但是四個調皮的同學嘲笑他是個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了一個不幸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爲是可恥的。

人類不應該互相仇恨,不應該侮辱別人,不應該讓別人難堪。如果我恨你,你也恨我,世界上就會有戰爭。我們應該尊重別人,不要瞧不起別人,這樣世界纔會和平,人類纔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一書講述了安利柯在老師、父母、同學的引導和幫助下變成了聰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陽光男孩。讀《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的心靈似乎受過愛的洗禮,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學齡前男孩恩裏克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

在這本書裏,大多寫的都以愛爲中心,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讓我們體會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特別是母愛。書中的主人公的父母親是多麼愛自己的子女,有一首歌這樣唱來着:“有媽的孩子像塊寳,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媽媽的愛是無人能比的,不僅是媽媽對我們的愛,子女對媽媽的愛也是同樣的,我愛我的媽媽,她爲我們家,爲我們的學習、生活操了不少的心,但她還是無怨無悔的付出,記得小時候,老師常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東西,除了——母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愛是無盡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在別人愛你的同時,可別忘記關愛別人喲!

世界上的愛如空氣,遍佈着每個角落,無論在哪裏都能感受到愛的情意。比如說安利柯的老師不對學生髮脾氣是因爲他太愛安利柯他們,想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像在家裏一樣的溫馨與和諧。讓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在這愛意盈盈的環境裏再多製造些愛的芬芳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

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王芯燁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是一個意大利小學生安利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四年級這一學年中的學習和生活,每一則日記都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祖國,每一種愛都深深地種在安利柯的記憶裏。

《可愛的新老師》不願意責罰班中的任何一個學生;《弟弟的女老師》到家裏探望生病的弟弟;《老師們和校長先生》用盡了心力教育學生;《學校的女教師們》像媽媽一樣愛她們的學生;《助教老師》脾氣超好,學生怎樣搗蛋他都不發怒;《病中的老師》鼓勵安利柯“要努力學習數學,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父親的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卻常常寬恕學生的錯誤。安利柯筆下的師生之愛不停地碰撞到我的心靈。

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日記本,記錄下心靈深處那個的愛的故事。

那天我生病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孩子,今天是母親節,老師給你留一項特殊的作業,用心寫出十種你感受到的媽媽給予你的愛,並且大聲地說給媽媽聽。祝你早日康復!落下的知識老師會幫你補上。”

兔年快到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20xx,我們心相連,學習同在;20xx,我們信心滿,努力永遠。老師祝22班每一個可愛的孩子健康成長!祝各位家長新年快樂!”

就要期末考試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今天的`語文作業是針對練習卷中的錯題進行復習,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九點準時睡覺,預祝全體同學在明天的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媽媽手機裏的信息經常會刪掉,可是老師的信息一直保存着。我告訴媽媽,將來我有手機了,讓媽媽把老師的信息轉發給我,我要收藏這份愛。我和安利柯一樣是四年級學生,我和安利柯一樣愛自己的老師。

合上日記本,我再一次翻開了《愛的教育》。此時,一輪紅日照亮了我的心海。

愛的教育讀後感6

在人世間,到處都充滿愛,《愛的教育》將“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讓我難以忘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爲它能讓我感受愛的溫暖。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者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寫,在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下,二十歲加入軍隊,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短片小說,在四十二歲那年,寫出了《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原名爲《心》,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用一個意大利的小學男孩安利柯的眼睛講述他在四年級校園內外的故事。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他眼中的善與惡,美與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愛的教育》裏,講述了許多愛的故事,大至祖國,人民,小至父母,同學,朋友,但不管這些愛,是大是小,全部平等。在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利柯的父親在二月二十五日爲安利柯寫下的《街道》。這篇文章寫的是安利柯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撞了一位婦人,但他卻並沒有在意她,直接走過,正巧被樓上他的父親看見了,後來父親用書信的方式告知安利柯:街道是應該被尊敬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程度可以從街上行人的舉動看出來。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行爲,在家裏也必定同樣有不好的模樣。沒錯,如果我們在街道上的行爲非常文明,非常和諧,這樣不僅自己看得舒服,外地人也會認爲這是一個美好的`城市......

在還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並不懂什麼是“愛”,以爲“愛”是指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漸漸明白了,原來“愛”不僅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還有同學之間的友情,如安利柯吧自己心愛的玩具火車送給了伯萊克西;還有人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如安利柯父親瞻仰卡華伯紀念碑;還有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包容,如先生沒有責罵在課堂上玩娃娃的學生;還有學生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如安利柯的父親過了幾十年還坐火車去看他以前的先生……

世間的愛,無處不在,它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感到溫暖。《愛的教育》把這份愛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一起再傳遞下去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在那平凡簡單卻又細膩認真的字中,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師生之間相互的尊重,親人之間的親情,國家之間的友好……這一本處處洋溢着愛的書,散發出的誠摯的情感深深吸引了我。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者埃·德亞米契斯寫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柯利的日記來寫的,它反映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文字簡單樸實,描寫的人物也平平凡凡,但卻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讓我感動不已。

《愛的教育》也引發了我的思考。愛究竟是什麼?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卻無影無蹤,看不見,也摸不着,總是會被我們忽略,但它又那麼重要,時時刻刻圍繞着我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愛是不可缺少的,生命的意義大部分就是愛。

在《愛的教育》中,作者用文字將愛給寫了出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交流,朋友之間的相互鼓勵,見到熟人問好,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血、捐骨髓、捐款,甚至爲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雖然猶如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有時會“消散”,但是更多的還是那讓人暢快呼吸的“新鮮空氣”。

在《愛的教育》中,一個片段使我印象格外深刻。卡洛費是個很喜歡收集郵票的小男孩,有一次,他誤傷了一位老人。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卡洛費向老人道歉,並且送給了他最最愛的郵票。過了幾天,那個老人來到了學校,找到了卡洛費,將郵票還給了他,並送給了他幾張很珍貴的郵票,徹徹底底地原諒了卡洛費。

這就是作者筆下的愛,是愛讓卡洛費勇敢承認錯誤,是愛讓老師同學們鼓勵他,是愛讓他拿出了自己最愛的郵票道歉,是愛讓老人原諒了他,並且送給他郵票。在那一瞬間,我忽然覺得愛深不可測,但也那麼清楚明白。“愛”的每一筆畫都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像一個拉環一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更加相愛,讓世界更加美好。

讀着《愛的教育》,那如春風般溫柔的故事,一次次洗滌了我的心靈。我想,我以後也會做一個時時滿懷愛意的人——對我的家人,對我的老師,對我的同學,也對許許多多的陌生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8

我是媽媽的太陽,因爲媽媽時時刻刻都圍繞着我,關愛着我的學習生活,教育我明辨是非,告訴我做人的道理。我也是爸爸的太陽,爲了我的學習、生活得更好,爸爸整天在外艱辛地工作,我爲準備物質食糧。我生活在一個健康、快樂、民主的家庭,當我遇到煩心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我排憂解難,我真幸福,而我卻常常不聽話,給他們增添煩惱,我真不應該,我要做爸爸媽媽的乖孩子。

暑假裏,我的好朋友朱琪送了我一本《愛的教育》,我愛不釋手,其中《卡隆的不幸》記憶特別深刻,爲主公卡隆的不幸感到悲傷、難過。故事是這樣的:卡隆的媽媽病了,爲照顧媽媽,卡隆好幾天沒來上課了。最不幸的是,昨天,他媽媽死了,永遠的離開了他。老師下課時告訴我們:“卡隆遭遇了天大的不幸,失去了母親,希望大家多關心他、安慰他!”

今早,卡隆來到學校,他穿着黑色喪衣,臉瘦了許多,眼睛又紅紅腫,兩條腿晃晃悠悠的走着,好像生了一場大病似的,看到他的樣子,我心裏難過極了。卡隆想起了媽媽,忍不住又哭了起來。

老師拉着他,將他抱在懷裏,用溫柔地語氣安慰着他。

說完,便領着卡隆坐在我的旁邊,我不忍心看卡隆的面孔,卡隆取出筆記本本和書本,翻到上次媽媽送他時折起來的`地方,又趴在桌上哭了起來。老師讓我們不要打擾他,先上課。我很想對卡隆說些安慰的話,可又不知道說什麼好,就將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低聲說:“卡隆,不要哭了!啊?”卡隆沒有回答,一邊哭着,一邊用手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放學了,大家都靜靜地聚集在他的周圍,捨不得離開。我看見了媽媽,向我們走來,就準備去抱住她,沒想媽媽一把推開我,而是看着我身後的卡隆。我回頭望了望,見卡隆正悲哀地看着我,那神情好像在說:“你真幸福啊,有媽媽可以擁抱,而我已經失去了我最心愛的媽媽,再也不能和她擁抱了!”

和卡隆相比,我是多麼的幸福啊!我有一個好媽媽,卻老覺得她很煩,我可真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要常常提醒自己不犯糊塗,不斷超越,自己希望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裏早日長大。長大成人後,能對爸媽回報我的愛,像太陽那樣給爸媽帶來溫暖和幸福,長大成人之後,也能爲更多人,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爲社會、爲國家做應有的貢獻!

愛的教育讀後感9

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有這種人。

小主人公恩利科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生活條件相對優裕,家庭環境輕鬆、快樂、和諧,父親是位工程師,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恩利科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恩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及姐姐共享的日記,裏面記載了恩利科平時的所作所爲、所感所想,父母及姐姐所寫的勸誡啓發性,老師在課堂上所宣讀的每月故事的,他告訴我們這些小讀者,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愛的教育》裏沒有令人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賣炭人、小石匠…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技術,把讀者帶進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令人羨慕的愛。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日記是《我們的老師》。這篇日記裏寫了老師很親切、很溫柔,不管學生做錯了什麼事情,他都會原諒學生,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作者把老師和學生之間寫得非常形象、生動,把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寫得很具體。從中我知道了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

讀完了《愛的教育》,讓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笑、對同學的關心,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我希望同學們和我一樣,在愛的海洋裏暢遊,讓我們把《愛的教育》中的愛飾演到我們的生活中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從小到大,我們始終離不開一個問題——“愛,究竟是什麼?”在與母親讀完這本《愛的教育》之後,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正如這首兒歌所唱一般,是的愛就這麼簡單。相比起書中西方教育中所表達的愛,我們中國家庭中愛,則要含蓄得多。

我愛你,但是我不會告訴你,我會偷偷地關心你,默默地幫助你,但是我就是不會告訴你。想必這就是無數箇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了。正如書中千千萬萬個人物,賣菜的婦女、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着自己的愛。也許,這小小一份愛微不足道,但這樣千千萬萬份愛匯聚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這是一個如此陌生又熟悉的字眼。漫漫歷史長河中,孔子有仁愛的思想,墨子有兼愛的思想。而教師對於學生的愛,則是在無數圍繞愛旋轉的星軌中特別的一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麼,教育中的愛到底是什麼?老師們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教育着數不勝數的學子,他們費盡心血,含辛茹苦,心懷關愛,孜孜不倦地給我們傳授知識。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愛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人們所需求的空氣,少了它,一切便會化爲虛無。師愛是一種依戀,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能量。愛常在我們身邊,但是你卻不曾聽見它的聲音。只因那是一種默默奉獻的態度,偉大而又無私的精神,更是人類歷史中的精髓。

也許,成長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會發生什麼。但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有甜有蜜,有苦有澀,這一路上或許會有歡樂,有憤怒,有憂傷,有無奈,但它會更加讓你真正懂得愛。只有心中有愛,生活纔會更加歡樂;只有心中有愛,世界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合上了《愛的教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愛的教育》使我特別感動,在這本書中,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校下課了,弗萊克走在回家的路上,馬路上人山人海,很容易發生事故。一位二年級的小男孩正在過馬路,馬路的另一邊有一位婦女,好像是在等她的孩子。小男孩走到了馬路中間,剛想衝進媽媽的懷抱,就在這時,一輛馬車跑得飛快,車伕根本沒有看見小男孩,眼看着就要撞到小男孩了,弗萊克一個箭步衝到了馬路中間,一把推開了小男孩,馬車從弗蘭克的身上軋了過去。

馬車停了下來,小男孩平安無事。弗萊克靜靜地躺在馬路中間,當衆的人說:“這個孩子真可憐!”旁邊的人也附和道:“是啊,真勇敢!”車伕也不由自主的責備自己,這時,從人羣中衝進來一位婦女:“孩子,孩子……”原來她是弗萊克的母親,“媽媽……”弗萊克輕聲說道,“那個小男孩沒事吧?”“傻孩子,你都已經傷成這樣了,你還說!”從人羣裏,校長走了出來,來到了弗萊克的身旁。校長撫摸了一下弗萊克蒼白的臉,並用粗粗的手將弗萊克舉過頭頂,用洪亮的聲音說:“來吧,來看看這位天使孩子吧!”……

這個故事讓人心酸,心痛,可憐的弗萊克,爲了一個陌生的小男孩給自己帶來了殘疾,這叫“愛”。這本書,使我感到了愛,愛是誰都有的。但是,要看你願不願意去付出,去挑戰。就像弗萊克一樣,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世界上的愛有千千萬萬種,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爸爸媽媽用他們的`辛勞爲我們換來了溫暖;老師用他們的耐心付出爲我們換來了優異的成績和做人的道理……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愛,就是要伸出雙手,扶別人起來。愛就像一根火柴,點燃了紅得像太陽的火光。我們也要做一個有“愛的心”的人!

張老師評語:子倩的這一篇讀後感層次分明,故事的表達很清晰,尤其是對“愛”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學們可以仔細品讀一下這篇文章。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這本書採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刻苦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師,他們給予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教會了他寬容與理解。

在衆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屬每月故事中的《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了。它的主要內容是:一位母親爲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到一個富有人家裏去幫工。這家主人對她很好,工資也很高,可是,她雖然緩解了家裏困苦的處境,但還是無法減輕家人對她的思念。於是,她的小兒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尋母之途。在經過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這個小兒子終於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親。可他的母親爲了多拿報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說一聲,直到暈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伴在這位母親的身邊,直到這位母親的小兒子來到這裏。當這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後,十分激動,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生存的動力。

在這篇文章中既有孩子對母親的愛,又有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因爲母親而敢於漂洋過海,母親因爲孩子而有了生存的動力。可見,愛是多麼偉大的力量啊!愛,可以讓一顆失望的心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愛,可以讓一條垂危的生命重新擁有生存的'動力;愛,可以讓每一個人的心靈得到淨化;愛,可以讓飢寒交迫的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片愛的海洋裏,比如失敗時的一句鼓勵;成功時的一聲喝彩;傷心時的一疊紙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這些不被人們所察覺的細小舉動都是愛的印證。當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不輕易被發現的愛的同時,不要忘記將自己的一份愛也爲他人送去,要知道,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點點滴滴的愛終究會彙集成一片愛的海洋。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的教育這本書從新學期的開學作者安利柯開始記錄了每天所發生的事。它以“愛”爲中心,寫了多祖國的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對窮苦人的愛,總之愛無處不在。

文中少年愛國者(每月故事)講了一個少年在一艘法蘭西的輪船上去往意大利的熱那亞找自己的父母。這個少年經歷坎坷他是兩年前被父母賣到戲班裏,在戲班裏那些人整天多他拳打腳踢,連飯也不讓他吃飽,少年受盡了虐待,就找機會逃出了戲班。後來在意大利的領事館幫助下把少年送上了開往熱那亞的船,還給熱那亞的警署寫了信,說明少年的情況並要求警察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他的父母那裏。悲慘的遭遇對少年造成了心裏的傷害,他渴望與善良人們交流他又不敢靠近別人。船上幾名在喝酒的乘客也聽說的少年的遭遇很是同情便掏出一些銅幣送給少年,其他的`乘客見此也掏給少年一些銅幣,少年收起錢放到口袋露出一絲歡喜和笑容,他想用這些錢可以吃頓飽飯,可以給自己換上乾淨的衣服可以不被父母拋棄,想到這裏心中總會有無法彌補的痛處。喝酒的幾個人越喝越多他們竟說少年的祖國開始議論,說他的國家除了騙子就是土匪,官吏都是一羣豬玀,愚蠢的民族!下等的國民!強盜……正在他們說的起勁,少年拿起銅幣砸了過去,銅幣砸到他們的臉上,少年憤怒的喊道,“還給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

孟子有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文中的少年雖然年紀尚輕,但他的氣概卻絲毫不輸給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爲了捍衛祖國的尊嚴,他可以拋開那足以改變自己命運的金錢,這樣的骨氣怎能不讓同學們欽佩,這樣的愛國精神又怎能不值得我們學習?

大愛談之遠,小愛在身邊。愛我們身邊的人,物,事就是熱愛我們的祖國。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昨日,我買了一本盼望已久的意大利聞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愛的教育》,它是作者歷經八年煞費苦心寫成的。

它是以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的日記爲首要內容,其間交叉了教師每個月給學生敘說的一則則夸姣實在的“每月故事”。作者經過一件普通的小事,婉轉運聽地敘說了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父子之情,展現了人道仁慈與純真,歌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力。

書中的文章許多,但我最喜歡《感恩》這篇文章,這是父親給作者的一封信,首要說了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作者回家常常對教師不滿意,其次是他與朋友共處的欠好,最終還說爸爸媽媽對他有成見,關懷弟弟卻不喜歡他,很令母親悲傷。父親在信中講了一番深入的道理,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和懊悔。深入地領悟到感恩的內涵含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教師呢?他們爲咱們支付的不只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教師是咱們最值得尊敬和酷愛的人,他們把自己的常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咱們,使咱們的心靈得到了震懾,才智得到了開發。而他們的酬勞卻是菲薄的。沒有一絲的`怨言,爲培育祖國一下一代而辛苦勞作着,爲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全部。

爸爸媽媽給了咱們生命,而生命是如此的夸姣,咱們應該對爸爸媽媽永久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爸爸媽媽哺育了咱們。爲了兒女的生長,他們精心呵護、各樣照顧、日夜勞累、費盡了汗水。兒女長大了,爸爸媽媽變老了,可他們的掛念沒有斷。唐代詩人孟郊在《遊子呤》中說道:“慈線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天三春暉。”這首詩深受人們喜歡,它道出了全國兒女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有含義的,讓咱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爸爸媽媽,看待教師,看待親友。你會發現自己是多麼高興。學會感恩,就會使國際變得愈加夸姣,使日子變得愈加充分。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爲成爲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着去看,而是將它擱置在一邊任其生灰生塵。直到有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它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動我的並不是其極高的文學價值,而是其無處不在的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在這些近乎完美的愛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親子之愛,尤其是媽媽的愛。

記得有一天,媽媽和往常一樣早早起牀,爲我準備好了熱乎乎的早餐。我以爲又是我最愛吃的三鮮粉,興沖沖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愛吃的雞蛋煮麪條。看到討厭的雞蛋煮麪條,我很是不滿,大聲嚷嚷起來:“怎麼又是這些難吃的東西?”可媽媽卻心平氣和地說:“你現在長身體,只有攝入了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認真聽講……”媽媽正在發表長篇大論,我卻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不吃,不吃!雞蛋煮麪條再有營養再好我也不吃!”說完,我嘟着嘴,背起書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中午放學回家後,我發現飯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早上餓着肚子的我狼吞虎嚥吃了起來。正當我大快朵頤時,我忽然發現媽媽比平時吃飯慢得多,仔細一看,這才發現媽媽手指纏着紗布條,還滲着血呢!一問才知道,原來媽媽在切菜時因爲擔心我上午會餓着,分神了而不小心切傷了手指頭。知道這一切後,我還是大口大口地吞着飯菜,但已經不知道這些飯菜是什麼味道了……

媽媽的愛,雖然沒有《愛的教育》那本書上的愛那樣有名,但它一樣感人至深,一樣完美無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