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範文(實用)

本文已影響 3.92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後感範文(實用)

活着讀後感範文1

我很抱歉,做了一個不算忠實的讀者。我以極度不單純的動機,抱着能讓我哭的怎樣要死要活的態度,來“審判”這本書。因爲他們都說這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苦難,關於悲劇的書。

關於人生。我對此並沒有任何異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少年時沒有羈絆,便隨心所欲,恣意妄爲。此時“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時家道中落,經歷生死,在慾望和現實的溝壑中掙扎,有了值得牽掛和在意的人。此時“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老年時“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所牽掛之人都做了生命中的過客,最後只能歸於寂寥。

關於苦難。我只想說每一部小說都是用文字建立起來的第二世界,這個世界可以屬於書中的人物,也可以屬於把思想浸在書裏的讀者,我在餘華先生的這個世界裏站成了一顆沒有悲歡姿態的樹,但主人公福貴從未真正平靜的苦難生活,讓我不安分起來,最終我並沒有在這個世界站成永恆。

被欺騙而不自知,輸光家產,氣死父親的福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歷經生死而歸來的福貴。因患軟骨病而死的妻子家珍,因生產時大出血而死的女兒鳳霞,因獻血過多而死的小兒子有慶,被水泥板夾死的女婿二喜,吃豆撐死的小孫子苦根。走着走着就,家就散了。一場場來勢洶涌的暴風雨,沖走了他所有的家人。垂暮之年,身側有的只不過是一頭老黃牛。誰也不知道,這災禍捲走得到底是誰啊!看似可笑的情節,卻有最真實的感情以及最苦難的生活。我說的苦難是指生活,而不是人生。因爲人生太大,不能妄斷。

關於悲劇。在把兵荒馬亂的'萬千思緒安撫在一頁白紙之後,驟然而起的“感同福貴之身受的悲痛”又驟然而落。木心說過:如果頓悟不置於漸悟中,頓悟之後恐有頓迷來。是啊,悲痛不在己身,感同身受只不過是所謂的悲憫,片刻而已。

白紙上僅僅是一張人物關係導圖而已,紅筆劃掉死者人名之後,卻顯得尤爲悲壯。如若真不算上那頭老牛,福貴就真真正正的是一個人了。按道理它不該不算啊,!這樣,我又安下心來,雄赳赳,氣昂昂的爲接下來的文字鋪平道路。對於接下來所寫出的一切,理由十足邏輯到位,便都可順利出現了。

我也不管我是否真會讀書,是否真的品到本書真味。但於千千萬萬字中,我只看到一句話福貴對“我”說的,“我全身都是越來越硬,只有一個地方越來越軟”。所謂悲劇,想來也乏然無味,僅此而已。

我有對於悲劇有異議,是因爲我覺得他“慘而不悲,就不爲悲劇”。

後來我就懂了,讀書的意義是讀書本身。悟你所讀到的東西就夠了,活着的意義便也是或者本身,不爲外物,不被外人悟。

他們認爲福貴在與於命運負隅抵抗,最終被命運屈打成招。呼到:好一個悲劇。其實《活着》講述的只是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餘華說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士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世間的悲劇本沒有那麼多,換一種溫柔得說法,就是:所有得悲劇都不完全。人心敏銳精明,將悲劇解說的精通,生要揪出所有苦難,可卻絲毫未察覺那總處在向陽面的美好。活着的悲劇大抵也不過如此了。要知道,面具既可僞裝,亦可美裝。所以,有的面具是不可以撕掉的,撕了就有點較真的意味了。和人間不值得硬碰硬,就太不值得了。

餘華先生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大筆墨鋪敘。讓我們知道,原來福貴苦苦的一生有甜甜的家珍啊!她說,“我不累”。她說,“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她說,“福貴,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們。”若他在生命的盡頭,回想曾擁有一雙乖巧孝順的好兒女,定是含着笑的。這麼說來,悲劇其實是用來自我評價的,用它來評價他人,這樣就顯得太單薄了。

故事的開始,福貴好好活着,活得光亮且油膩。故事的結尾,福貴好好活着,活得清楚且明白。這時候你便可以說他活得“好”了。

活着讀後感範文2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的小說《活着》,它講述了一個叫徐福貴老人的一生,他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平實的敘述中,訴說着主人公的一生的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窮光蛋。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爲了一家人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2

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看到這裏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如此荒唐,如此草菅人命,這是什麼樣的社會。而主人公,他活着,因爲家珍,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是個偏頭,卻極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