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精)《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5篇

本文已影響 2.67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5篇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

這一天,全世界的中華兒女都會歡歡喜喜地鬧一天。從五湖四海來,到天南地北去?從今以後,我要好好學習,爭取好成績。

這篇課文講的是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已至,便再次披上象鞍,繞着寨子走了三圈後來到打洛江畔,憑弔戰場,自掘墳墓,爲我們呈現出一頭英武豪邁、重情重義、忠誠的戰象!

當你讀到“嘎羧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作戰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時,你難道不爲嘎羧對戰友們的那份情義、那份忠誠所感動嗎?不,我相信,任何人都會爲之動容的。因爲這只是一頭戰象,但它卻有着比人還要高尚的`情操!拿人與大象作比較,你是否會發現,大象比人更知足。當時社會混亂,多少人爲了一己私慾可以背叛,多少人爲了金錢可以傷天害理!這種背叛朋友的事,一頭戰象怎麼會去做!或許是它們仁慈,或許是它們明事理,但無論怎樣,象比人忠誠千萬倍!而無論怎樣,我想告訴大家:不要去背叛,不要被金錢所迷惑,做一個比嘎羧還要善良、忠誠的人。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面對敵人,你勇往直前,浴血搏殺;面對死亡,你從容不迫,自掘墳墓,莊嚴死去。這高尚的情懷,這英雄的氣概,怎不感染我們呢?相信我們吧,人類也會熱愛和平,拒絕戰爭的!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2

這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內容引人入勝,它就叫做《最後一頭戰象》。

主要內容:在一次搬運中,人們發現了最後一頭戰象嘎羧。有一次,嘎羧要回了它最珍貴的象鞍,然後到了百象冢,埋下了自己。

印象深刻的情節:它已經五十多歲了,脖子歪得厲害,象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條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跑跑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支象牙積了一層難看的黃漬。

感受: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我各種各樣的感受不時地涌現出來。當我讀到:“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坐墊,四周鑲着一圈銀鈴,還綴着杏黃色的流蘇。”時,我就立刻體會到了作家沈石溪那種出神入化的`寫作方法,體會到了作家各處的細節描寫,如果讓我寫作文時,描寫一個十分普通的物品時,我都不會像作家沈石溪這樣,他用上的“蓮花狀”,“鑲”,“綴”,“杏黃色”等詞語,我在寫作文時根本就不可能想得到。所以,我認爲,在細節描寫這一方面,我是應該好好地向作家們學習!當我讀到:“經歷了二十六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雖然有些破舊了,卻仍顯得沉凝而又華貴。”這句話時,我從“仍顯得”,“沉凝”,“華貴”這三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看到這句話後,我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對戰象們的佩服,這前半句話,更能突出嘎羧對二十六個春夏秋冬前的事記憶猶新,可見嘎羧還在對它的戰友以及對往日與主人在一起並肩戰鬥的懷念。我想,這短短的一句話裏,居然蘊含着如此複雜的情感,那我以後寫作文時,就也要融入故事情節中去,設身處地地想,這樣才能夠寫好文章。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3

當我讀完《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時,感到自己的心靈被書中的情節深深地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是由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長篇小說。據說西雙版納解放前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它們在與日寇奮勇抗爭中,全部中彈倒地,入葬時發現有一頭名叫嘎羧的戰象倖存,村民們把它養了起來,細心呵護它。直至嘎羧長途跋涉來到當年的戰場,走進了“百象冢”,才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最終選擇在那兒永遠倒下。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嘎羧肅然起敬,它在彌留之際,仍牽腸掛肚着當年灑過熱血的戰場,因爲在它的內心深處,它始終堅信自己是一頭英勇無畏的戰象,不想過平庸的生活,臨死前仍希望能重新裝上象鞍衝鋒陷陣,去追求自己當年的夢想。

多英勇的戰象啊!就算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永不放棄實現自己的.夢想。象能做到,而我們呢?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時,很多人便會垂頭喪氣地說:這個夢想離我太遙遠了。而有些人便會迷茫地不知所措,不知自己的路該怎麼走。記得小時候,我看見別人練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我心裏羨慕之極便去報名書法班。誰知練了幾節課毫不見效,字像在半空中飛舞,老師見了也直搖頭,我學習的興趣也從炎熱變成了冷淡。但媽媽卻不斷鼓勵我,別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就這樣,我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字跡日漸美觀。在這背後支持我一切的,便是我那美好的夢想。

夢想是美好的。它不是讓你多一份負擔,而是你一生不得不完成的使命。我們應該把困難當作追夢的墊腳石,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不斷向夢想奮進。沒有夢想的人,人生就像藍天中沒有云彩那樣乏味,但當你完成夢想,你會發現,天空中不僅有了雲彩而更加湛藍,而且還有炫爛的彩虹。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4

我有一本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很好看,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主要內容。

解放前的西雙版納,傣族的領主叫召片領,他曾經有一支象兵,象兵就是騎在象背上作戰的軍隊,戰象可以用象鼻子劈敵,用象蹄踩敵。一九四三年日軍侵佔了緬甸鐵蹄跨進了和緬甸一江之隔的西雙版納的陲重鎮打洛。

象兵在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鬼子在打洛扔下了七十多具屍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戰鬥結束後,大家在江邊挖了一個長寬各二十米的巨坑,把陣亡的戰象隆重埋葬了,還在坑上立了一塊碑:百家冢。

在搬運屍體時,意外發現有一頭還活着,村民很高興,把他養了起來,它在寨子裏向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慢慢地戰象衰老了,當了多的的象奴知道找它最後的歸宿了,它看到了象鞍,眠裏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它繞着寨子走了三圈,對救活它收留它並養活它二十六年的寨子表達一種戀戀不捨的心情。它到百象冢挖一個洞躺在百象冢的坑裏合上了眼睛。

它死了,它沒有到遙遠的神祕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曾經並肩戰鬥過的同伴葬在了一起。作爲一頭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戰象是一種有情感,有靈性的動物,它是人類的朋友。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5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我最近讀過一本書,叫《最後一頭戰象》。書裏的象羣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偉,穩重,勇敢。這時,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遲鈍、很笨拙,其實它卻十分機靈,而且記憶力驚人。

經過訓練,象可以學會不少技藝,還會成爲最溫順,最聽話的動物,真令人驚奮。傣族的最高領主:召片領,他曾經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一九四三年,日寇佔領了緬,象兵在打洛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鬥非常激烈。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在民工運戰象的.屍體時,意外的發現還有一頭公象在喘氣,這頭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倖存的戰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傷,並收養了它。過了幾十年,一頭即將入墳墓的戰象,奮力的披掛上當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要與曾經和自己浴血浴戰的夥伴們葬在一起。精明的獵手凱覦一路悄悄隨尾在老戰象身後,從百象冢裏揹回幾百根價值連城的象牙,大大的發一筆橫財。在蒼茫的暮色中,老戰象用用盡生命中最後一點力量,與同伴們會合,於這片曾經灑滿熱血的土地會合,還與這裏的一切事物會合……我讀了這本《最後一頭戰象》的書,我從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爭奪王位;巴婭懷孕二十二個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衝到大街上,拉拉冒險讓它進鐵籠子……

我覺得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瞭解、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要從娃娃抓起,保護和我們共同享受這一家園的其他生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6

這時,嗄羧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塊龜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陽曬成鐵鏽色的粗糙的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才昂起頭來,向着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它突然間像變了一頭象,身體像吹了氣似地膨脹起來,四條腿的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裏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這是作家沈石溪《最後一頭戰象》中的一個片段,也是讓我最爲感動的一個片段。戰象嘎羧在臨終前來到了曾經奮力搏殺的戰場,在龜形礁石旁親了又親,我不知道具體的原因,但我知道,那是嘎羧對曾經的戰場上英勇的自己的懷念,是對曾經並肩戰鬥的夥伴的.懷念。

往下看下去,我不得不感嘆,這是多麼忠誠的戰象。嘎羧在緬懷過戰友之後,並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裏去,而是到了埋葬着許多戰象的百象冢裏,自己刨了一個坑,靜靜地躺在裏面等待死亡。

嘎羧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它臨死前披掛象鞍,緬懷戰友。它知道,自己是一頭戰象,要和夥伴們躺在一起。二十六個春秋,它依然忘不了戰友們,它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

它是一頭英勇的戰象,它重新披掛象鞍,因爲象鞍上記載着它在戰場上浴血搏殺的回憶,記載着自己的夥伴被殺害的恥辱。那麼多頭戰象的奮力搏殺,讓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屍體。嘎羧並不感到自豪,因爲那是全部戰象用生命換來的勝利,如今,卻只有它一頭戰象存活了。它的心中不是自豪,不是高興,而是對戰友的懷念之情。

那最後一頭戰象,最後一份英勇……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7

最近我們讀書會讀了一本沈石溪的書,它的名字叫《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感觸頗深。沈石溪原名沈一鳴,動物小說大王,著作有《狼王夢》《第七條獵狗》《一隻獵雕的遭遇》《紅奶牛》等。

這本書裏面不僅講了象類的故事,還講了野豬、熊類的故事。象類故事中《最後一頭戰象》這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這篇故事寫了1943年的戰場上一羣象兵排山倒海般的撲向敵人,戰塵滾滾,吼聲震天,勢不可擋,戰爭結束後,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在民工搬運屍體時發現唯一活下的'戰象---嘎羧。在好心村民的照顧下它治好了傷並跟村民們一起生活了下來。在作者插隊的第三年,嘎羧明顯衰老了,可是作者發現它居然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惦記着要找到當年在戰場上披的象鞍。讀到這裏時,我心裏想到:嘎羧披上象鞍要幹什麼呢?繼續讀下去,我才知道嘎羧披上象鞍後,來到了那片它曾經與夥伴們並肩作戰的地方。

當我讀到文章最後:“它死了。它沒有到遙遠的神祕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曾經並肩戰鬥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作爲一頭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這個段落時,不禁流下了感動的眼淚。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頭戰象擁有純潔、懷舊、忠誠的品德。讓我感受到動物的感情有時候比人類更細膩更豐富。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雖然是動物,但是它卻有人類沒有的高尚情懷。沈石溪有很多著作,大家來一起讀讀沈石溪的書吧,你會收穫很多!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8

最後一頭戰象一文是沈石溪親身經歷寫出來的,充分寫出了戰象的生活習性和在戰場上立下的赫赫戰功。

“傣族的最高領主有一支威風凌凌的象兵,騎兵比起象兵,真是小巫見大巫,大象只要輕輕一掃,就有一大羣馬倒下。因爲馬只起到馱人的作用,不能攻擊。而大象不同,它可以用長長的鼻子來殺敵,用象蹄踩敵,直接參與戰鬥。一大羣象,排山倒海般的'撲向敵人,站塵滾滾,吼聲震天,勢不可擋。”沈石溪以介紹象兵爲開頭,讓讀者耳目一新,訓練一隻象兵參加戰鬥是許多人沒有聽說過的。然後沈石溪又提起了戰象的豐功偉績後再進入正文。

沈石溪寫了自己在曼廣弄寨插隊落戶時見到的最後一隻戰象,名字叫嗄羧,是當地村民在戰後發現的一頭已經奄奄一息的戰象。是當地村民一直供養着它,嗄羧在沈石溪落戶時還健在,已經五十多歲了。嗄羧脖子歪的厲害象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的躺着唾液;一條前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躓躓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支象牙積了厚厚一層難看的黃漬。它是戰象,它是功臣,收到村民們的尊敬和照顧,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悠哉遊哉的在寨子裏閒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要筒泉水。就這樣,沈石溪插隊的第三年,嗄羧越發衰老了,食量越來越小,整天臥在說樹蔭下打瞌睡,皮膚鬆弛,身體萎縮,就像一隻脫水檸檬。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9

我很喜歡讀動物作家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他筆下的動物栩栩如生,在表現動物習性的同時,賦予動物“人性”和情感,通過一個個曲折生動地故事,向人們展現出動物的情感世界。今年寒假,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個故事,故事的情節讓我十分感動。

《最後一頭戰象》講的是:一隻唯一在1943年抗戰中倖存下來的戰象,名叫嘎羧,它身受重傷,被運回了寨子療傷。病好後,它漸漸老了,自知生命已至,便要離開了。男女老少都來給它送行,他們多麼希望嘎羧留下了呀!村長不忍心看它那熱淚盈眶的眼睛,知識用粗糙手撫摸着它,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淚。

在1943年的一天,它和其它戰象一起走入了戰場,儘管他們奮勇殺敵,但還是讓一些敵人有機可乘,當它們發現的時候,敵人已將槍口對準了它們。上面的象兵爲了保護他們,用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它們立誓,要向敵人報仇。但最終大象還是沒有人類聰明,沒有了象兵的`領導,它們有的是爲了救朋友而犧牲,有的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只有嘎羧活了下來。嘎羧回憶起了這些,還是走出了寨子,我們原以爲它會去象冢,但它去了曾經埋葬戰友的地方,它即使死,也要和戰友死在一起,這樣的情感令我十分震驚。

大象竟有如此靈感,它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它同戰友永恆的友誼,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感人更真切。我也從大象身上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忠誠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品德。這篇文章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大象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0

遇見貓狗盡力保護小雞的是雞媽媽的母愛,遇見獅子時上前拼命保護小狗崽的是狗媽媽的母愛。熊的母愛是怎樣的呢?

傍晚,熊媽媽還沒回來,小熊只能在樹洞中央蜷縮着,等待她的媽媽回家。突然,一隻金貓敏捷地竄出灌木叢,準備撲向小熊。於是我掏出槍,將金貓打死了,看小熊太危險,我就把它帶回了家。但是,熊媽媽爲了討回把我認成媽媽的小熊,和我拼了命。最後,熊媽媽在受到豹子襲擊時,把小熊牢牢地罩在自己身下……這是《最後一頭戰象》中的一段動人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每天清晨,萬物還在沉睡時,媽媽就起來了,廚房不時會傳來叮叮噹噹的炒菜聲,媽媽在給我準備豐富的學習餐,用勤勞給我換來了一天的早動力。等我去上學了,媽媽又開啓了勤勞模式,把衣服放進洗衣機,等洗完了,再用衣架把衣服都晾出去,接着,媽媽又開始了拖地……家裏每天都是乾乾淨淨,井井有條,想必媽媽手上厚厚的繭皮就是不斷地打掃、勞動磨出來的。

下午,媽媽早已給我準備好了點心,有時是蛋炒飯,有時是三明治,有時是肉包子,也有時是牛肉麪,來迎接學習了一天的.我,看見我那麼認真地做作業,臉上總是充滿欣慰的笑容。晚上,媽媽會幫我檢查作業,如果有錯,便會細心地爲我輔導,她爲我付出這麼多,不都是爲了我學習進步嗎?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在爲這個家的瑣碎家務的操勞中慢慢老去,天下的母親有幾個不是這樣呢?

世界上的母愛是最偉大,母親養育了我們,也是最溫馨的愛。讓我們珍惜母愛,用最好的人生狀態去報達媽媽。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1

這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內容引人入勝,它就叫做《最後一頭戰象》。

主要內容:再一次搬運中,人們發現了最後一頭戰象嘎羧。有一次,嘎羧要回了它最珍貴的象鞍,然後到了百象冢,埋下了自己。

印象深刻的情節:它已經五十多歲了,脖子歪的厲害,象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條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躓躓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支象牙積了一層難看的黃漬。

感受: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我各種各樣的感受不時地涌現出來。當我讀到:“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坐墊,四周鑲着一圈銀鈴,還綴着杏黃色的流蘇。”時,我就立刻體會到了作家沈石溪那種出神入化的寫作方法,體會到了作家各處的細節描寫,如果讓我寫作文時,描寫一個十分普通的物品時,我都不會像作家沈石溪這樣,他用上的“蓮花狀”,“鑲”,“綴”,“杏黃色”等詞語,我在寫作文時根本就不可能想得到。所以,我認爲,在細節描寫這一方面,我是應該好好地向著名作家們學習學習!當我讀到:“經歷了二十六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雖然有些破舊了,卻仍顯得沉凝而又華貴。”這句話時,我從“仍顯得”,“沉凝”,“華貴”這三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看到這句話後,我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對戰象們的佩服,這前半句話,更能突出嘎羧對二十六個春夏秋冬前的事還記憶猶新,可見嘎羧還在對它的戰友以及對往日與主人在一起並肩戰鬥的懷念。我想,這短短的一句話裏,居然蘊含着如此複雜的情感,那我以後寫作文時,就也要融入故事情節中去,設身處地地想,這樣才能夠寫好文章。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2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最近家裏的課外書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媽媽再幫我買幾本留十一期間看,媽媽思考了一下說這樣有點太浪費了。你不妨和小區裏幾個熟悉的小朋友換書看,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好辦法,想到就立刻行動,到了好朋友家一看當時就傻了眼了,因爲他看的都是關於動物的書。最後我選了一本書《最後一頭戰象》。

我原以爲大象身體巨大脾氣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處。但是,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感情。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以前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向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因爲那裏埋着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遠的陪着它的戰友們!

讀過這本書後,使我驚訝的是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明白忠誠和職責是生命中最完美的東西,我深深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着……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從一頭大象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我們要關愛野生動物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3

象,在我的眼裏是一種笨重而又龐大的動物。早動物界裏可以說是沒有天敵的。

我以前很討厭大象,因爲它很笨重,而且身體又大又髒,讓人感覺很噁心。可看了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對大象的感覺變了,我感受到大象是很有靈性的,它彷彿能聽的懂人類說的話。叫它幹什麼,它就幹什麼。大象還很英勇呢!以前,人們騎在大象的背上去打架,大象利用它們龐大的身軀,把敵人踩於腳下,因而或得戰象這個稱號。

象,哺乳綱,象科,稱大象。

大象體高約3米,毛少,腿大的像根柱子一樣。鼻子和嘴脣和在一起就變成了圓筒狀的鼻子了。鼻端有指狀突起一個或兩個。上顎門的牙齒又大又長,稱象牙。

最後一頭戰象裏,最讓我崇拜的`是它是那次戰爭裏唯一活下來的一頭大象。每一頭象都有象冢,讓我最驚訝的是象一生下來並不知道象冢在哪裏,可快要死之前,大象卻知道象冢在哪裏。這讓我感覺到象的預感能力很強。

象,是人們的奴隸,爲人們幹體力活。可是人們還大量宰殺大象,這幾年,大象的數量迅速下降,已快要滅絕了。象爲我們付出這麼多,可是我們還要去殺它們,真是太不應該了。我們見到的很多象,都沒有了象牙,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人類把象的象牙割下來去賣。

在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本里讓我感受到了大象的親情,友情。大象太偉大了,它像清潔工一樣默默爲我們吩咐,像警察叔叔一樣保護我們,像朋友一樣讓我們開心。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4

我們六年級上冊23課有篇叫《最後一頭戰象》的課文,作者是沈石溪。

樑老師建議我們去看,寒假回家後我就迫不急待的認認真真的讀了這篇文章,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了日寇侵佔了緬甸,在戰鬥中,戰象都陳亡了,在民工搬運戰象屍體時,發現了倖存的戰象,名叫嗄羧,過了二十幾後,它在臨死之前重新找到並披掛上象徵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來到戰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在了那裏。

在這篇文章裏,嗄羧被村民治好傷後就在寨子裏生活,它整天優哉遊哉地在寨子裏閒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靈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時候,它繞着寨子走了三匝,對救活它,收留它,並養活它的寨子表達了一種戀戀不捨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擁到打穀場爲嗄羧送別,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在它脖子上繫了潔白的紗巾,在四條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給它吃的,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涼水。說明它很難過,它知道自己要離開了,吃不下東西。

嗄羧是一頭很重情義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塊戰鬥的戰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並肩作戰的戰友身邊,它是我們心中一位非常重情義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戰鬥英雄。

大象能做到這樣,我們人要做的更好。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15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同學推薦了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最後一頭戰象》。期末考試結束,就如飢似渴地細細讀起來。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夥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在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着人類的情感。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捨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裏,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麼可以做到永恆。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淨土。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爲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麼渺小。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忠誠”是因爲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後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着凝重的歷史,記載着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篇課文,令人回味無窮,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